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6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在有外债作为压力的时候,那就总想节省一切的金钱。中国人普遍不喜欢欠债,张家人也是如此。

张大海当然不敢偷税,可是合理避税却是可以做的。这在中国东南地区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虽然中国社会上还没有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这一行,在中国,所谓的会计还是很传统的账房先生。能够帮忙‘合理避税’的人,几乎全部都在政府的税务部门。因为现在的中国只有他们一边对税务细节了如指掌,并且掌握着专业的算账技巧,另一边身上还穿着对口的官皮。

那简直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而且太平府【芜湖、当涂】就在南京的西面,往来不需要一天的时间,间隔很近很近。

“你是要我去给……”

沈荃嘴巴都长大了。他很想笑,你张大江能不知道他的底细吗?他沈荃在税务系统干了才两年啊,还属于绝对的菜鸟,他哪里拎得起这个活啊?

虽然这外快来钱很快,但这活儿却也不是谁都可以拎得出来的。你必须把税收方面的条条框框全都吃透,不然人家恭恭敬敬的把你请过去了,忙活了半天却只整出了寥寥的一点来,这就丢大人了。

税务部门的不少人现在都接私活,因为朝廷没有做具体的规定吗。没有人会放着钱不拿,而且开启这个源头的人还是九州商会。

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盘算,陈鸣不发话,谁也不会主动挑事。

“二哥。你资历再轻你也是做了两年的人啊,这里的道道那还有不明白的?再怎么着也能减少一些税不是?我也没求你一下子就把避税做到极致,是能省下多少是多少。而报酬,就按市面的规矩来,绝对少不了您一分钱。”

张家兄弟结交的不是现在的沈荃,而是将来的沈荃。只要沈荃能够在税务这一块干下去,那就是一根不能忽视的人脉。

随着国朝鼎立,这军属的地位伴随着参军热潮的回落,也有了一定的弱化。张家就是靠着张大山和张有财的军人的身份发家的,可特殊阶段过去之后,一切回归到‘正常’态势下的中国社会,军属变得有点不值钱了。尤其是以已经‘发家致富’的军属,毕竟这整个社会上的如此的军属太多太多了。倒是那些生活还贫穷的军属‘威力’更大一些。

张家人做生意,在军属身份不断变弱的时候就开始编织自家的人情网络,在东西在眼下的中国再度成为了很关键很关键的一个社交媒介。张大江因缘巧合的与沈荃结识了,并且打下了不错的交情,这就是先天上的便易。

南京是距离太平府最近的大城市,也是未来张氏的马车必须要涉猎的市场,沈荃即使身份一般般,可他有个好哥哥。那是能作为地方优秀官员参加中央政治学院培训班的人物。

面相憨厚的张大海和张大江兄弟实际上已经把一切都调查好了,别看张大海那个局促模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老实蛋本分人。

这些事情不要说沈荃了,就是在一旁全程观看的沈源怕也一点没有察觉。那张家兄弟的表现就像根本才知道有他这个人一样。

所以啊,千万别以貌相人,那样真会吃大亏的。

……

沈源在一旁就这么看着,面上不漏声色,心理面却惊讶极了。这种事儿他不是没听说过,可在秦皇岛,他却没有亲眼见过一次。而他这才回到南京的第一天,就直接看到了这种‘传说中’的合理避税,南京本来很陌生很模煳的形象在他脑海里有增添了一笔浓浓的勾勒。

“爹,要是按那张家兄弟口中的市面规矩来说,老二这一个月能多拿多少钱?”张家兄弟带来的礼钱就足足有500华元。

“老二对我说起过这事儿,张家的那个弹簧作坊一个月能有两三万块的流水,要是加上了马车生意,怕是数字还要翻倍了。这大大小小的税加一块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要有小几千块了。”

“老二要是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张家每个月怎么着也要给个一二百块。”

这收入加上沈荃的工资已经不比沈源这个当官的俸禄低多少了。而张家的弹簧作坊还只是一个小不点,那些给大商会盘账的大拿岂不是还要高出十倍、几十倍的收入?那比起他们的正常工资来就高的太多了太多了。沈源也由此生出了一个不解来。

等到沈荃将张家兄弟送走后回来,沈源就拉着他道:“给公司企业做合理避税,这收入不低啊。怎么就没人专门干这个?整个南京市场都是公家的人接私活吗?”这种现象直观上让沈源有点接受不了。这是在做第二份工作的节奏啊,还是绝对的高薪水。

“不止是整个南京,上海、宁波、苏杭、扬州,整个东南都是。”在南中国这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沈荃一点没有顾忌的对大哥说:“至于专门做这个?就风险太大了。没有这身官皮,那些前一天还求着你帮把手的老板,转眼就会把你忘在脑后。最重要的是,朝廷也没说不允许税务系统做私活。只要上头没有强制性法令下达,那就能做一天是一天。”谁不想套一身官皮啊?虽然这事儿怎么看都长久不了。“再说,现在那些给大公司大企业做合理避税的人,别看一个个都不露面,那一个个都是税务系统的大拿。

甚至有的人已经开始带小弟了。”

沈荃的话实际上还有另一个意味,他在对沈源说:别把技能看的太重了。要是身上没这身官皮,那些工厂公司老板未必会找上门来。

因为任何一个利益团体都会护食,这是一切有思想存在的物体天生的本能。

税务系统也会护食。这一现象的演变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税务系统就已经将这‘合理避税’当成了自己的固有利益。

“哥,你都不知道。一些地方的税务局查账的时候,甚至都会先问那企业公司的帐是找谁做的。那必须是税务体系的人,不然就等着倒霉吧……”

税务部门黑起来那才是真正的黑。大环境如此持续着,这块利益根本就不是外人能随随便便就伸手的。

不要说社会上本来就缺乏这种让企业公示合理避税的‘盘账高手’,就算真的有了这样的‘盘账高手’,那些经商做买卖的人有几个敢得罪税务部门?就算背后有大背景的商家也不会跟税务部门硬碰头吧?

“这都还要等朝廷下制度,税务系统接私活,这种事儿照谁说,都觉得不靠谱。就看朝廷什么时候手起刀落了。”沈荃想到了系统内部的一些小道消息,税务系统内部都有很多人觉得会是下一任内阁来操刀。今年应该是最后的好时候了,这次换届是一个节点!

“不过这事儿倒是把会计这一行给炒的火热,哥,你在外地你不知道。这两年,每年六七月里,全国各地的人都跑来上金陵商学院会计专业报名考试啊。这些人经过商学院的考核后,有的人成绩优异,那么可以获得旁听的资格,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连旁听的资格都没。就顶多是挂着金陵商学院的名头参加成人高考。”

“有能耐有毅力的,就一科科跟着商学院的正规考生考下来,等拿到会计师资格证后,那就苦尽甘来了。”

“但大部分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已经是承天五年,再有不到一年,也就是明年夏天,人家商学院会计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就要毕业了。税务系统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人家商学院毕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在商学院学了三年,虽然经验没有税务系统的人丰富,可人家的知识点是一点不少。”

“到时候肯定有一场大冲突。”

“特别是明年内阁要换届,税务系统赚外快的日子我觉得长久不了了。”……

沈荃嘟嘟啦啦的说了一大堆,沈源全都听进了耳朵中。

第六百七十四章 官场

刚刚进入深秋九月,一个消息就引爆了南京的官场。冯廉,也就是那个一手砍了自己第一任孙女婿的冯英廉,上书辞官了。稳定了数年的陈汉官场也由此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动。

冯廉的位置并不关键,没有入内阁,他是国家邮政局的总监。

这个职位轮权利当然远不能跟工商总局的一把手位置相比,要知道邮政局与邮政银行可是没有直接的关联的。本来两边所共有的那点缘分在邮政银行成立之后的年月里,不停地被阁内分割,现在它们已经是两个完全不相连的单位了。

但是再怎么降低邮政局的格调,邮政局的级别也摆在那里的,人家就是千年万年的从二品,也比你正三品的中原、江南、粤东等巡抚高出一头去。

从明清以来,再也没有那个时期比现在的陈汉如此的等级森严。

三品官与从二品直接就隔着一条永远迈不过去的沟壑,在品级上把中央部位与地方封疆大吏的品阶错开。而从二品与正二品之间的也同样宛如一道天堑,那代表着入阁和不入阁。这一规定在日后或许会被改变,地方大员的地位有点低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这就是铁打不动的规则。

再有从一品的左右次辅和正一品的首辅大臣,陈鸣直接限定了正一品官职的限数,用稀少的数量来为正一品官位的崇高地位做出最好的注释。

新朝鼎立已经过去了小五年时间,那种规则经过五年的时间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建立,从地方封疆大吏直接官拜内阁大臣的好事几乎要消失了。

正三品、从二品,然后再是正二品。

一个台阶业一个台阶的攀登,已经成为了官场上的秩序。所以冯廉留下的这个邮政局的宝座才那么的吸引人。坐上去那就是从二品,不知道下一任内阁阁臣选拔的时候会不会置身其中呢?

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很小。但你挡不住众多对内阁心向神往的封疆大吏的妄想啊?

他们如果在内阁选拔前不把自己的品级从正三品变成从二品,那么这第二任内阁就绝对没有他的份了。他们连进入那个名单的份儿都没有,而下个五年他们是不是还能给在位,那就谁也说不准了。

再有就是冯廉的这次告老,影响的更有皇宫大内的皇子,他孙女诞下的小皇子也算是第一个宣布退出皇位角逐的主儿了。

或许日后的中国官场还有第二个、第三个退出皇位争夺的皇子出现,可是第一个总是那么的吸引人眼球。而且无数双眼睛也在看着李家的表示!

对于已经宣告了对储君之位发起角逐的后族,李家必须用冯家表现出自己的大度,那就像被千金购买的千里马马骨!

……

岳文海乘坐着马车前往俄罗斯使馆,脑子里却还在想着自己老亲家所说的一些话,冯廉留下的那个位置他是不用想了,陈聪保他年后一个从二品官位。但是到了那个位置想要再往上爬,别看陈聪是内定的首辅大臣,他也不敢打包票。因为他与陈鸣隐隐有一个默契存在,这第二任内阁结束之后,就是他退出官场之时。根据皇帝话语里透出的意思,到那第三任内阁的时候,把任命方法似乎还会有一个大的转变,审核小组这样的存在绝对不复存在,皇帝透出的话头意思是另有一种法子,他已经有了构想。

俄罗斯在南京使馆前前后后建设了一年多,不是因为俄罗斯使馆的占地面积大,而是因为俄罗斯人的要求高。叶卡捷琳娜二世把这座使馆当成了俄罗斯在东方的颜面,要求完全是纯味的俄罗斯式建筑——必须要有浑圆饱满的穹顶,俄罗斯叫做战盔式穹顶。内中的装饰也带着纯正的斯拉夫味道,这就浪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了。

结果这俄罗斯大使穆拉维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