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种事情,李超不想发表意见。

    虽然说,从大局上来看,眼下朔方镇还有保留的必要,毕竟刚刚收复,突厥人也并不就真的那么友好。让一个权柄大点的节度使统领朔方镇,多呆几年,于大局有好处,于朔方地方稳定也更有好处。

    但从李超私人来看,他不能去反对罢撤的提议。

    他若是出声说反对,那别人会误解他恋权。一般的人误会倒没什么,万一李世民误会了,那就不好了。

    正常情况下,李超若是听到这些风声,那他应当主动上折,请求入朝。

    不过他现在确实还没有听到这种风声,或者说半月谈的邸报版块上,没有提及这些。如今的半月谈终于是成功的拿下了替朝廷发邸报的任务。

    半月谈现在是十天一期,每十天,朝廷的秘书省会编辑一份朝廷时政消息,交给半月谈报社。半月谈报社将内容排版印刷,然后发行。

    印这些朝廷不给钱,但有一个好处是,朝廷让天下十五道三百余州一千多县的衙门,都拿一份。其它的各卫府各部寺,反正是各衙门有一个算一个,都拿一份。

    这算起来,起码三千份,都不给钱的,都是报社免费送的。当然,报社只负责印刷发行,如何把这些送到各衙手里,这是朝廷的事情。

    朝廷其实是用天下的驿站系统,把每期的半月谈送到各地衙门手里。最低一级,就算是县衙还有各个军府了,再往下,要看报就只能从上级衙门抄录了。

    接下这差事,好处也是有的。

    那就是扩大了半月谈的影响力,半月谈打起广告来,收费更多了,给人写个人传记的时候,收的钱也多了。

    许多人都以为半月谈是朝廷办的报纸,是官方大报呢。

    其实这报纸到现在,还完全是李超的私产。

    现在的半月谈,还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没有做出半点逾越举动来。但以现在这种势头发展下去,这早晚会很惊人的。

    一般来说,半月谈上登载的朝政消息,那都是真正的官方消息。上面经常会节选一些近期朝中重要的消息,就包括了官员们的奏折。

    既然半月谈没有登官员们上奏要罢撤朔方镇,要他李超滚回京的消息,那李超当然可以当做是不知道了。

    如果不是要召他回京,那莫不是因为他送的那面镜子的事情?

    一面镜子而已,几块钱的东西。

    王内侍也喝着茶,本以来李超会主动的询问呢,结果李超却毫无主动的意思。

    放下茶杯,王内侍笑笑。

    “李相国可知陛下差某此趟前来所为何事?”

    “这我可猜不着,王内侍不妨直说。”

    白白胖胖的王内侍摇了摇头,“都说相国是个风趣之人,某可着实是没发现啊。此次前来,其实是三件事情。”

    “其一,陛下对于相国收复朔方之功,非常赞叹。陛下特赐平章陛下手书一封,以为嘉奖。”

    李世民给李超写了一副字,就四个字,国之干城。

    随这副字赐下的,还有赐铁券恕一死。加上李渊恕的那次,李超现在有两块免死铁券了,若是李世民肯讲道理认账,那李超以后可以犯两次死罪都不用死。

    当然,这种事情也就是说说而已,别说犯两次死罪,真犯了一次,估计都要立即被砍了。

    “谢陛下赐字!”

    王内侍来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告诉李超,那面天子镜他收到了。

    “那面琉璃宝镜放在长安李记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出了一万两千八百贯的天价。”

    李超笑笑,想不到他那面几块钱买的镜子,居然还真有人出万贯买下。不知道是哪位冤大头啊。

    “是河间王力压众人拍得此宝。”

    原来是李孝恭啊。

    河间王李孝恭,宗室里本事大名望大,而且功劳也大。打下了大唐南方半壁江山。不过正因功劳大,以前又不是很支持李世民的,因此如今新朝,完全没他的位置。

    从赵郡王改封河间郡王,又调回京授了个礼部尚书,实际上完全被架空了。

    李孝恭这个最喜欢奢华,而且也有钱。不过李超觉得李孝恭花一万多贯买块镜子,并不一定是真喜欢这镜子,只不过是以此向李世民表明下心迹,不想朝堂的那些事情了,只在意奢侈享受人生。

    李世民一下子赚了一万多贯,自然是高兴的,也很喜欢李超送的那三句话和那首诗。于是才有这手书国之干城赐字。另外李世民又赐下了一把扇子和一件续命缕。

    扇子是李世民亲自做的,续命缕是长孙皇后亲手做的,两样东西赐给臣下,自然是荣耀无比,能够当宝供着一代传一代的。

    “这第三件事情嘛,陛下让我转告相国。朔方镇是相国一手打下来的,现在也还需要相国继续镇守好。五年之内,朝廷都不会再主动发起对突厥的战争,而这五年之内,陛下也不会更换朔方节帅。至少五年,陛下让相国安心为国镇守朔方五年。”

    听到这个消息,李超有些惊讶。

    但不是失望,反而是十分高兴。在朔方多呆五年,这是好事啊。谁没事喜欢回长安啊,在这里活的逍遥自在,没仗打了,以后净是好日子了。回长安,估计忙都得忙死,可能还得受气。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的。”

    “你说!”


第505章 武举

    帅府,节堂。

    王内侍笑着对李超道,“其实还有一件事,陛下让某来,请李相国选三千武贲卫士,送入长安为北衙禁军。”

    李超没有犹豫,笑着应下。

    “这个当然没有问题,不过如何个选法,还要王内侍来把关,我可以让各军府选人上来让王内侍过关,也可以让人陪王内侍下去各军府选人。”

    “就由相国让下面把人选上来,我这里过下目就好,我相信相国的眼光的。不过,不仅是从府兵里选,朔方镇十万兵马,选三千人。府兵、乡兵,甚至是民间的壮士、义士也一样可以选嘛。选中了,送往京城,就是北衙羽林军的禁军了,到时会给他们在京中分田授地,前途肯定更好的。”

    北衙禁军是在李渊的天子元从基础上发展来的,这是一支独立于兵部统领的十六卫之外的军队。因兵部在南衙,因此新建的左右羽林军因此称为北衙禁军,重点也屯驻在玄武门,另一批屯驻在东宫。

    这支军队不同于十六卫,虽然也是轮值,同样授田。但最大的区别他们属于常备军性质,是募兵。领军饷的兵,一开始数量不多,现在李世民打算扩大自己的这支亲兵。左右羽林各一万人,新扩之兵不直接招募,而是从边关中拣选精锐。

    “朔方镇三千,河东、河北各两千,另外陇右、关内、河西各一千。”

    一万来自大唐军事重地的北方各镇。

    其中朔方镇独选三千,看的出李世民对朔方镇的重视的。

    “没问题。”

    现在朔方无战事,乡兵都解散了,府兵则是轮值。就算抽出三千选入长安羽林,也不影响到朔方防御,何况这三千还不仅是要府兵,是要朔方镇中条件最好的一些兵。

    虽然可能有些府兵本来刚从关中来,在朔方落脚没多久,又要回长安,有点折腾。但折腾也好,能选入羽林,前途无量啊。不说马上升职加薪,起码以后获勋升职容易啊,何况当职业兵,能有固定的粮饷,这可就成了铁饭碗了。

    王朝初期的兵,可不是中后期那种兵,京中禁军也会沦为权贵们的仆役,现在还是不一样的。能入禁军,获勋升职的机会更多,这可是普通寒门百姓入仕的难得机会,高兴还来不及呢。

    选羽林这事李超很快就布置了下去。

    朔方八州,现在人口不算多,也就十万户左右,这还是因为刚收复下来,把隐户逃丁都搜括出来的原因,加之府兵和移民,这才让人口突破了十万户。

    朔方镇现在反倒成了大唐人口户籍较多的地方了,中原不少地方,人口普查户籍清理就做的远不如朔方这么好,官方户籍人口远低于实际人口。

    节衙把公文一下。

    于是乎各折冲府,各乡团,各个县的弓箭社、大刀队、长枪会这些民兵组织,全都动员起来。

    大唐的男子们还是很有上进心的。

    都想改变自己和家族的成份,普通老百姓,哪有士好,哪有官好。要挣出身难,当兵最快。但当兵,自然还是这个天子的亲军最有前途。

    大家踊跃报名。

    各地州县和折冲府的文官、武官们,全都接了李超的通知,严格选拔。并且还要深入乡间,访察那些在民间的高人壮士。

    什么神枪手、优秀的骑手、大力士、长跑达人,都拉过来选。

    选拔羽林最后搞的相当热闹。

    李超一看,不错,完全可以搞成一个活动嘛。

    于是乎,李超决定,干脆在朔方镇,搞一个武举考试。当然,现在还不能直接叫武科举,李超定名叫朔方镇比武大会。

    朔方镇八个州几十个县,先在各州举行州比,然后决出州中优秀者,到朔方镇来进行镇比。

    为了弄的热闹些,李超把这比武大会也弄到宁远来。

    甚至还特意让人去长安的半月谈打广告,又在宁远刚刚成立的新报纸,商报上打了广告。李超还亲自写了篇文章,为比武大会造势。

    格调一下子就上来了,尤其是李超拉了不少的赞助广告,还为比武大会设置了多个奖项,奖金挺高。

    大家积极性,好奇心都上来了。

    “还有马球比赛啊?”王内侍最近天天呆在宁远,呆在李超这蹭吃踏喝,更加的白白胖胖了,他甚至都还把自己的那点钱庄存款,也取出大半来,投资入股了宁远好几家商号。不是参与经营,只是单纯的入个股分红而已。

    既然是比武大会,当然得有马球比赛。

    事实上,李超并不仅打算是选拔羽林而已。他打算借这次的风,在朔方镇提升百姓的尚武之风,同时又与朔方的经济工商结合,让这个比武大会为朔方的工商业也打打广告,宣传造势。

    工商虽然在这个时代被轻视,可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工商却依然还是无法脱离的,李超还得在朔方呆至少五年,要想干出政绩来,不搞活工商怎么成。

    甚至李超现在都成了工商的代言人了,他拉着许多军功新贵们,各家经营的产业可不小。大家赚钱赚的挺高兴的,当然也愿意为工商说说话的。

    比武大会还将办成朔方镇的一项全民娱乐活动,这年头娱乐活动也少,连个唱大戏的都难得一见,普通百姓哪有什么娱乐活动啊。

    现在办这个比武大会,从县乡选拔,到州中比武,最后是全镇的大比,这就能让全民参与,全民娱乐。

    百姓娱乐了,乐呵了,商家得到宣传,军府也能赚笔广告费赞助费什么的,士气提升了,还有机会拿奖金。

    甚至民风也跟着尚武起来,这是好事。

    反正现在也还没到夏收的时候,有空。

    正常情况下,这个比武大会应当选在秋收之后进行,那个时候有空,也气候好。不过今年头一次嘛,主要还是借选羽林的风,那就现在了。

    虽说第一届仓促了一些,但没关系。

    该有的一些项目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