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澳洲-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都急巴巴的赶了过来,求江夏指点迷津。

    待来到门前时,房门轰然而开。这把石柳邓他们吓了一跳!

    两个童子跟着走了出来,浅浅的行了一礼,出声道:“教主知道你们会来,已在白莲堂等着了。”。

    在白莲教,做法事的地方都称白莲堂。石柳邓他们跟着童子,来到临时搭建的白莲堂。

    还没走近,他们就嗅到了一股清淡的异香。和焚烧的香火味相近,但又不同。细细嗅之,近若虚无。匆匆略之,浓郁扑鼻。

    当走进白莲堂后,江夏已恢复到先前的仙风道骨。端坐在蒲团上,正对着门框。

    看着江夏庄严肃穆的神情,嗅着堂内缥缈多变的清香。石柳邓他们的心,也逐渐沉静下来。好似瞬息之间,骤然顿悟。尘归尘,土归土。俗世的烦恼,抛之脑后。

    再看莲堂中,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端坐在莲台上。除了弥勒佛露出开怀大笑的神情,其他两尊古佛,都闭着眼,面相模糊。好似隔着一层薄纱,让人朦朦胧胧的,看不真切。

    在白莲教的教义中,燃灯古佛代表青阳时期,预示统治者的初级阶段。无天地,有明暗;释迦牟尼佛代表红阳时期,预示统治者的中级阶段。暗势强,明势弱;弥勒佛代表白阳时期,预示统治者的后期阶段。明归明,暗归暗。

    此时正是白阳时期,所以只有弥勒佛睁开了双眼,面目清晰。

    正当他们沉寖在自己的感悟时,江夏陡然睁开双眼。喝问道:“杀劫将至,尔等还要执迷?”。配上冰冷的眼神,不怒自威。

    石柳邓几人,立时双腿一软,吓得跪倒在地。

    《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四) 一路向南

    “教主息怒,教主息怒啊!看在咱们一心信教的份上,救救咱们吧?”,石柳邓他们一听到杀劫将至,瞬时惊慌失措的请求饶命。

    自清廷统治中原以来,大大小小的反清起义不计其数。最有名的莫过于康熙朝的三藩之乱。当时湖广、云贵、两广、浙闽等大半个江南,都脱离清廷掌控。

    但最后,藩王尽死,内乱终平。

    现在他们这几个庄稼把式的苗民,势不过藩王,智不过诸葛。还要带头造·反,这结局,很难让人高兴。尤其是得知清廷率十万大军,镇压在即。

    这觉,都很难睡好!

    正是有自知之明,他们才会在江夏的一声恐吓中,暴露了心底的恐·惧。

    见达到预期效果,江夏也甚为满意。但他面上,却没表现出来。甚至言语上,还推辞了好一会儿。

    惹得石柳邓他们,更将江夏当成救命稻草,使劲的叩头,请求指条生路。

    眼见他们头皮也磕破了,江夏才假装被他们的诚意打动,悲天悯人的叹道:“哎!上天有好生之德!尔等皆为义士,又为吾教之徒!罢了!罢了!吾自耗些寿元,为尔等找出一线生机。”。

    这话引得石柳邓他们,感激涕零。纷纷发誓,一定为教主马首是瞻。

    听到这话,两个守在门边的童子,嘴角轻弯,溢出一丝的浅笑。他们早就等着这话了!

    然后江夏口诵真经,像是与冥冥中的天神交流。石柳邓他们就跪在一旁看着,连大气也不敢出。

    直到江夏突然起身,打翻了身旁的茶盏,寖湿了莲台。

    “嘶……”,吸气声瞬时响起。却是石柳邓他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莲台上的‘南’字。

    幸而他们见多了江夏的神奇,所以并没表现得太过失态。但这鲜·红如血的‘南’字,凭空闪现在洁白的莲台上,怎么看都觉得不祥!

    而江夏也神情凝重的盯着红得渗·人的‘南’字,半天都没说话。

    这副姿态,让石柳邓他们更加惶恐。但他们有碍于江夏的威严,不敢问出心中的疑惑。以致心里,备受煎·熬。

    直到童子换上干净的莲台,江夏才落座开口道:“南主至尊,北掌失败。你们一路向南,生机自在。”。

    石柳邓摸着脑袋,疑声道:“那这个南,可有尽头?”。毕竟一路向南太宽泛了,不弄清楚,总觉得不安。

    江夏闭目了一小会儿,才气定神闲的回道:“有!一星居中,四星右绕,红旗招展,生机自到。”。

    但这话,仍听得他们一头雾水。

    不过江夏说到这里,就不接着解释了。转而提醒道:“你们的生机极为缥缈,所以一路上,切莫乱杀无辜,切莫欺压百姓,切莫偷·抢jian·yin。以免太过伤天害理,生机断绝。但你们可多带百姓,壮大队伍。男女皆可,气运自增。”。

    众人连连点头,表示谨遵教诲。只是他们脸上,仍笼罩着化不开的愁云。对于他们这些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庄稼人来说,一路向南,实在缥缈虚幻。心下不安,也是理所当然的。

    江夏知道他们的心思,便补充道:“路途之事,你们不用担心。我自会派徒儿与你们随行!”。

    一听这话,众人脸上的愁云霎时消散一空。毕竟江夏的神通,他们还是百分百信服的。有他的徒弟在,心里也能安定不少。

    待众人千恩万谢的退走后,两位童子马上关上房门,喜滋滋的赞道:“恭喜刀大哥,苗民之事,终于为大明所用了。”。

    “是啊!这下子,我们就立了大功呐。”。

    由于情报司的特工不能对外透露本名。所以这两个童子,便以江夏的假名相称。

    而这苗民之事,则是情报司的任务之一。

    原本大明是想让江夏将苗民收为己用,但月初的时候,大明调整策略,攻取越南,便让江夏想办法将苗民送到当地。

    自古取天下容易,治天下难。这用在越南身上,也最合适不过。虽说平定越南,大明已交给了阮福映。但拿下越南后,阮福映就该上西天了。

    这个时候,大明就需要有人维护当地的治安。

    当然,越南本身也不缺士兵。但大明对越南人极不信任!毕竟他们天生反骨,历史上,就多次反抗中央王权。

    大明要是依靠他们维护统治,那就是眼·瞎!

    只是大明兵力趋紧,一时间,也派不出足够的人手。刚好苗民起·义和白莲教起·义,会在这个时间点接连爆发。于是熟知历史轨迹的大明,便将注意打到了这些起·义者身上。

    这个时代的苗民,已被汉人同化得很严重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字,也基本向汉人看齐。所以算得上华人。

    那么,同文同种的华人总比越南人更亲·近大明吧?就算这些起·义的首领们,都不是什么大将之才。但大明,也不要他们打什么大仗硬仗。只需要维护越南的安定,就足够了。且他们作为外来者,肯定会受到当地的排斥和敌视,因此从安全上考虑,只能紧靠大明。

    所以两相比较之下,大明就选中他们了!

    而江夏从来乾州的第一天起,就想着法子把他们弄到越南去。从最开始的预言,到后来的赐福,再到现在的接见。甚至他们嗅到的香气,看到的‘南’字,也都是预·谋好的。

    可惜的是,石柳邓、吴八月等人一直被蒙在鼓里。被卖了,还在感激江夏仁善。

    或许日后,他们会发现端倪。但那时,他们仍然会感谢江夏的指点。因为在大明,他们会混得越来越好。而按照原历史,他们确实不到两年就去了西天极乐。

    不过这些,都和江夏无关。完成任务的他,心里轻松了不少。回笑道:“放心!你们的功劳,我自会禀告情报司的。到时候,你们‘外围特工’四个字,就可以变成两个了。”。

    两个童子闻言,立时连声感谢。

    《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访清(七)……天津

    视线北移,清国天津。

    明建文四年,即1402年,明成祖朱棣登基,翌年改元‘永乐’。

    第二年,为了纪念‘靖难之役’的胜利,朱棣在直沽设卫筑城,赐名‘天津’,意谓‘天子经由之渡口’。

    这也是史料记述中,天津之名最完整的由来。

    此时两艘千吨巨船缓缓驶近天津码头,水花阵阵,巨浪翻涌。岸上则站满了穿着长袍马褂的清国士兵和百姓。他们留着长长的猪尾·巴鞭子,一脸新奇的眺望着越发靠近的巨船。

    从古直今,天津都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的美称。其中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等五条海河支流,全都在天津汇合,并从这里直入大海。

    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其在后世,成功跻身四大直辖市之一。

    但在当下,海禁甚严的清国,并没有利用天津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其发展成一个连河通海的区域大城。

    站在船头,马戈尔尼看着逐渐清晰的海岸线、破落狭小的港口、以及黑压压的清国人,心里的失望又加重了几分。

    本来在他心目中,源远流长的东方古国,应该生活着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族群。统治者以孔子的思想来治理国家,让子民们,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那样,友爱和睦。

    这一点,他在大明见过。管理者亲切待人,民众们和蔼友善,一派祥和安宁之景。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认为,作为历史更加悠久,华人更多的清国,应该做得比大明更好。

    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在舟山之行中,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巴掌。所有清国人都留着丑陋的长鞭子,穿着颜色沉闷的衣服。管理者对待自己的民众时,言行举止,都透着粗鲁与无礼。

    他知道,满人是从更北方的原始森林来的。原本就是一个野·蛮的部落族群。因为骁勇善战,所以窃·取了汉·人江山,建立了清国。

    到底是外来者,不受圣人教化之言。便将粗陋的行为习惯,带到了汉·人大地。那传说中的圣人礼仪,似乎已消失殆尽了。

    尽管他敌视大明,但说实话,他对大明的观感还是不错的。那里的管理者和民众,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整个社会,也都是和谐守礼的。就是他所在的英国,也比不上大明。

    当然,清国还是存了不少礼仪。但和大明相比,清国的礼仪不仅繁琐,还充满歧·视。

    他就在定海城看到,经常有百姓当着清国官员的面,跪地磕头。如若慢了或态度不恭谨,还会受到官员的责罚。

    这和大明处处平等与尊重,形成天壤之别。

    且清国的官员在处理命案时,也令人咋舌。比如判定男女二人是否通jian。官员根本不用调查取证,就命人割下这两人的头·颅,泡在水里。如果面面相对,则通jian成立,反之,则另有冤情。

    如此粗·暴浅·陋,还能成为管理者,实在令人费解。

    而且他所见的普通清国人,大多破衣烂衫,瘦得像竹·竿似的。住着低矮的窝棚,贫穷至极。路边的弃·婴死·尸,也都屡见不鲜。给他的感觉就是,清国人大多精神麻木,对旁人的性命,漠视至极。

    如不是亲眼所见,他都很难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文明古国。

    在族群关系上,他也注意到。清国的满人总是高·人一等,可以随意欺压汉人,殴打汉人。处处透着不平等,处处透着歧·视。

    根本不能和大明和谐的族群关系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