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家悍女-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玉阳看出自家夫人的想法说道:“他只比你小四岁而已。”
  寰姬……。。好吧,是她把他当孩子。
  王玉坤转过脸背对着另外两个长老,看着寰姬挤眉弄眼的。
  王玉阳心道:“我想太多了。”然后给了寰姬一个,‘你是对的’的眼神。
  寰姬心里笑道:“哪里像四十多岁的人了,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寰姬心中虽然如此的想,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寰姬道:“小叔来京师游玩,我让人带你好好四处走走看看,玩上个一个半个月在回去,可好。”
  王玉坤心道:“不愧是大搜,一眼就知道我的意思。”嘴上赶忙应道:“甚好,甚好。”
  一旁的一个身穿白袍的四五十岁的长老咳嗽了一声道:“家主,还是先说正事吧。”
  王玉坤装模作样道:“我们这次来京,主要就是为了那个王蠢货。”
  寰姬听到‘王蠢货’三个字,噗的一声笑了出来。
  那位白袍长老又咳嗽了一下。
  王玉坤有些不爽了,他跟自家哥哥嫂嫂说几句真心话都不行了吗,他不是傀儡。
  还没等王玉坤发作,寰姬抢先说道:“看这位长老像是有些不舒服,估计是路途劳累所致。我看您二位要不然先休息休息,等休息好了,咱们在说。再急的事也没有身体重要,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最后还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
  那白衣长老还要说什么,另外一人听到寰姬最后一句话,想着这时候不能闹得太僵了,无论如何不能在王受垣无事之前开罪与她。
  另外的那位长老这才点头道:“公主说的是,我们二人先去休息,稍后再行商讨。”
  就这样两人下去了。
  王玉坤见他们走了,拿起杯子咕咚咕咚喝了两口,说道:“大嫂,你不知道我有多讨厌这两人。本来这事隐世王家不打算管的,明眼人都知道要怪就怪那个王蠢货,结果他们二人不依不饶的非说太原王家和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非得让我跟来给他们收拾烂摊子。”
  寰姬道:“这么大的人了,还口无遮拦。”
  王玉坤呵呵道:“山上的日子多烦忧啊,哪有哥哥、嫂嫂来的潇洒自在。”
  王玉阳…。。
  寰姬…。。
  寰姬岔开话题道:“那王家想怎样?“
  寰姬没有问你想怎样,要是问王玉坤,他一定会说,让他自生自灭去吧,所以寰姬问的是王家想怎样?
  王玉坤听寰姬的问话,笑道:“太原王家说了,让找个替罪羊给王受垣挡了这祸事,说他是王家如今唯一一个有希望进入内阁会议的人,说什么都不想放弃他。”
  寰姬笑道:“他们想要的太多了,他这只鸡我杀定了,当然最严重的就是抄他一家,我想他的那点财产,对于太原王家来说也算不上什么那么吧。我现在年纪大了,没那么血腥了,他一家老小连带着他的命我都会放过,至于涉案的那个元凶大舅子肯定是斩立决了。”
  王玉坤道:“比我想的好多了,如果能这样是最好的了。谢谢大嫂。”
  王玉坤说完谢谢二字有些不自在了,他从来都没这么客气过,赶忙转了话题:“其实王家如今好得很,那么多青州学院出来的王家子弟,他日还会没有出头、入阁之日了,只是太原王家算是完了。”
  寰姬说道:“大家都在进步,他们只想着权谋,只想着家族的那点蝇头小利,却不曾想过人类的进步,就算不是被我淘汰早晚也会被社会淘汰。”
  寰姬想到了封建社会的结束,新社会秩序的开始,只是中华民族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王玉坤心中想着这几句话,想着回去把这话写在祖训里,做为王家的祖训之一。
  寰姬没想到王受垣的事作为导火索,又引发出了其他事。
  有人见寰姬太长公主连婆家人都不放过,心生畏惧,生怕自家家族的子孙后代没有着落,就想着偷着创建自己的势力。有在地方悄悄屯兵的,还有的悄悄屯粮的。
  寰姬看着这群跳梁小丑很是心烦,如今各地都是百废待兴。处处都要小心应对,尤其是对待百姓。
  寰姬干脆来了个大清洗,不仅仅处理了一个两个,还连着处理了一堆贪污腐败并且思想腐朽的官员。
  被炒出来的钱财比大唐一年缴收上来的税收还多,寰姬心中那叫一个乐啊。
  她让人收拾了这些钱财纷纷运往了青州,让青州府衙给她兑换成物品,兑换的物品再辗转京师运到各处偏远地区。
  ………………………………


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口问题(第一更)
  各地的官员都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忙碌着,听闻京中送来了补给,都有些惊讶。
  安北道的一处草原上,一旁的牧民紧张的看着郑文良,郑文良是安北道的政务司内专门管人口的民政司长。
  他们的道台大人带着所有人北上了,这里是原来的安北都护府,人口密集度很强,也算是比较好管理的一处地方。
  他们把府衙安置在了原来的安北都护府这里。
  一年内,他们单就改革就下发了一百条政令。
  虽然现在不打仗了,但是牧民的生活依然不好过,牧民也是同样不相信朝廷官员的,以往过来的哪个不是搜刮他们来的。把他们当奴隶使唤不说,还拿他们的口粮。
  拉拢牧民是他们第一样要做的事,如果没有百姓支持,他们的人再多有什么用。
  第一条政令就是废除以往的所有制度,登记人口,新朝廷要给他们分发土地,这里地方大,全都是按照山头算的。
  牧民听说朝廷白给土地,一个个半信半疑的去了新府衙。
  好在他们的道台大人复姓完颜,是这里的土族,仔细找找还应该有贴不着边的亲戚。
  完颜裕华先是说了祖上的名讳,又说了祖上所生活的牧区,还别说,真有年纪大的老者知道这个族群,只是几十年前因为和大唐打仗,没了。
  不敢怎样,总算是得到了一丝丝的信任,好歹大家都是安北道的人了。
  道台大人跟几个胆子大的牧民说,朝廷是来建设安北道的,他们带来了牛羊,也愿意给大伙养,等生了小羊,小羊作为利息归还朝廷,大的就送与他们做报酬。
  这么好的事谁人不愿意,没多久这边的牛羊就都领光了,家家户户都小心翼翼的养着,生怕病了死了的。
  没有养到牛羊的人纷纷赶到可惜,可是衙门又开始招人,让他们衙门干活,修路。稍后朝廷的牛羊收回来再给他们养。
  他们一行人兢兢业业的,这才赢得了这里百姓的信任。
  百姓是只要冬天有棉衣穿,一年四季不死人,哪怕是饿些冻些也都愿意。
  等这里都处理的差不多了,道台大人带着其他人去治理建设其他地方了。安北道可是很大到的呢。
  留守在这里最大的官就是这个民政司长郑文良了。
  前个夜里有草原上的百姓找到了府衙,说是他们家的羊难产,现在每家每户养的牛羊都很少,就这羊还是朝廷的,看着别人家的母羊生了小羊,小羊归还了朝廷,母羊归了自己,哪个不是一脸的羡慕。
  可是他们家的羊好吃好喝的养着,临生产的时候竟然难产了。
  郑文良听后,马上换了衣服跟着走了,路上赶马车的小斯郑武跟一旁的牧民说道:“放心吧,我们大人出马一个顶俩,只要有我们大人在,担保它们母子平安。”
  那牧民半信半疑的问道:“真的?”
  郑武说道:“当然,谁让我们大人是管人口的呢。”
  那牧民还跟做梦一样,他本来是不想来麻烦朝廷大官的,这也是实在没主意了,才听了隔壁老大叔的话来府衙报官。
  主要是他们家要是给养死了,年尾登记的时候,他拿什么赔人家啊。
  一脸紧张的牧民大汉问道:“连羊也算是人口?”
  郑武笑道:“那是自然,我们大人说了,只要是在这安北道上喘气的,都算是人口,都要经他的手。”
  牧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等他们到的时候,那母羊还在声嘶力竭的咩咩叫着。
  郑文良是有特意学过这些的,他先是摸了摸母羊的头,然后又摸了摸母羊的肚子,再然后让人抓着羊腿,伸手检查了一下小羊的位置。
  郑文良抓了把地上的草,擦了擦手说道:“胎位偏了,车上有我带的草药,郑武,你去把小包的那份拿过来,让邻居帮忙煎了。”
  附近围观的牧民很多,他们每家都有给朝廷干活或是给朝廷养牛羊,大家伙都想看看万一出了这样的事,朝廷的大官会怎么处理,会不会一生气再给他们治个罪。
  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喊道:“给我,我家离这里近,让我婆娘煎就行了。”
  郑武带着那人去拿了药。
  等药煎好了,几个男人合力把药给羊灌了下去,过一会羊的肚子又发动了,只见郑文良脱下褂子,挽了袖子,让人把住羊腿,自己的手轻轻的往里送了一下卡在产道的小羊。只听那母羊一声咩叫,小羊顺着郑文良的手跟着一堆红色黄色的水掉了出来。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眼睁睁的看着小羊,那小羊晃晃悠悠,摔倒、又站起来,站起来又摔倒的,折腾了好一会这才站在了母羊身边。
  所有人松了口气,这羊总算是活了,要是他们这里以后有这样的官在,那么每年能活下的羊不是会多很多,更重要的是这新官没有脾气,他的顶头上司又是他们本地人,所有人眼光发亮的看着郑文良。
  郑文良打了个激灵,赶紧抓了几把地上的草擦了擦手和胳膊。这家牧民感激的端来了温水给郑文良洗手,郑武接过水道了声谢,这才服侍郑文良洗手。
  远处传来了马奔跑的声音,马上的人喊道:“大人、大人,朝廷给咱们送补给来了。”
  郑文良边洗手边说道:“我们又不是带兵打仗,送什么补给。”随后话音一顿,便想到寰姬太长公主临行前说的话。
  郑文良问道:“是京师送的?还是青州送的?”
  马上的人下马跑了过来,道:“听说去年朝廷抄了好些贪官的家,空虚了几十年的国库头一次的满了,寰姬太长公主做主拿了这些钱跟青州府衙换了补给的物资,这其中就有我们安北道的一份。”说完脸上已经笑成了一朵菊花。
  这人是安北道府衙的总管,管着府衙内乱七八糟的琐事,如今人手不够,他就主动担起了府衙的其他事。平日里都是一本正经的人,能笑成这样,可见补给的丰厚。
  郑文良一听就明白了,定是公主给他们送好东西来了。
  ………………………………


第四百三十四章 补给物资(第二更)
  郑文良和牧民们告辞道:“衙门还有事,本官先走一步了。有什么事就让人去衙门说一声,朝廷的这些活物,还要麻烦大家好生照料。”
  郑文良说完就上了马车,郑武吆喝一声赶着马车走了。
  等郑文良三人走远了,这家的男人才反应过来,“这就完事啦,连个责罚都没有?”
  劝他去衙门的那个大叔说道:“你还看不出来,这个新朝廷是真为百姓做事的,就算不是,这个完颜大人也是为咱们百姓的。”
  牧民们纷纷点头,有人已经开始想着自己还有给朝廷养羊,这家生了正好多出一只来。
  等郑武赶着马车进了城的时候,郑武惊道:“这,这也太多了吧。”
  郑文良掀开了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