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澳洲-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不知道的人以为,穆淳就是从弹·药厂出来的。

    听到这话,穆淳尴尬的笑了几声,不好意思的解释道:“那……那个,我当然不可能知道得这么清楚。不过厂里,不是有内行人吗?”。

    说话时,穆淳便将厂里唯一的技术专·家请来。

    这是一个头发花白,但身体硬朗,精神劲头也不错的老爷子。

    名叫陈国光。之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后来归国,又被分配到了兵工厂。从一个小学徒,慢慢熬成了技术专家。

    在大明,就经·验而论。他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像最开始的土法造·弹,就是这老爷子亲自指·导的。帮助大明,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要不是年纪限制,他还能一直亲自上阵。哪像现在,只能做个清闲的技术指导员。

    在端午节那天,退休后的他和老·伴儿带着孙女,坐车南下。准备到上海,和儿子儿媳一起,过个团圆的端午节。

    却没成想,就这么天人永·隔了。

    幸而他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坚韧的性格,使他到了大明,也没显出多少绝·望。

    并且在人才紧缺的兵工厂,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生活,又充满了干·劲!

    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根·正·苗·红,思想也比较纯·粹。他在兵工厂里待着,从没倚老卖老。待人接物上,也比较和蔼可·亲。别人有不懂的技术问题,他都会耐着性子解答。

    所以整个兵工厂的人,都比较敬重他。

    包括穆淳,在他面前从不自称部长,只称后辈。

    这些事情,杨崇也是知道的。

    其实他还想好好的拜访这老爷子,可总是不得空。来了好几次兵工厂,也总没碰到人。

    今天倒真是运气好,给碰上了!

    因此不等陈老爷子走近,他就主动的迎了上去。拉着老爷子的,关心的问道:“老爷子,你今年高寿啊?”。

    这一幕,瞬时就被随行的记者拍了下来。

    估计明天的报纸广播上,又是杨崇亲民的报道。

    “我……我…我七十有六了!”,陈老爷子感动的回道,声音都有些哽·咽。

    尽管大明已不是后世的红·色·中·国了,杨崇一开始,也不过是一个列车司机。

    但大明到底是继承华夏的衣·钵,杨崇也到底是大明的总统。

    这么身居高位的人,如此敬重他这个古稀老人。这种心情,就像后世的国家领·导人,下乡看一介平民。

    那份激·动,那份感·动,是真情实意的。
………………………………

第一百零四章 机床

    嘘寒问暖了一番后,杨崇才问到关键问题。

    “老爷子,我们啥时候能造出真正的子弹?”,他紧握着陈老爷子的双手,神情认真的问道。

    听到这话,老爷子的脸上显出些许为难之色。尴尬的解释道;“这个…这个…这个可能要些时间。”。

    然后又把子弹的生产过程,详细的介绍了一遍。小到火药配比,大到机床设备,都一一列举出来,说得比穆淳还要详细。

    杨崇尽力装出认真在听的样子,脑袋里却有数百只乌·鸦齐齐飞过,无语至极。

    如果是穆淳,他肯定会让其转移话题。但陈老爷子是兵工厂唯一的技术专家,德高望重。

    他还不敢像对待穆淳那样随便。

    毕竟那么多人在旁边看着,他要是做出不耐烦的神情,肯定会给别人留下不尊老的印象。

    于是他就这样痛苦的,认真的,无语的,听陈老爷子讲着他完全不懂的技术知识。

    穆淳站在一旁,看着杨崇努力装懂的样子,差点笑出声来。不过这么多人在场,他还不敢失·礼。便忍住不笑,都快憋出了内·伤。

    杨崇恰好蹩见穆淳的忍俊不禁,知道他在心里笑话自己。

    于是想了想,计·上心·头,笑道:“诶!穆部长,我怎么记得你说过,子弹是很容易造出来的啊?”。

    穆淳看着杨崇亲和的笑容,不自觉的起了鸡·皮疙瘩。怎么看怎么都有一股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味道!

    “那…那…那个,我说过这话吗?”,穆淳狐疑的问道,额头开始渗出冷汗。

    杨崇点点头。那表情像是,我有说·谎的必要么?

    众人一看,显然相信杨崇的话。毕竟杨崇身为总统,这信誉,还是能保证的。

    穆淳顿时有些欲哭无泪!

    不等他解释,一旁的陈老爷子就爆·发了。

    身为子弹方面的技术专家,他深知子弹制造的复杂与艰难。如今穆淳竟在总统面前夸下这样的海口,不是着实打他的老脸吗?

    “穆部长,你给我说说,子弹是怎么个容易制造法儿?”,陈老爷子耷拉着脸,沉声道。

    “我…我…我···”,支吾了半天,穆淳仍没有吐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他又不好说,自己没说过这样的话。因为在杨崇和他之间,众人只会相信前者。

    但他承认吧!无疑是把陈老爷子给得·罪·死·了。

    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让他忽然觉得,自己堪比窦·娥。

    因此陈老爷子开始语重心长的给穆淳上思想教育课,好好的给他脑·补知识。

    杨崇幸灾乐祸的看着,还时不时的装成好好学生,问几个专业性的问题。

    以致陈老爷子越讲越有劲儿!

    起先穆淳还能听得懂!但越往后,专业知识加上专业术语,足足有几大箩筐。

    弄得他也听得越来越吃力!

    感觉就像,一个初中生,突然听着大学才能听懂的高等数学。像什么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深奥至极的知识。

    不说弄懂其中的深意,能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就不错了。

    尽管杨崇也听不懂,但有穆淳陪着,他心里就平衡多了。

    眼见老爷子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恍然大悟道:“哦!我好像记错了!穆部长说的是土法造·弹相对简单。”。

    穆淳立即感激的看了杨崇一眼,感谢他将自己拉出火坑。只是他好像忘了,刚刚将他推入火坑的,也是杨崇。

    接着,杨崇又视察了生产子弹的多工位自动冲床。

    只是让他失望的是。这就是一个装满零件的小房间,冲床连架子都没有。

    以当下大明的水平,还无法生产出符合子弹要求的多工位自动冲床。

    但一些较为简单的机床,却是有了。

    早在公元两千多年前,树木车床就成为机床最早的雏形。

    工作时,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使工件被绳索带动旋转。然后手拿贝壳或石片等器物作刀具,沿板条移动工具切削工件。

    中世纪的弹性杆棒车床,运用的就是这一原理。

    到了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加工车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

    大约1501年,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构想草图,其中已有曲柄、飞轮、顶尖和轴承等新机构。

    同时期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记载了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工沙子和水,剖切玉石。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各种类型的机床,井喷似的出现,推动了机床的发展。

    1774年,英国人约翰。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

    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气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

    并且为了镗制更大的气缸,他又在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

    自此之后,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而在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机床,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

    要知道,刀架是机床的核心,像后来出现的刨床、钻床、镗床等各种机床,都离不开刀架。

    所以他也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这样重要的人物,早就被列为大明重要关注对象。

    1771年,他出生于英国****里奇的一个军人家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十八岁时,他进入英国有名的安全锁制造业者……约瑟夫。布拉马的工厂做技师。

    但布拉马工厂的工资十分微薄,他的生活都难以为继。

    这个时候,大明情报司的特工就出现了。

    为了将他吸引过来,大明出动了情报司的优秀特工……萨琳娜。

    在金发尤物的诱·惑下,莫兹利心动了。且大明又给出了十分优·渥的条件,所以他都不用多加考虑,就动身前往大明。

    如今,他在大明的帮助下,开了自己的工厂。并且在相关工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下,提前创制出丝杠传动刀架的机床。

    使得大明的工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

第一百零五章 蒸汽机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现在是造不出56式的普通弹了。

    虽然有些遗憾,但杨崇想想也就算了。毕竟大明从无到有,发展成这样也不容易。

    而且通过现在的机床,制造一些劣质弹,也能将就着用了。

    随后他又参观了大明自产的大炮……光明炮。

    从初始光明炮到现在,已是第三代了。

    大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部分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闩等。炮架则由反后坐装置、方向机、高低机、瞄准装置、大架和运动机。

    早在1332年,中国元朝就装备了最早的金属身管火炮:青铜火铳。口径105毫米,重6。94千克,长35。5厘米,属于滑膛前装式火炮。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以及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

    这个时代,大炮依旧是滑膛前装炮。所使用的炮弹,也大多是爆·炸弹、霰弹、榴霰弹。

    尽管大明对大炮的发展,有前瞻性的认识。但没有相应的人才。

    如今制造大炮的,主要是从欧洲挖来的工匠。而大明,则基本起到指路人的作用。给工匠们,规划好发展方向。

    射程上,第三代光明跑并没突破多少。但炮弹的种类,却丰富了许多。

    显然还要再接再厉啊!

    按照流程,杨崇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后,就离开了兵工厂。

    随行的还有穆淳。作为工业部长,他要陪同杨崇去下一站,蒸汽机制造厂。

    因为蒸汽机是大明的唯一动力来源,对大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虽然英国一直实行技术封锁,但大明也照样挖来了不少技术人才。特别是大明的内部人员中,也有数位是学过机械能、动力学的。

    在这一块,还是相通的。

    大多数人都以为,是瓦特最早发明的蒸汽机。

    但1689年的托马斯。赛维利,1712年的托马斯。纽科门,都比1769年詹姆斯。瓦特早。

    只不过瓦特在纽科门的基础上,对蒸汽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新增了很多部件。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