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

  “城东李家啊!就是我上次和你说的,卖肥皂的李家!他家新建了织坊,招了我做织工啦!一个月二两银子月钱还管饭!所以我才敢去把棉衣当掉的,等下个月拿到了月钱我就能把棉衣赎回来啦!”

  顾家媳妇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感觉是老天终于开眼了,她坐在椅子上愣了半天,这才高兴地笑了几声。笑着笑着,她又哭了起来。不过这一次,她是高兴地哭着。

  二两月钱,足够买两百斤米,足够三口人的衣食住行。终于,自己家云开日出,有饭吃了。

  这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头,有饭吃,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啊。

  顾老二赶紧把盛着粥的饭碗举刀媳妇面前,大声说道:“媳妇,你快吃几口粥,然后也去李家‘面试’去。我听说他家女工也招,要是把你也录用了,我们家就红火啦!”

  顾家媳妇楞了楞,然后飞快地擦掉了眼泪,端起粥碗大口地喝起了粥。喝了几口,她就拍了拍衣服上的柴火灰要往李家去,却被顾老二拉住。

  “媳妇再喝两口,别走到半路倒地上了。”

  顾家媳妇点了点头,又用力地喝了两口粥,便再不管顾老二,推开门往城东李家的院子跑去。

  招募了四百名新人,李植把织工们分为四十组。每组织工配一名组长,从肥皂作坊里选取有能力的亲戚充任,唤作主管,月钱三两。而肥皂作坊空出来的四十个岗位,则用新招募的人顶替。

  三月底,李植订做的飞梭织机就全部组装好了。李植反复和织工们交代了保密条例后,警告织工泄密的后果后,才让织工们上岗工作。

  为了保护飞梭织机的秘密,李植招募人手时候并不强调织布经验,而是重视织工的老实本分。所以刚开始时候,一些织工的操作还不熟练。但李植给的福利这么好,织工们工作时候都十分用心。不熟练的人练上几天,也便熟练了。

  虽然工作未满一个月暂时没有拿到月钱,但是织工们还是被李植三餐有肉的福利震撼到了。每天早上或吃馒头或吃稀饭,固定有一个鸡蛋。每天下午管饱的米饭,每人有二两猪肉。更别提每天中午东家还提供额外的一餐,而且也有二两猪肉!

  对于一天只吃两顿,极少荤腥的大明朝贫民来说,这简直是贵族般的待遇了。在没见过世面的贫民心里:就是那些做大生意的老爷们,在吃上面也只能这样吧?

  

第三十七章 杨氏

  这一天,早上吃早饭时候,葫芦街黄家的杨氏用油纸把荷包蛋包了起来。中午和晚上吃饭时候,杨氏又把自己的四两猪肉包了起来,偷偷藏到了怀里。

  正戌时“下班”时候,杨氏满心的欢喜,带着四两肉和一个荷包蛋,脚步轻快地走回了家里。

  杨氏家里是和人合租的半个院子,一进院子,她就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大丫和石头正在院子里玩耍。大丫九岁了,留着一个脏兮兮的长辫子。石头才六岁,在院子里傻乎乎地玩着泥巴。

  一看见杨氏,大丫就扑进了杨氏的怀里:“娘亲回来了!”

  杨氏笑着摸着大丫的脑袋,从怀里掏出那包着肉的油纸,得意地朝大丫眼前挥了挥,说道:“大丫,你看这是什么?”

  大丫用力用鼻子闻了闻,犹豫了一阵,这才说道:“好香!好香!好像,好像是肉!”

  “到底是好香还是好像?”杨氏被大丫的话逗乐了。她从油纸里拣出一条肉丝来,轻轻地送进大丫的嘴里,眨着眼睛问道:“好吃不?”

  大丫上次吃肉还是过年时候呢。此时得了肉丝,她狠狠地咀嚼了几下,这才用力地吞了下去。一脸的兴奋,大丫喊道:“娘,这肉真好吃。”

  见大丫说好吃,杨氏才喜滋滋地把油纸里一半的肉丝倒到了大丫的手上,笑道:“大丫,给你一半,剩下一半给弟弟好不好?”

  大丫双手捧着肉丝,舔了舔嘴唇说道:“娘,都被我和弟弟吃完了,你也吃呀!”

  杨氏欣慰又得意地说道:“娘吃了好几天了,天天都吃。今天这是娘偷偷带出来给你和石头吃的。”

  大丫捡了一根肉丝放进嘴里,用力地咀嚼着,点了点头。

  杨氏这才抬起头,正要喊石头,却看到自己儿子已经站在了大丫的旁边,巴巴地看着姐姐吃肉,口水已经从嘴角流了下来。

  “傻石头。”杨氏挑出两根肉丝,送进了石头的嘴里。儿子得了肉,立刻吧唧吧唧地咬了起来,一脸的幸福。

  看到儿子开心的脸蛋,杨氏舒了口气,也感到一股幸福。

  这都是东家李家带给自己的幸福啊!要不是这织工的活计,自己家平日里哪里吃得上肉啊?以前自己早起晚睡日日织造,一个月也赚不到一两五钱银子,丈夫在别人的葫芦店里做伙计,一个月也只有一两二钱银子。不到三两银子养活四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能有饭吃就不错了。

  如今到了李家的织坊里做事,自己吃喝就不用银子了,加上二两银子的月钱,自家的日子很快就能火红起来了。

  说不定,存上几年钱,自家可以买一个小院子呢。

  杨氏想着未来的希望,越来越高兴。她把剩下的肉丝都给了石头,推开了自家的家门。

  房间里,丈夫黄贵对着桐油灯,正缝着棉衣上一块断了线的补丁。他的缝纫技术不好,缝的线歪歪扭扭的,在桐油灯下显得十分笨拙。

  杨氏见状,一把从黄贵手上抢下棉袄,骂道:“你缝什么?哪有一个大男人做这缝纫的事情的?”

  黄贵讪讪地笑了笑,说道:“这不是你‘下班’的晚,我便替你做些事情么?”

  杨氏啐道:“我戌时下班,在家还有一个半时辰,如何做不了这些事情,要你帮手?”

  黄贵摸了摸脑袋说道:“如今你去李家织坊做事,能赚那么多银子,我也该多做些贡献了么!”

  丈夫的话把杨氏逗乐了,她把头一低,吃吃笑了起来。不过她只笑了一小会就抬起了头,把油纸里的荷包蛋递给丈夫:“给你吃!”

  黄贵看着荷包蛋,脸上居然红了起来,摇头说道:“这是你做工赚的,如何藏给我吃?莫要被你的‘主管’看到了,扣你工钱。”

  “主管看到了!不过他不管,反正是给我的肉和鸡蛋,我如何处置东家不管的。”杨氏把鸡蛋塞到丈夫嘴边,又说道:“给你吃!”

  黄贵脸上血红,挥着手说道:“我不吃!我不好意思吃你的鸡蛋!”

  杨氏不满起来,把鸡蛋往黄贵的嘴巴里塞,大声说道:“说了给你吃就给你吃啊,你一个大男人别扭个什么劲!”

  黄贵被荷包蛋顶嘴巴上,拧不过杨氏,只能张嘴咬了下去。好久没有吃到荤腥,那鸡蛋的香甜让黄贵精神一爽。

  见黄贵终于开口吃了,杨氏笑吟吟地问道:“好吃不?”

  黄贵赶紧点头说道:“好吃,好吃!”

  见丈夫的傻样子,杨氏满心的幸福。她抬着头笑了起来,笑得声音越来越大,笑声里满满的幸福。

  三月上旬,李家织坊的棉布便运到了大布商董至义店面里,通过董至义的渠道上了市。

  比寻常棉布宽一倍的李家布,立刻就吸引了各方的注意。

  茶叶坊林家的徐氏这几天要嫁女儿,没几天就要去婆家铺嫁妆了,便想给女儿做几套新衣。她走到董家在天津城南零售的布庄,立即被那宽幅的大布吸住了目光。

  “店家,这白棉布怎么这么大,比一般的棉布宽一倍。”

  店里的掌柜走到徐氏面前,得意地说道:“这是新上市的李家棉布,就是要比寻常棉布宽一倍。”掌柜举起那匹李家棉布,在棉布上比划着说道:“棉布这么宽,裁剪时候就有了更大的余地,布匹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用。以前布匹稍微一剪就出来很多边角料,现在布宽了这些边角料都变大了,这些边角料也就变成了有用的部分可以用来做衣服。”

  “而且!”顿了顿,掌柜又说道:“布匹更宽,做衣服时候前襟后襟可以直接一片剪成,不需要分两次裁剪成型后靠线缝合在一起,做衣服省力,而且做出来的衣服少了一道缝线,也更体面!”

  “李家棉布,莫非是城东做肥皂的李家?”

  “就是城东的李家!”

  “这李家人怎么这么厉害,搞出了肥皂这么好用的物事,如今又织出这么宽的棉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luckmina的500打赏,本书的第一个打赏,感谢

  

第三十八章 珍妮纺纱机

  徐氏手巧,给家里人做过不少衣服了,熟悉做衣服的各个步骤细节。布庄掌柜把话一说,她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好处,倒是对李植本事感慨了一番。想了想,她问道:“掌柜的,这宽布多少钱一匹?”

  “这李家棉布两倍普通布宽度,一匹长的布要折做两匹卖。折算后价格和其他的布匹一样,一两银子一匹。”

  “还能再便宜些不?”

  “这是新品,便宜不了了。也罢,看你诚心想买,我便少你二分银子,九钱八分一匹卖给你。”

  “好,我买一丈一尺!”

  买了李家棉布,徐氏便回到家里,拿起剪刀针线为要出嫁的女儿做起了新的衣服。果然,宽布在裁剪时候规划衣服的余地更大,为徐氏节约了不少边角料。而且那宽布可以直接剪出衣服的前襟后襟一整块,倒是省了一道缝线。

  做好了新衣服,过了几天徐氏便去女儿婆家铺嫁妆了。林家是中产之间,做的嫁妆不算丰盛,但也绝不寒碜,项链、盆桶,床上用品、箱子和衣服都有。嫁妆多做些,以后女儿在婆家的日子就好过些,徐氏并不十分节约。

  其他的东西都是普通物事,唯有徐氏用李家棉布做的衣服,吸引了女儿婆家人的注意。

  举起那套百褶裙反复看,女儿的姑姑笑着说道:“这百褶裙好稀奇,怎么不是前襟后襟缝起来的,只有背后中间有一道缝线,这么好看。”

  见未来的姑姑夸奖自己的嫁妆,徐氏的女儿心里一喜,看向了娘亲。

  徐氏走到姑姑面前,麻利地说道:“这是李家宽布做出来,前襟后襟裁剪时候就连在一起的,自然不需要再缝一线!”

  “还有这样的布?那不时以后做衣服都不用缝两道线了,都只在背后缝一条线就好了?”

  “是呀!”

  “这李家宽布真是个好东西,亲家娘你哪里买的?”

  “我在董家布庄买的。”

  “我过几日也去买几尺来做衣服。”

  李植的宽布有种种好处,在市场上很流行,收棉布的董至义也就乐于收购李植的棉布,李植的宽布便不愁销路了。算下来,织坊一个月能织出七千五百匹宽布,折合普通布匹一万五千匹。这些布匹李植以九钱一匹的价格卖给董家,再刨去棉纱成本和人工开支,织坊一个月能为李植带来一千四百多两的利润。

  织坊虽然比不上肥皂的暴利,但也成为了李植财务上一个重要板块。

  加上肥皂生意一个月三千两的利润,李植如今每个月能赚到四千四百多两。即便在富商云集的天津卫,李植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实业家了。

  有了钱还必须有保卫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