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18日,为进一步扩大登陆场,英军继续由卡昂向东南推进,为配合英军的进攻,盟国空军实施了更猛烈的轰炸,共出动1700架次重型轰炸机和400架次中型轰炸机,投弹达1。2万吨。这次盟军变聪明了,空投的炸弹都改用瞬发引信,减少对道路的破坏。但德军也改变了战术,采取纵深防御,大量使用88毫米高射炮平射坦克,并不断组织反击,给英军造成很大伤亡,进攻被迫停止。

尽管英军的进攻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但盟军已形成正面宽150公里、纵深15到35公里的登陆场,建立并巩固了战略性的桥头堡,为收复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

03。道义胜于功利

一场应该避免的起义

美军在登上诺曼底海滩的时候,有人说过:“拉法耶特,我们来了!”

拉法耶特曾经率领法国远征军跨越大西洋去支援美国的独立战争,一百多年过去了,美国人还没忘了法国人对美国的这段旧情。现在,美国人来解放法国了,可是,有些法国人想自己解放自己。

1944年8月19日,巴黎爆发了起义。这场起义通常被认为是巴黎人民充满战斗精神的写照,其实,这场起义的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学者肖雪慧对巴黎起义和华沙起义做过精彩的对比分析。实际上,从盟军的全盘战略来看,这是一场应该避免的起义。

无论对德国还是对盟国来说,世界级的大都会巴黎都极其重要。然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却决定推迟解放巴黎的时间。艾森豪威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过早进攻巴黎,势必与德国守军发生激烈巷战,这将极大地消耗盟军的兵力,又将使这座世界名城遭到破坏;二是盟军占领巴黎后,需要承担民政责任,供应巴黎200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这将使进军莱茵河的战略目标受到影响。而这几种情况,都是盟军决不允许发生的。于是,最高统帅部拟订了一个解放巴黎的计划,按照这一计划,盟军从南北方向对巴黎作钳形包围,至少要到9月中旬才能完成。

可是,巴黎人民早已迫不及待地要摆脱德国占领。尽管华沙变成一片废墟的消息,震惊了巴黎,但巴黎人洗刷四年被占领屈辱的冲动已经不可遏止。当盟军推迟解放巴黎的计划送达法国抵抗组织手中时,起义准备已经就绪。于是,抵抗组织内部的分歧和斗争使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法国同波兰一样,有相当活跃的抵抗运动,但不同于波兰抵抗组织的团结和统一,法国的抵抗组织存在多个派别。各派自成体系,协调工作极其困难。其中,戴高乐派和法国共产党是抵抗运动中拥有最强武装力量、对民众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

戴高乐创立的“自由法国”是法国最早的抵抗组织。1940年6月,贝当投降,7月在维希成立与德国合作的傀儡政权。在维希政权成立前,戴高乐就在伦敦发表了著名的“6·18”广播讲话,号召法国人民抵抗德国占领者,并创立了“自由法国运动”。这个时候,作为共产国际法国支部的法国共产党没有参加反对德国的斗争。直到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后,法国共产党才加入反对德国的抵抗运动。

作为抵抗运动的两大派别,“自由法国”和法国共产党,只有一点儿共识——反对德国占领,除此之外,两个派别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基础,政治目标上更是针锋相对。原本被反对德国占领这一共识掩盖的双方矛盾,在法国即将解放时变得尖锐起来。

跟希特勒玩火

两大派别都希望尽早解放巴黎,而且都想通过解放巴黎这一政治行动,来确立自己对未来法国的领导权。另外,双方都十分清楚,如果没有盟军的配合,起义的代价将十分惨重。

但双方的做法千差万别。戴高乐要求盟军最高统帅部提前进攻巴黎,在他的努力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戴高乐便命令国内的“自由法国”成员,务必防止在盟军兵临城下前举行起义。而法国共产党得到上级命令,决心不计代价——用起义策动者的话来说就是“巴黎值得死20万人”——造成法国共产党领导起义的既成事实,为法国共产党日后执掌政权打下基础。法国共产党这是为了政治目的,在跟希特勒玩火。

8月18日,“自由法国”组织巴黎总部发往伦敦的电报,叙述了巴黎的紧张局势:“任何抵抗组织的轻举妄动,都足以导致严重后果,德军似已决定并集中力量进行血腥报复……您有必要向盟军交涉,要求盟军迅速攻占巴黎,并通过英国广播公司以最尖锐最明确的语言,警告居民避免华沙事件重演。”但就在这一天,在一个法国共产党控制的秘密会议上,强行通过决议,决定第二天举行起义。而且他们制订的起义计划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把“自由法国”的领导人蒙在鼓里,使他们无法阻止起义。

在起义已经无法阻止的情况下,获知起义计划的“自由法国”组织,也只好决定在8月19日发动起义。这场应该避免的起义,终于爆发了。

起义一开始,似乎进展顺利,很快蔓延整个巴黎。然而巴黎是希特勒一定要守住的城市。德军负责防守巴黎的是冯·肖尔蒂茨将军,此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却屡立战功。希特勒给了他一道命令,让他死守巴黎,守不住就将巴黎夷为平地。

巴黎唯一的希望

然而,这座城市的命运至关重要,一向执行命令不打折扣的肖尔蒂茨在这个时候也变得犹豫不决。他不得不考虑自己能不能承担起毁灭巴黎的罪责,最终实行暂时停火。由德军主动提出的暂时停火,对于“自由法国”组织来说是一个拯救巴黎的意外机会,于是,他们竭尽全力争取在全市实行停火。但不惜代价发动起义的法国共产党谴责停火是叛国行为,他们采取一切措施破坏停火——虽然这一政治行动的代价,可能是20万条性命和巴黎的毁灭。

尽管这样,巴黎还是维持了两天的停火。这宝贵的两天,给各方都提供了避免最不幸局面出现的时间。“自由法国”组织和肖尔蒂茨利用这个喘息机会秘密接触,想要避免或推迟不可挽回的冲突。与此同时,巴黎抵抗运动各派都在向盟军呼吁援助。戴高乐派呼吁盟军火速开进巴黎;法国共产党也呼吁盟军支援,但不是要盟军开进巴黎,而是要求盟军在全城大规模空投武器。

与此同时,希特勒派来埋设地雷和炸药的爆破专家已经到了巴黎;肖尔蒂茨收到的希特勒的命令一个比一个坚决,已经到了不得不执行的地步;镇压起义军的德军增援部队即将开进巴黎……

巴黎似乎已经很难逃脱华沙的命运,唯一的希望是盟军立即进攻巴黎。

在此危急关头,戴高乐亲自出马要求艾森豪威尔向巴黎进军,但他失败了。艾森豪威尔关心的是整个西线战事,他拒绝为政治需要而改变计划。

法国共产党派往盟军总部要武器的使者,清楚武器救不了巴黎,也请求盟军进军巴黎,可是在巴顿将军那里碰了壁。猛将巴顿的回答很干脆:盟军的任务是歼灭德军,而不是收复法国首都,抵抗运动擅自发动起义,现在要自食其果。

8月22日,在巴黎就要重蹈华沙覆辙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更改了军事计划,决定让盟军进军巴黎。美军将领也非常注意保护这种世界名城,布莱德利对装甲师师长提出“巴黎决不许有任何重大战斗”的要求,“不希望在该市进行任何轰炸或炮击”,甚至有的进军巴黎的部队都把炮兵留下了。

23日早晨,巴黎城内的战斗全面恢复。如果盟军一两天内不能赶到,巴黎的毁灭在所难免。就在起义军苦苦支撑之时,盟军已经日夜兼程向巴黎进发。24日,当几个执行毁灭巴黎的任务的德国党卫军师开赴巴黎时,法军第二装甲师和美军第四步兵师先后到达了巴黎。巴黎终于得救了。

巴黎从起义到解放,总共6天,中间还有两三天的停火,城市基本完好无损,没有大的人员伤亡。到25日晨,德军最后一个据点投降,共有20000德军被俘,伤亡3200人。

04。“女武神”行动

谁敢刺杀希特勒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德国陷入了被东西两面夹击的狼狈境地。一战的历史已经证明,德军两线作战是支撑不了多久的,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战争形势的恶化,促使德国内部出现了企图推翻纳粹统治、成立新政府与美英议和的组织,这个组织结构松散,成员复杂,没有形成核心领导层。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曾是德国发动战争的积极参与者,有的甚至战功卓著。但是,当希特勒把捆绑着整个德国的战车驶向悬崖时,他们决定联手阻止,不让德国的血流干。

要想阻止这场战争,就必须除掉握有国家行政大权的独裁者,而做这件事的只能是军人。于是,这群头脑清醒的军人,开始行动了,行动代号是“女武神”。

最终,独眼上校参谋长施陶芬贝格被选中担当刺杀希特勒的任务。德国军人做这种事并不容易,因为他们都是对着军旗,在上帝面前宣誓效忠希特勒的。德国人遵守誓言,对军人的背叛更是感到可耻。这一点,施陶芬贝格也非常清楚,他在行动前曾说:“现在是做点儿什么的时候了。但是敢于行动的人必遭清除,他可能被视为叛徒载入德国历史。但如果他放弃行动,他又会被自己人视为叛徒。”可以说,施陶芬贝格是一位愿以生命和荣誉为代价拯救德国的斗士。

1944年7月20日早晨7时,施陶芬贝格带着自己的副官哈夫登中尉从柏林附近的伦格斯道夫机场飞往东普鲁士的“狼穴”。他在公文包里放了3样东西:两枚炸弹、一个定时引爆装置和一件衬衫。11时,施陶芬贝格准时到达“狼穴”。

中午12时过后,施陶芬贝格走进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的办公室。凯特尔告诉他,因为下午2时半墨索里尼要来,元首的第一次每日汇报会从下午1时提前到12时半举行。已经没多少时间了,左眼失明、左手只有3个手指的施陶芬贝格匆忙躲进厕所,开始组装炸弹。盛夏的高温加上过分紧张,使施陶芬贝格的动作变得迟缓。他只好把原定的两枚炸弹减为一枚,定时装置设为12分钟。

会议已经开始了。希特勒正坐在桌子的一边中央,背对着门,一边听着陆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处长豪辛格将军的汇报,一边摆弄着他的放大镜。桌子四周还站着二十来个军官。当施陶芬贝格踏进会议室时,希特勒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并回答了他的问候。施陶芬贝格站到桌子旁边,把皮包放在了桌子下面那个坚实橡木底座的靠里一边,离希特勒的腿约两米远。此时是12时37分,再有5分钟,皮包里的炸弹就要爆炸了。

豪辛格在继续讲着,不时指着摊在桌上的作战地图。希特勒和军官们俯身在地图上仔细看着。施陶芬贝格趁机偷偷溜了出去。刚刚在施陶芬贝格旁边的勃兰特,俯身到桌子上去,想更清楚地看看地图,发现施陶芬贝格那只鼓鼓囊囊的皮包碍事,就把它拣起来,放到桌子那个厚厚底座的靠外一边。这样一来,在炸弹和希特勒之间就隔着一个厚厚的底座了。就是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举动,救了希特勒一命,让施陶芬贝格的行动功亏一篑。

在矛盾中走向死亡

12时42分,炸弹准时爆炸。一声巨响后,24名与会者中有4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