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华夏文圣-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在继续走着,前面就看到一个巨大的石条,众人过去瞪大眼睛一看。

  只见上面有模模糊糊的墨笔楷书11个小字:“玄宫七座门自来石俱未验。”字迹的出现,

  不仅让大家知道了顶门石条原名“自来石”。同时也得知这幽深的玄宫内,还有六道石门等待他们去打开!

  众人都用询问的目光望向苏怀,等待他的指示。

  苏怀彻底愣住了,妈蛋……定陵后面可没这么复杂的记载,这后面的石门他可没钥匙打开了。

  不过,苏怀发现墓中另有玄机,却更加振奋,对众人道:

  “现在咱们不急,先把能带走的木箱带走,看看里面有什么宝贝,其他的慢慢来。”

  “那两具棺材呢?”一个考古学生满脸渴望地道:“按照这墓穴的规模,里面可能有稀世珍宝!”

  苏怀却是坚决摇摇头:“如非必要,绝不开棺,帝王灵柩中虽然有奇珍异宝,但我们已我们现有的科技,绝没有把握能开馆后保证不损坏里面的文物……”何况是先人的棺,能不开就最好不开,万一真有什么报应,他可担当不起……

  李教授也点点头:“别说开棺了,我们除非大规模发掘,否则我们连这灵柩运都运不出去。

  “先带走能带走的。”

  一天之后。

  苏怀与李教授,仁娜来到了美院的考古实验室,他们已经秘密封运来了保存最完整的三大木箱文物,只等待其中开箱。

  而冷哲与刘教授则留在现场,继续秘密运输出那些木箱文物。

  苏怀心情紧张,看着他们在各种溶剂浸泡加固,剔除附着物,200度低温情况下,进行脱水处理。

  此时吴天,沈教授等苏怀死党,也都获得批准,一睹这华夏文坛盛世。

  众人都围在一起,心情无比激动,第一箱打开,苏怀与众人瞪大眼睛看去,却有些失望。

  竟然全部都是木俑……大概100多件。

  俑多数为男性,其中少数是留有长须的长者。少数女俑,身材都较矮小,呈宫女形象。但无论老少男女,都衣冠整齐,神采飞扬。马俑则鞍蹬齐备,形态各异。各种木俑稍作艺术排列,便是一幅极为形象的宫廷内府生活画卷。

  “我的老天啊~~~”李教授惊呼一声,恨不得整个美院都能听到。

  吴天与沈教授都是望着他,心想这些木俑而已,至于这么激动吗?

  李教授激动颤声望着众人:

  “你们不明白吗?这些木俑的珍贵和重要,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生活形态和文化风格以及社会风尚和习俗,你看看这些木俑的服饰装饰,这大大超越了同时期曰本,朝鲜的生产力与艺术水平了!”

  李教授说着,声音也提高了八度:

  “这对研究和证实历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吴天与沈教授早已接受了苏怀的历史观,加上经过中宋朝美学的熏陶,对这些木俑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苏怀也点了点头,但是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震惊的东西,毕竟他也是看过兵马俑这种大型人俑的人嘛,比起来这些木俑只是小儿科而已,不过是对明朝的风俗人情的展示罢了,沉声道:“开第二箱吧。”

第四百四十二章 价值连城!

  而第二箱一打开,众人眼前顿时一亮。

  木箱盖一打开,就看到两个形体不同的青花梅瓶,白地青花,周绘龙纹,色彩与质地尤如宫廷中摆置的梅瓶一样光艳夺目。两个梅瓶的底款都写的是“大明洪武年制”。

  这下子不光是李教授了,就连吴天与沈教授都快激动得晕倒了。

  “这是什么材质~怎么这么漂亮!?”

  “白玉石花瓶吗?”

  “这种技术做工,简直是太惊人了……”

  苏怀却是眼睛放亮道:“不……这不是白玉……”

  众人都回头望着他,心想都是同一个疑问,不是白玉是什么?琉璃吗?

  苏怀转头望着众人,说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答案:“这是陶瓷。”

  “陶瓷~!!?”

  “怎么会是陶瓷呢~!?”众人都轻声惊呼起来。

  李教授张着嘴巴望着苏怀问道:“陶瓷的质地应该是很粗糙的,根本没有这么光洁啊?而且这还有中奇异的半透明感,曰本,朝鲜,欧洲都在大灾难之后发掘了不少陶瓷器这没这种样子的?”

  那些发掘的陶瓷,都是质地粗糙的,从来没有人认为陶瓷是这么光洁如玉的样子。

  苏怀却是望着李教授道:

  “那是因为学术界根本就是搞错了,在大灾难之后,海水浸泡腐蚀的陶瓷上的釉都脱落了,所以遗落下来的陶瓷,只有陶没有瓷。”

  别说李教授了,就连知道苏怀能耐的沈教授,吴天都是目瞪口呆,他们都是第一次听说陶瓷竟然还有釉层。

  “这又是苏老师看过的民间资料。”李教授傻愣愣地问道。

  “当然。”苏怀岔开话题继续道:“继续开箱吧。”

  在继续开箱,青花梅瓶下垫着四块大型玉块,玉料大小形态不一,大部分都有文字。有的墨笔直接写在玉块上,有的贴着有墨笔字的纸,也有的两者兼备。写在纸条上的文字大都工整清晰,写在玉料上的笔锋粗糙,字体粗大,且不清楚。

  “兰田玉十三斤,酒泉玉一块重十三斤,河田玉一块重十五斤十二两……”

  如此巨大,晶莹剔透的玉块,任何一块都是价值连城的绝世珍宝,竟然一下子出现了四件之多,美院众人看得眼睛都值了。

  最近亚洲文物市场上,河田玉炒得非常高,

  一块只有拇指大,只有15。8克的和田玉,拍卖最高到了11万元……

  这里面那块河田玉一块,就重十五斤十二两……而且色泽与质地前所未见!

  苏怀不由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要是把他这块大玉石拿到市面上去卖,那能卖多少钱呢……?我靠,要是能拿出去卖,那他就真发财了~

  正这么想着,接着箱子中,又拿出了玉碗、盆、壶、耳杯、爵等器物,质料细腻润泽,琢工精致,不少器物上都配有金制附件,镶有宝石、珠玉,显得光彩照人……

  一时间,整个实验室都是珠光宝气,显得极为奢华,李教授直接跑到门口把门用钥匙反锁上,警惕地望着每个人,生怕有人一时动心,抢了件玉器就跑路了。

  而沈教授与吴天,蹲下身子,凝视着一个玉碗的一面透视到另一面。其通体之细薄、造型之优美,光彩之夺目,令他们觉得心醉神迷。

  这些文艺大师们,当看到这些稀世珍宝,就能色狼看到绝世美女一般,整个人的心都飞到了空中,连连惊叹不以:“太美了。”“唉,今天能看到这些我这辈子就没白活啊!”

  比起那四块玉料,这些玉器品质还要更高,任何一件都是价值连城啊,工作人员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摔掉一个,那可是真乖乖不得了!

  可这还不止,工作人员继续开箱,拿出一个不大的圆形盒子。这个盒子的出现,开始并未引起众人的注意,只当是盛置小型精品的一般殉葬物。

  可工作人员才将盒子打开。一经开启,几乎令人目瞪口呆:小小的盒子内,竟是一顶金光闪烁、富丽堂皇的翼善金冠!

  众人都仔细看去,这顶翼善冠,通体用极为精细的金丝编结而成,测量后重量仅为826克。半圆形的帽山之上,挺立着两个状似兔耳的金丝网片,一颗太阳状的明珠高悬在两耳中间,两条金色的行龙足登帽山,正昂首眺望明珠,大有腾云追日之势。

  仁娜看着这霸气四射的翼善金冠,不由幻想道:

  “要是能把这东西戴在头上,真是会令人感觉天地人融为一体,给人以主宰苍生、容纳寰宇之感~~~太霸气了~~苏呆子,你给我做一个吧~~?”说着恳切地望向苏怀。

  苏怀满脸无语:“你当我是神仙啊……”

  吴天博士也震惊道:“像这样气魄宏大、造形精美的金冠,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绝对是国宝啊……”

  “至于这么稀罕吗?”仁娜不以为然道。

  “当然!”吴天用一种鄙夷地目光望向仁娜:

  “这翼善冠的珍贵,除质地全为金线之外,还在于整体的拔丝、编织、焊接等方面的高超技术,能做到这个地步,标志着华夏古代缕织工艺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远远超越我们现在工艺。”

  “竟然现在都做不出来?”仁娜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时,工作人员继续小心翼翼的开箱,木箱下面又出现一件绣龙袄。

  把绣龙袄平铺展开,绣龙裙和黄缎裤,静静地躺着。绣龙袄袖筒肥大,通体用黄线丝绸制成,绣有蝙蝠、寿字。

  两袖之上,由于织品的宽幅不够,出现了接头的痕迹,但接上的用料寿字倒写,蝙蝠也是头向下,别的衣服也常有字迹倒过来的现象。

  “这些寿字怎么写倒了?”李教授边是看着这金光四溢的宝贝,边惊讶道:

  “难道是做失误了?”

  苏怀却摇头,自豪道:

  “这不是失误,而是一种寓意,华夏古人习惯把福寿倒着放,叫做‘福到了’‘寿到了’的寓意,这可是一种建立方块字加丰富想象力基础上的一种独特文化,只有华夏人才可能有这种文字游戏和思维方式。”

  众人这才听着明白过来,转头都望着苏怀,心里都暗道,这苏圣人,简直是华夏文化百科全书啊,他究竟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第四百四十三章 华夏文化宝藏

  而绣龙袄边,放在一件精美头饰,几乎每一根金钗玉簪上,都镶有祖母绿和猫睛石。

  而最下面,铺有一床缀着整整100校金钱的褥子,金钱上铸有“消灾延寿”的字样。

  其色彩之绚丽,质地之华贵,前所未见,更撼人心魄的是,这层织锦品多达69卷!

  众人再度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令人惊艳的纺织品,明代仿制品水准之高真是令人咂舌!

  掀开褥子,里边露出了形态各异、色彩不同的中衣、龙袍等色彩纷呈的衣料。

  众人看着这些金光熠熠的龙袍,都是叹为观止,可苏怀的目光却是望在别处,惊喜嚷道:“下面还有一件!”

  工作人员这才看到有一件金光熠熠的衮龙袍,轻轻把衮龙袍拿出,展开,众人这时候振作精神看去。

  衮服底纹织有“福”“寿”字、蝙蝠、如意云,象征“万寿洪福”。

  十二团龙分别缂制在前后身及两袖部位,每一团龙又单独构成一组圆形图案,中心为一条蛟龙,两侧为“八吉祥”纹样。

  在十二团龙图案之外,又缂十二章纹样,这就是属于帝王特有的十二章衮服。

  龙升腾云霸宇,蛟入万洋怒涛!

  真是数不尽的华贵,看不尽的威严浩荡!

  吴天此刻看着心潮澎湃,连连颤声道:“原来真正的天子衮服之这样的……我当初真是太无知了,竟以为自己制作出了天子龙袍……”

  他之前曾经按照苏怀指导,重新制作出了丝绸质地的衮龙袍,但是与这缂丝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龙袍比起来,工艺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华夏古人的工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