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大户人家,虽然不是自己的丈夫去做这种琐碎的事,却也是府里的下人操办。

    也正因为如此,别看郑夫人穿金戴银,家里有的是胭脂水粉,可是要说亲自购买,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郑夫人顿时兴致盎然起来:“是吗?那就去瞧瞧。”显得有些扭捏,似乎又有期待。

    医堂的隔壁几个阁楼,除了喝茶的小厅,就是各种店铺了。

    这些店铺都是叶春秋开起来的,不过现在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稳定的供货渠道,只是从别的店里的货架上挑了一些来陈列,店里都有早就培训好的女学徒看着,一见到郑夫人来,便落落大方的招呼,郑夫人先是进了成衣店,顿时眼里一亮,禁不住道:“呀,这裙子倒是用料不错。”她拿手捏一捏,很在行的道:“这是松江的绸缎,比别的地方细腻一些,不过又像是华亭织造的,春秋,你却是不知,这松江的布成都比其他地方好,唯独华亭却是差一些,因而许多人拿华亭的布料来滥竽充数,我从前还是在做姑娘的时候,家母就告诫过我这个。”她方才还拘谨,一说起这个,整个人便焕发了容光,如数家珍的道:“这个式样倒是颇有些意思,不过我穿着嫌大,市面上极少有成衣的……嗯……这个料子好。”

    她兴致盎然,挑中了一件,要让嬷嬷付账,叶春秋连忙道:“这衣服是卖给别人的,门下怎么敢收师母的钱,师母来这儿看上什么,都是门下孝敬师母的。”

    郑夫人却对这个并不介意,道:“这有什么干系,我看着喜欢,买下来,自然该付账的,否则怎么敢来?我自然晓得春秋的孝心,却不必用在这上头。”

    接着又去了珠宝店和胭脂水粉店走了一遭,这一走,就是足足两个时辰,叶春秋再旁作陪,腿儿都开始酸麻发颤,心里禁不住想,卧槽,购物是女人的天性吗?师母,我练剑也有一年半载了,小有所成,也经不过这个啊。

    即便如此,郑夫人依然还是兴致勃勃,这是她平生第一次购物,所获也是颇丰,足足买了大包小包几个袋子,都是衣物和两件首饰,还有一个胭脂的盒子。

    其实现在这个女性商城,因为是初创,所以现在很是简陋,商品的种类并不多,许多地方也不完善,至少相比于后世的服饰店和精品店,可谓相差十万八千里,叶春秋不过是想来试一试水罢了。

    既然可以吸引女人来看病,那么这个诺大的宅院,本质上就可以开辟成女性的步行街,所谓的看病和复诊,其实也可以是幌子,只要这女医堂建起口碑,让所有人都知道,女子来这里,绝不会有男女大防,社会舆论不会对女子来这儿看病口诛笔伐,那些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自然也愿意来这儿闲坐。

    能来这里看病的,自然是非富即贵,许多女人聚在一起闲坐,吃吃茶,聊聊天,也算是夫人外交的另一种体现,就如若是提学衙署下的官员们知道提学都督的夫人经常来这里,难道会不让自己身边的女眷来吗?这些女眷又有各种亲戚和闺中密友,一封书信,也不必相互串门了,直接到这儿来,闲暇之余既可以购物,甚至叶春秋还打算在这里开一些甜点、洗头、养身的店面,大抵,其实就是女性商城罢了。、

    郑夫人若说一开始的初衷只是来看病,可是现在,似乎亲自购物的乐趣,已经给了她更多再次光临的动力。

    当然,这才只是开始,这玩意儿,最紧要地还是规模效应,一旦形成了规模,富太太和贵妇人们肯来,就少不得要交流,交流之后成为了朋友,下一次相聚,自然也就想着继续来这儿碰头,当然,叶春秋还有杀手锏,现在却不急着放出来,等到火候差不多的时候,再将后世的国粹广东麻将祭出……呃,想一想,叶春秋自己都觉得可怕,这是精神原子弹级别的大杀器啊。

    即便只是这些许的甜头,郑夫人依然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口里絮絮叨叨:“可惜那银钗,若是再精细一些就好,噢,成衣太少了,不过有一件我倒是相中了,偏偏料子差一些。”

    叶春秋听得一愣一愣的,本来他是想跟着来做一做导购,谁晓得师母比自己专业得多。

    不过眼见师母的样子,叶春秋却是知道自己的预想已经成功了大半,现在就等着更多人慕名而来,而一旦那些富贵家夫人和小姐们来过一次,只怕渐渐会成为常客。

    他心里松了口气,送走了师母,叶春秋回到医馆,而这时,几乎所有的女学徒已经聚了来,一个个焦灼地看着叶春秋,曼玉道:“公子,成了吗?”

    每一个人都很担心。

    她们在这里闭门不出,都很用心的学习,店里的导购要记下每一件成衣的用料以及尺码,还要记下每一匹布的价格;小厅里给人斟茶递水的,也要尽量显出大户人家女婢出身的样子,不使人家觉得像是粗浅丫头,药堂里负责检查的曼玉更要学习记录档案,还有每一个检查的步骤,账房的王羲之则要尝试做账。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一章:有利可图(第八更)

    每一个人的存在于医馆里都是举足轻重,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失都可能使人反感,而根据叶春秋对郑夫人的了解,似这样出身官宦人家的女子,是最在乎规矩的,有任何使她觉得冒犯和唐突的地方,都可能使这么多天来的辛苦白费。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一次郑夫人的大驾,更像是检验大家的成果,叶春秋想到此处,忍俊不禁道:“成了,师母很是满意,相信不久之后,便会有人陆续慕名而来,大家辛苦了。”

    曼玉立即雀跃起来,其他人腼腆得多,却也是喜上眉梢,毕竟是这么多日的辛苦,何况她们深知自己留在这里,就必须有所价值,这个大宅院很好,虽然和所有的女子一样,永远都出不了门,不过胜在大院规模宏大,而且有这么多姐妹为伴,平时的吃穿用度也有专门雇请来的厨娘负责,叶春秋从未在伙食上克扣他们,闲暇时,还让人教授她们读书,叶春秋还打算给她们发放月钱,若是她们有家人的,可以寄回家去,假若是孑身一人,那么也可存起来,将来可以做为嫁妆。

    嫁人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不过叶公子已经为她们安排好了一切,这使她们很是安心地在这里。

    便连王羲之也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俏脸上不由自主的升上了红晕。

    叶春秋挺奸诈的,王羲之初来的时候,曼玉对她颇有仇视,而曼玉的人缘极好,王羲之很快便被孤立起来,叶春秋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化解了王羲之的尴尬,他告诉曼玉,嗯,曦之很可怜的,她和你一样,都是被家里人赶出了门,至于原因,你懂的,庶女……

    所有问题,尽皆迎刃而解,王羲之和这些女童渐渐也熟络起来,她带着一个女学徒,每日都在账房里算着每一笔账目,现在其实还算清闲,只是住在这里,让她偶尔闲暇时突然觉得有些满足,毕竟这儿有许多的玩伴,大家凑在一起,不至于清冷,当然……只是又有偶尔的时候,她会想到自己若是不在叶家,女婢梅儿也陪着自己住在了这里,叶景和叶春秋在家中想必没有人‘照顾’了吧。、

    想到照顾,王曦之鹅脂般的肌肤上又不禁羞红,好似自己也照料不到他们什么,嗯,叶公子一向很擅长照顾自己的,他一顿吃四五碗饭呢。

    想到这里的时候,王羲之的鼻子就酸酸的,似乎有些舍不得,据说等到这里真正开业的时候,叶公子就不会再进来了,这自然是为了免得有人说闲话,那是不是以后再也见不着了?上次他使剑还扭伤了胳膊,却不知现在好了吗?

    叶春秋与曼玉等女童打成一片的时候,王曦之只是远远的站着,面带微笑,可是看到曼玉带着几分胡闹的拥手摇着叶春秋的胳膊,她绣眉微微蹙起,连她自己也没有发现,心头不由自主地带了几分愠怒。

    ……………

    同济女医堂总算是开业了,只是开业的时候,显得十分低调,而上门的客人不过十几人而已,有的是郑夫人邀来的,也有几个,或许是看到了女医堂的字号,就叫了下人来询问,听说可以治病,而且没有其他后顾之忧,便动身去了。

    开业那一日,叶春秋也只能远远地站着观看,然后他摇摇头,步行离开。

    万事开头难,这样的结果对于叶春秋来说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

    而如今,许多事都已经步入了正轨,太白集的第三版已经开售,这一次准备更加充足,而且惊喜也是连连。

    因为之前的热销,让各大书铺都尝到了甜头,都晓得这里头有利可图,自然早早就挂了招牌,广而告之。

    本来安生了一些的杭州府,那些生员们顿时又想起了这档子事,此起彼伏的叫骂又开始喧嚣起来,当初就被你太白集坑啊,裤子都脱了,你作诗作一半,下面没有了,如今又来兜售,这新仇旧恨算在一起,真真让人牙痒。

    自然也有人四处逢人就说,这太白诗社的书,千万别买,买了就上那叶解元的当,这家伙不是东西。

    不过很快,这些话就被新的噱头淹没,一方面,许多人确实期待看这下半阙诗,那人生若只如初见确实写的精彩,不看有些可惜,当然,叶春秋人罗了一些名人为之助阵,之前他们只是靠着叶春秋来打擂台,而如今,却有了更多的卖点。

    “呀,居然有赵举人的文章,这赵举人出自名门世家,家中已出过两个进士了,他的文章,我此前有幸读过,确实很精彩。”、

    “还有王先生的,王先生最善写词,此番他也愿意为太白集供稿了吗?”、

    “周川……呵,这个狂生的文章居然也有,此子向来狂妄自大,经常贬低他人,倒想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如此多的卖点汇聚一起,少不得这太白集又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而更大地杀手锏是,太白集决心以百文的价格出售,顿时,所有人都懵了。

    这么多篇文章,一本书足足有两百页之多,洋洋洒洒十万字呢,市面上这样的书籍,至少也要两三百文,怎么这太白集居然价格只要其他书籍价格的一半?

    

第二百零二章:高才(第九更)

    书,在读书人眼里,一向是昂贵的存在,所以这个时代才会衍生出借书、抄书、盗印。其中对于太白集伤害最大的就是盗印了,虽然曾创下一万五千本的佳绩,可是很快到了后期,太白集的销售就开始乏力了一些,究其原因,就是各大印刷的工坊开始卯足了劲头用劣质的纸张和油墨开始盗印,然后以低廉的价格兜售出去。

    本来这些盗印的书商还满带着期待,心说这第三版想必销量也会极好,这不正使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吗,于是少不得大量订购了一些纸张和油墨,又临时招募了一些匠人,就等着第三版出来,可是当那书铺在门前挂着仅售一百钱的时候,大家都懵了。

    不让人活了啊,大爷我瞧得起你才盗印你的书,大爷我盗印书难道就不需成本的吗?大爷我也是讨生活啊;这下完了,自己盗印,成本也至少在七八十钱,毕竟盗印的作坊都是小打小闹,不可能形成规模效应,有的盗印千本,有的是几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