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贲军出兵了,地方上的将领们却不傻,哪一个会去死磕天下第一强军虎贲军?

  虽然南京只有两万虎贲军,但是在一镇九省还有十几万呢。就是江南的全部营兵和卫所军一起上,也不是虎贲军的对手。

  此时文官们如果想调集地方军对抗虎贲军,恐怕调集出来的兵马走着走着就一哄而散了。

  唐通临看着咬牙切齿的吴知敢,叹了口气。

  李植一插手这件事情,江南的文官们就必败无疑了。

  唐通临拱手说道:“盖了崔昌武大印的吏部文书前几天又到了老夫的官衙,老夫不敢怠慢,明日便赴京做京官。诸位,老夫告辞了。”

  丢下这句话,唐通临就自顾自离开了三堂,出衙门去了。

  唐通临一走,其他的地方官们纷纷站了起来,他们一个个都朝茶陵州知州丁又贵拱手告辞。

  最后丁又贵也借口家里有事,离开了三堂。

  吴知敢张大嘴巴,看着同僚们一个个走了,最后只剩下善化县知县和自己两个人。

  善化县知县咬了咬牙,说道:“此时李贼势大,我们且避他一避,暂且应征入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李植总有翻船的一天。”

  说完这话,他也一挥袖走了。

  吴知敢在三堂中呆立了一分钟,叹了口气,瞪着眼睛走出了知州衙门。

  ####

  崇祯二十五年六月初三,皇极殿上的早朝,从各地征调来的文官们站满了朝堂。

  李兴两万人入驻南京后,江南的文官们一个个都识了时务,北上入京了。

  到了京城,在两万京营新军和几千东厂番子的控制下,这些地方官一个个都要听天子的。

  而江南的地方主官,则被朱由检全部换成了在北直隶和山西操作过变法的文官。虽然不能保证这些官员绝对的忠诚,但至少曾经服从过,比江南的文官们就好调遣多了。

  此时的朝堂上,东厂的番子们摁着绣春刀站在两侧,对着手持牙牌的京官们虎视眈眈。即便江南来的文官们一肚子坏水,也没有一个敢在朝堂上泼出来。

  许久,天子朱由检才从皇极殿的后面走了出来。

  朱由检的身边,华盖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崔昌武穿着正一品的大红官袍,手持牙牌,一脸严肃地走到了朝堂上。

  显然,在上朝之前崔昌武和天子还私下商量了一些事情。

  看到李植的妻弟崔昌武这副做派,朝堂上的文官们恨得牙痒痒。然而李植的兵威在那里,却没有一个人敢对李植的妻弟出言不逊。

  实际上,因为崔昌武代表李植站在天子身边,众官眼中的天子都份量重了些。

  朱由检看了看各怀心思的文官们,冷笑了一声。他一甩官袍前襟,身子一转坐到了御座上。

  鸿胪寺的官员等天子坐定了,一甩净鞭唱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崔昌武上前一步,大声唱道:“新任礼部主事吴知敢、户部郎中冯留山等十二人在家中妄议朝政,交游朝廷官员污蔑朝廷新法,其心可诛。臣请天子拿下此十二人,交由东厂审问盘查!若无差错,诚宜处斩!”

  说完这话,崔昌武就朝御座前的太监手上递过去一份名单。

  听到崔昌武的话,朝堂上的官员们眼睛一瞪。

  吴知敢这些天确实嘴巴不干净。他到了京城后被分配到最没有油水的礼部,做的又是最没有权力的主事,每天怨声载道。他确实找了十几个同年的老友发了发牢骚,说了新法的几句不是。

  这十几个人确实说话比较激进,说要阻止天子在江南变法。

  但那也不至于处斩吧?一下子杀十几个人?

  这崔昌武也太狠了吧?和李植学的?

  他是拿吴知敢这十二个人立威?

  众官们面面相觑,有心想出来救这些人,却被崔昌武和朱由检的气势吓到,一时都有些犹豫。

  朱由检看了看崔昌武的名单,脸色一沉,说道:“无知老叟胆敢议论新政,王德化何在?”

  “奴婢在!”

  朱由检将手上的名单朝王德化一扔:“去千步廊,将吴知敢等十二人擒下。若无差池,便按次辅的话,将这些人斩了!”

  “奴婢遵旨!”

  听到朱由检的话,朝堂上的文官们一时噤若寒蝉。

  天子废了大明朝几百年的传统,开始因言罪人,这是要做什么?

  要在江南均田赋?

  果然,崔昌武抛出了那一分名单后,接着说道:“变法大事,关系天下亿兆百姓的温饱足食。如今时机已经成熟,臣请在江南推行新法,均田赋,开法庭。”

  


第九百九十五章 压力

  崔昌武的话像是一勺冷水浇进了一锅热油中。

  顿时,整个朝堂上炸开了。

  文官们怒目相视,看崔昌武宛如看到无耻仇寇,恨不得上去手刃这个内阁次辅。

  新任兵部尚书张步凉原来是四川巡抚,在四川待了十几年,和当地的士绅们相得甚欢。他此时听到崔昌武的话,眼睛一瞪,站了出来。

  “臣以为,江南变法一事不可行。北方和江南地理不同,风俗不同,人情不同。在北方获得成功的变法在南方可能变成恶法。”

  “南方的士绅大多数书香传家的世族,以仁义为本。这些世家待佃农颇善,绝不会盘剥百姓。所以这些年南方虽然灾年不断,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贼作乱。”

  “天子的新法,断不能轻易铺展到江南去,否则一定会激起大规模的民变。”

  崔昌武皱了皱眉头,朝张步凉说道:“以尚书的意思,这士绅逃避田赋,接受投献帮助他人逃避田赋,向小民收取本不该有的地租,将天下膏腴尽聚于自家门庭,让朝廷的税收一年比一年低,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了。”

  张步凉被崔昌武噎得说不出话来,指着崔昌武骂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朝堂之上皆是饱读诗书的大儒,个个都是进士出身,你一个秀才知道什么?”

  听到这句话,张步凉身后的文官们一个个兴奋得眼睛发亮。他们恨代表李植的崔昌武入骨,此时听见张步凉骂崔昌武出身,都觉得痛快无比。

  东阁大学士张光航听到这句骂,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说道:“张尚书,崔阁老是天子任命的内阁大学士,是齐王推举的贤才,你岂能因为出身…”

  然而张光航的话还没说完,礼部尚书杨尚贤就站了出来,说道:“治国不同于治家,治家所需唯有一杆秤,一把尺,再有一根戒木便可。但治国需要的学识见地,非饱读经史的苦读之士才能知道分寸。”

  “崔昌武童生出身,年不过三十,治家尚可。治国,实在有些勉强。”

  听到两个尚书跳出来**裸攻击崔昌武的出身,朱由检脸上一沉。

  坐在御座上,朱由检一言不发。

  崔昌武却是被两个尚书骂得面红耳赤。

  他缓缓说道:“齐王在天津尽用寒士治理地方,一镇九省打理得繁华富庶,丝毫不见什么乱子!我看天津的中学生比你们这些大儒治理的水平高得多!”

  听到崔昌武的话,张步凉和杨尚贤对视了一阵,都有些语塞。

  崔昌武一挥官袍袖子,大声说道:“圣上,兵部尚书张步凉和礼部尚书杨尚贤都曾在地方上组织捐募活动资助江北叛军,罪大恶极。此番前罪未洗,二人又在京城串联活动,试图阻止圣上在江南均平田赋,罪不可赦!”

  “臣请圣上拿下二人,押入东厂大牢中细细审问。”

  听到崔昌武的话,张步凉瞪大眼睛一吹胡子,大声喝到:“崔昌武,你一个黄齿小儿敢拿老夫?老夫在四川十几年,你拿了老夫,不怕整个蜀地尽举反旗?”

  崔昌武冷笑一声,说道:“本官不才,有齐王十几万虎贲军为援。我便要看看,四川的地方军镇有没有挑战虎贲军的勇气。”

  张步凉眼睛一瞪,猛地朝崔昌武一指,说道:“你…你!”

  崔昌武拱手朝天子一礼,说道:“圣上,此二人名为官,实为反贼。不拿下二人,恐怕天下没人服天子的变法。”

  朱由检看着崔昌武,沉默了一会,点了点头。

  王德化看到这个点头,把心一横,带着东厂番子就冲了上去,把目瞪口呆的张步凉和杨尚贤拖了下去。

  朝堂上的文官们顿时傻了眼。

  崔昌武比他们想像得更凶残。

  仗着李植的支持,这崔昌武比天子更急着在江南变法啊。

  现在的局势看下来,李植比天子更想在江南均田赋。天子均田赋是为了增加税收减少叛乱,而李植和崔昌武均田赋纯粹是为了将士绅吞下去的膏腴还给贫苦农民。

  天子的变法还可以商量,天子尚需要文官们治国,需要忠孝的书生们维护整个统治秩序。而李植和崔昌武的新政完全是没有一点余地。

  李植什么都不需要。在李植的眼里,只有铁血大兵和公平正义,完全不把文官士绅的既得利益放在眼里。

  文官们对视了一阵,顿时一个个愁云惨淡。

  新任阁老,文渊阁大学士董有为一甩官袍前襟,扑通一声在朝堂上跪了下去。

  “圣上!圣上!我大明三百年以士大夫和皇家共治天下,才有了江南的殷殷太平。若是圣上如此急促突然变法,恐怕江南要生大乱兴大变,不知道多少人要人头落地,不知道多少忠臣要变成逆贼。”

  “圣上,你不能听齐王的一面之言啊!齐王之法可施展于天津一地,断不可施展于江南全境!”

  “天下万万读书人的忠诚,全在天子的一念之间啊!”

  喊着喊着,董有为已经是涕泪横流,泣不成声。

  董有为这一跪,朝堂上的文官们扑通扑通全跪了下去。

  老进士们一个个眼泪鼻涕,在地上长跪不起。有的人不停地磕头,有的人大声朝天子哭诉,场面顿时一片乱哄哄的,许久都没法安静下来。

  像张步凉那样来硬的不行,文官们就来软的。

  动江南士绅的免税权就是要士绅的命。没有了免税权,士绅们怎么接受土地投献?没有土地投献带来的地租收入,士绅们一大家子人怎么养活?

  作为士绅的代表,作为士绅的一员,进士出身的官员们就是拼了性命也要阻拦。

  朱由检看着地上哭得稀里哗啦的文官们,吸了一口气。

  他转头看向了崔昌武。

  “辅臣,如何?”

  崔昌武皱了皱眉头,觉得天子这一句话把所有的压力都交到了自己身上。

  难道天子不准备在江南变法了?

  但是即便天子不准备变法,齐王也是要在江南变法,将被士绅盘剥的江南百姓解救出来的。

  崔昌武大声答道:“齐王之法可推行全国,绝无江南江北之区别!”

  地上所有的文官刹那间都停止了哭泣,死死盯着崔昌武,满眼的愤怒仇恨。

  朱由检吸了口气,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崔阁老如此说了,想必齐王也是一样的意思。在江南变法一事就定下来了。人员调配,具体施行由辅臣全权负责。”

  崔昌武拱手一礼,说道:“臣遵旨!”

  


第九百九十六章 情报

  吴应熊狼狈地跳上了巴达维亚的码头,看了看这座红夷的港口城市。

  巴达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