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影响力最先渗透的就是复汉军周边的地盘。比如禹州。

这是中原的药库,也是复汉军药材的主要来源地,自从何煟要禹州本地药商‘自我了断’,受商人本性驱使的禹州药商就隐隐对何煟所代表的满清朝廷感到不满。

没办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谁也不可能对损害自己切身利益且毫无一丝赔偿的人或群体有好感。就像后世网络上,N多吐槽兔子们当年的土改政策的‘地N代’们,那些为自己祖上有成千上万亩良田(加或多或少的)自豪骄傲,并信誓旦旦的‘认定’那些田地都是自己祖上辛勤劳作积攒下的血汗钱一点点置买的‘地n代’们,在某个时间段里似乎很多很多。

但不管这些‘地N代’们如何阐述自家‘祖上’遭遇的不平,得到的最多也只是网友们对他们家族人性的同情,而不是对兔子的土改政策的否定。话说有几个祖上是八代贫农的人会不认同土改政策呢?当年的中国人又是地主多还是贫农多呢?真的以为有人天生就是受虐狂,放着好好地自家田地不要去做牛马一样的佃户?而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这些出现在网上的抨击土改者的身份都是‘地n代’,怎么就不是祖上八代贫农的无产阶级出来骂兔子们的土改呢?所以啊,人都是利己动物。连那些见不得人的人都要为自己套一个‘地n代’的名头才来抨击兔子当年的土改,你就可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念是多么的深入人心了。

方廷兰坐着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出了禹州城,在城外八里的八里庙村一个平凡的小院里,他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禹州收元教教主郑之伦。如果再加上宗纬峰,禹州地下走私集团的三大巨头就全都到齐了,只是宗纬峰这几天有差遣要做,脱不开身。

“方老爷子,身子骨可好啊……”

“郑教主,久仰大名。”这还是方廷兰第一次见到郑之伦真人,之前他们二位是神交已久。“郑教主这次急约老朽前来,不是单纯的为了生意吧?”

“哈哈,果然瞒不过老先生。”郑之伦哈哈一笑,伸手拿出了一张很像满清告身的委任书。

“暗营禹州站……”方廷兰的眼睛猛地一缩,神色肃然。

郑之伦从怀里继续掏着东西,却仿佛没有看到方廷兰的神态变化一样。“老先生,这几张纸还望你收下。这可是我家大将军的一片真诚……”这才几天的时间?禹州的收元教就成了暗营的禹州站了。郑之伦这个秘门教主也似全心全意的为复汉军买起力来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

十一月,整个江南被冬季笼罩。

已经回到南京城的陈鸣很不习惯这种阴冷、湿冷的感觉,他让大都督府的守卫们不惜煤炭,用一盆盆炭火整日燃烧在各个房间,驱除那股让他很不舒服的潮湿冷寒。

想当初,上辈子的他也不是没在江南过过冬,但上辈子有空调啊,18世纪的地球则只有煤炭和干柴。

陈鸣很早就知道‘阴冷,湿冷’这两个词,是很多人对于江南冬季的描述,说冬天是江南一年四季中最难熬的时节。在21世纪时他对此没什么感触,反而觉得江南的冬天比老家要暖和多了,鸭绒袄都不需要穿。

也就是现在,他才真真感觉到什么叫阴冷,什么叫湿冷。这里的气温比之北方的寒冬确实要高很多,可冬天里一点也不比北方好熬。因为江南潮湿,天气变冷后,潮意中就隐隐藏着千丝万缕似的寒针,飕飕飕地直往人骨髓里钻。比之北方冬季‘滴水成冰,寒风刺骨’的寒冷,江南的冬季更不讨陈鸣的喜爱。

十月下旬被送到南京的张氏,一到地儿就小病了一场。福建的气候跟江南可错了很多的,还有十月末送到的台湾林氏、姚氏,也都受了寒气。倒是广东郑家兄弟送到的郑氏、石氏二女,身体十分健康。

到了十一月,陆陆续续将这五女全都收用了后的陈鸣,也更喜欢身子骨健康些的郑氏和石氏二女。这二人一个是郑家族人,另一个是郑连昌的妻族后辈(石氏),两人一出生就在海上。作为女人虽然不用登船出海劫掠,但身子骨要差的人如何能受得了海上的生活?

五女之中以台湾送来的姚氏相貌最佳,肌肤雪白柔滑,古人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形容的就是姚氏这类的美人,可惜她是个小脚。姚氏出身很不错,家族是新竹一带的望姓,是这个时代中国最最标准的大家闺秀。只是现在的新竹已经被天地会义军拿下了,若不是天地会的人还用得到姚氏,他们一家人的下场会很悲惨的,她本人的下场会更凄惨。

南京大都督后院的六女之中,姚氏的相貌也只有柳挽云能比的上,如果不是那挝的都畸形的小脚,陈鸣对她会很不错的,但姚氏的小脚比柳挽云挝的更厉害,看了那小脚后,产生了一定心理阴影的陈鸣如何也宠爱不来她——反正都是收用么,千万别谈感情不感情——就那么不冷不热的放在那了。纵使姚氏那张脸和一身欺霜晒雪的肌肤,都是很惹火的。

石氏则是五女中肌肤最黑的一位,五女中也以她的身体最棒,换句话说就是——石氏劳动做的最多。石氏的相貌比不得姚氏,甚至不比张氏好,但她身材好。年纪才十六岁多点的她,被陈鸣搂着在怀中的感觉只有两个字——肉、弹!同时她的家势、背景也是五女中最差的,直系亲属中最高的一位才是郑家船队里的中层头目。

从穿越而来到打赢苏北之战,陈鸣也只有过两个女人,可从扬州回到南京半个来月,他就连连收用了五个女人,并且随着福建陆路天地会送到的美人抵到(过年前),陈鸣后果的人数还会有再次的激长。这让他潜意思里生出了一种对不住正房大老婆的感觉,借着儿子两岁生日的档,亲自扒了库房里的无数宝贝,选了四箱子,让暗营转回将军府。当然那中间也少不了一封他的亲笔书信。而柳挽云呢,陈鸣给了她二房的地位。

脚步已经走到现在这个地位的陈鸣,他不需要对内院的种种太过重视。如果以满清的规矩视角看,这次送过来的五女那都是奴才。陈鸣只需要给她们应有的体面,她们背后的家族、势力就会感到安心。至于其他的争斗,现在陈鸣才几岁啊?陈家的天下好遥遥无期,内房女人间的争宠肯定会有,但夺嫡的戏码还远着呢。

如传说中的雍老四对年氏那般‘宠爱’,陈鸣可用不着。

“一千斤硫磺一门小炮,三千斤硫磺给他们一门中型的,五千斤硫磺就给他们一门大型八斤炮。一手交货,一手交炮,公平买卖。地点就在杭州湾。另外咱们缴获的那些鸟枪,选出一批能用的来,一样交易给他们。”

一张大大的江南地图前,陈鸣的目光已经越过苏州看向杭州了。

“给张家额外二十门大炮,郑家、台湾各十门大炮。五斤炮、八斤炮各一半。”复汉军眼下十斤炮都出来了,但陈鸣压着不给。

陈鸣连做吩咐,让暗营传信给福建海陆,杭州湾的交易可以用心准备了。复汉军江北的大军已经慢慢从淮安调回了南京、镇江一线,陈鸣已经决定大军南进,再过几日就发兵进攻苏州,这次一定要拔下这颗钉子。在过年之前,把浙江北部扫它个七零八落。

“传令九江,年前,水师第二营必须给我整出来。”

“让暗营对湖北的清军、民团都好好地下下功夫。对山东也要用用力。此次山东练勇被清军当炮灰来用,内心愤意必生,既如此,这中间就有的功夫可下。

另外刘墉已死,孔昭焕就不用杀他了……”

陈鸣手里摩挲着一个白玉狮子,眼睛眯缝着,细思了好久,对柳德昭道:“你说,满清现在会不会把山东团练大臣的位子教给孔家?”

“这……,不太可能。”柳德昭道:“山东练勇已生二意(投降的那些练勇可作证),曲阜孔氏在山东又根基深厚,且钱粮满仓。如果将山东团练大臣的位子教给孔家人手中,无有刘墉之辈制衡一二,怕不过不几日这山东练勇就会成为孔氏的私军了。以乾隆之能,以军机处各大臣之能,当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房间里只有火盆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啪啪声,陈鸣闭眼再度沉思。

“那张图呢?对孔家就一点影响都没有吗?”

“当然有影响。但是发起团练者多是地方大族,这些人与孔家的联系可不是一张图就能斩断了得。”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孔老夫子的P图传遍了直隶三省,河南河北的读书人都一片哗然,每天每刻都不知道有多少辱骂对向了混元教。而刘松等人在清军回兵黄河以南后,再度缩回了鲁西的大山里。你甭管有多少人对他们恨之入骨,满清一时半会儿的是真奈何不得他们。

在这件事传播的过程中,无数白发苍苍的老头子趴在各地方的孔庙、夫子庙里痛哭流涕,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一个个都死了亲娘老子呢,其场面比每年考秀才举人的时候都要热闹。民间百姓也有很多议论,期间不少拿孔老夫子打趣的笑话还是暗营偷偷放出来的。这个过程之中也不是没有人怀疑混元教是受了复汉军的指示,但无数读书人的矛头还是指向了混元教,谁让他们是第一个亮图的呢。

陈鸣心里有些急切了。说真的,这事儿酝酿的时间还是太短,各地读书人的反弹和愤怒都能看得到,对于儒家的冲击和打击,还需要时间的酝酿,那里能立刻就有明显的显现呢。

“让山东的暗营送俩名医给杨集。”混元教三大巨头里,杨集的身子骨最不好。“再找人做片文章,扣着华夷之辨,拿那孔家做筏子,这些人先跪五胡,再跪女真,三跪蒙元,四跪满清,不为人子也。”

……

房间里的气氛又一次低沉了下来,陈鸣心生怒气,一股逼人的气势自然的就从他的身上喷薄而出。居移气,养移体。再普通的一个人,一两年来手掌千军万马,屡屡决胜沙场,也会如他现在这般气势逼人。陈鸣心底里对孔家很不爽,如果孔家只有孟家人的待遇,也就罢了。但历朝历代给孔氏一门的荣誉太高,而孔家人的骨头也太软。

“近期里江南有一批士子读书人投效我军,这些人里没有进士,但很有几个举人秀才出身,过去也都在衙门里做过师爷。这种人比单纯的读书人更有能力。

你去见见他们。如果合适,就提个名单给宪兵营,先让他们查一查,没问题的就提到侍从室来吧。”陈鸣不是要柳德昭去做‘主考官’,可柳德昭这位置也能算是一个面试官,权利很大。

这是陈鸣要重用柳德昭的一个苗头,也算是又一次的考验。

自从苏北之战赢下了以后,江南民间对于复汉军的看法悄悄有了转变,很大的转变。

扬州、南京、镇江等地的招募处,每天都有秀才举人童生抵到,这些人的身份各种各样,有穷秀才者,有做讼棍者,有干师爷的,还有当塾师或西席的,甚至本身是账房的。

这些人的职业各有不同,但进入了复汉军这个大集体后,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复汉军的招募处早早就设立了,这些人为什么之前不参加,现在鱼贯而入?还不是之前复汉军局势恶劣,不被看好么。

苏北之战的影响力就是这么巨大。不仅远在河南禹州的收元教、当地药商,江南与泰州只一水之隔,江南人受到的震动更大更猛烈。

这前后一个月都没有,复汉军已经收拢了数百名投奔来的识字会算之人。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