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潘振承的同文行为首,泰和行、裕源行等洋行,经营规模有大有小,产业有好有坏。但不管怎么着,这里头的哪怕一个再小不过的伙计,都是这个时代中国眼界最开放的人,也是陈鸣最需要的人。

以潘振承为例,他三次走过马尼拉,会四国外语。

在马尼拉目睹了当地华人受西班牙人欺压的一幕幕,更知道荷兰人也曾经对华人痛下毒手,潘振承不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他也愤怒。可是作为一名商人,社会地位绝对没有欧洲人想象的那么崇高的潘振承,根本掀动不起抵制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的风浪,他又是如何去做的呢?

在任何抵制西班牙人、荷兰人的商贸都是不理智的行为的情况下,潘振承给出的方法是:不抵制西班牙、荷兰,但培养他们的对手。

潘振承选择的目标就是——瑞典人!

作为一度的欧洲超级强国,瑞典先是在三十年战争中与西班牙主导的神圣罗马帝国打成了平手,后又在大北方战争的败给彼得大帝的沙皇俄国,国力大幅度削弱,又没有任何海外殖民地,找不到经济增长点。

对比手上沾染着中国人鲜血的西班牙、荷兰,对于国势渐强,已然坐稳了西方世界第一海军强国位置,又三度击败荷兰,夺取了后者在东南亚的一连串据点的英国,虽然英国人在亚洲的主要势力范围还局限于印度,但潘振承依旧对之保持着一定的警惕。

中国和瑞典是天然的盟友,对英国应当优待并提防,对法国应当礼遇,对西班牙和荷兰则应该公事公办。

乾隆四年底,第一趟来华的“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当时还是人伙计的潘振承力劝老板陈奎官承揽了这一单看上去风险很大、利润却比较微薄的业务,自己跑上跑下,热情接待,多方打点,尽可能地让首次来华的瑞典客户此行利润最大化,这看似荒谬的行为在当时没少遭同行冷嘲热讽,潘振承却胸有成竹。果然,仅两年之后,“哥德堡号”再度出现在珠江口,还带来了另二艘瑞典商船,并指名要和陈奎官的洋行做生意,把其他货物滞销的洋行嫉妒得眼红。

当然,乐极生悲,第一艘哥德堡号很快就触礁沉没。就在距离岸边只有几百米远的地方。

这给给瑞典东印度公司和刚刚成立的同文行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财力尚不充裕的瑞典东印度公司失去了自己的主力舰,元气一时难以恢复,潘振承也丧失了重要的贸易渠道,因为其他瑞典商船都比“哥德堡号”小,而且“哥德堡号”还欠着同文行的一些款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小亏空可能会恶性循环,变成无底洞。

在接下来的那几年中,瑞典对华贸易量明显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瑞典东印度公司拖欠同文行的款项也越来越多,导致潘启官本人也一度生活相当拮据。潘启官的次子潘有为曾对外人回忆说,当时潘启官的妻子黄氏白日里做女红,夜间仍纸布纺线,以补贴家用。他哥潘有能只能身穿破衣,连套更换的衣服都没有,一旦下雨打湿了衣服就要围着火炉烘烤,日子过得丝毫不像富商之家,反倒像贫民乞丐一般。

还好很快同文行的生意就兴隆起来。

陈鸣并不知道,在他上辈子,网上还有传言说——潘振承曾经亲自到瑞士参加其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大会,因为瑞典人欠他钱,只对十三行有点皮毛了解的陈鸣并不知道这个时期。

但是他知道潘振承跟瑞典的关系真的很好。当年潘振承把自己的玻璃画像送给瑞典东印度公司董事尼科拉斯·萨文格瑞作为礼物,这就证明了他十分重视与瑞典商人的友谊。

潘振承这种人,陈鸣觉得完全可以把他放入筹建中的外交部。

有眼光,放眼世界的长远眼光。

所以潘振承虽然多次承揽满清的军火交易,陈鸣也没让暗营对潘振承下手。事实上,要是按照复汉军一贯的标准,暗营早就杀绝了潘家N多回了。

复汉军打到广州的时候,作为占领军的复汉军并没把潘振承怎么着,反而是之前的清军,几乎搬空了潘振承的银库。

所以面对进城后再度招揽他的陈鸣,潘振承就很自然的从了。

“殿下对瑞典船、丹麦、普鲁士等没有东方殖民地的新教(基督教)国家商人,可放宽一些政策,尽可能购买他们带来的全部商品,允许他们赊账购买我国商品,价格还可适当的优惠;对没有远东殖民地的英法两国商人,购买他们带来的多数商品,禁止他们赊账购买中国商品,但可以略加变通;对占据南洋的荷兰与西班牙人,则应该完全依照市场形势买卖,严禁他们赊账购买商货。”

潘振承对增海的‘狠辣’很伤心,他自认对得起大青果的。满清跟葡萄牙人和英法的几次军火交易,都是潘振承从中包揽,并且他前后捐献白银就不下二十万两,况且还有大批的粮米船只等物质,乃至其中两次的军火交易也是潘振承代为支付的款项。

结果就因为他不愿意随清军离开,增海就让苏拜带兵近乎抄了他的家。

潘振承现在还拿不定主意是继续经商呢,还是进入陈汉当官。但一些对外政策上,和欧洲国家的事物了解上,他很积极的为陈鸣提供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进入清朝以后,因为广州与马尼拉有直接交易,西班牙人的商船直抵中国的已经不多了。

“殿下,近来英人来华商船与日俱增,此不可不防。”如果中国出口的对象全部变成了英国人,那就是太阿倒持了。

“西洋诸国,能与英吉利国势一较高下者,非法兰西莫属。双鹰国(奥地利)、单鹰国(普鲁士)据闻也是西洋大国,但实势尤不及英法。十余年前,西洋大战,洋人称之‘七年战争’,单鹰国、双鹰国分别为英法之盟友……”

潘振承阐述的‘商贸’思想,陈鸣品着越来越像‘以夷制夷’。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并不像历史上的满清,将西洋列强贬称为‘夷’只是强要面子,现在的中国是真的有本钱将欧洲人称之为‘夷’!

澳门已经收回来了,葡萄牙的国旗从一座座炮台上降落。广州会继续开放。

选择‘归化中国’的葡萄牙人人数并不太多,但也比陈鸣想象的要多一些,足足有三四百。复汉军中不少人对此有着那么一点小小的小意见。

阿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天朝上国梦,而在阿片战争之前,沉醉于‘天朝上国’美梦之中的中国人,眼睛真的是长到头顶上了!

“刘武,你也看不起那些洋人吧?”

“看不起。红发蓝眼,望之不似人类。”刘武很老实的回答。

“那黑人就更不是人了。”陈鸣接着刘武的话也说了个冷笑话。

“枪炮方面洋人可比咱们还强啊。”复汉军最初时候可‘借鉴’了不少欧洲人的技术成果。“不提咱们的铁模铸炮,还有火箭弹。洋人枪炮比咱们厉害,战船也比咱们厉害,就以之前的大青果来瞧,真要是挨得近了,两边打起来,咱们就一定能打赢洋人吗?”

刘武是见过世界地图的。西洋的地盘也不比中国小,何况还有个美洲,那算起来可比中国的地盘还要大呢。

“既然没有一定能打赢洋人的把握,那凭什么就看不起洋人呢?”

陈鸣心里当然知道答案,传统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习惯成为了自然。

前世的天朝翻了船,就希望这一时刻的中国人,能真正的一直将天朝上国的美梦做下去吧。

第四百零三章 廉耻何在?羞耻又何在?

琼州府城,琼山。鲜艳的血虎旗已经飘扬在城头,两天前一队打着东南水师旗号的陆勇进入了城池。琼州知府、同知等束手以降,除了教授、训导那几个学官,其他人都欢快的像小羊一样,给复汉军忙前忙后。

没有经过战争,也没有经过炮火。除了那些琼州镇绿营兵的眷属哭泣担忧外,老百姓们全都松了一口大气,他们知道——战争离开他们远去了。

琼山城内,依旧关门歇业中的李家人,大人小孩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容,万斤重担尽去的李家人现在心中不知道是多么的畅快。而大人脸上挂起了笑,一双小儿女自然也笑嘻嘻了起来。

历经了几个月的煎熬和等待以后,李家父子婆媳终于能彻底放下心灵的负担了。

他们再也不用东躲西藏,胆颤心惊,每天都害怕着会有官兵衙役突然破门而入,将他们一家六口人全都抓去砍头了。李家人的小日子终于能真正的太平安沃了,如果他们愿意在这个远离中原的地方继续隐姓埋名。

当然,旧的担忧消去了,新的烦恼就重新袭上心头。

李家婆媳认为该到了他们表明身份,认亲的时候了。

他李家的女儿是陈汉的鲁公夫人,为陈汉将来的太子爷诞下了唯一的子嗣。那他李家的女儿将来就妥妥的是陈汉的王后、皇后;他李家的外孙、外甥,日后就会是陈汉的王太子、皇太子,最终是皇帝。

李家不应该是眼下这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干着虽属雅事,但终归于商贩贱业的买卖。他们该是陈汉的姻亲,未来的国舅爷,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

李母内心里终究是有两分想见女儿的心的,李小妹的娘家嫂子也一向与之和睦,但这个时候她们俩想的更多地还是荣华富贵,还是儿女的未来、前程。

只不过李家父子却有些塌不下脸面。

“当初陈家陷于危难,我家只顾自身安危,亡命他乡,一走了之。现在陈氏富贵了,就又厚着脸皮去攀姻亲,廉耻何在?羞耻又何在?”

“此,无赖破皮之作为也,不当人子。”

李秀才给妻子儿媳下了死命令,敢透出身份者,非他李家之人也。虽然这两日每每夜间他都辗转难眠,但口风一丁点也没松下。

私下里儿媳孙辈不在的时候,李母哭泣着骂李秀才是‘狠心的东西’,“女儿也是我肚子里掉下的骨肉,一别多年,怎就那么狠心不让我们母女相见?”李秀才当然知道她苦的真实原因,就是闭目不搭腔,气的李母又恼又火,不止一次说他:“死要面子活受罪。”

“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李秀才回击的时候,往往会挺着脖子把这句俗语挂在自己的嘴头。

但不管怎么样,琼州成为了复汉军的地盘了,李家人头顶上的闸刀是没有了。

远在鲁山的李小妹根本不知道,就是因为父兄的倔强,尤其是他爹的倔强,自己跟家人相会的日子又向后推延了不知道多么久……

“驾驾驾……”

如今的广东大地上,一批批快马穿织如梭,将各地放上详尽的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到广州来。

飞鸽确实很快捷,但载重有限,一些地方的公文报告,那都是厚厚的一捏的。

陈鸣推崇数据,如今的地方事务又多涉及数字的变更,能有数据就一定要有数据,而且要求数据尽可能的详实。所以每每送来的奏报都是厚厚一摞。

飞鸽传书只系急报,公文还是要用快马。

陈鸣也全然不管西面的战事进展如何了,就像两个月前在福州时候一样,整个人完全埋首在厚厚的文牍之中。

各地方抄没的庄园、店面等等,能发卖的就全部发卖,尤其是广州。

作为南天第一名城,这里的水一项是很浑很深的。外来的官僚,本地的驻防八旗,更有北京城里伸出来的手爪,整个广州城连带着四关,各家店铺细细查找了一番后,因与八旗和满清官僚大有瓜葛而被收公抄没的大小店面足超过三千间,大小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