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亡朝不过如此-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从事银行业的朋友都知道,贷款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合法高利贷的利润是丰厚的,而且这次借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各国列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所以英、俄、法、德等国都抢着要说要借钱给清朝,一顿石头剪刀布过后,俄国和法国的银行团赢得了首个清朝贷款权。
  1895年7月6日,清朝政府与俄法银行代表共同签订了《四厘借款合同》,借款总额达到99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6年还清。
  然后这9900万两借款马上就用于偿还日本的第一期战争赔款。一年很快过去,清政府依然是入不敷出,而日本的第二期还款又来了,如何是好?再借。
  1896年3月,清朝与英国和德国的两家银行签订了《英德借款详细章程》,借款总额9600万两白银,年息5厘,36年还清。
  然后这钱马上又用于偿还第二期的赔款,还了两期后,清朝还欠日本7000多万两,如何是好?继续借呗。
  1898年3月,清朝政府与英国和德国的银行再次借款,签订《英德续借款合同》,金额达到11270万两,年息4。5,45年还清。
  总结一下,这几年清朝一共向英、德、法、俄四国借去了3亿多两白银。当然,这只是合约上的数字,借出那么大笔钱,由于当时没有银监会,所以回扣这事儿自然也是有的,清朝为此不得不想四国银行缴纳若干贷款“手续费”,3亿多两白银借到手只有2亿6千万两左右,全部用来结清日本的欠款。
  好了,日本这个债主赶跑了,更大的债主又出现了,3亿两白银的贷款,还有利息,还得还几十年,算下来每年的利息就超过2000万两,清朝一年的关税收入也就这么多,而关税的收入都是各国列强所进口的商品,等于进口商品都免税了,于各国列强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列强的胃口不会仅仅停留在这一点点利息上,为了加大对中国的掠夺,各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建铁路,当时外国在中国大搞铁道交通建设并不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是巩固自己在华的势力范围划分和提高资源掠夺的便利性。
  铁路建好后,各国势力范围内的矿藏资源便开始被热火朝天的挖矿工占据,各种矿产资源被挖起来通过铁路运走。这种情景就像一个人的手脚身躯都插满了输血管,血液通过针管被慢慢吸走一样。
  难道中国就这样被外国势力吸成肉干吗?就没人能站出来改变一下这种局面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96章 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失误

  看到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后,一大批仁人志士再也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希望改变国家的现状,比较有名的就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运动组织。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不但是个地主,还是个官三代,他的爷爷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官至江西的知县,而他自己也是清朝的进士。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震惊全国,也使一批仁人志士群起抗议,其中又以康有为组织的抗议群体较为著名,因为他号召了上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史称“公车上书”。
  因为这次上书的群体都是举人,政府的储备干部,也就是清朝未来的接班人,影响力非常大,也使光绪帝和其党羽逐渐关注到了康有为这个人。特别是光绪帝的老师,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的翁同龢非常看重他,觉得他是可造之材,经常跑去找康有为喝茶聊天,拉拢他进入光绪帝旗下的势力,一起来谋划改革的事情。
  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改革只维持了103天就失败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百日维新”。
  其实这次维新变法的出发点和改革的内容都是好的,坏就坏在了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方式方法上,所以接下来我不想考究这次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因为内容再好也实施不了。我想聊聊为什么会失败,因为我永远相信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了解失败能让我们从错误的反方向找到正确方式方法,从而引导我们走向正轨,这是我们反思失败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康有为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第一、不懂政治
  把握好政治的关键就是要懂得站队,虽然说这话貌似有点俗,可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就是如此,康有为他们做的第一件错事,就是没搞清楚,当时的清朝是谁的清朝。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到列强的各种欺负,结果都是由清朝的一个人来收拾残局,他就是李鸿章,李鸿章能干这事儿,不是因为他有三头六臂或者懂72变,而是因为他是西太后慈禧的马仔。
  清朝的后期,皇帝已经不是最有权力的人,换句话说,慈禧才是当时清朝的真正掌权者。从垂帘听政开始,慈禧就一直掌握着清朝的最高权力,光绪帝也像提线木偶一样被慈禧操纵着,即使是木偶长大成人了,慈禧有意放手让光绪亲政,权力的操纵对于慈禧来说依然是收放自如的。
  虽然西太后的权力高度集中,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封建的人,从她的马仔所干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慈禧喜欢也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洋务运动才发展得如此迅猛。按照这种逻辑推断,从西方引进的维新运动应该也是符合慈禧的胃口的,只要得到她的支持,这场先进的政治体制改革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成功的。
  可惜的是,康有为他们一开始就站错了队,他们跑到光绪帝那边干活去了,光绪亲政后,有意挣脱老佛爷的束缚,培养自己的党羽,也因为如此,慈禧和光绪根本就是两个派别。就像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一样,如果这一届总统是民主党的人,那么慈禧就等于是民主党老大的地位,掌控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可这时康有为这班人却跑去帮共和党办事,你说能成功吗?
  答案是否定的,个人认为,如果康有为要想在当时的清朝干点什么,第一件事应该是先请李鸿章吃个饭。
  第二、急功近利
  康有为他们干的第二件错事,就是太快了。欲速则不达是古训,按理说饱读诗书的康有为一干人等不应该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惜他们偏偏和这句话对着干,自然也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维新变法在讨论阶段的时候,清朝政府内部出来了三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个是保守党,他们认为祖宗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可变,当时的社会如此动乱,不是制度不好,而是人心不齐,主张先行恢复社会的道德秩序;
  第二个是洋务派,洋务派适应新形势,对变法表示支持,但提倡循序渐进的改革步伐,不宜操之过急;
  第三个自然就是维新派,维新派主张根本性的变革,他们对保守党和洋务派的观点都给予了反驳。首先是保守党的祖宗之法不可变观点,维新派的言论是,祖宗的法律法规是用来治理祖宗的国土,可现在老祖宗的地都给别人抢走了,宗法还有用吗?
  其次是洋务派,维新派对洋务派的兴建学校,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方法点赞,但这些一系列的新政都是扎根在原来的封建主义制度之上的产物,治标不治本,根本无法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状和未来的前途。
  所以维新派主张全面,彻底的变革。
  当时的维新变法一口气发布了上百条政令,改革的内容遍及了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管理等各个层面,希望一口气把整个落后的封建社会转变成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模式。
  说到这里我又联想到一个段子,广为流传的吃自助餐最高境界是扶墙入,扶墙出。这也是维新变法的形象比喻。一个没落的封建主义社会,各种秩序和管理手段极其落后,亟需更新换代,就如一个饿了几顿饭的人,需要大量地摄入营养的食物,以恢复身体的能量和健康。
  可是,对于这样一个饿货,一顿疯狂的自助餐能解决问题吗?各种肉扒、鱼生、拉面、炒饭、汽水一顿往肚子里塞能消化吗?饿坏的身体会因此而变得健康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例如维新变法中的废八股,改策论,也就是类似于公务员考试改革,这种改不是单纯的改,而是直接把公务员的考试给取消了,然后改革领导小组又没有提出其他方式的公务员的招录办法。
  你想想,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期望自己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突然就没有公务员考试了,那我还念书来干嘛?念了书的我还能干嘛?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盅粟都成了屁话。结果这种改革遭到了读书人的一致声讨,甚至当初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的那些人当中都喊出要打死康有为的声音。
  又如变法中的裁并衙门一项,也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国家机关大部制改革一样,精简机构,为臃肿的公务员体制和队伍瘦身。
  我们现在的国家机关大部制改革,整合了多个部门,精简了机构,多出来的工作人员都分流到了其他岗位,或者充实到基层为民办事,做到了物尽其用,也保障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但是维新变法中的大部制改革只是单纯的撤销合并各种部门,并没有原单位工作人员的分流措施和方案,使一大批公务员失业,连带着众多的家庭流离失所,结果又有一大批下岗职工声称要打死康有为。
  还有一些小的改革同样遭到百姓的抗拒,例如修整北京街道的政策,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城管清理乱摆卖一样,执法人员为了保持街道的整洁亮丽,总会把乱摆卖的小商贩进行整治,不过如今的我们规范了路边摊,划分了摆卖区域和摆卖时段,有些城市还专门搞出了灯光夜市这种小商贩的合法集市,有效解决了城市街道脏乱差和小商贩们的生计问题,一举两得。
  可当时的维新变法并没有这些善后的举措,只是一味的打压,以致北京城大街小巷中突然活跃起一队又一队的胸口贴着勇字的执法人员,把那些冰糖葫芦啊、烧饼拉面啊、水果蔬菜鱼肉档口等等全部轰走,街道顿时鸡飞狗走,乱作一团。小地摊、小摆卖也是一口生计啊,何苦要如此赶尽杀绝?然后又有一大批小商贩们声称要打死康有为。
  这样的结果,自然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自然也就无法成功。其实在急功近利这个问题上,不但康有为犯了错误,光绪也一样,一个被自己的大姨妈(慈禧)操纵了多年的傀儡突然有机会挣脱提线,自然异常兴奋,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干一番事业,稳固自己的皇权,可惜玩政治,光绪还是太嫩了。
  维新变法开始后还没过几天,慈禧就迫使光绪在一天之中连下三道命令。(还是不能不听大姨妈的话)
  一、免去翁同龢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赶回老家;(除去光绪身边的好帮手)
  二、新任职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到慈禧太后前跪拜谢恩;(让新员工认识下真正的老板)
  三、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统领北洋三军,包括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式陆军。(手上有枪好办事)
  这样的政治命令,使光绪的权力一下子被削弱,不但自己的左膀右臂被废了,而且按照自己的喜好招录的一批员工都给大姨妈要去了,自己手上还没有枪,一个光头司令+无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