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华夏文圣-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先生,这种陶瓷你做过详细检测没有?电阻率是多少?熔点是多少?”
  要成为隔热材料,这是最关键的两个数据。
  耐高温性越高,就意味着使用更少的体积,就可以达到了载人火箭的需要的效果。
  而电阻率越高,则避免一些电路和电磁上的风险。
  “这个……”苏怀无奈地摇摇头:“我们的设备不够,最高温度只能到1500度,所以不知道这种陶瓷的熔点是多少,电阻测量上,我也没有相应的仪器……”
  苏怀当然是知道数据的……但是他如果直接报出来,就显得太不合理的,别人如果反问他一句,他是怎么知道的?那他就真是无法解释了……
  季院长也钱老同时都是身子一抖,超过1500度?这简直是恐怖的数据了。
  “快,测一下这两个数值。”
  一群专家又把陶瓷片换到了电窑中,把温度从1300度为基准,一点点的升高,众人都围在电窑的控制台前,看着仪表上的数据。
  1400度……没有融化……
  1500度……果然如苏怀说的也没有融化。
  1600度……依然完好无损!!!
  此时在场所有人的心脏都高频率的跳动起来,因为不管这个陶瓷其他的数据如何,光是这个耐高温性,已经令人鸡皮疙瘩掉一地了。
  接着1700度……1800度……1900度……直到2000度,还没有任何融化的迹象,直到2025度时,终于陶瓷片出现了软化的现象……
  在场每个人,无不是航天领域精英,见过无数的科研奇迹,但是当他们看到一个新材料,一个华夏古人制作出来的东西,熔点超过2000度时,头皮都不由麻了。
  这帮华夏古人,到底是怎么做出这种东西来的啊……
  “电阻率和莫斯硬度的数据也出来了。”这时候另外工作人员拿着数据表过来了。
  “多少……?”季院长深深吸了一口气道:“直接说。”
  “电阻率是10的14次方以上……莫斯硬度9·0……”
  两个数据念出来,现场已经没有了任何声音。
  虽然,这种材料能否制作为载人火箭的隔热层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这个恐怖材料性能,已经足够令科技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华夏航天专家们再次摸着从其他陶瓷片,神情中都充满了一种神圣感,只觉得华夏老祖宗简直是神乎其技!
  “难怪以前古代陶瓷在全世界都是奢侈品,这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姚教授简直觉得这东西太神奇了。
  “华夏在古代世界的名字就是陶瓷之国……”苏怀颇为自豪地解释道:
  “陶瓷不光是漂亮,隔温,更重要的是硬度很高,所以被做成餐具和工艺品上堪称完美,而且用上很久时间,都不会而划痕,比起来,像是古欧罗巴用的银器餐具,既不隔温,也容易变黑,用一段时间,就满是划痕,就显得很廉价了。”
  此时俄国团队们则心情复杂极了,他们原本以为苏怀只是吹牛,可万万没料到他竟然搞出这么牛的新材料出来了。
  刚刚季院长还取笑苏怀,还拿俄国的传奇化学家门捷列夫来比喻,可苏怀却真正拿出了一个举世无双的新材料,这不是证明华夏人在化学方面胜过了门捷列夫这位俄国传奇科学家?
  一名俄国专家,端详陶瓷片,满脸不敢相信质疑道:“这不可能?我们用电窑才能做出的东西?华夏古人怎么能制作?”
  言下之意,是怀疑这种新材料是华夏中科院搞出来的之类的。
  另外一名俄国专家也道:
  “制作这种瓷器,关键是要保持窑内的炉温度均匀,在烧结的过程中,瓷器会收缩,如果炉温不均匀,有些地方收缩得多,有些地方收缩得少,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的应力,就会破损,我不明白,古代华夏人怎么掌握这个技术的?”
  苏怀望着这些质疑俄国人道:
  “这个我倒是不清楚,古代华夏没有留下这方面的技术记载,但是留下了这项技术的大量物证,我们华夏文联已经在欧美民间收购一批华夏残留的秦朝时期兵马俑,不知道各位见过没有?”
  苏怀说着望着他们道:
  “你们应该听说过了吧,虽然兵马俑是陶器,但是成型的原理跟瓷器类似,但是也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烧结,再拼装成人形的,各个零件在烧结过程中,因为收缩,体积都会收缩两成。
  要保持各个零件收缩一致,能够拼接,就要窑火非常均匀,才能保证各个部件的收缩率相同……”
  苏怀说这个话的时候,俄国专家们都是互相看看,竟没有反驳,显然是早已经知道有兵马俑这种东西的存在了。
  苏怀早就猜到了,俄国也是当初八国联军之一,怎么可能没有掠夺华夏文物?
  “这兵马俑只是陶器,而不是瓷器,为什么只有华夏出现了瓷器?”那名俄国专家依然咬牙,继续质疑道。
  苏怀微微笑道:
  “这很简单,除了华夏古人聪明之外,也因为华夏地理原因,制作瓷器的原料需要高岭土,高岭土虽然名为土,实际上是一种花岗岩风化后的化石,现在高岭土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在古代却是极为稀有的存在,在华夏景德镇存在有质量最高的高岭土,世界独一无二。
  世界早期的各种文明,要么没有高岭土资源,比如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要么就是文明过于落后,没有发现高岭土的用处,比如欧罗巴,因此华夏成了唯一一个发现并使用高岭土的早期文明。”
  华夏垄断了瓷器的制作工艺千年,不过在17世纪之后,越南,朝鲜,曰本,乃至欧洲都会得到瓷器的制造技术。
  不过在这个时空,恰恰因为有大灾难的存在,这些事情反倒没有发生,所以苏怀今天揭开瓷器的秘密,才令所有这些航天专家都为之惊叹了。
  不过有大灾难的存在,这些事情反倒没有发生,所以苏怀今天揭开瓷器的秘密,才令这些航天专家都无比惊叹。。。。
第九百七十三章 航天器改名?
  华俄两国专家听到苏怀这番解释,这才哑口无言,就连那名一直嘴硬的俄国专家,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新材料就是陶瓷的说法了……
  华夏专家们欢欣鼓舞,心中涌现起无匹的自豪感同时,俄国专家们却感觉到有些灰心丧气。
  他们原本以为华夏古文明只是在文艺上胜过世界各国,没想到在烧结工艺上,也远超包括他们俄国之内的世界各国。
  季院长心中原本就是大沙俄主义泛滥,此时心里怎么都不愿承认华夏古人这么厉害,心里千百个不甘,于是他亲自拿着那个陶瓷检测了半天,才终于松了一口气道:
  “苏先生说这陶瓷可以取代金属铍当作隔热层?可这陶瓷的质量这么高,怎么取代?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比金属铍,耐腐蚀性也不够,这也是非常致命的缺点。
  我看你华夏祖先做出来的东西,虽然有独到之处,但也不至于可以用到航天中?”
  说着,季院长提高音量,故意笑道:
  “如果用这种陶瓷放在载人火箭上,只怕火箭连大气层都出不了~~~”
  季院长虽然惊讶于这陶瓷的特殊性,但是却对陶瓷取代金属铍说法嗤之以鼻。
  就算陶瓷的其他特型超过金属铍,但是这次载人火箭的问题,就是超重。
  陶瓷的质量太高,其他特性再好也是枉然。
  苏怀正色道:
  “这陶瓷在华夏古籍中记载说是有千变万化的属性,但是很多制作方法已经失传了。
  其中具记载,宋朝五大名窑中曾制作出一种,有一种特殊的打火石陶瓷,也有一种类似海绵的隔热陶瓷砖,都是神乎其技。
  可我苏怀只是一介文人不懂化学,无法在此基础上复原更多变种陶瓷,可我相信在场的这么多航天专家,必定有能能驾驭这陶瓷的变化性。”
  其实苏怀在那间重工企业的学习,主要就是看的陶瓷隔热瓦制作,可苏怀毕竟是文科生,只知道理论,并不知道制作细节,不敢在众人面前贸然尝试。
  更何况,陶瓷隔热瓦,虽然名是陶瓷,但是实际做出来是类似聚苯乙烯的泡沫塑料……
  外人都以为他所有知识都是来自华夏古籍,他能拿出一种很基础的陶瓷别人还可以理解,可要是直接拿出陶瓷隔热瓦这种东西来,只怕就是太超现实了……华夏古人再牛,也不可能在古代制作出类似塑料泡沫的材料吧?
  所以他需要通过华夏航天局的技术,把“隔热陶瓷”改良出来。
  而宋传五大名窑,有诸多神奇的陶瓷传说,但是工艺已在原本时空都已全部失传。
  所以苏怀把各种工业陶瓷都说成是宋朝五大名窑中失传技法,通过现代科技复原,别人也无据可查。
  说着,苏怀笃定道:
  “只要我们能准确掌握陶瓷的各种变化特型,那么我们绝对能研究出代替金属铍的更轻便的隔热层来。”
  除了刚才这一种工业陶瓷之外,苏怀心里知道大概有几十种工业陶瓷很多制作方法,但是只知道大概理论,并没有实际制作过。
  其中的细节他根本是不清楚的,不过有了航天工业最顶尖的人才帮助,他有信心重现这些陶瓷材料。
  季院长等俄国专家听着,都觉得苏怀说得仿佛神话传说,却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
  “苏先生恐怕是被这华夏古人骗了,这事情说得容易,可却不可能做到,我不信在场的华夏教授里,谁能让这陶瓷千变万化起来?”
  材料学上,俄国大大领先于华夏,季院长本身就是俄国最顶尖的材料大师,他心里清楚,这陶瓷的特质虽然优异,但是想改变一种材料的属性,必定需要做出几十万次以上的实验。
  无论是添加剂的种类,份量,比例,烧节时间,温度的变化,变量超过数十种,而每种互相影响,其中想总结出来规律,更是难如登天。
  苏怀说他们这些专家能驾驭陶瓷,好像很轻松似的,实际上外行人的判断了。
  不光是季院长等俄国专家都觉得苏怀话说得太过,就连华夏航天局众人都是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觉得这事不可能。
  苏怀道:
  “季院长,你这话就不对了,这陶瓷之所有能制作出来,也是多亏了我从华夏古代资料中找到的配方,如果华夏古人骗我,那么我为什么能做出这种精密陶瓷来?
  说实话,主要是我们中华公司苦于没有设备,才无法做材料实验,今天有了设备,咱们两国这么多航天专家,我相信必定能把这陶瓷的特型摸得清清楚楚的,制作出合适的隔热材料来。”
  钱老等人都是互相望望,却在彼此眼中看到一丝苦笑,心想这苏怀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啊。
  但是钱老在俄国人面前也不好示弱,于是上前一步道:“我们可以试试看。”
  季院长听到他这么说,却是哈哈大笑起来:
  “钱老,你何必逞强,你们材料学水平最高的华博士以前是在我们莫斯科大学材料系学习的,是我的后辈,他的水平还不如我。”说着季院长突然沉声道:
  “不如这样,你可以把这陶瓷专利转让给我们俄国航天局,我们回去动用俄国材料局所有人力,物力,资金,来负责出资研究这陶瓷,我保证3个月之内,一定能研制出成果来,你们华夏航天局负责火箭其他部分的制造,我们双方合作,一定可以完成这个项目!”
  季院长把话说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