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王爷为邻-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台机子能供三个人同时使用,要是有人踩累了,同伴就可以直接替换。

下人们都感到新奇过来抢着用。

“小姐,这个东西真好,好使。”丁一过来喜滋滋地禀报。

“先用着,卢爷爷,劳烦你们再到厂子里赶出几台来。”苏青青笑着对卢大说。

“嗯。”卢大答应一声背着手走了。

“我们也跟着去。”苏中义和秦锄头见了更是激动万分,这东西这么好,要是赶在这农忙多造出一些,那还不卖翻了。

“又是新的东西。”李元楚站到苏青青身边说,“给我的庄子作出十台。”

“王爷也看到了,这些都是新事物。”生意上门,苏青青没有推却的道理。

“一台五十两银子。”没等她继续说下去,李元楚已经给出了价格。

“成交。”苏青青微笑着回答。

“这么好的东西,本世子也要,十台。”后出来的纪莫言发现自己又落后,心里不禁一阵恼火。他挑衅地瞪了李元楚一眼。

李元楚如面瘫一样都不爱搭理他。

被无视了,纪莫言心里那个气哟,可是都没处发。

木工厂的速度很快,晚上加班是有钱赚的。工人愿意辛苦一点儿,多赚一些银子,所以,吃完饭以后,厂子里灯火一片通明。

这样加班加点出来,厂子里就出来不少的工具,除去自己家里用了十台,连李元楚和纪莫言要的货单也完成了。

柳煜、范府也有自己的庄子,既然留在这边,这么好的东西当然不愿意错过了。所以,他们也毫不犹豫在苏家木工厂定了十台。

村子里人眼红,可是却没有银子买,有心想过来借几天使用一下,却又抹不开面子,再说苏青青那个性,也未必给他们面子。

“里正,你得说说苏家。都是一个村的,做事情不能太绝了。”几个好事者跑到了里正家里告状。他们都知道村长的心偏向苏家,对村长告状根本没用,说不准还会受到一顿挖苦和教训。

但是里正就不一样了,苏家在村子里的风头已经压过了里正,他巴不得苏家出了什么事情。

“苏家怎么呢?人家是靠自己能力才发家致富的,有本事你们做出来看看。”里正不像他们说得那样傻,村民拿他当枪使,那也得看他答应不答应。

“可是,都是一个村的。天气也不知道会不会变,你过去说说情,借给我们使用几天总可以吧?”一个村民央求,“都是一个村子的人。”

“就是,他们站的还是清溪村的地盘了。”有一个村民附和着。

“他们苏家再大,也大不过里正你吧。”有村民嚷嚷。

“爷爷,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他们苏家也就是走了狗屎运发达了一些,但是也不能不将爷爷你放在眼中,更不能看不起大伙。”里正的大孙子不满地对里正建议。“爷爷是应该给一些教训给她。”

朱艺冲是个童生,明天春天正准备参加秀才的选举,他在青州城里上学堂,平时很少回来。因为是读书人,在乡下他自视清高,村里人对他也多有敬佩。可是此次回来,耳朵里听到的却大多是对苏青青这个丫头的赞美声音,于是他心里就不平衡了。

“你懂什么?到屋子里去。”里正瞪了孙子一眼,这孩子怎么也跟着不明事理的村民胡闹。他还准备通过苏家巴结巴结霖王或者是世子爷了。

只要得了那几个贵公子的眼缘,还怕自己儿孙没有出息吗,这孩子偏偏还不懂事。

“爹,事情可以分为两方面看,要是苏家是明事理的,你倒是可以说说看,但要是他们就是不顾大伙的情面,就是你老过去那也无济于事不是?”里正的二儿子比他的侄子只大了几岁,也在城里读书。他很喜欢在人多的地方卖弄自己的才华,这一次村民过来套主意,他就急忙显摆起自己的学问起来。

他的话得到有些村民的同意,但也有几个不死心地缠着里正。

“有在这儿磨蹭,还不如到地里多干一些活了。”里正大声呵斥。

村民见到他生气了,也不敢在这儿继续闹下去,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出去了。

“照我说,苏家的确不地道,好东西只顾着自己。老头子,我说咱们家里田里还有一大片的稻谷了,你就应该过去将工具和牛借来使使。”韦氏不满地嘀咕。

“妇人之见,你知道什么?”里正的嗓门抬起来,“你们得好好和苏家打好关系,王爷和世子、驸马爷都住在她们家里了。”

“王爷?世子?”朱艺冲吓了一跳,这个没听人提起过呀。

“要不怎么说你们还太嫩了。”里正洋洋自得,“好好学着点儿。”

这样一说,韦氏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

苏青青不是不地道,她深知在一个村子里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些事情还真的要照顾到乡下邻里之间的关系。

但是她也不是没有选择的去帮助,这不,等自己家里的稻子全都打下来以后,又帮着卢大和赵大生一家将稻谷收上来,然后她就让在厂子里干活的村民家无代价使用了。

这一举措让村里说闲话的人顿时哑口无言,更多人的人在心里后悔起来。后悔当初对苏家的落井下石和自己态度的不坚定,要不今天也会有风光的一天。

苏家有新农具卖的消息很快传开,连京城里的大户人家或者是官家都派了人过来询问。

于是苏家的家具厂几乎夜夜都是通明到天亮,连带着过来买农机的人还顺便参观了家具和家居物品,这些还没有来得及上市的东西已经悄悄在京城大户人家相传了。

苏青青借机打出了各种各样的广告,忙的是不亦乐乎。

李元楚没事的时候常常过来看看,于是过来的人家也都知道了与苏家合伙做生意的是霖王。再有心打听一下,他们还得到了白如风也在和苏家做生意,原来还打苏家主意的人立刻消散了脑子中不切实际的想法。

秋忙这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而苏家凭借农具足足赚了八千多两银子,当然即使农忙的浪潮过去了,农具的订单却还在继续。

随着秋忙的过去,工人们的工钱也到了发放了日期。

最近也不知是什么人在造谣,说苏家肯定发的工钱肯定不是当初说好的那个数字。

过来上工的工人意志还算坚定,谁也没有退缩或者说什么闲话。

苏青青对这样的状况还是很满意的。

“今天发放工钱,你们排着队到钟白和紫苏这儿领工钱。每一个人的银子都在纸包里,你们自己回去看。”苏青青宣布。

村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排着队伍等候着,钟白和紫苏对照名单将纸包一一递过去了。

而买来的下人则要拘谨很多,虽然苏青青说过要给工钱给他们,但是谁也没有当真了。他们签下的是死契,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领工钱的想法。

“丁一、苏钩子……”钟白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念着名单。

还真的有他们的工钱,领到的人高兴地只掉眼泪。

“卢大、方氏。”最后放在桌子上的纸包发放完毕了。

无论是村民还是下人都还比较朴实,一个个迫不及待当众打开了纸包。

卢大也跟着打开看了一眼。“多了。”他走到苏青青面前,眼睛直直地看着她。

“农机是你想出来的,贡献最大,加上加班费用、教徒的费用,所以这十两六十文是你该得的。”苏青青解释。

一个月赚了十两银子,有人惊叹。

“我们也多了。”有人举着纸包喊。

“那是加班的费用,说好秋收规定时间内请假不扣工钱。”苏青青耐心解释。

“谢谢东家小姐。”村民激动地一个劲道谢。

女工那边虽然没有加班,但是作出的量还是挺多的,所以一个月拿到一两银子的大有人在。

一家有几口人同时过来上工的人家在这一个月竟然赚到了好几两银子,这是原来他们从来不敢想象的事情。

等放了工,好事者守在路上打听情况,这些上工的工人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告诉了他们。

整个村庄顿时不平静下来,苏家给出的工钱让他们都要疯了。这可是平常农户一年都攒不下来的数目呀。

赵大生、赵大宝家里又开始不安稳起来,其实村里人更想找的是秦家和苏中义他们,可惜,苏家门槛太高,他们根本进不去,而秦家住在厂子提供的房子里,他们同样不能靠近。

忙忙碌碌中,整个秋忙就彻底过去了。

这时候苏青青又做了一件让全村人不安的事情,“爷爷说明天是好日子,通知学子们、村长和里正,明天我们将苏家的老师撤回来,学子们也会搬到自己的学堂中去。”

“嗯。”岳蓝枫刚从牙行中让人送来二百头多半大的猪,要是养得好,估计到了年底也就能出栏了。

“好,我这就让人去。”岳蓝枫懒洋洋那地回答。

前几天应一从外面的州里又带回来一批孤儿,正好将他们全都搬到学堂那边去。

虽然搬学堂的事情苏青青早就透露过,村民们也有心理准备。可是真的等村长和里正将消息通知给他们的时候,大伙还是不能接受。

苏家的老师走了,他们要到哪里去找不要银子的老师?

“里正、村长,你们一定要和苏家好好说说,这样就孩子丢下,我们可怎么办?”村民们都围过来,当初他们都是反对的人,家里的孩子是不容许进新的学堂的。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了。”村长叹息。

他对虚名什么的倒是不在意,家里的孩子全在苏家上工,闲暇的时候还能到学堂办的晚学堂习得几个字,连带着他都跟着收益,学了好些个字了。

收入多,他们过几年要不要也像苏家那样盖几座瓦房,然后用上那个什么琉璃呀。

“村长,你和苏家关系好,你不能不帮我们呀。”有人央求,将他当作了救命的稻草。

可是村长的思绪早就飘到了千里之外。

“村长!”有人大喝一声。

“那么大声干什么?我又不是听不到,你们让我想办法,我能想出什么办法来,人都给你们得罪了,再说人家又不欠你们的。”村长火大了。

“村长说得有道理,你们怎么就做得那么过,将人都得罪了。”里正装模作样跟着附和两句。他巴不得村民们都缠着里正了,这样他还能落个清闲。

“与其在这儿磨蹭还不如多求求苏青青那个丫头,那丫头到底是个心软的。”村长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说完,他也不等村民作出回应,自己背着手就先离开了。

“听村长的话。”里正打着哈哈也直接走人了。

剩下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没有了主意。

苏青青可不管人家在背后怎么议论她,她此刻正在书院里忙着指挥孩子们搬家了。

“你们按照岁数站着,五岁、六岁一组,七岁到九岁一组,剩下的一组。”

孩子们都很听话,岳蓝枫送来的两拨人全都是在十岁左右,分成了好几个班。而村里的孩子根据年龄也被分在了各个班级中。

人多,老师就成了问题。

苏青青特意将百花谷的七鹰全都安排进来,又找了分外两个百花谷的人进来,此外,钟白担任学堂里的校长。

就是这样,老师的数量也不是很多。

苏青青皱着眉头看着孩子,看样子还得招收老师才行呀。

“明天一起到京城里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再买一些回来。”她考虑到家里的下半季是要种甘蔗的,还有可能要建立大棚,所以,还想着再去买一些真正能种田的人回来。

“好呀,明天一起去看看。”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

将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