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7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对李超依然是热情似火。

    李超却更多的还是牵挂着女儿,因路途遥远,青鸾没有把女儿带来。

    青鸾对于李超如今的地位很高兴,东女国内附大唐之后,处境并没有变好。因为东南面的诏人,和西南面的吐蕃,都越逼越近了。

    大唐这两年跟突厥人斗个不停,倒是忽视了西南。

    西南的吐蕃,已经接连灭掉征服了许多个部族,如今实力已经越来越强大,吐蕃人野心勃勃,试图迫使东女等小国归附吐蕃。

    虽然现在吐蕃人还没有过份逼迫,但东女国人也知道,最终总会兵戎相见的。

    青鸾此次前来,一来是做贸易,二来是加紧采购大唐的军械装备,二来,是希望大唐能够出面调停下吐蕃人。

    从前年到去年再到今年。

    吐蕃连续三年派使团来参加大唐的正旦大朝,三年,每次他们来除了带来货物贸易外,都带来一个请求,就是想和吐谷浑一样,跟大唐结亲。

    吐蕃人求娶大唐公主。

    以前李渊没答应,却年李世民没答应,今年李世民还是没答应。

    在大唐朝廷君臣们的眼里,吐蕃,那是在极遥远西南的一个野蛮藩部而已。吐蕃,那是跟东女国、白狼羌等藩国同列的。

    他们甚至是远远比不上吐谷浑的,这样的藩邦,居然也好意思来求娶大唐公主?

    痴心妄想!

    大唐把公主嫁给慕容伏允,嫁给统叶护,嫁给颉利,嫁给突利,那都是不得已。现在一个吐蕃,也想娶大唐公主,真是做梦。

    李超提醒过李世民,要小心吐蕃,他们的实力挺强。

    可李世民没在意,吐蕃强?有几十万骑兵?吐谷浑有二十万兵马,都无法排在李世民关注列表的前三,他个吐蕃算老几,没空关注。

    鸿胪寺。

    青鸾对于李超的到来,非常高兴。

    西南夷族的女人,对于感情较奔放,尤其是她们这种母系社会的女子,感情不是占有。李超过来,在她看来,就跟她们寨里,相好的情郎晚上过来爬寨子一样。

    “我去拿酒。”青鸾眉目含春,媚眼如丝。

    “不用了,我刚喝了酒,再喝就醉了。坐下吧,我们聊会。”

    “聊什么?”青鸾很直接,“要不咱们睡觉吧!”

    李超都不由的老脸一红。

    “聊聊我们女儿吧,你还没告诉过我,给她取了什么名字呢。”

    “是我的女儿。”青鸾和李超再次强调,在她们东女国,男人是没资格跟女人争孩子所有权的,他们甚至跟孩子没有半点的关系。

    “她叫灵儿。”

    李超有点愁怅。自己的种子,怎么就不是自己的女儿了。

    不过灵儿这个名字,确实很好听。

    “她将来会成为东女国的女王。”青鸾笑着说道。

    “嗯。”李超点头,却对此不是很有兴趣。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原始母系社会王国,就算是女王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他倒更希望能把女儿接出来,能在这繁华的中原生活,远离战争、疾病、贫困这些,宰相的女儿,肯定比一个东女国小女王的女儿生活要幸福。

    “我们上床吧,床上聊。”青鸾拉李超的手。

    李超跟着往床边走,却并没多大性趣。

    “青鸾,你帮我个忙如何?”李超对她道。

    “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

    “吐蕃使团和吐谷浑使团都和你们住在这鸿胪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挑拨吐谷浑使团和吐蕃使团争斗,最后是闹的厉害点,比如冲突杀人这样。”李超不疾不缓的说道。

    青鸾盯着李超,“你想干什么?”

    “没什么,你不是说吐蕃老是逼迫你们吗?我现在给你想个办法,你想办法挑动吐谷浑使团跟吐蕃使团打起来,最好是弄死几个,到时这事情搞大了,吐蕃和吐谷浑说不定就要起战事了,那时岂不就是祸水东流?”

    青鸾搂住李超,狠狠的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你好坏,不过我好喜欢,就喜欢你这样的男人,坏的很,可却好厉害。”青鸾想起了两年前,在长安。李超在玄武门之变前来找她,也是这个样子。


第846章 谋国

    室内温暖如春。

    李超搂着青鸾在怀,他低下头,视线落在她的脸上。“留下来吧,不要再回去了。把我们的女儿灵儿也接来,我们可以生活在这里。在这里,灵儿能够更快乐,更安全,好吗?”

    “灵儿是我的女儿,她将来注定要成为女儿国的国王。大金川,才是她的家。”

    “可是东女国势弱,周边有吐蕃、吐谷浑、六诏环伺。”

    “我们会保护好自己的家,而且你也会帮助我们的,对吧?”

    青鸾手抚着李超的胸膛,脸色变为严肃。

    “我倒觉得,你应当跟我一起走。你现在这里,其实我挺为你担忧的。我这两年在国中也请了不少中原的读书人过去,也读了不少你们的书。功高震主这句话,你应当比我清楚的。你对当今大唐天子,有陇西城救驾之功,有玄武门定策之勋,又平吐谷浑、灭梁师都、复朔方、退突厥,入朝辅政,也多有功勋,天下百姓称你为救时宰相,称你为军神,称你做大宗师。”

    “你仔细想过没有,这些会让皇帝怎么想?更何况,你还富可敌国,据说连皇帝都要找你借钱,甚至朝廷都向李家借钱,你就不担心,皇帝会睡不着觉?”

    青鸾抬起头,“你那么聪明的人,肯定也早清楚这些。我现在跟你说这个,是想要再提醒你。莫让自己到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也莫让自己到了那个时候再追悔莫及。”

    “你说的君王猜忌,是一般的君王。当今天子,一代雄主明君,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最是无情帝王家,涉及权力,皇帝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的,你们汉人的汉高祖,杀过多少功臣名将?真要到那一步,才追悔莫及吗?跟我回东女国,我和女王定拜你为宰相,让你统领朝政,掌握兵马。”

    李超摇头笑了笑。

    “我现在大唐也是宰相,为何却要舍近求远跑到东女国去当宰相?按你说的,我在大唐功高震主,难道以后在东女国,就不会功高震主?”

    若是辅佐的一般君王,李超确实早考虑退路了。但他辅佐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啊,这位的胸襟可是最宽广的,玄武门之变,他没杀建成元吉。事后,也没有杀建成元吉的部下,而是赦免这些人,甚至还重用了他们,如魏征、王珪、薛万彻等等,都得到重用。

    朝廷里近年不少人向皇帝上密奏,称李超权宠过盛。

    可李世民接到奏折之后,却把李超召进宫,把这些奏折都拿给他看。

    皇帝对他说,“你我君臣之间,没有什么可猜疑的。如果我们把听到的话,都放在心里不说,那我们就可能引起误会。现在,我把这些给你看,就是想告诉你,朕不会猜忌你,会一如继往的信任你,你也不要误会朕!”

    李世民甚至还在朝会上,当着百官的面,说李超与他,就如他与太子一样,他信任李超,和信任太子承乾一样。

    李超相信这些话是实话。

    李世民当皇帝不过两年,他们君臣配合默契,这就好比创业之初,大家是很少猜忌的。起码,那些聪明的老板,不会早早的就猜忌自己的元老功臣。

    要猜忌,也得等鸟尽弓藏啊。

    李世民还不到三十岁呢,他的江山才刚开始,他还雄心勃勃,哪里现在就自断臂膀。也许再等二十年,那个时候皇帝迟暮,开始考虑太子继位的时候,也许会担忧李超这样一个功绩太高的臣子会对新帝有威胁。

    但历史上,李绩、长孙无忌也是对大唐功高赫赫,可李世民去世前,并没有说要对付这两位大功臣。

    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做辅政大臣,托孤于他。只是将李绩贬职,但却也对太子说,让他一继位就重用李绩,这样做,也是因为太子无恩于李绩,这样一来,新皇可以趁机示恩。

    李世世,终究不是杨广。

    他李超,也不是杨素。

    李世民并非没杀过功臣,但绝没有凭猜忌就杀的,他杀的,都是那些谋逆的功臣。比如侯君集,比如卷入几个皇子公主谋反案里的。

    李超敢说,只要他不去触碰李世民的逆鳞,也就是不去谋逆,那李世民是不会动他的。富可敌国、功高着著、威重天下等等,这些李世民都是能容忍的,连魏征都能指着皇帝骂,把口水喷他脸上,这样的事情他都能忍,李世民是个很厉害的人。

    李超为什么要去谋逆?

    有钱不是谋逆,有声望也不是谋逆,对李世民来说,勾结串连,暗中招募死士,打造兵器,这些才是谋逆。

    李超吃饱了撑着,才会去做这种事情。

    “你不是大唐人,你对陛下也不够了解,当今天子是难得的明君,你说的那些,不会发生的。”

    青鸾见李超的样子,半信半疑,却也知道,这个男人不会随自己去大金川的。只是,回想起两年前,她可是亲自参与了他策划的那场宫变,李世民可是一个宫变篡位的皇帝,软禁父亲,幽困兄弟,这样的皇帝,真的会是一个明君吗?

    “陛下雄心万丈,要做千古一帝,他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我是他的好帮手。”李超笑着道。

    李超抚着她柔顺的长发。

    “吐蕃人越来越猖狂了,是时候给他们一些教训了。”

    李超两年前在陇右的时候,打服了吐谷浑,迫吐谷浑和议。又将东女、白兰、白狼等诸藩,劝说内附大唐,西南安稳,李超又开通了西南丝茶商路,通往天竺大陆。

    当时吐蕃虽然没有内附大唐,但也是与大唐达成友好协议的,他们向大唐称臣进贡,算是大唐的藩属国。

    可如今才过两年,吐蕃却已经开始四处出击,甚至把战争威胁到了如东女等大唐的属国上。要知道,东女国等国,现在名义上其实已经是大唐的疆土,他们是大唐的羁糜州,那些国王酋长,是大唐的诸侯刺史们。

    朝廷对于吐蕃人的这些举动,不太以为意,毕竟东女国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羁糜州,实际上就是鞭长莫及的化外之地而已,他们打就让他们打。

    但李超不同。

    他一直盯着吐蕃,也一直防范着吐蕃,因为他知道,吐蕃是大唐一生之劲敌啊。历史上,大唐跟吐蕃超过十万人规模的战争,打了不知道多少次,而且居然还是输多败少,甚至一度连京城长安都被吐蕃人攻破。

    可以说,终唐一朝,吐蕃才是唐朝最大的外敌,连突厥这样的草原部族,也只是初唐时的一个外敌而已,威胁大唐的时间都不到百年。

    可李超跟李世民说过多次,李世民都不太以为意,或者说眼下突厥等威胁最实在,连个吐谷浑的威胁都比吐蕃近的多。

    朝廷不重视吐蕃,李超却得重视。

    现在时常有吐蕃人拦截商路上的汉商队伍,向他们敲诈。据说吐蕃开始改革,不少地方有效仿大唐的意思。

    他们建立千户、万户等制度,搞起了全民皆兵。

    军队数量大增。

    吐蕃不但和那些羌唐小国打,还跟吐谷浑搞起了摩擦。吐蕃向外扩张,不可避免的跟吐谷浑相碰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