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林西普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拔出手枪,瞄准停下的轿车,连开两枪

第二讲 大打出手见杀招(比利时之战,马恩河战役)

01。 准备大打出手

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就这样把我们的斐迪南给杀了。”一位奥匈帝国的妇女曾这样形容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不管斐迪南大公做过什么,普通民众对他们夫妇的惨死,多少抱有同情。但在政治家看来,这件事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令人兴奋。

19世纪末的欧洲,军国主义泛滥,各国君主们大多热爱战争,确切点儿说,是热爱发动战争和享受胜利果实。

1914年6月28日下午,德皇威廉二世还在基尔港外海的游艇上带着老婆吃着火锅唱着歌。听到刺杀消息后,他先是大惊失色,斐迪南大公是他的铁哥们儿,哥儿俩经常在一起猎杀动物。几周前,德皇夫妇还在大公夫妇的乡间别墅做客,没想到这么快人就没了!威廉二世为好友悲伤了几分钟,旋即挥动双手兴奋地大叫:“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马上吩咐,回柏林!一分钟也不准耽误。当然,他回去是为了观察动静,毕竟人家没有刺杀德国皇储,需要等待奥匈帝国的反应。

听说侄子去世,正在外面避暑的老皇帝、以茜茜公主的老公而闻名于世的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赶回维也纳召开大臣会议,商讨对策。皇储的挚友、陆军总参谋长康拉德将军咬牙切齿地说:“加害大公是对奥匈帝国的公然挑衅,我们决不能再心慈手软,必须狠狠地教训塞尔维亚!”外交大臣贝尔希多尔德也力主开战,他说:“现在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但是,老皇帝没有马上拍板,他反问道:“我们对塞尔维亚开战并不难,小小的塞尔维亚我一只脚就能踏平,但如果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怎么办?”康拉德答道:“陛下可以同我们的盟友威廉二世联络,我相信他会帮助我们的。”于是,会议决定,在发动战争之前,先跟德国通气。

接下来,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给威廉二世写了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次对我可怜的侄儿的袭击,乃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信的中段说:“如果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首都)这种罪恶的煽动根源不受到惩罚,那么所有欧洲君主国家的和平政策将受到威胁。”信的末尾点题,恳请威廉二世表态支持奥匈发动战争。

打仗就像追姑娘

威廉二世看完信后,当即表示,德国将全力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作战。接着,威廉二世才召开高级将领和大臣会议,告诉他们可能会开战的“好消息”。

让皇帝满意的是,将军们同样感到兴奋,纷纷请战。总参谋部的军需部长说:“这次觐见后,我就没有什么事儿可做了。因为动员计划早在3月31日就已经完成。军队和往常一样,早已做好了准备。”总参谋长小毛奇甚至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来说,战争越快越好。”

对这帮战争狂人来说,打仗就像追姑娘,下手当然越快越好。

同盟国在密谋战争,协约国也没闲着。沙皇尼古拉二世派密使前往塞尔维亚,向塞尔维亚人保证:如果奥匈帝国胆敢动手,俄国决不会袖手旁观。俄国看起来像塞尔维亚的保护神,其实它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战争控制巴尔干并夺取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使黑海成为“俄国湖”。

眼看着俄奥两国就要开打,7月20日,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和总理维维安尼一同访问俄国。沙皇为法国人举行了盛大的招待宴会,两国相互保证,一旦对同盟国开战,一定履行盟友的义务。双方对天发誓,骗人死全家,两国的官员们亲如兄弟。访问期间,法国总统还不忘召见奥匈帝国驻俄大使,要他转告奥匈政府“应当特别慎重地”处理对塞尔维亚的关系。总统强调:“塞尔维亚是俄国人民很亲密的朋友,法国又是俄国的盟友,在这个问题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纠纷。”

奥匈帝国才不管有多少纠纷呢,有了德国的支持,立刻胆儿肥了,对俄国的担心和害怕大大减少。7月23日,就在法国总统离俄回国那天,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用侮辱性的言语提出了10项苛刻要求。

这时候,塞尔维亚知道奥匈帝国不好对付,何况它后面还有更强大的德国。为了避免战争,除了不同意奥匈帝国派人干涉内政外,其余条件都答应了。但是,奥匈帝国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彻底解决问题!

英国依旧在演戏

1914年7月28日,按照预定时间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俄国闻风而动,7月30日,开始进行战争动员,向奥匈东部边境集结军队。

德皇威廉二世怒了,7月31日,德国向俄、法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中止动员,要求法国宣布在德俄战争中保持中立,遭到俄法两国断然拒绝。

就在德奥和俄法积极备战之际,有一个国家还在观望,那就是英国。英国十分狡猾,乔治五世6在俄德之间尽情演戏,他一面向德国表示,尽一切可能防止大国战争,英国将不卷入战争,尽可能长期袖手旁观;另一方面,英国暗中怂恿俄国备战。英国的做法,给了德奥集团一种错觉,以为英国真的会对巴尔干事态保持中立,不愿卷入战争。

没想到,7月29日,也就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的第二天,英国外交大臣就约见德国大使说:“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府在一定情况下,将被迫做出紧急决定,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敢情英国是想借俄国之手干掉德国的一个盟友,连带着把俄国削弱,还想让德国在旁观战,不能插手。

威廉二世气急败坏,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之前你怎么不说呀?他明白,英国一旦加进来,胜负的天平就起了变化。他郁闷地说:“英国在它认为我们已陷入绝路的情况下,向我们摊牌!”

威廉二世似乎是中招了,实际上他是被自己的欲望冲昏了头。德国要建立的是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在中欧和近东建立殖民统治,让英国交出全部舰队;把埃及变为棉花产地,把南美洲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这手都伸到哪儿去了?只有神经病才想得出来。

无独有偶,德国的兄弟奥匈帝国希望通过战争吞并塞尔维亚,独霸巴尔干半岛,夺取通往亚得里亚海和爱琴海的出海口,变奥匈二元制帝国为三元制帝国。

英国打算参战是希望击败主要对手德国,保住世界霸权,肢解土耳其帝国,夺取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顺便瓜分德国在非洲有限的殖民地。

只有法国的参战动机相对单纯,法国要雪洗普法战争的耻辱,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还企图侵占德国的萨尔煤铁矿。

为战争鼓与呼

不过,话说回来,谁想发动战争,谁就应该自己上战场。就像在竞技场比赛,让皇帝、大臣、将军们上场竞技,一对一格斗,拼到最后,谁活着,谁的国家就算胜利。但是,皇帝和大臣们是不会亲自去拼命的,他们要煽动那些不想打仗的人去相互仇杀,让民众的头脑变得疯狂,去替自己实现“理想”。

7月28日前后,为了进行战争动员,各国宣传机构大肆鼓吹。威廉二世在王宫白色大厅慷慨激昂地宣布:“我不知道有什么党派,我只知道我们都是德意志兄弟。”群众狂热地欢呼,不分年龄、职业和政党的人都被集合起来。在各种媒体声嘶力竭的鼓动下,大街上到处都是狂热的人。当时的诗人吟唱:“德国的全部德与美只有在战争中才能显示出来。”

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意思也差不多:“此时此刻不再有党派,只有一个永恒的法兰西,一个爱好和平与充满决心的法兰西,一个有权力和正义,紧紧团结在安宁、警惕和尊严中的祖国。”他强调“法国将再一次为人类的自由、理性和正义而斗争”。

那些御用喉舌竭力为战争辩护,宣传战争可以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挽救工商业危机,甚至宣称战争能对人类起到“优生”作用。德国骑兵将领柏第公然叫嚣:“战争是万事之父……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罪恶的战争终于被提上日程了。

1914年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推倒了大国宣战的多米诺骨牌。

德国用足了心思,它先向东边的俄国宣战,可主攻方向却在西线。

精妙的施里芬计划

为什么德国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因为有施里芬伯爵元帅。

在德国的历任总参谋长中,能耐最大的要数辅佐俾斯麦先后打赢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而统一德意志的毛奇。最为中国人熟知的,是毛奇的继任者、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施里芬是瓦德西的继任者,早在1900年,也就是一战爆发前14年,他就制订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

比利时,这个小小的工业化国家,建设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穿越河流可以直通法国,而且它和法国的边界不设防。

施里芬设想,战争一旦爆发,德国无法避免受到法俄两面夹击,因此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那么首先击破谁呢?施里芬对法国和俄国进行了深入研究。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但法国陆军雄风不减,在欧洲仍处于领先地位,是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的最大敌人。反观俄国,虽号称有600万常备军,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很多俄国士兵还拿着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武器。于是,施里芬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军便于机动的优势,先行经过比利时击败法国,之后回头集中力量击败俄国。

施里芬判断:俄国工业落后,铁路不发达,除了人多,什么都少,打起仗来,从宣战到参战至少需要6到8周时间,才能完成有效的军事集结。这段时间内,德军集中主力在西线,完全有能力迅速击败法国。然后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把军队调往东线,在俄国发动进攻前,再击溃俄国,结束战争。

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时间差。

开战之前就注定了失败

施里芬伯爵于1913年逝世,没看到自己制订的计划在实战中的效果。他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再三嘱咐自己的接班人小毛奇将军:东西两线作战会分散兵力,法德边界又要分散兵力,所以你在向法国进军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右翼!让右翼末梢袖拂海峡,这样才可以在英国远征军到来之前,迂回包抄,占领法国。

可惜,施里芬的接班人小毛奇没有他的魄力。小毛奇将军系出名门,是老毛奇元帅的侄儿。德国军队特别珍视名将的血脉传承,因此把小毛奇捧到了总参谋长的高位。小毛奇其实就仗着叔父的余荫,仗着光荣的姓氏,军职不断提升,先做施里芬的助手,后来成为其接班人。但是小毛奇的性格和能力跟他的叔父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小毛奇总是愁眉苦脸,神情忧郁,被威廉二世称为“忧郁的恺撒”。

施里芬伯爵曾经跟别人谈起,有一次,小毛奇制订了一个作战计划,施里芬认为计划不妥,就批评了他并让他修改。当施里芬伯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