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植也爬了起来,看着手上的郡王册宝,有些欢喜。

  从今以后,自己就是道寡称孤的王了。就是内阁首辅看到自己,也要跪下说话。

  忍不住新奇,李植试了一句:“寡人今日很高兴。”

  这一句立刻引来周围文官们的一阵注视,一个个满眼的不甘。

  

第七百六十九章 千岁


  出了紫禁城,李植就把郡王仪仗打了出来。 这套仪仗是宗人府送来的。

  宗人府负责管理朱明宗室皇亲。实际上李植并不是朱明宗室,他的仪仗按道理不归宗人府负责。但是大明本来没有异姓王,礼部最高只有国公的仪仗器具,没有郡王的。所以经过一番扯皮,最后李植的仪仗事物最后还是落到宗人府。

  这一套仪仗十分华丽。

  “四爪金龙旗八,分左右,用甲士八人。北斗旗一、纛一,皆用甲士三人。布旗二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风、云、雷、雨、江、河等旗,熊旗,鸾旗,每旗用甲士二人,一人执旗,一人护卫。”

  不仅有华丽的旗帜队伍,后面另外还有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绛引幡等,各三行。后面跟着班剑、吾杖、立瓜、卧瓜、仪刀、镫杖、戟等,各三行。队伍里另有金交椅、金脚踏、水盆、红扇。皆校尉擎执。

  整个仪仗队伍浩浩荡荡,竟有一百多人。

  李植的骑在御赐骏马上,带着仪仗队伍快速往皇城外行去。

  一路遇到从紫禁城出来的官员,这些官员都赶紧让到道路两边,屈身作揖,让李植的仪仗队伍先走。

  虽然文官们对李植百般仇恨,但是大明的规矩礼数在那里。遇到郡王这个级别的勋贵,文官们不敢唐突僭越。

  李植一路上走过去,前面的官员轿子一个个紧急闪到道路两边,出来行礼。李植在皇城边上碰到了东阁大学士范景文的轿子,这个东林大佬内阁阁老也不敢托大,赶紧从轿子里走出来朝李植作揖。

  李植多看了范景文几眼。

  这个范景文也是反对李植的急先锋,和龚鼎孳是一个路数,就是招式含蓄些。李植迟早是要收拾他的。不过如今东林党已经在朝堂上失势,李植倒也不急于一时。

  看着文官们满脸不甘却又礼数周到的举动,李植在马上笑而不语。

  这就是郡王的地位,所谓位极人臣,无外如此。

  走出了皇城,走到北京城内城中,城中的百姓看到李植的仪仗,竟都挤到长安街上看李植。

  李植实在是太有名了,前些年灭了不可一世的鞑子,将东北三省纳入大明版图,去年把朝鲜吞并,又打败了肆虐河南的闯贼。本来大明朝摇摇欲坠的江山,被李植一个人稳稳地撑住,硬是从原先灭亡的崇祯十七年挺到了今天的崇祯二十一年,而且看上去还蒸蒸日上。

  百姓们虽然不知道原先的历史,但百姓都知道当初鞑清劫掠屠杀京畿、山西和山东的可怕,也知道去年闯贼席卷陕西的危急。李植以一己之力数次扭转乾坤,甚至还让大明开疆拓土,已经是京城百姓眼中的救国大英雄。

  京城的百姓消息最为灵通,对朝堂上的事情一清二楚,自有自己的一套舆论。这套舆论十分强大,即便是东林党也无法控制。

  比如当初东林党大将袁崇焕一边吹牛“五年平辽”一边私自和满清款和,毁了东江镇,导致满清后顾无忧破关而入。后来袁崇焕凌迟时候京城百姓就抢着吃袁崇焕的人肉。

  可见京城百姓的见识水平。

  如果说以前李植立功不大时候士绅们还能把持京城舆论,封杀李植的影响力的话,如今的李植已经靠自己开疆拓土的彪炳战功完全打败士绅的影响力。无论士绅怎么说,京城的百姓都支持李植。

  别人如果靠权势逼天子封异姓王,那是乱臣贼子,京城中百姓们可能要用石头砸这个异姓王。但是李植封异姓王,那就大不一样了,那是四海之望名至实归。

  救国救民开疆拓土的英雄,那地位素来是崇高的。

  所谓卫霍,无非是击败匈奴让草原民族臣服,并未能让汉人在草原上立足,就被传颂了一千多年。李植直接开拓了几千里的疆域,让汉人耕作繁衍的土地北达黑水,南覆台湾,东抵朝鲜,这是多大的英雄?

  这份英雄伟业,让修史的文人挥毫泼墨吹嘘个一千年,也够了。

  此时听说李植得封为大明第一个异姓王,从皇城中出来了,内城城东的百姓们万人空巷,都挤到道路上看天津郡王的仪仗。

  李植一出皇城,就看到黑压压的人群挤在道路上。

  开始时候李植还怕道路被百姓堵住了,走不过去。但是等仪仗队一走到百姓前面,百姓们就奋力让出了中间的道路,让李植通行。

  一些百姓被挤得受不了了,甚至躲进了周围的商铺酒肆中去。那些店铺的东家倒也是支持李植的,没有一个掌柜的因此和看热闹的百姓吵闹。

  李植的仪仗队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像被劈开的海水一样往两边分开。

  李植走在这样的百姓中间,感受到了百姓对自己的支持,若有所思。

  走了几百米,李植在马上朝周围的百姓拱手一礼。

  京城士绅子弟极多,本来是士绅控制的地方。然而在这样地方的百姓能够明大义知是非,支持李植,说明这些百姓比朝堂上的文官更明白什么是国,什么是家。

  这些京城百姓,受得起李植这一礼。

  周围百姓们看到天津王的这个动作,一个个激动地眼睛发亮。

  沉默了几秒,周围的百姓们突然在道路两侧跪了下去。开始时候还只有十几个人下跪,但很快四面八方的人群就全部跪在了地上。无论是头发苍白的老者,还是头系总角的小童,一个个都匍匐在地上,向李植行了最重的大礼。

  “王爷千岁!”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千岁!”

  “天津郡王千千岁!”

  百姓们跪在地上,不断朝李植喊千岁,那一片呼喊声越来越大,最后汇成了一片轰鸣声。已经听不到单个百姓在喊什么,只让人明白那一片声音中传出的崇拜和尊敬。

  便是李植身经百战,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禁有些震动。

  李植身边的仪仗亲卫们则更加激动,他们一个个与有荣焉,将手中的旗帜仪仗举得更高,昂首阔步走在长安街上。



第七百七十章 秩序

  二月十五,李植到达了河南开封。

  受到册封为王后,李植在天津短暂停留就赶到了河南,要看一看河南的情况。

  这一次征讨李自成,李植并没有亲征,而是让李兴和李老四在前线带兵。所以对于河南的情况,李植了解的只是前线将领的汇报和韩金信的情报。这些汇报虽然覆盖了河南的大事,但却缺乏第一手资料的细节。

  对于李植管理河南来说,那些无法在文件中体现的细节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忙完了天津的事情,李植就第一时间赶到了开封。

  开封城中的萧条并没有让李植很诧异。开封城本来是一座消费性城市,也就是说城中的主要经济是由这里的宗室、官僚和士绅消费撑起来的。这些权贵从整个河南吸血,然后把吸来的银子在开封消费,雇佣仆人、杂役,戏子、婢女,撑起酒楼、勾栏和妓院的生意。

  经过闯军的血洗,开封城中的士绅和宗室被屠杀殆尽。没有了这些人的消费,开封城必然会变成一座死城。

  不过随着李植的河南官僚逐渐入驻,开封城会重新成为河南的政治中心。到时候各衙门的办事人员会打动开封的经济。即便无法恢复这座中原大城往日的繁华,但也会让各行各业的人有饭吃。

  所以骑行在开封城的凋敝市井中,李植倒是没什么惊奇。

  令李植感到惊讶的,是河南的农村。

  李植在开封转了半天后,就带着简单的仪仗和亲卫出了城,一路行走在河南的农村中。此时是二月,田地里的冬小麦正是最绿的时候。四野里田地里种了好多的小麦,看上去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的像是大地的条纹装饰物。

  不过那些田地的选择有些奇怪。李植在一片长势不好的麦田里看了看土壤情况,发现那片正在耕作的麦田土地十分浅薄贫瘠。然后他又在一片抛荒田上拾起一些土壤搓了搓,发现那抛荒田的土倒是肥厚,不禁皱紧了眉头。

  李植看了看那些麦田,问道:“怎么这肥的田反而被抛荒,贫瘠的田地里却种着小麦?”

  李老四答道:“东家,李自成在河南均田免赋,把田地分给了跟随闯军杀士绅的百姓,所以有些投靠闯军做饥兵的农民分得了大量肥沃土地。”

  “河南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人口只有原来的三、四成。以前河南的士绅占据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分给李自成的饥兵后,有些饥兵的家属根本种不过来。所以这些人只拣最肥沃最好灌溉的地方种了。而差一些的土地,则抛荒了。”

  李植点了点头,问道:“那那些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又种着长势不好的麦子?”

  李兴抢着答道:“大哥,那是没有投靠闯贼的百姓种的。河南虽然大多数百姓最后都从了贼,但是还是有一部分老实巴交的农民害怕官府的报复,拖家带口往南面逃,躲过了闯贼的携裹。九月份闯贼退出河南后,这些农民跑回来种田了。”

  “这些人因为没有从贼,自然就没有分到士绅的田地,拥有的还是原先的几亩薄田。所以虽然大量的中田甚至肥田都抛荒,但是那些胆子最小的农民却还是耕着最差的田地。”

  李植听了两个师长的话,皱了皱眉头。

  李兴摊手说道:“大哥,闯贼的所谓均田,其实也是一句空话。说到底还是看谁跟随他杀掠士绅,谁就分到更多的田地。”

  李植问道:“那分得肥田的百姓,为什么不把自己抛荒的肥田租给那些贫户呢?”

  李老四吸了口气,说道:“东家,最令我们的天津士兵们惊讶的,是河南农村里的秩序混乱。原先那些跟随闯军最积极,富起来的百姓,却因为害怕没有投贼的贫民眼红,不敢把自己名下的富余肥田、中田租给贫民耕作。”

  “闯贼杀人十分血腥,根本不调查哪些士绅是好的,哪些士绅是不好的,只要是富的就冲进去血洗。如今整个河南的财富被闯贼重新安排,整个社会的风气和规矩都变了。”

  “既然自己的田地都是从富户那里抢来的,那么农民们都觉得以后谁富了就应该被抢,做地主就活该被杀。所以即便是坐拥上百亩田地,也没有一个人敢把自己的田地租给别人吃地租,宁愿抛荒着也不敢做吃地租的富户,最后导致大量的好田抛荒。”

  听到李老四的话,李植有些惊讶。

  想不到河南经历了一次闯贼,居然混乱到了这样的程度。

  在河南农村,因为闯贼的这一次血腥洗劫,所有的原有秩序都被打破了。坏的秩序被打破的同时,好的秩序也同时被击得粉碎。既然没有了秩序,只剩下抢一个字,那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极度的不效率状态。这种情况下好田抛荒,也就不足为奇了。

  秩序是维护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乃至一个社会运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