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5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烧肘子,这道菜和李超常做的东坡肘子有点类似,选的是上好的猪腿肉,煮半熟时捞出,上色过油,加佐料再上蒸笼清蒸,出笼后再去骨,然后加汁上席。

    一群小家伙眼睛都红了,全都握着筷子,等着开抢呢。

    李超故意等了一会,才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肘皮下来。

    放进嘴里,有种入嘴既化的感觉。

    “吃起来肥而不腻,香酥绵软,好!”

    李超刚放下筷子,估计也就一分钟不到,那道红烧肘子就被抢光了。

    接下来,又是几道大菜。

    “肚子扣碗,炒芋头粉,鸡蛋卷子,藕夹、蹄子扣碗、豆豉腊肉。一道接一道的美味,李超倒是尝的万分满意,而那群小吃货则是抢的开心,越抢斗志越高昂。要不是李超在,估计早打起来了。”

    配上商州特色的绿豆米饭,最后来一个酸辣汤。

    最后这个汤,也被称为扫席汤。

    喝完汤,就表示这桌饭菜结束了。

    “王老伯这八大件,色香味俱美,一碗有一碗的风味,一道有一道的讲究,全然摒弃了北方人大鱼大肉的吃法,而以清醇的乡土菜为主,油而不腻,清香淡雅,真是让人食欲大增啊!”

    能得到同样以精通美食烹饪的宰相李超的赞叹,对于王老伯说,这比刚才饭菜被那群小吃货们争抢个精光还让人高兴。

    “既然李相喜欢,那我让四个女徒弟以后就跟着相国,为相国做这商州八大件。”

    李超笑着摇头,然后指了指承乾道,“我倒是不用,不过太子殿下今天吃的这么开心,看样子是喜欢上这商州菜了。如果老伯肯,到是可以让四位姑娘以后跟着照顾太子饮食,为太子做八大件。”

    四个姑娘齐齐惊住,以后跟着太子,为太子殿下做菜,这可是厨子的终极目标啊。将来太子若是登基御极,那她们岂不就成了御厨了?

    承乾笑的更高兴,啊,以后就有专属的商州八大件厨子了!

    其它的小吃货们万分的羡慕,刚刚尝了这么美味的商州美食,多么想也有一个这样的小姐姐厨子啊,专们为他们做八大件。

    做红烧肘子,做鸡蛋卷子,做豆豉腊肉。

    牛见虎在一边嬉皮笑脸的道,“王老伯,我听说你养儿养女最多,不止百人。你那还有没有这样合适的,也介绍一个给我啊,我接回去,一定好好供奉。”

    王老伯看了看牛见虎,对这么年轻的开国伯点了点头,“若是牛将军不嫌弃,那我就叫个弟子去。”

    一群小家伙这个时候终于忍不住了,纷纷也要求王老伯送个女厨子给他们。

    “什么叫送,会不会说话,你们重金请一个回去还差不多。而且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呢!”

    王老伯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无法拒绝,他的弟子也多。那些人既是他的弟子,也是他的养子养女,燕归楼虽然如今生意不错,可养着这么多人也挺吃力的。一些养子长大后,往往也会带着手艺外出。

    去这些公侯家中做厨子,倒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我把人叫来,问下他们自己的意见,若是有愿意去的,我不会阻拦!”

    王老伯去叫养子们去了,牛见虎转头对李超道,“相国,在十三家,收获极丰啊,整整二十多万石粮食呢!”


第630章 行者

    清晨。

    五更二点。

    随着太极宫承天门上敲响第一声晨鼓,长安城各座城门相对的大街上街鼓齐声响应,这就是六街尘起鼓鼕鼕。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长安城新的一天从街鼓响起开始,然后被报童的卖报声和僧人们的天气预报声唤醒。

    当晨光还在城市的面宠闪动,里坊巷陌已传来了铁牌子的敲打声,和报童清脆的叫声。

    敲铁牌子的是长安城的僧人,这些人也叫行者、头陀,他们一手执铁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着,沿街高叫着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之类的佛家用语。

    自打夏天开始,对于天下佛寺的僧人们来说,这世间好像突然荡起了泼天的洪水,向着他们冲击而来。报纸上每期都有各种恶僧恶寺的报道,佛家的声誉一落千丈。民间百姓对于他们的态度,也在改变。

    而朝廷趁机对寺庵进行清查整顿,继而颁布了佛道管理律法,颁法严格控制寺观数量、人数,禁止私建寺观,限制寺观占田数量,以免其经济过度膨胀而有害国家财政和民生。并以寺观为单位,纠治寺观中风气败坏,容留罪犯或者私自剃度的行为,并且在中央、道、州、县四级,高立僧道衙门和僧道官,做为专门的管理机构。

    朝廷不再任由佛道的肆意扩张发展,而是下了一张大网,严格管束。

    如今,朝廷对于僧道出家都有了严格的控制,不但性别、年龄、家庭等情况有控制,而且规定了每道、州、县的僧道尼冠的数量,严禁越限。

    并且规定了僧人出家的严格审核程序,一个僧人要出家,不但得本人愿意,还得有父母均同意,还得有邻人做保,然后才能到寺观投师学习,一定期限后要到京城参加朝廷主持的度化考试,考试合格之后,还要在京城的僧道院中学习一年,成绩合格才能取得度碟。

    而在京城考试、在京中学习、以及拿度碟,都要花费不少。

    并且朝廷现在还限制僧道与俗世来往,僧道须各归寺院,不许杂处民间,僧道外出,必须先到县中取得过所,外出游方问道也不许投宿民家,僧道师徒等的关系也由朝廷律法拟定**关系,师徒等同于俗世子侄与叔伯。

    此外,还严禁僧道娶妻蓄妾、禁止私生子,禁止寺观从事经济产业,出租、放贷、抵押这些都严禁从事。

    更不许僧道违法乱纪,一有违法行为,必须交由朝廷官府依照律法处置。

    每家寺观之中,都必须有朝廷派驻的僧道观驻寺进行管理。

    对于朝廷规定寺观数量之外的寺观,改为他用。

    如有敢私建寺观者,必诛。所建寺观,必毁,并且还要罪及修建寺观的工匠、工人,律法严格无比。

    各所保留的寺院,所有的产业都须登记造册,报备官府,然后由官府发下契约。但须纳百分之十的契税,如无税,则没入官中。且规定每僧道限额二十亩地,已有的田产中超过限额,全都没官。

    原来寺观中放贷的,一律转归官府,官府减租免息,寺观以后一律禁止从事抵押、放贷、出租等经济商业行为。

    此外僧道们的服色,以及庙宇的规模规格,也全都受到严格规定,不准造斗拱和彩画栋梁,佛像只许用泥和木,不许用铜,更不许用金、铁等。

    在保留的寺观之中,也禁止蓄奴,所有寺观奴隶,一律放免为良。

    此外,寺观拥有的田产,也须按朝廷的税率严格纳税,租庸调可折算为纳钱。

    寺观如果要办法会、讲经等活动,也必须提前一个月向官府申报,须得到官府批准方许。

    总之,在如今佛寺声誉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况之下,朝廷对佛寺的管理,无比的严苛。

    巨大的京城长安,也不过只能保存三寺三庵,各寺庵都只能保留五十名僧、尼。

    原来占地整个坊,占地半坊的许多佛寺都被取缔没官,改为他用。保留的几所,超过规格的也被拆毁,寺庵面积缩小,人数减少,奴隶被放免,田产也被收走超额,财产也被没收许多。

    但在朝廷的强制和民间舆论下,佛寺的僧尼们也没有办法。

    大量的僧尼一起参加朝廷主持的考试,只有合格者才能录取,而且还有规定的人数限制,合格中者只取极少部份。然后这些录取的僧尼,还得缴纳很多钱财,取得度碟,再由朝廷来分配到天下各州县中保留的佛寺之中。

    而不是一县留一寺,选中哪寺就整寺留下。

    一县中所保留的一所寺庙,限制的十名僧人,不再是原来的僧人,而是由朝廷从考试合格的僧人中,分配十人到寺。

    这样完全打破了过去的寺中情况,一群互不相识的和尚,更难以对抗朝廷了。

    由于不断爆光的各种恶僧,还有寺庙各种藏污纳垢,贪婪不法等行为,导致现在往寺里捐钱的信众都少了许多。

    寺院的财产又被没收许多,特别是田地、存粮大大减少,连给他们干活的奴隶也被放免了,大量的没被录取的僧尼被勒令还俗,并直接被朝廷送往边疆拓荒,甚至为僧尼们婚配。

    留下的僧人,日子也并没以前好过。

    他们一面念经修行,一面还得自己劳作耕地种菜。

    和尚们现在不能放贷不能办质库,香油钱又大减,和尚们便也开始寻找其它的方法。比如说如今长安城里,保留的三家佛寺,寺里的僧人就每天一大早走街串户的报时。

    和尚们大早的报晓,用念佛的嗓音,大声的向坊里深处报告时辰。

    报晓,是教人省睡,起来念佛,勿失时间。他们主动的来给大家报时,甚至报天气预告,只为了能挽回点佛寺在百姓心中的名声,甚至以求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够上门讨要一点斋饭斋钱,毕竟如今不同往日了,光坐在佛寺里念经礼佛,可是要饿肚子的。

    他们也得去耕田种菜,还要去走待串户的报时,甚至去给有喜事的人家俗讲这些,只为化一点斋钱。

    晨起报晓,再到报告当天气象,和尚们也与时俱进,懂得了加强服务。

    晴时报天色晴明,阴天则报天色阴晦。

    和尚们上街报晓报天气,庵里的尼姑们则开始纺布刺绣,把自己刺绣的物件拿到市场出售。

    和尚们穿着木屐戴着斗笠行走在晨中街巷里报晓之时,一个个卖报的少儿,也背着满包的报纸,在长安街上叫卖吆喝。

    长安的各个城门打开,无数商贩,挑着盐担、挑着蔬菜、挑着柴薪,从城门外涌进城来。

    牛车、马车、骡子、驴子,骆驼,载着粮食、煤炭,一队队的进入长安城!

    


第631章 李大帝

    晨鼓一响,李世民就醒来了。

    天气转凉,早上最好睡,可李世民却不能多睡,他让内侍每天五更一到,立即叫醒他。风雨不动,长孙皇后心疼他,可李世民只能摇头苦笑。

    “朕如何不想多睡一会,可天下担于朕肩,朕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起床洗漱,然后李世民会去骑一会马。李世民喜欢马,好名马,他收集了不少的名马。可现在却没有什么时间骑马,更别他说他喜好的打马球了。他听说如今长安城的马球联赛越办越热闹,许多在京的勋戚公侯们都组建了自己的马球队,参加马球联赛。

    每逢休沐之时,长安的各个马球场上必定是人满为患,无数百姓会挤去看热闹,一张球票也不贵。抽一天时间,买张球票,可以在球场上看上一整天的马球比赛,若是运气好,看到几支优秀的球队,那真是值了。

    看比赛,还能顺便下几注,小赌一下怡情。渴了饿了,球场上都还有提供茶饮和饭食,方便的很。

    李世民一直很想也去看看,可惜就是没时间。

    遛会马,再练练枪剑,匆匆冲个澡更过衣。

    这个时候,内侍会把早茶和点心送上。

    若是恰逢当天有半月谈,则会把报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