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如果是灵武张超大败,那么事情就紧急了,那时连夜召宰相入宫议事,也是无奈之举,现在,没这必要。

    李世民也没有心情再批奏折了。

    起身去了后面的寝殿,长孙皇后还在打毛衣呢,已经改封为魏王,重新改回到李世民名下的小胖李泰则在那里看书。

    “观音婢,陪朕喝两杯吧。”

    长孙氏放下银制织针,“陛下似乎很高兴?”

    “朕当然高兴了,李超,他斩杀了梁师都,拿下灵武了,未损一兵一卒,俘敌八千,阵斩五千,还招降了三万,获灵武百姓五万十口,得牛羊马匹五十余万,田万顷!”

    “啊,恭喜陛下了,终于收复了灵武!”

    “哈哈,是啊,朕终于收复了灵武,难以想象啊,这个李三,半个月的时间,就把割据朔方近十年的梁师都给斩了。夺下了灵武,长安稳固了。朕再不用担忧突厥人,随时攻入关中,兵临长安城下了。”

    长孙氏也在旁赞叹,“文远果然非纸上谈兵,厉害。”

    “文远用兵如神,朕用人的眼光更好。”李世民得意的道。

    漫长一夜过去。

    街鼓响起,各城门宫门处,也迎来监门卫官员送来的门符和钥匙。

    城门宫门打开,坊门市门也一一开启。

    上朝的官员,入京的商贩百姓,长安城醒了过来,喧闹起来。

    百官到东宫显德殿上朝。

    李世民即位以来,一直非常勤奋,每天早朝不断,逢五逢十还要举行一次大朝会。

    百官山呼万岁,李世民高喊免礼平身。

    “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魏征有本启奏!”

    刚从山东安抚回朝的魏征,表现不错,山东人心安定。一回到朝中,就被加封为秘书监。

    秘书监是秘书省的长官,秘书省和东宫的司经局职能差不多,都是管理图书掌文翰工作。一般也担负皇帝的顾问之职,是个品级虽只五品,可却能随侍皇帝身边,可以参预到朝政的要职。

    魏征举着笏一上来,就请求李世民立即调李超回朝,撤回兵马。他的理由是如今天下好不容易安定,大战过后,天下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再主动去启动边衅。

    一个梁师都虽弱,可背后的突厥。万一引得突厥撕破和约,再度南下,那时就悔之晚矣。

    接着封德彝上奏,再请议迁都。

    李世民坐在那里,面上一直带着微笑。

    “还有何人要上奏?”

    “陛下,臣王珪请奏。”

    王珪奏请的内容则是朝廷在天下十五道的基础上,没有必要再去设立什么都护府和节度使,尤其是这个节度使更是毫无必要。且节度使的权柄过高,哪怕是做为临时的差遣使职,也是不恰当的。

    “朝廷此前裁撤行台府,现在却又设立节度使,这岂不是倒退?”

    面对着群臣的这些意见,李世民态度很好。

    “诸位爱卿说的都有些道理,不过今日暂且先不议这些,朕昨夜刚接到一份奏章,先向诸卿宣告。”

    内侍上前,开始宣读。

    “关内道大都督秦琼转奏朔方镇节度使李超奏本!”

    “臣朔方镇节度使李超向陛下飞报大捷。。。。。。”

    灵武大捷,天大的捷报,出兵半个月,李超不但从长安到了灵武,走了一千五百里路,平均一天百里,用了惊人的快速。而且李超还打了个大胜仗,非同一般的大胜仗。

    十五天时间,从长安赶到了灵武,就两万人马,连后勤民夫都没带。

    他们不但用十五天时间赶了一千五百里路,甚至还把梁师都斩杀了,还斩获五千首级,俘虏八千伪梁军,招降三万兵马,并收复了整个灵州,获五万百姓,牛羊数十万头,田地百万亩。

    这,满殿的大臣听的震惊万分。

    褚遂良更是待宣读完后,第一个出列。

    “臣褚遂良有本启奏,臣要弹劾李超,谎报军情,欺君罔上!”

    褚遂良,门下省修文馆学士,主持馆中日常事务,被称为馆主。在李世民为太子后,原秦王府文学馆就已经撤消,大唐剩下两馆一院,东宫崇文馆,门下省修文馆,中书省置翰林院。

    禇遂良是原文学馆学士褚亮之子,初在秦王府做铠曹参军,如今自己是修文馆学士,还晋封为黄门侍郎,是原秦王府中升迁极快的一个。

    这位才三十出头,年轻的黄门侍郎,根本不相信这封捷报是真的。

    “陛下,李超根本不可能带着两万府兵,只用了十五天时间,就从长安到达了一千五百里外的灵州。”

    “李超所部多马骡,又无辎重之累,在大唐疆内行军,日行百里,并非不可能。”李世民为李超解释。

    “日行百里,半月行一千五百里,就算李超能做到,可赶到灵州,也已经是疲惫之极,他还如何斩梁师都,夺灵州?”

    “况且,斩敌五千、俘虏八千、纳降三万,还斩梁师都,陛下,这样的捷报,你信吗?反正臣是绝对不信的,这不过是李超的假捷报,目的,不过是瞒骗朝中,诓骗殿下,好让朝中支持他那个冒险之极的收复灵武计划而已。”

    “臣请求陛下立即下旨,撤回军队,召回李超!”


第469章 不管你们信不信,朕是信的

    第四更送上,求些订阅打赏!

    褚遂良以前是跟着西秦霸王薛举的,那时他爹褚亮是薛举的黄门侍郎,褚遂良做的是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呈奏案章,都是中枢要职。后来薛举病死,其子进军长安路上败于李世民,父子俩跟着降了李世民。

    褚亮成了秦王府文学,褚遂良成了秦王府铠曹参军。再后来,褚亮成了十八学士之一。如今褚亮是散骑常侍、爵封阳翟县侯。

    现在李世民重用褚遂良,认为他有学术、耿直,尤其是对他忠心耿耿,如飞鸟依人。对于褚遂良自是十分重用,如今不但让他主管修文馆,而且还担任了重要的门下侍郎之职,这可是门下省的次官。

    这也符合新皇帝如今的用人喜爱,大量提拔年轻人,许多原来官职不高的官员,纷纷一跃进入中枢。如玄武门并列第一功的六人,除了秦叔宝尉迟恭两员武将,李超等四人都已经进入中枢,房玄龄加检校中书令,李超、长孙无忌、杜如晦皆加平章事。

    褚遂良跃升黄门侍郎,进入中枢,深得李世民信任。

    “臣绝不相信李超能够有此战绩,此定是谎报!”褚遂良不过三十出头,又深得皇帝信任,自是年轻气盛之时。对于比他更年轻的李超,也是有些不服气的。

    李世民待他说完,却是道,“不管你们信不信,朕是相信的。”

    这话一出,褚遂良脸色很难看,皇帝如此直接的反驳了他。

    殿中不少人则还有点兴灾乐祸,目光望向褚遂良,暗道,褚遂良虽然最近很红很火,可依然还是不敌李超啊。

    李文远都被贬到一千五百里外了,可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很然很重。

    褚遂良很不服气,他心里确实不相信李超能取得那样的战绩。他虽没打过仗,可也跟着出征过多次啊,谁有这样的本事?

    连秦王都不一定有这样的本事,李超怎么可能有。

    “陛下,臣愿前往灵州宣抚慰问!”

    宣…抚慰问,说的挺好听,其实就是打算亲自前往灵武,仔细查验。若是李超敢有半点谎报,他一定能够戳破。

    “褚爱卿是朕的黄门侍郎,门下省也离不开卿。”

    李世民确实挺喜欢褚遂良的,可看他突然跑出来咬李超,李世民有点头痛,有些不太高兴。

    不过褚遂良很坚持。

    最后李世民也就同意了,他虽然心里相信李超,可也对李超取得的胜利有些惊讶,他很想知道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禇遂良走一趟,消息肯定能更客观准确一些。

    “褚侍郎,那朕就授你为朔方镇宣抚使,押运慰军物资前往朔方慰问前线将士。”

    朔方镇,灵州。

    兵不血刃的拿下回乐城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得到了城里的库府物资。

    回乐城做为梁师都经营了几年的梁国都城,虽然最高时也没超过十万人口,但还是囤积了不少的粮草的。尤其是梁师都还把这里当成了进攻唐军的前进基地,在去年还曾经是突厥人南下的一路进攻基地,因此储存的物资不少。

    所有的府库都完好,没有人敢盗取挪用。

    “米麦粟豆黍梁等总计一百一十余万石!”

    “草三百余万束。”

    “战马五万余匹,弩马骡驴十万多匹,牛五万余头,羊三十多万只。”

    “肉干等数万斤。。。。。”

    苏定方笑着向李超禀报着一项项统计成果。

    短短三天时间,唐军已经把整个灵州城乡各地都扫了一遍,除了抓到不少逃散的败兵外,最大的收获就得许多的乡下人口,还有各种物资了。

    “这些物资中有不少是属于本地百姓的,这些要登记清楚,不能侵占。”

    这些人以前是梁朝人,现在开始已经属于唐朝人了,该保护的利益还是得保证的。

    当然,属于梁师都以及原梁朝的财产,还有突厥人的财产,当然是毫不客气的要收归节度使衙门的。

    “人口呢?”

    除了钱粮这些,李超更关心的还是人口。

    在古代,最重要的一项资源就是人口了。尤其是在战乱之后的建国初期,人口更加重要。为了增加人口,增加朝廷收税的基石,朝廷可以说各种方法都不放过。

    年满十五必须成婚,不然要由官府强行婚配,甚至还得交纳很重的罚金。

    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最重的一项,也是搜括人口,增加户口。

    灵武原来的人口不算多,但在梁国来说,也占了差不多起码三分之一的人口了。有数万的百姓,还有许多军队。

    “已经全部登记完毕,目前登记的总人口数是十三万七千余人。”

    “这么多?”

    李超都有点意外,原来说的可是只有五六万人口的。

    “我们把军队、宫廷里的人也算进去了。原本灵武就驻了两万军队,这次梁师都从附近几州又抽调了一批过来,因此增加了不少。兼之,这伪梁同样也有许多隐户的。”

    伪梁灵州的那些将领官僚,地方豪强们,都拥有许多财产,有许多奴隶,还有不少托庇在他们名下的人口。这些人都没有登记在官府,数量不少。

    李超收复灵州后,虽然也很仁厚,但对于户口人丁却非常重视,隐户是不许存在的,连许多奴隶也都被直接放免,在军队的仔细清查之下。

    现在登记在册的灵武人口,达到了十三万多,青壮妇孺,甚至是隐户奴隶,一个不少的全都登记在册了。

    “马上展开均田授地,原来的那些隐户、逃丁、奴隶,都要授田。对于未婚的青壮男女,要由官府给他们婚配,组成家庭,男丁分田三十亩,成年女子分田二十亩,中男也分二十亩。”

    没有水浇地了,就给他们草地,三分之二为口分田,三分之一为永业田。

    其实就算不是水浇地,也没多大关系,等这里稳定了,到时再开挖沟渠,引黄河水灌溉,就成了水浇地了。以西套平原的肥沃,再分个百来万亩地都不是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