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五月的骄阳似火,烘烤着大地。四野里除了吵闹的知了鸣叫,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天气太热,李植脱下官袍穿着短衣,带着两个家丁轻车简行,骑着马巡视到了静海县的新田上。他在那里看到第一批农民们还在修建灌溉水渠——李植给帮忙修水渠的男女六分银子一天,算下来一个月能赚一两八钱银子。农闲时候农民闲着也没事做,到将军大人的灌溉水渠工地上做事能赚银子,十分地划算。

  大多数第二批农民也在修建灌溉渠,但同时有一些农民也开始处理刚开垦出来的新田,锄草犁地。

  李植沿着河边的小路一路巡视下去,见农民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李植看得心情很好,仿佛已经看到明年小麦大丰收的情景。

  加上这十万亩小麦田,李植一年地租收入就有至少三万五千石粮食,价值七万两白银,十分可观。而且领地上如今有了两万农民,在这些农民农闲时候可以组织起来进行工程建设,是十分廉价的人力资源。

  走到靠近辛家店的地方,李植看到一群农民聚在一起,围着蹲在地上的一个年轻男子。那年轻男人正用手在田地上划拉着,侃侃而谈。

  李植一时好奇,走过去听了听。

  “这种芦草地下面有草根,不把草根除掉杂草会很多,会抢麦子的肥料。开垦前一般先割除野草或放火烧毁,然后用梭式犁进行深耕!然后用之字耙耙地,最后马扒搜集草根!这样还不能除干净,还要配合灌溉!犁耙草根后不等地下根茎发芽就要灌水一次,把剩余的草根淹烂。”

  那个年轻男子似乎都开荒很有经验,在人群中指导着其他农民。那些农民也十分服他,一个个立在旁边仔细听着。

  那个年轻男子说完,就站起来往另外一片田走去。他身边的农民们像是跟着老师的学生,一个个跟着他往另外一处走。

  李植也跟着走了过去。

  “这种长着多年老草的土地,就更要注意除掉草根。耙耕的重点是让土壤处于疏松状态,让草根能在土下面烂掉。耙耕时候要把草根土翻入土壤下层,让草根烂得更快。播种前要用圆片耙浅耕,要是播种小麦时候混种一些苜蓿,收成会更好!”

  李植见这个年轻男子说得头头是道,其他的农户又那么信任他,心里好奇。朝围在人群外围的一个农民问道:“这人是谁,怎么大家都围着听他讲?”

  那个农民看了李植一眼,说道:“这是柳家村的好把式王雀王小哥,他识字看过农书,种田种得比我们好多了,我们这是在听他教我们哩!”

第二百二十一章 农业指导员

  李植看了看那个年轻人,问道:“他种的小麦产量高么?”

  那个农民点头说道:“王小哥种的旱田一亩能产一石五斗麦子,夏天还会种绿豆,一年收成十分可观。以前他种十五亩旱田,每年交一半的粮食做地租,就能养活一家三口。如今王小哥和他媳妇得了四十亩旱田,这旱田将军大人只收三成地租,恐怕王小哥要富裕起来了!”

  李植点了点头,又打量了地头的年轻人一眼。

  那年轻人王雀不但懂得多,而且还耐心指导其他人,看上去是个好老师。

  李植走上去说道:“王雀,你是哪里学来的这些种田本事?”

  那王雀正在指导其他农民,却看到李植走上来问自己。他不知道李植是谁,只是不解地打量着李植。

  “本官是范家庄参将李植!”

  听到这话,旁边的农民反应过来了。不少人此前就见过穿官袍的李植,此时再见李植认出来了,赶紧跪在了地上。有人带头,其他人也跟着跪下,顿时呼啦啦跪了一片。

  李植朝这些农民说道:“免礼!”便又朝王雀问道:“王雀,你哪里学来的种田本事?”

  那王雀见李植反复问他,有些紧张说道:“小民识字,这些知识是从、和上面学来,再结合自己种田的实际,总结下来的。”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按你的知识,这开荒后第一年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雀答道:“荒地贫瘠,开荒后第一年地力不足,关键在于肥田。不但要施好肥,而且要把陇上沟上的地力都用上方能有好收成。若是种得好,第一年冬小麦一石四斗也是能收的。”

  听到王雀一石四斗的话,李植愣了愣,暗道这可比普通收成多四斗。如果把王雀作为管理人员指导其他人种田,十九万亩旱田每亩多四斗的话,那就是七万多石的粮食。光算李植收取的地租,也能多收二万多石的地租,等于让李植多赚四万多两银子。

  当然,王雀也指导不了那么多人。他一个人分身乏术,能指导一百户就不错了。不过李植可以给他配人,最大限度提高王雀的指导范围。

  李植问道:“王雀,你以前佃租的旱田能收多少粮食?”

  “大人,若是寻常年份,我的田能收一石五斗粮食!还能种一季绿豆!”

  李植转头看向周围的庄稼汉,问道:“这王雀说的是真的么?”

  周围的庄稼汉纷纷答道:“将军,王雀说得没错,我们以前在宝坻都是看着他种的田。本来他家佃租的是十几亩薄田,给他种了五年后那田肥的不得了。”

  “王雀说的是真的,我和他一个村的,他种的地就是比我们能多收几斗!”

  李植点了点头,大声说道:“王雀,我看你不要种田了,你来我的幕府做农事厅的指导员,每个月月钱六两。这指导员每日在田头奔波,我就不管你饭了。我让你带领十个手下,专门教其他人怎么种好田!你愿意么?”

  虽然雇佣十个手下需要花费李植一年四百两银子,但比起农业增产的收入,这点银子就不显得多了。只要范家庄和静海县的农民的亩产提高一斗,李植就能增加一万两银子的地租收入。

  李植准备让王雀先试一年,确实有效来年再扩大队伍。而且第一年王雀指导农民时候农民也不会太相信,需要多费些口舌。等第一年收成出来了,他的指导被证明确实有用,第二年才能真正大规模指导农民。

  所以李植第一年只给王雀配十个人。

  王雀愣了愣,看着李植有些发呆,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六两月钱一年可以拿七十二两银子。王雀再会种田,收入也有限,一年哪里能赚到七十二两银子?李植一下子给他这么好的事情做,还管十个人,让他有种跃入龙门的感觉。好久,他才大声说道:“大人,愿意的,我愿意的!”

  李植说道:“好,我回头就给你雇十个识字机灵的人来,作为幕府农事厅办事员,听你指挥。今年范家庄和静海县冬小麦的丰收,就靠你了!如果经你指导的农户收成好,我给你奖金!”

  ####

  李植准备将一些有用的传统装备配置到部队中。

  首先是铁蒺藜,铁蒺藜是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一般用生铁铸成。成品有四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不管铁蒺藜如何着地,总有一根刺朝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因此得来这个名字。

  李植准备做的铁蒺藜每根刺长二厘米,铺在地上如一片针芒。在地上铺设一些铁蒺藜后,敌人根本没法近身。敌人想要靠近必须慢慢清理地上的铁蒺藜,清理完才能冲阵,这就给李植的步枪手更多的射击时间。

  主意打定,李植就让铁匠们开始制作。如今李植用镗床膛制枪管,一个工匠七天就能生产一把步枪,五百步枪工匠一个月能生产两千多把步枪,完全能满足李植士兵的步枪需求。现在李植除了让士兵人手一把枪外,还有库存步枪四千把。再生产库存步枪已经是浪费了,李植四月份就让铁匠们停止了生产,如今这些铁匠刚好可以来生产铁蒺藜。

  铁蒺藜很小,铁匠们一天能铸造一百个。每个铁蒺藜中间还有个孔,每五个串成一串方便铺设和收起。李植计划让一个士兵携带二十串,打仗时候往阵前一铺,让阵前的二十米变成敌人的地狱。

  可以想象清军或者流贼在李植的火枪阵前被铁蒺藜拦住,进退不得,不断在步枪射击中倒下的情况。

  除了铁蒺藜,李植还造了一辆望杆车。

  望杆车是一辆大型战车,上面设置高大的望杆,望杆足足有十五米。这望杆上面有一个瞭望手的木板椅子,让瞭望手可以爬上去坐着,不断观察战场的情况。李植给瞭望手装备望远镜,让瞭望手可以观察周围的情况。

  车子造好后,李植在范家庄附近试了试,发现瞭望手在望杆上可以看到方圆十几里内的全部情况,可以大大地弥补斥候被压制时候的侦查能力,十分的实用。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外科医生

  李植决定为自己的虎贲师配备一些医生。

  战地医生对一支军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医生能够救治受了创伤的士兵,直接决定了伤员的生死。如果一支部队有好的医护人员,士兵就不会那么畏惧受伤,这将直接提高战场上士兵的士气和战力。

  部队需要的医生主要是外科医生。目前李植在天津并没有找到好的外科医生,虎贲师在医护人员上也几乎是空白。对于千方百计提高虎贲师战斗力的李植来说,这一个短板是亟待弥补的。

  李植没有学过医,没法自己培养外科医生。但李植知道不少现代医学的知识,相信可以凭借这些知识升级这个时代的医术,提高明代医生的能力。

  李植多方打听,得知在京城有不少优秀外科医生。尤其是京城城南柳条巷子里有一位外科名医叫做申余吉,善用针刀之法,能正骨会消脓,活人无数。李植暗道这便是自己需要的外科医生了,便带着银票上门拜访。

  李植带着仪仗打着旗牌进了京城,找到了柳条巷子。到了那里打听了一阵,找到了申余吉的医馆。那医馆不大,也就是一个寻常院子,外面挂着一个迎风招展的“外”字招牌。

  李植送上名帖,过一会便有一个郎中打扮的年轻人出来迎接。看到李植穿着二品官袍,打着旗牌,那年轻人倒也不紧张,只施了一礼,便淡淡朝李植说道:“官爷里面请。”

  李植见那年轻人的沉稳,就知道这申余吉确实是个名医,恐怕救治过不少当官的,所以他的学生弟子见到自己的官服仪仗才这么淡定。李植点了点头,迈步走进了申家医馆。

  到了里面一看,那院子里有不少学生弟子。有一间厢房里围着二、三十个年轻人,李植拿眼睛往那厢房里一看,看到几个年轻人正拿着刀在一具尸体上解剖研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也站在那尸体旁边,正在指导年轻人用刀。

  李植走进申家的大堂等待了几分钟。那个解剖的中年人弃了那尸体走了进来,在热水盆里用肥皂洗了洗手,上来朝李植作揖行礼。

  “外科郎中申余吉见过将军!”

  这些医生能救人性命,身上自然有一种傲气,见了李植都不愿意跪拜。李植和他分宾主坐下,说了几句客套话,李植就说明了来意。

  “申先生可曾想过离开京城,到别处行医救人?”

  申余吉愣了愣,问道:“为何要离开京城?”

  李植说道:“若是别处更需要申先生这样的良医,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