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南山向西七十里。

青山碧水中,一座不算太高,却两边悬壁的山头上,一做修整严正的山寨里人头攒动,陈鸣高兴地拍着身边依旧在发着浓重硝烟气的铁炮,目光期盼的看着前方山下。

这是陈家刚刚铸造好的小炮,用的是这个时候全世界绝对独一无二的铁模铸造法。比起传统的泥模,铁模的好处是不须言表的【在N多本小说中,铁模铸造法那就是神器啊】。但这并不说它就真的那般神奇。

铁模的缺点就是,从金属铸造学和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铁模的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过冷度较大的问题,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化来不及进行)石墨就已经凝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也即是白口铁。当然由于铁液在凝固过程中过冷度较大,因此表层的金属结晶微粒比较致密,身管较为光滑;

但这对比西方以灰口铁为主的铁质大炮来说,真心并不占据优势。

铁模的唯一好处就是加快了生产速率,不用像泥模铸炮那样等待几个月的时间。但是铁模铸炮的产品白口化非常严重,由于冷却速度太快,虽然比较光滑,但是生成的几乎全是白口铁,导致炮身的脆性增大,火炮的性能下降。为了增加抗拉强度只能用数量来堆砌质量,也就是增加壁厚来解决。

眼下的这门两斤炮,从炮弹重量上算可以说是与西方的三磅炮等级,光炮身重量就已经达到了220斤【清斤】,换成市斤的话接近270斤。不知道比之西方的三磅炮要重上多少。

陈鸣很清楚这门铁炮的缺陷在哪里,但他没办法去改进啊。就他的那点水平,照本宣科还行,加以改进还是洗洗睡吧。以陈家现在的条件内模水冷技术都无法吃透,陈鸣唯一能用上的就只有生铁精炼了。

这是英国人造铁炮的法子。

先用高炉炼出生铁,冷却成白口铁锭,由于炼铁杂质较多,所以要再将铁锭砸碎进入反射炉精炼(不搅拌,否则生铁会脱碳,不用热鼓风技术,炉温达不到熟铁熔点的1538度,会生成胶状物的熟铁),融化后除去表层渣滓,这样二次熔炼后的铁液更为纯净。并且英国人的铁炮用铁,其生铁要用木炭来炼,以减少硫磷等杂质的加入(英国的铸炮炼铁必须是木炭铁,代价是成本高,国内森林几乎被砍光),或者铁矿石本身几乎不含硫磷(比如瑞典的优质铁矿石),这是陈家现下很难彻底达到的。虽然伏牛山里也不缺木料,陈家在大山当中开私矿和修筑寨子,也砍伐下了大量的木头。这些原木除了用来修筑寨子和搭建房屋,余下的多是用来烧炭,矿场上的用料能有多少?

反正陈鸣就是尽可能的提供给这几个铸钟的工匠最好的条件吧,搞出来的两斤炮还是重的让他直皱眉头。还好射程方面让他很是满意,就刚才那一炮的落点,估计能有一里地。

在这片荒无人烟的伏牛山中,从去年冬天开始,陈家就一点点的往大山中转移人口,单身的和拖家带口的,全都要。陈家原有的两个私矿,人工相加也不过300人,现在却是接近一千人了。扣除了二三百人的妇孺孩童,工人数量也翻了一倍多。何况陈家还从中抽人组织起了一支二百人的护矿队。

第三十四章 陈家撑不了五年!

去小南沟西七十里,这处被命名为清风寨的寨子是陈家在伏牛山中立下的第四寨。这里完全是陈家为自己准备的最后退路,自从襄县窝点做大开始,一月就近万两银子的纯利润,让整个陈氏精神大振的同时也不仅生出了担忧。

无他,利润太大。超出了陈家可遮奢的范畴。

一万两银子,仅仅一个月,这就顶得上小半陈氏的总资产了。陈家宗族可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努力才积攒下来的家业啊。竟就比不得现今三个月的利润。

在做事之前,陈鸣也为陈家众人展望过未来,也说过一年十几万两的利益。但那时这些话全部带着‘镜中花水中月’属性,而现在却是白花花的银子拿到了手心,看得见摸得着。对于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想想一年十几万两白花花银子的利润,这要是消息走漏,被人知道了,陈家还有的好吗?

作为皂户世家,陈家看多了乌黑八糟的事情,可这就是现实,天底下就这样的世道。

火热的心被冷凉的银子冰镇一番之后,陈家人等的头脑还是冷静了下来,开始考虑其后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陈家必须给自己准备一条可靠的后路,省的到时候全族几百人束手就戮。

于是,往深山里头修寨子,囤积粮食等物资,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待到事有不及,陈家迫不得已之下可以退往伏牛山群山之中,然后分头逃散也未尝不可。反正陈家手中有银子,逃出去了,隐姓埋名,也依旧能富贵一生。

陈鸣狠狠地为这个提议出了一把力,还顺带提出去广州等南方重臣购置房产和店铺。现实不是八点档的电视剧,随便一个拿着银票就能到处乱跑,银票这东西虽然有不记名,但只要数额大一些全要记名加信物。

陈家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肯定变通缉犯了,多少钱扔进钱庄银号也是白搭。而人要是逃跑也拿不了太重的东西,随身带个一二百两银子就够了,那多的银子又有什么用呢?

陈鸣能够想到的问题,陈家的老人们没道理想不到。但这事儿不是眨眼睛就能办到的,陈家还要换马甲,中间需要一段不断的时间。

陈鸣就高高兴兴的看着陈家人往伏牛山深处修寨子,因为有头顶的这一把刀在,他要制造铁炮火枪以及囤积火药也变得在情理之中了。陈鸣才不会去提造反呢,看陈氏家族的模样可有谁有造反的心?全都想望着富贵荣华呢。这个时候要是挑明自己的打算,殊为不智。他只要看到自己希望做到的事情在家族的力量下一点点完成就好。

眼下除了清风寨,陈家在这茫茫伏牛山中还有另外三寨,一在煤矿、铁矿之间,本来是陈家私矿的调度周转之地,现在那里是陈家继小南沟之后的第二处炼铁基地。从山中开采来的煤炭直接在这里炼成焦炭再运回小南沟,同样从山中开采来的铁矿石也要在这里进行粉碎和初步冶炼,再送到小南沟,这一步没有直接减轻矿场与小南沟之间的运输负担,但经济效益却是翻倍。

而且最重要的是,陈家从各地的青楼妓馆里买了不少二十五岁朝后的昨日黄花,送到这个地方供矿工们泻火用。

这句话很粗俗,但她们就是这个用出。

因为陈家对旷工可是很好很好的,吃得饱吃得好,睡得踏实又暖和,每十天还能休息一日,虽然不能出山,却能到那铁寨,吃喝玩乐。陈家给他们发的有银钱,拿着银钱,铁寨里就是天堂福地。

在铁寨,这里有说书的,有唱戏的,有耍把戏的,有赌博的,还有卖皮肉的。

要让好几百单身汉子老老实实的卖力气,除了在他们前头吊着一根胡萝卜——五年,他们与陈家签订的契约时间是五年。五年后就能拍拍屁股走人。还要有乐子让他们发泄,女人是少不了的。

至于这些女人的收益,陈家只取两成,剩下的钱交房租,再除去衣食开销,她们自己至少能落下一半,这比例比她们在青楼时候都要好的多。就是签下的时间长了些,五年,跟那些做工的汉子一样长的时间。到那五年之后,她们都三十岁了。

但这是她们的苦恼,陈家不是开善堂的,啥东西都给她们准备好。这样对这群年纪以大的妓女,陈家已经仁至义尽了。要知道,这些娘们本身就是陈家买来的。

这也是陈家不缺钱,不然哪会有这么优越的条件。

陈鸣不知道五年后的陈家会是什么样子,五年是一个不短地时间,所以暂时的他还不需要为五年后的苦恼考虑。反正他只知道一点——陈家的消息绝对不能走漏。

这些日子,陈家在发动全部的力量查探汝州之事,更在鲁山本县将何华章一家查的底朝天。却根本没有发现什么痕迹。那何华章家境平平,从幼年开蒙,到进学琴台书院,十数年人生轨迹清晰可见,都如平常得紧,从没听说过这人与那位大人物有瓜葛干系。

陈鸣对这事儿实在帮不上忙,就回了小南沟。他打算制造玻璃了。不求平板大镜,先弄出几块纯净玻璃来,制造望远镜就方便多了。

陈鸣过年的时候搞到手了几块上好的水晶,就想到了用水晶磨镜片好制造单筒望远镜。这东西在战争上有大用处,特别是在山里。因为陈鸣提及了这对‘保密’有好处,所以陈家很上心,特意从南阳府找来了磨镜高手。

在满清中叶时候,眼镜这东西虽然依旧还稀奇,但各地已经陆续出现了。南阳府是大府,南阳盆地也非贫瘠之所,本身就有买眼镜的。镜片全都是纯天然水晶。

结果陈家找来的那些师傅,磨镜片的手艺倒是不错,但是圆心没有找准,废掉了大半材料,几个月辛苦才搞成了三幅单筒望远镜,被便宜老爹拿去了一支把玩了好久。

然后听到铸炮成功,陈鸣就火速赶到了大山最深处的清风寨。汝州的事情让他心底里又泛起了那股危机感。也正是这股危机感,让陈鸣面对铁寨和私矿上的做多人群时的那股罪恶感,消下去了许多。

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天意在告诉他,陈家撑不了五年!

第三十五章 旧知县,新知县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

这是元末群雄争霸时期,朱升为朱元璋献的计策。用后世网文的话说,就是‘种田’。

后世的人有很多不喜欢种田文,他们想看的是一出场就大打大杀的激情文。可前世只是小说,现在陈鸣要面对的却是现实。他现在连小小的陈家都掌控不住,拿什么去造反?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升的这句话放到任何时候都有着大大的道理和意义。陈鸣现在的所做所为,实际上也是这三句话。在他的推动下,陈家开始在伏牛山深处修建寨落,开始在深山中造枪造炮,开始囤积粮食和物质,而不是让白花花的银子死死地躺在自家地窖里。

清风寨的那门两斤炮,炮弹足足飞出去五百八十米,超乎了陈鸣的想象。虽然这个距离是借助了清风寨的高度,但平地放炮,怎么着也能有300米吧?

小小的两斤炮有如此射程,陈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清风寨作为陈家最后的退路,如今已经储备了一千多担的粮食和豆子,除了四十人的陈家家丁队伍,和上百人的工匠及其家人,还有小百人的农民。这些人是陈家在去年冬天招募的难民。

乾隆二十八年,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堤15处,大熘趋贾鲁河,全省受灾52州县,山东曹州处河决,全乡等5县皆大水;安徽水灾严重;山西水灾20余州县,汾河决堤,丹沁水涨。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流民依然不少。要不是保密起见,再多十倍的人口陈家也能招到。

这小百人的流民全是被什么手艺的,陈家下手时已经太晚,水灾已经过去了小两年,很多人都回了老家,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流民也早被有心人招去了。陈家弄到手的流民除了卖力气就只有种地了。清风寨的这二十来户流民,最大的任务就是种地。在清风寨所在山头山下,河谷两边土地相当肥沃,寨子里面积限制,顶多是房前屋后种几颗菜,想自力更生,就必须把河谷地带的土地利用上。那些工匠家属,想要种地的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