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亡朝不过如此-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加不幸的是,而这种“同声同气”的特质不仅仅在中国人身上得到体现,那些远渡重洋和跋山涉水来到中国的入侵者们也是如此。
  负责鸦片战争各种条约谈判的清朝官员根本不懂英语,谈判条约的过程都靠英国人翻译,谈判的结果自然也倾向于英国方面。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涉及的外国知识面更加宽广,更需要精通外语的中国人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如果按照当时清朝对外语人才的急需程度,我们现在过了四级的同学们穿越回去估计都能安排在外交部上班。为了填补外语翻译人员的空缺,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培养外语翻译人才。
  1862年7月,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在奕訢的建议和推动下正式成立。当然早期的“同文馆”授课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当时只有英美法俄四国入侵中国,所以外语专业也只有英文、法文和俄文班。但是这学校只招收满族学生入学。
  一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啊,都在一股脑门地学习外语,那股劲估计比李阳更疯狂。后来学生们越学越不对劲,越学越不知所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按照洋务运动的工作主线,一切外语学习都是围绕着外国先进的船舰和武器制造等中心工作开展。你想想,船舰的浮力、炸药的化学比例,炮弹的弹道射程,机械*的齿轮圆周,航海的风向等各种西方的军事工业都囊括了物理、化学、数学、几何、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要学懂这些西方的科学技术,仅仅靠学好外语是远远不够的。当时的情况就好像一个小学生毕业后马上到大学里念微积分和量子物理学一样无力。
  本人不才,数学成绩不大好,小时候也曾一度质问数理化到底有什么用?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理科的各种解题训练,就是对自己大脑逻辑思维的一个进化过程。
  如同一个人经常跑步,他的小腿就会越来越结实有力;经常练哑铃,手臂上的“小老鼠”就会越练越大,经常练习投篮,赛场上的命中率就会越来越高;经常学习理科知识、天天解题,脑袋同样得到锻炼,智商也就越来越高,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敏捷。这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念中学的各位同学不要抱怨要学的东西太多,不要抱怨学的东西以后上班用不上,这些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探索出来的知识,作为地球人,我们要有适者生存的意识,更要有进化的理念。不要在自己身上搞什么闭关政策,谨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尽管当前的教育体制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漏洞甚至错误,但我们不要因为教育方式的问题而影响到自己对先进知识的热爱,和对自己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追求。
  再回头看看同文馆出了这事儿之后,清朝马上启动应急机制,增设了天文算学馆,也就是数理化那堆东西,特别招收了一批3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学子专攻西学,以求各个层面的知识学习可以齐头并进。
  此后各地的新式外语学校遍地开花,包括有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台湾西学堂和湖北自强学堂等。除此之外,一些造船、航海、军事指挥作战等学校也应运而生。
  不但如此,1872年起,清政府还开始外派公费留学生,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许多留学生回国后直接把西学介绍给国人。洋务派的学校还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包括了各种分班学习、考试升级等教育体制沿用至今。
  总的来说,清朝中央政府的洋务运动切实把当时社会的软件力量有效提升上去了。
  再来看看地方怎样,地方政府则以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集团和李鸿章的淮军集团为代表。
  而在这帮代表中,湘军老板曾国藩是最早的洋务派人物,早在1854年打太平军的时候他就开始购买洋枪洋炮来装备湘军,虽然这种做法也通过一部分败仗给太平军送去了许多现代化的武器,从侧面上支持了农民起义的军事实力增长,但却充分体现出曾国藩的军事前瞻性,打仗也要与时俱进,长矛弓箭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1860年,曾国藩就曾给咸丰皇帝建议说,我们现在买外国人的枪炮来打太平军,是能压制叛乱,但是不是长久之计,将来我们要自己造船造枪炮,这样才能使国家的军事力量得到长足的进步。
  为此,曾国藩不断招聘大批专业技术宅参与洋务运动的先进武器仿造工作,而且还重用和提拔了包括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大洋务运动骨干,把洋务运动的风气推向了*,虽然曾国藩很早就去世,但他开创了学习外国知识的风气,提拔了一大批有着先进思想的领导干部,为日后的洋务运动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成为了历史上公认的“洋务运动之父”。
  所以在地方政府的洋务运动方面,湘军集团的左宗棠和淮军集团的李鸿章就是继曾国藩之后最耀眼的两颗洋务运动之星。
  虽然工作的主线和方向一致,但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俩却是死对头,为啥?政治的主张不同。
  简单的说,左宗棠爱打仗,李鸿章好议和。左宗棠主战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认为“弱国无外交”,推崇“师夷长技以自强”。
  其实从当时的社会来讲,左宗棠的思想是比较受百姓欢迎的,堂堂中国竟受外国的多次入侵,软弱的清朝政府却连连败仗,多次向入侵分子妥协,这是我们中华好男儿所不能忍受的屈辱。
  正如如今岛国不断地在钓鱼岛问题上向我们发出各种挑衅,虽然明知是受人指使,但我们老百姓依然发出中日若开战第一个报名参军,要不然就捐多少个月工资之类的爱国言论,如果此时有哪个国家领导人站出来说:如此下去,中日必有一战,那百姓那点赞的手指肯定会戳破手机屏幕的,所以左宗棠的主战思想在当时清朝是比较得民心。
  左宗棠的洋务运动主要在“攻”,所以他非常重视造船工作,因为当时外国侵略者基本从海上攻破清朝的防御,所以左宗棠认定海防是清军的“漏洞”,必须重点升级。所以在左宗棠的主战思想引导下,中国的造船业和海防在这段时间有了质的飞跃。
  而相比较事事以和为贵的李鸿章,老百姓就不买他的帐了,当时的社会流传着这样一句对他的评价:“议和则李鸿章必占人先,议战则李鸿章必落人后。”说明当时的老百姓对李鸿章是很有看法的,而且在鸦片战争前后,经李鸿章之手签定的卖国条约太多,众多百姓甚至把李鸿章定性为卖国贼。
  李鸿章虽然不主攻,但他举办的洋务运动事业却最多,李鸿章很早就了解到资本主义入侵的清朝既不能禁止洋货的不来,也不能禁止百姓不用。倒不如既来之则安之,化为己用。在他的支持下,开挖矿藏、开办电报、纺织业、钢铁铸造业都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强化着中华大地的自身力量。
  在我看来,李鸿章的做法虽然表面上软弱,但他却是那个时代头脑较为冷静的人,没有之一。
  当时中国的局势表面上水深火热,乱糟糟的,其实本质很简单,不就是一个大户土豪因为不会武功被几伙山贼海盗欺负,随后成了他们的长期饭票嘛。这个时候如果土豪明目张胆地招兵买马来和强盗们抗衡,估计很容易被干掉。所以更适合一点的方法是先示弱,和强盗们表面上交个朋友,降低强盗们的疑心,多向他们学点耍枪弄棒的本事,再练练自己的家丁,慢慢添置武器,然后自己的生意继续做,强盗们要钱也继续给,军事经济齐头并进,虽然开始屈辱一点,但是只要强盗们暂时不来骚扰了,土豪便可休养生息,慢慢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待自己也兵强马壮之时,那里还有强盗敢来欺负的道理?强盗们夺走的东西我们也要一件件地取回来。
  这个就是李鸿章的本意,可惜大部分的百姓都不理解,确实也是,历史上能做到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的人又有几个?
  不过无论如何,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当时两位杰出的人物,一位忠烈爱国之将,一个治国谋略之才,他们的思想虽然在一个时代里发生了碰撞,但总体来说推动了清朝洋务运动的积极向前发展,是当时中国的两大栋梁。
                              

  ☆、第89章 小日本的大梦想

  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势力似乎对中国的入侵上了瘾,不断地侵犯中国的各处要地,除了老牌侵略家英美法俄之外,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也开始在侵略势力中崭露头角。
  日本原来是比中国更封闭落后的国家,比中国更早受到了英美法俄四国的的侵略,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坐上了高铁,逐渐成为了一个近代化的强国。
  可是,这个逐渐强大起来的国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地方风水不怎么好。日本四面环海,各种资源贫乏,而且更要命的是地震频发,貌似在日本一年不发生地震才是新闻。所以日本人没有中国这种地大物博的自豪感,整天担心着自己几个小岛哪天地震给震没了,以后大伙住哪?吃啥?所以一定要扩张、掠夺、殖民。
  日本的侵略者本性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还记得鸭绿江边的小西行长吗?明朝时的日本已经挨了中国一着,但它不会死心,这次又回来了。
  日本明治政府建立以后,就认定“强兵为富国之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为了把这条路走得平稳,日本开始实施所谓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独占东亚,称霸世界。
  这就是小日本的大梦想。1871年12月,日本梦的第一步开始了。
  这年,一艘琉球国(自明朝起就是中国的附属国)的渔船出海打渔,估计日子选得不好,出海不久后遇到飓风被打得船帆和铁锚都不见了,停又停不下来,跑又跑不了,只好随风漂流到了台湾的东岸,琉球渔民们好不容易上了岸,正在庆幸自己捡回一条命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群台湾高山族人,也不知道出了什么误会两队人马打了起来,当时打的是群架,而且特别狠,结果死伤好几十人。
  本来这是中国的家事,自己人打架,找警察处理一下,该罚款的罚款,该判刑的判刑,该杀头的杀头,该干嘛干嘛去。可是当时日本人并不这样想,他们认为这时上天赐给了他们一个入侵台湾的绝好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1872年,也就是琉球人和台湾人打架之后的第二年,日本人跑去琉球国通过各种威逼利用迫使琉球国王接受日本“藩王”的封号。这样以来,琉球国就成了日本的附属国,琉球人的户籍也自然全部改成了日本籍。
  1873年,日本派出外交官柳原前光来到中国开展外交事务,时任总理衙门大臣毛昶熙进行了接待,双方召开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柳原前光开门见山地说:这次我们来到贵国,主要是为了琉球人和贵国台湾人打架斗殴的事情讨个公道,你们台湾地区的高山族人太过于野蛮,打伤打死了我们几十人,你看这事怎么办?
  你当清朝当官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