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1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不是随便抓一百万倭人,这是要把倭人中上层彻底的清除。

    这样做的好处他是清楚的,但力度确实超乎想象。

    一百万倭奴,甚至已经超过十分之一了。

    “陛下不也说了,到时还会从东北和西南等地,迁移一批突厥人、吐谷浑人、羌人、吐蕃人、薛延陀人、契丹人、奚人、靺鞨人、室韦人、獠人、林邑人、真腊人等来扶桑嘛。”

    “都是一群蛮夷,要之何用,还不如倭人好管理呢。”国相一脸嫌弃。再说,朝廷迁又能迁来多少,要走一百万倭人,到时送来十万蛮夷,这生意怎么算怎么亏本。

    “朝廷也刚决定组建第十三舰队,扶桑舰队,专驻扶桑群岛。原朝鲜舰队,则改专驻朝鲜半岛。第十三舰队进驻扶桑后,海军陆战队也将新增设第十三陆战师进驻扶桑。原陆军那两万人,也会再驻守一年时间,帮助我们加强对扶桑的控制。这些军队的驻扎在我们这里,可用的是朝廷的军费,这一年可也是笔大开支的。”

    “要是朝廷能够答应我们移民个十万户汉民来就好了。”国相一脸叹惜。

    十万户汉民,那可就是五六十万汉民,放在扶桑,虽然依然只能占到十几分之一,可有十万户汉民,绝对能够让这边的统治顺利起来。

    张璟摇头笑笑,哪有这么容易。

    在这些年的扩张之下,汉民做为大华的主体民族,可谓是享受了许多扩张的红利。基本上所有的汉民,个个手里都有一份田地,数量还不少,堪称都是自耕农小地主。

    许多汉民还抓住了机会,开作坊建工厂,雇佣工人甚至是购买奴隶,产业做的红红火火的。

    就算是过去许多穷山僻壤里的百姓,也借着这股东方,移民到边疆,圈地建起农场,成为了农场庄园主。

    说实话,现在的汉民,绝大多数都成了中产阶级,小日子过的舒心的很。

    起码温饱是不用愁的,想要再大量移民,哪里再去找那些饭吃不饱衣穿不暖的人去。

    别说十万户,能让朝廷给移来十万人口,都可以说是尽最大努力了。毕竟扶桑能有什么,汉民过来,也顶多是多给些田地他们圈占。

    但现在田地又不值钱,哪没有呢,人家为何要千里迢迢的飘洋过海来。

    现在张璟准备吸引一批汉民来扶桑,但已经不打算靠土地来吸引人了,土地也吸引不了人。

    他还是准备用些其它的招数,比如说,扶桑过去只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但以后扶桑做为朝廷直辖地,又是太子采邑,肯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

    这边银铜矿储量极高,同时这边的人口也多。

    哪怕这次要将百万倭人运回中原,可皇帝也答应会移来二十万蕃人十万汉民,那么这里依然是有近千万的人口。

    有人口就有市场。

    这边的手工业等还比较薄弱,正是大有可为之时。不说马上就能建成跟中原相竞争的手工制造业,但起码供给扶桑需要,还是有些优势的,毕竟从大洋对面的中原运来,这个运输成本也不小的。

    一些简单的东西,完全可以自己生产。

    张璟就是打算在扶桑招商引资,以一些低税等条件吸引一些中原商人过来投资建工厂作坊,甚至是让他们带一些中原的技术工人等过来,若能吸引这些人过来后移民落户,这也是极不错的。

    在张璟与国相等制订的扶桑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中,第一大项目就是开发扶桑的银铜矿产,把矿产开发打造成第一产业,进而带动一些产业链上的其它产业。

    第二是手工制造业,发展能够满足扶桑所需要的一些手工制造业。

    再然后才是农业和渔业、船业。

    张璟还制订了一个修路计划,就是把过去扶桑的七道,七条国道给拓宽,并在扶桑增修港口码头。

    这些的投入其实也是不小的,尤其是修路。

    既要修贯通整个扶桑的七道,又要修港口码头,这可不是小投入。但不修路又不行,要致富先修路。中原到现在,都还一直在修路。

    从唐时贞观起,各地都在修路,尤其是四边之地,不管地形多差,但修路没停止过。几大重点国道在修建的同时,各个道内的、州内的甚至是县内的路,都在修。

    修路的好处是看的到摸的着的,带动一个地方发展有极强的效果。

    扶桑若要经营出成绩,这路必须得修。不能让扶桑再跟过去倭人手里时一样,弄的地方上各自割据一方。

    要修路,要发展,离不开朝廷的支持。不仅是需要钱财,更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

    所以朝廷要扶桑道运一百万倭奴回去,张璟并不觉得这是吃亏,这顶多算是合作。用倭奴换中原的物资和技术。

    抛出各种减税免税等新政,来吸引中原的商人前来投资,吸引那些汉民前来落户。

    建设扶桑需要钱,不仅是采邑里的几万军队需要经费,修路也要钱。那些倭奴不能直接变现,但好在张璟来钱的项目并不只那一个。

    把整个倭国原来的皇室、公卿大臣、贵族豪强们全都打倒,这些人他可以不要了,但他们的财产可是还在的。

    仅没收这些财产,那就是一笔巨额收入,简直是飞来横财。就算朝廷那边打了招呼,扶桑这边要将三分之一上交到朝廷国库,可剩下的依然是一笔巨额收入。

    只要有钱就好办事。

    有了钱,张璟就可以高调的邀请中原各大商号掌柜们前来扶桑开会。

    在大会上,张璟是十分豪爽的一次拿出了无数的采购订单。

    各种各样的物资,而且数量庞大。

    张璟很爽快的表示可以货到就付款,甚至愿意先付三成的货款。这样的合作方式,那可是深得商人们的喜欢。

    这样的生意谁不愿意做,更何况这甲方还是皇太子殿下。

    张璟有钱,没想着要占商人们的便宜。

    一切都按照朝廷官方采购流程进行,邀请商人们前来开会,然后公开招标,让他们竞标。

    很公平,也很公开公正。

    夺标的都是些很有实力的大商号,给的价格低,也有足够的供货能力,信用度也好。

    那些没能夺标的倒也保持很好的心态,毕竟整个过程很公开公平公正,大家没中标也只是实力不济。

    不过来都来了,也不能就这样空手而归。

    太子张璟又请他们开了一个招商大会,向他们推荐了许多招商项目。还别说,不少项目还真的挺有远景。

    当即,不少商人还就留了下来,没有急着马上离开。

    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商议,一番唇枪舌剑的谈判交锋后,商人们与东宫官员们就扶桑开发,达成了许多商业合作项目,愿意前来投资。

    什么造船厂、修船厂、什么木料厂、什么砖厂瓦厂陶瓷厂,什么皮革厂制衣厂纺织厂等等。

    这里有近千万的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过去这里的本土制造业太弱了。中原商人们有的是新技术,甚至许多商人只需要从自己中原的厂家抽调点技术人员过来,就能开一家分厂,迅速的抢夺这里的市场份额。

    而且太子给出的许多税费减免政策也确实非常有吸引力,甚至规划的商业区等的地皮都是可以免费给。

    连一些餐饮娱乐业的东家,都闻讯赶了过来。

    管他是扶桑还是朝鲜,只要是有商机,商人们自然就会闻腥而至。

   




第1529章 龙生龙,凤生凤

    “太子在经济民生这块很有天赋啊。”

    内阁里,马周看到扶桑道宣抚使徐感呈上的报告,深有感慨。扶桑道现在叛乱四起,皇太子居然能够一边派出军队四处围剿这些叛乱,却还能够有余力邀请中原商人们前去扶桑。

    又是挥舞着支票大采购,又是各种招商引资,吸引了许多商人在那边投资。甚至听说华津还刚出了一个二十里周长的新港城建设规划,吸引了中原最有名的一众设计、建筑大商号前往竞争。

    次相褚遂良笑着抬头对马周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陛下本就是经济民生的宗师,太子殿下肯定也是深得真传的。况且元辅别忘记了张仲坚可也是一个经济高手。”

    张仲坚做为海军总司令,目前负责筹划着海军第十三舰队扶桑舰队的组建,亲自坐镇扶桑,还担任了张璟扶桑剿匪总指挥一职。这位老帅,过去可是海商世家出身,早年纵横海上,远航泰西,对商业这一块可是非常有见地的。

    更何况,张仲坚早年与灞上张家合作,扬州张家本来也已经成为了大华朝数的上号的商家大佬。在造船和船运这一块,灞上张家第一名自然当然不让,但第二名则也非扬州张家莫属。

    张仲坚现在不但是太子的剿匪总指挥,还是太子治理扶桑的总顾问。

    发展一个地方经济说难也难,说容易也难易。

    要说难,是因为地方越大,那么官吏也更容易良莠不齐,甚至是地方势力的排外,会影响到外来商人进入。

    而要说容易,只要上下一心,管理团队好了,剩下的也比较容易。

    扶桑本是新征服之地,原本的贵族豪强这些地头蛇,如今正面临着泰山压顶般的灭顶之灾,这些本地势力正在分崩离兮之中。

    这些旧势力的崩塌,对于太子统治这片新征服之地,是有巨大帮助的,没有了许多的掣肘。

    而太子身为扶桑最高长官,特别是扶桑还是太子的采邑,他在这块地方,拥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和决策权,甚至有许多地方,都并不需要通过朝廷。

    张璟对商人的态度,也和皇帝一样,是从没什么歧视的。他管理下的扶桑官方,现在的吏治也还很良好,并没有什么不良风气,不会出现什么敲诈商人,甚至是办事不力的情况。

    再兼之张璟扫荡扶桑旧贵族豪强得到的那笔巨财,让他有充足的底气来招商。他可以对商人们先开出许多低税甚至是几年免税这样的条件,甚至开出建厂就送地皮等极优惠待遇。

    太子招商,需要的并不是马上能收到的税,他需要的只是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工商业体系。

    谁先来,谁就能占便宜。

    张璟短期里似乎损失了许多税收啊地皮钱等,但只要这个体系建起来了,就能成为良性循环。

    管理好一座城,繁荣一地的经济民生,都极为不容易。而太子张璟现在做的却是繁荣一个千万人口的道,甚至还是一边战争平乱,一边发展经济民生。

    双管齐下,两不耽误。

    这份本事,更显功力了。

    “从这报告上来看,太子的策略取得了成功,如今越来越多的商人跑到扶桑去投资,许多商人都看好扶桑,认为扶桑未来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商兴市场。现在都急着去抢占先机,抢占市场份额呢。各大商行,基本上都开始主动的往那边投资建立分厂。”

    “不但手工制造业如此,就连许多餐饮业娱乐业,甚至是建筑运输等这些行业,也都在往那边跑。千金市骨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

    褚遂良也很是感叹,哪怕太子有许多能力辅佐,可是能让扶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的发生着脱变,依然是让人惊叹的。

    张璟初期确实是往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