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指挥官之一,而且评价颇高,连傲慢的英国人都对您的能力推崇有加,我觉得就是最好的证明。”中校宽慰。

    贝恩克性格中虽有固执的一面,但固执不等于刚愎自用,对于自己,他有着较为客观和理智的看法:“不,战争才是对指挥官能力高低的真正考验。遗憾的是,我没能交出一份理想的答卷,而在这场考试中,约阿希姆一世陛下是目前唯一没有丢分的。”

    中校动了动嘴唇,意识到两人的对话已经引起了周围军官们的注意,便将刚刚想说的质疑给咽了回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况愈发恶劣,航空母舰已经很难在这样的天气里正常起降飞机了。离圣米格尔岛越近,官兵们想着尽快入港避风,贝恩克脑海里却回味着昨日与爱尔兰国王交谈时的种种揣测,心中的隐忧悄然升温。

    一个小时后,战区司令部照例发来侦察通报。这样的天气陆基侦察机虽能出动,但飞行员的可视距离大幅缩减,从空中难以看清海面状况,而机载雷达尚处于小规模运用阶段,并且同样受到了天气的影响,如此一来,同盟**队在亚速尔群岛的既有优势相当于被削减了大半。

    此后没过多久,贝恩克的担心得到应证——活动区域位于圣米格尔岛北方的德国潜艇U…2432号突然遭到攻击,它失去联系之前没来得及拍发完整的电报,但从仅有的电文段落来看,那一区域有敌方大型舰艇出现。

    当贝恩克接到这份战报的时候,亲率主力舰队驻留亚速尔北方海域的约阿希姆一世陛下肯定也接获了同样的报告,但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贝恩克没有得到来自旗舰的任何指示,这支舰队渐渐驶近圣米格尔岛,不出意外的话,天黑前就能够进入得到要塞和水雷阵的保护的蓬塔…德尔加达港。

    贝恩克焦急等待着第二份有关敌方主力舰的报告,U…2432失联后,战区司令部已迅速调派飞机和舰艇赶往它的正常活动区域,只要敌人没有匆匆撤走,它们就理应有所发现。

    时间继续流逝,圣米格尔岛的轮廓已然出现在了视线前方,驻扎在蓬塔…德尔加达港的警戒舰队派出了领航船,准备引导这支舰队通过水雷阵驶入港湾,纠结的贝恩克令三艘航母和部分轻舰艇先行入港,“马肯森”号连同两艘轻巡洋舰从领航转入殿后位置。

    海面上的光线愈渐黯淡,麾下官兵们如同远行的游子回到了遥望家门的路口,一个个归心似箭,然而在这个时候,贝恩克心中的不安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连他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究竟是自己紧张过度,还是所谓的战场直觉?

    三艘航母连同护航舰艇逐一驶过雷区,而贝恩克站在舰桥右侧的舷窗前,出神地望着东面,直到下属军官前来提醒,他才回过神来。

    从未见贝恩克这般模样,中校不由得流露出担心的神色,他谨慎地请示说道:“长官,领航船让我们跟上,是否需要通知它再等等?”

    贝恩克犹豫了几秒,最后一次眺望东面。

    雨幕如珠帘,视线一片苍茫。

    “跟上去吧!”贝恩克用低沉的语气吩咐。

    中校试探着问道:“长官,如果您实在觉得不放心,就让警戒舰队增派舰艇加强对周边区域的巡逻吧!”

    贝恩克没有应声,而是用眼神示意中校按自己刚刚吩咐的办。

    最后三艘舰艇也跟着领航船驶入了雷区。

    自特塞尔岛失守以来,同盟**队就在不断增强圣米格尔岛的防御,使之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海上要塞,超过四千枚锚雷被布设在了离海岸线不超过十公里的位置——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座岛屿在防御上耗用数量如此庞大的水雷,结果不但震慑了敌人,也让己方舰船从这里经过时如履薄冰。

    突然间,贝恩克听到了一声轰响,仿佛是春时常有的闷雷,在所有军官反应过来之前,他端起望远镜朝向东面,舷窗上的水珠影响了视线,他微幅调整着焦距旋钮,而后像是奥尔良城头第一个发现匈奴骑兵来袭的探哨,用发颤的声音叫道:“是大口径舰炮!敌人的袭击目标居然是圣米格尔!”

    最不可能的情况变成了现实,贝恩克情绪激动,却不是因为惧怕敌人,而是对自己的准确直觉感到不可思议,是对又一个狂人的出现感到讶异。

    惊讶过后,贝恩克轻声复述着某人昨日说过的话:“这个欧内斯特…约瑟夫…金还真是不简单!”

    战斗舰桥里的军官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东面,须臾,从瞭望台传来观测报告:右舷前方8400米处,离岸约500米的位置,发现了重磅炮弹激起的水浪。

    也就片刻的功夫,通讯室里已经忙作一团。

    “接到S09发出的敌袭警报!”

    “接到AS20发出的敌情警报!”

    “接到圣米格尔岛防御指挥部发出的战斗警报!”

    “接到战区司令部发来的电报!”

    ……

    负责通讯的军官和士官们忙不迭地核实电码,然后将这些紧急电报送往战斗舰桥。在此期间,圣米格尔岛9号海防堡垒附近再度落下重磅炮弹,在岸上落地爆炸的那一发,让人觉得整个海岛都在为之颤动。

    “长官,领航船回复我们,安全航道非常狭窄,只有小型舰艇能够调头。”中校参谋官急匆匆向贝恩克报告。

    换做普通将领,这个时候十有七八会率领战舰进入防守严密的港口,依托海防工事和陆基航空部队对抗不明实力的袭击者,但贝恩克深谙同盟国在亚速尔战场的兵力部署情况,知道在此处保留一支海上机动兵力的积极意义,于是当机立断:“倒车,原路退回!”

    即便是在20世纪30年代,要让这么一个满载排水量超过四万吨的大家伙倒向航行可不是轻松的事情,何况眼下的海况还非常糟糕。得到指令,舰长、大副以及所有参与舰艇操控的军官们顿时如临大敌,慢速航行中的“马肯森”号很快停了下来,而后开始缓慢倒退,身后的两艘轻巡洋舰行动一致,它们就这样在风浪中艰难逆行,为之领航的小艇灵活有余,而且艇员们勇气可嘉,只见它从容调头,迅速从三艘战舰侧旁驶过,反向引导它们退出雷场。风雨不止,天色渐暗,远处的敌人并没有发现这三艘行为怪异的同盟国舰艇,由此错过了剪除隐患、扫清障碍的绝佳机会。
………………………………

第774章 海上之狐(上)

伴随着战斗警报的发出,“马肯森”号上的轮休人员一个个以最快的速度跃下床铺,拉开舱门便奔向各自的战斗位置,军舰上那如同迷宫般繁多而曲折的通道里立即被脚步声所充满,但只过了几分钟,这些舰舱通道就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广播里仍在重复播送战斗警报。

    甲板上,四座巨大的主炮塔缓缓移动起来,黑洞洞的炮口整齐一致地指向跃现炮焰的方向。在甲板下方深深的弹药舱内,水兵们随时候命将穿甲弹或者高爆弹装入扬弹机,扬弹机的另一端,炮手们也时刻准备着完成这一接力比赛的后一棒。

    从开始倒车算起,“马肯森”号与随行的两艘轻巡洋舰花费了近一个小时才驶出雷区——这个时间比贝恩克当初预计的还要长,整个过程无疑让人倍感骄傲。深邃的夜幕不断映现舰炮射击的火光,战时修建的9号海防堡垒虽然吸取了特塞尔之战的一些深刻教训,但同盟国方面既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人力,也没有足够的运力和信心再次修筑大型海岸要塞,事实上,圣米格尔岛上所有后修建的海防堡垒都是综合用途型,其绝对防御仅能够抵挡中等强度的攻击。

    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对短波脉冲雷达的运转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明知敌方舰艇就在东南方,“马肯森”号的舰载雷达迟迟没有探测到目标所在,倒是部署在蓬塔…德尔加达港以东的陆基雷达站不断发来报告:出现在圣米格尔岛东南海域的是一支由两艘大型舰只和四艘小型舰艇组成的舰队,它们最初是以跟海岸平行的航线运动,遭到岸炮攻击便迅速转头向南,主动拉开了与海岸的直线距离,之后调头往东,似乎是要结束战斗撤离此地,然而短短一刻钟后,它们又调头向北,对岸炮击的火力骤然变猛……等到“马肯森”号和两艘僚舰退出雷区编组战斗队形的时候,这个陆上雷达站已经停止了工作,而整个9号海防堡垒的损毁程度也已超过了40%。

    袭击者的目的显然不只是摧毁一个中等规模的海防堡垒,在使圣米格尔岛东南角的9号海防堡垒失去威胁之后,它们迅速将攻击的火力转向了离蓬塔…德尔加达港更近的8号海防堡垒,若能将其摧毁,袭击者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有同盟国舰船停泊的港湾,所以部署在8号海防堡垒的远程重炮悉数投入反击。

    战斗的形势虽然对己方不利,卸去了同盟国舰队司令职务的贝恩克完全没有了早前的沉重心理负担,他令通讯官将自己的作战意图以密电形式发送给战区司令部,让他们协调己方雷达站和要塞火力明辨敌我,然后指挥着这支“小巧玲珑”的舰队袭向敌方舰队南翼。

    20分钟后,贝恩克终于从本舰雷达室得到了敌情侦测报告,大小敌舰6艘位于东偏北14度、距离24000米位置。照此推测,敌方战舰与圣米格尔岛8号海防堡垒相隔20公里,而在双方都无法准确观测对手方位,雷达测距数据又不够精准的情况下,岸炮无疑非常吃亏。

    贝恩克旋即通令全体,要求将士们做好接战准备。

    10分钟后,雷达室再次发来报告,双方距离拉近至一万八千米,脉冲预警仪发出预警信号,这意味着对手已经发现了己方舰艇的行踪。

    贝恩克端起望远镜,此时海面上依然黑沉沉的一片,除非是炮焰闪动的瞬间,视线中连半个船影也看不到,但实力强劲的敌人就在那里。胜,很有机会一局定乾坤,败,却还不至于沦落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这让贝恩克有足够的底气挑战对手。

    当晚7时41分,贝恩克下令开火,目标直指雷达上最靠近己方的敌方舰船。

    气势磅礴的雷鸣中,炮口的火光一瞬间点亮了大片海面。即便在十数海里之外,人们依然可以清楚的听到这一打破沉寂的轰响。两艘德国战列舰的第一次重炮齐鸣略有间隔,紧接着,海面上几乎归于沉寂,恩懑耳边只剩下重磅炮弹划过空气所产生的特殊鸣响。

    十数秒后,远处海面上传来一震更加强烈的雷鸣,那是炮弹坠入海中并发生爆炸的声音。贝恩克可以想象到那艘敌舰上的水兵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大口径炮弹会有怎样的反应。

    对方很快以炮声作为回答,尽管从一万六、七千米之外射来的炮弹有些欠缺准头,但贝恩克和舰上的军官们依然能够从炮弹爆时的声势作出判断:那是16英寸舰炮所发射的炮弹。

    15和16英寸两种口径的舰炮,威力似乎相差了一个等级,以炮弹的炮口动能来看,后者至少是前者的130%,穿甲深度增加20%以上,但上一场大战的辉煌胜利让德国海军官兵有足够的信心和傲气来藐视这种差距,战术和技术的发挥也确实能够很大限度地弥补之,30年代初期颇受关注的德国马肯森级和英国海军上将级就是最好的例证,在第一次圣米格尔岛海战中,装备15英寸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