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8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个贵族家中很难说不是暗暗藏着一批品质高,块头大的宝石,那可都是钱。

陈汉在锡兰的宝石收购产业中引入了‘拍卖行’这一概念,效果很明显,那些个头大、品质高的宝石已经越来越多的在拍卖行上挂了号,虽然要从收益中割走一块不小的利润,但对比当初荷兰人在锡兰的时候的价格,可是打滚一样翻了很多倍!

这些贵族们手中有了钱,地位在陈汉的许可中又有了保障后,很自然的就投入了享受中。一些人甚至都将自己领土里的耕地和矿石开采权都打包出售给了前来淘金的中国公司。

自己在家中舒服的做起了米虫。

所以,整个锡兰很多人‘改善’起了生活,几乎是雷霆一般的速度,眨一眨眼睛,锡兰市场在高档货和奢饰品上的需求就大了起来。

这种变化几乎让欧洲人都认不出来了。

只不过到了承天十五年四月中旬的时候,身在伊犁的陈鸣,全部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到了东北了。

不管是日本还是锡兰、印度,全都不能让他分散一丝的注意力。

从三月初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阿尔丹山原被邓云带兵扫荡了个七七八八。俄清联军在后方遭遇‘悲惨’事件的时候不可能无动于衷的,因为那些受害者都是士兵们的亲人。如果完全的置之不理,列普宁和海兰察都相信,整个军队就会土崩瓦解。

于是他们就不得不从地势险要的要塞、关口里钻出来,然后就是双边一连串的大小战斗,当时间进入到四月中,西伯利亚的冬季就将彻底过去的时候,清俄联军的主力被彻底的包围在了雅库茨克。

这地方是俄罗斯向东西伯利亚扩张的起点,是一块永久性冻土。这里的建筑物就像中国南方的高脚楼一样,建立在离地一米的木桩上。否则夏天时候融化的表层冻土将会是任何建地表筑物的噩梦。

这里是世界上最最寒冷的城市。

门窗要设3层—4层,防止冬季时冷气侵入。冬天人唿出的气可听到立即变成冰碴的声音,鱼从河里捞上来即如石头之硬,小鱼可当冰棍来吃;钢铁如冰一样的脆而易折,皮子在户外个把小时就会破裂,尸体埋在永冻土层以下永不腐烂,百十年前的尸体出土时新鲜如初。

如果说一般老毛子的抗寒属性是5,这里至少是8。

幸亏大军追到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了。

被包围在里头的倒是没有列普宁,这家伙还躲在阿尔丹山原里打游击呢。可是永珹他们却全在雅库茨克呢。

“一网成擒。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能跑了永珹。”

第八百三十章 中国的美好时代(上)

四月的黄淮大平原,临近收获的麦田宛如一片金色的大海,随着风儿起伏的麦浪就是那大海的波涛。

这片自古以来的中国粮产重地,至今依旧是国内最大的产粮区之一。

以至于,外人一提起中原和皖省两地,第一个反应就是农业重地,让两省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工业、畜牧业等等所取得的成绩,都湮没在了小麦的麦海中了。

中俄第二次战争已经进行了一整年了,可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仿佛只存在于报纸宣传中,不管是工业、商业、农业,似全都没有半点影响。

至少那些在中国混饭吃的外国人,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没有感受到一丁点的影响。

二十万大军奋斗在战场,如此规模巨大的一场战争,放到欧洲必然是举国关心,牵动万千人生活了,可是在中国,这场战争连让中国国内的粮价产生波动都没有。

东北的战局所需有开发了十年的东北做支撑,西北的战局所需也有开发了这么多年的薪疆做依靠。

一应粮食、衣被、鞋子、药品、食用油、肉类、弹药、牲畜,全都就地解决。

传统汉地区域,根本就感受不到。

对于很多欧洲国家来说,二十万人已经比他们的常备军都要多得多了,可是对于中国,对于后者的百万常备大军来说,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

那东北和西北本来就是中国人的重点防御地带,屯驻有重兵部守,只是当地军区的动员,总兵力就远不止二十万人。

连中国人自己都感受不到这场战争给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外国人又能感觉出来了毛啊。

陈州府治淮宁县下属的搬口镇。

一个欣欣向荣的小镇,它是周家口连同陈州府城淮宁的必经之路。

明清以来,这个小镇一项以周家口作为晴雨指向标,一直随着周家口的兴盛衰落而兴盛衰落。

历史被改变,海运正在取代河运的地位成为中国南北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但是这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的‘大业’,如今还没有彻底的被‘改朝换代’。

贾鲁河河道的畅通让周家口成为南接江淮,北通山陕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在过去的二百年中,周家口因此而兴旺,现在它也因此而依旧繁荣着。

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周家口就边挨着边的搬口,也依旧过着自己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公共马车不紧不慢地开着,停在了搬口东大门外的公交车站。所谓的公交车站,其实也就是由五间砖瓦瓦房外加一个养牲口的草棚,外面带着一睹七尺高围墙的大院子,里头有草料堆和一口井。院子内有车库,西头的两间房南侧开了大‘门’,能停进四辆车。余下三间瓦房中,一间是马匹的细料储备室,一间存放马车各种零件和修理工具,还铺着三张床铺,最后一间是办公室,也是值班人员正儿八经的居住。

整个公交车站连同监理会计的站长在内,一共六个人。

“老刘,别走。今天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走。”梁广亮一把抓住了镇农牧站的技术员刘磊胳膊,嘴里直嚷嚷道:“这都晌午了,咱先去吃饭。要走也要吃完了饭再走。”

梁广亮是公交车站的站长,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农民,哪怕家里的地都中了苜蓿,自己还找战友集资搞起了养牛场,他那一家子也算是农民。

因为三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学问最高的小儿子也没能考上高中,他又不愿意让儿子们去当兵去厂里做工,梁广亮自己就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当年穷鬼一个,是战争让当初一穷二白的梁家有了现在这么点家底,那就再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了。

儿子们没大文化,走到哪儿都卖力气的命。

搬口就有一个华耀公司,产值规模挺不小,下属的有机械制造、铁器制造、皮革三大块,工人拿的工资并不算低,但管理很严格,在厂子里很吃苦。最主要的是,这公司的权利构造简单,除了三个分厂的经理、副经理,下面就是负责生产的车间主任、总工,总工连个副手都没有,底下就是技术骨干,也就是你刚进去的师傅——工组组长,然后就是最基础的工人。你就算在里头干上十年,除非你上头的师傅们退休了、出事了,不然你位置都没得挪。

所以,梁广亮的三个儿子就全在自家的养牛场里,一个主持全面工作,一个管理后勤,另一个去各地跑销路。

别看梁广亮抓着自己公交车站长的位置不撒手,但养牛场才是梁家的根本,这里面的股份才是梁家的主要资本。

对于农牧站的技术员们,梁广亮那平日里都是巴结的很。因为养殖这玩意儿,没有个技术支持是做不长的。广亮的养牛场虽然没出过大疫情,但全国各地的养殖场多了,因为出疫情而倾家荡产的事儿也多了,报纸上屡见不鲜。

养牛场需要农牧站!

逢年过节,梁广亮和养牛场的股东代表,都会备上一份厚礼,犒劳农牧站。

当然,这一切都在法律规定的许可范围之内,是老百姓对农牧站同志的感激,绝对够不上行贿犯罪。

刘磊这会儿肚子正也饿了,便没有推辞,和梁广亮一起朝外头的饭店走去。他是农牧站的副站长,也是搬口农牧站畜牧专业的第一人。

刘磊不跟梁广亮客气,只是一顿便饭而已。他才帮了梁广亮的大忙,要是放到二十年前,梁广亮不捧着白花花的银子主动的送上门去,那就是梁广亮自己不会做人。

刘磊可是刚刚从上头申请到了两头欧洲种牛,原产于瑞士西部阿尔卑斯山区的西门塔尔牛。这牛的主要产地为西门塔尔平原和萨能平原,是一种大型的优秀的乳、肉、役兼用品种。也就是说,这种牛不仅产乳量较高,产肉性能也并不比专门化肉牛品种差,役用性能也很好,简直是一种完美牛种。

八年前,这种牛被从欧洲引入到中国,先是在山东育养,用以我国本土的黄牛改良,效果非常明显,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

然后这种牛就作为种牛从瑞典开始被大规模的引入,先后在草原、山地和平原等不同的培育场进行改良试验,结果是效果普遍良好。

以至于短短几年,西门塔尔牛的分布就遍至全国,北在东北的森林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岭山脉和其山区,西到新疆的广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它的身影出没。

只是这么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各地的种牛数量有限。

内阁也只能保证鲁西和南阳两大繁育基地的种牛数目不至于太少,至于其他的就只能放开了,雨露均沾么。

搬口的农牧站对上头已经申请了四年了,到现在才拨来了两头种牛。

而梁广亮带人办起的养牛场是整个搬口镇最大的养殖场,也是为数不多的养牛场之一——周家口起家就是靠牛市,当地有养牛的传统,这两头种牛的‘播种基地’那就是梁家的养牛场啊。

除了公交车站向西走不远就是搬口东大门的治安室,治安室外的小亭子里站着一名警察,这是陈汉的政策要求,治安室必须时刻有人执勤。只不过这警察的神态是懒洋洋的,大家伙儿都在吃饭,他一个人在这儿站岗,真的挺无趣的。

过了治安室就算进入搬口镇的商业区了。

所谓的商业区也就是这么一说,肯定没法跟淮宁、周家口比的啊,但对比起一般的乡镇还是繁华的。百货铺、杂货铺、粮油店、成衣铺、布庄、烟酒、饭店,到了吃饭的点儿了,人头攒动的。

刘磊和梁广亮一前一后地走着,地面是混凝土路面,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但看起来还算平整。

沿街店面内商品种类繁多,大到农具、马车,小到针头线脑,从生产工具到生活消费品,几乎应有尽有。水果店里的供应也不逊色,南面的、西边的,芒果、榴莲,莲雾,枇杷,葡萄干,大枣,干果板栗,很多北方人没有见过的东西都出现在了摊位上。还有买熟食的,梁广亮就在摊子上撑了两根香肠,再切了半只盐水鸭,还兜了豆腐皮和花生。

刘磊也不拦着,他享受的心安理得。两头种牛要是落到了梁家的养牛场,不管将来的效益好坏,那都给梁家领衔的这个养牛场打了一次好广告。

而且西门塔尔牛的效果真的很好,这都是肉眼可见的事实。西杂一代牛的初生重为六十斤,本地牛仅为四十五斤,短了足足三分之一啊。

平均日增重,杂种牛6月龄为一斤二两,18月龄为一斤,本地牛相应为八两不倒和七两少一点;

6月龄和18月龄体重,杂种牛分别为三百斤和六百五十斤上下,而本地牛相应为二百斤不到和四百三十斤上下。这差距巨大!

——陈汉现在已经正式废除了原来的十六两制,改为陈鸣更适应的十两制,一华斤的定制到跟原先的重量没有大的差别,为600克,要稍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