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攻略-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尚书正在想办法把那位右参将挪个地方。见我说去想留在都指挥使,问我们到底是去都指使使司还是去总兵府?”

“以我的能力,最多帮你谋个都指挥使司的经历或是知事。如今既然能谋了提督清浪右参将,那自然是任参将更好。我就临时改了口,说是担心参将之事不易,去都指挥使司也不错。”他说着,露出后悔之色来,“现在想起来,我这话却说的没道理,那右参将如此不易,要走路尚书顺水推舟只给了你一个都指挥使司经历或是知事的衔。岂不白白浪费了雍王爷的一番好意?还送了个台阶给路尚书下。雍王爷知道了,只怕还要暗暗责怪我多事。”说完,语气一顿,“如果仅仅是责怪我多事也就罢了,就怕连累着你也被雍王爷责怪。我的意思。趁着正式的公文还没有下来,你借着和雍王爷道谢把这事重新圆一下,免得真让路尚书把你送去了都指挥使司去了。” 

徐嗣谨总算是听明白了。 

他没想雍王一声不吭地帮他到兵部去找招呼了,更没有想到徐嗣谆也去了…… 

徐嗣谨亲热地揽了徐嗣谆的肩膀,笑道:“四哥,原来你也去给我手路子了!” 

“事情又没有办成,”徐嗣谆讪讪然道,“说不定还弄巧成拙了!” 

“没事,没事,兄弟之间,有这个心就行了。徐嗣谨安慰他,“我明天一早就去雍王府,保证把这事办得妥妥贴贴的。”心里却想着送走了四哥得赶忙和爹爹碰个头,真让他当了右参将,平夷所算是去不成了! 

徐嗣谆却想起另一桩事来:“我上次听你们说什么要找金矿、做药材生意?你去那里人生地不熟的,何必与当地官兵争利惹些麻烦。你要是银子不够,尽管跟我要,多的不敢说,这一年两、三千两还是有的。你可别为了银子铤而走险得罪了龚,知道了吗?” 

他总不能一辈子靠别人吧? 

徐嗣谨在心里嘀咕着,见哥哥满脸的真诚,想着那金矿、药材生意还不知道在哪里,此时何必驳了哥哥的好意。笑着点头:“我知道了,我知道。缺银子会和你知会的。” 

徐嗣谆放下心来,问起徐嗣谨行李收拾得怎样了、徐嗣谨屋里有没才什么事要交待他……说了大约两柱香的功夫,这才告辞。 

徐嗣谨忙去了徐令宜那里。 

徐令宜对雍王爷徐嗣谆在兵部活动显然也很惊讶,他沉思了片刻,笑道:“看样子,雍王爷对你被贬到了贵州的事也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不过,雍王府那里。你还是等正式的文书下来了再去吧!” 

徐嗣谨有些不解。 

徐令宜笑道:“我要把你安置到平夷卫去,如果这时候你去向雍王爷道谢。结果文书下来,你没有得到右参将的位置。雍王爷岂不要恼羞成怒?如若因此而闹到了兵部,只怕你真的只能去做右参将了!不如装着做不知道,等公文正式下来了,去向雍王爷辞个行就走了。” 

徐嗣谨点头,等了两天,兵部的公文正式下来,去向雍王爷辞行。 

雍王爷脸色很不好看,反复地叮嘱他:“没什么了不起的。你在那里待几个月,我自有办法把你弄回来。”然后送了再千两银子给他做仪程。 

徐嗣谨知道他之前是没有放在心上,要是认起真的,说不定自己还没才走到贵州就有可能被招了回来。想到雍王爷一直都很缺银子,却送了他两千两银子做仪程,他想了想,低声和他说起贵州的药材来:“……您也别急着把我弄回来,不如让我去探探路。要是不成,您再把我弄回来不迟!”雍王爷听了果然眼睛都亮了起来:……你说的可是真的?那你别急着回来,先探探龚东宁的底,这样好的事,龚东宁不可能没插手。等你去了我们再好好地合计合计。” 

两人商量了半天,高高兴兴地分了手。 

徐嗣谨到六月底才到贵州,雍王爷收到他的信,已是十二月中旬,大公主和王贤的婚事已经定了下来,明年三月初六的日子。王贤是彭城人,皇后娘娘不想把公主嫁到彭城去,皇上就封了王贤的父亲为太常寺卿,负责祭祀。王家正急在燕京找房子。雍王少不得要帮些忙,见徐嗣谨来信说龚东宁就贵州最大的药材老板,不免有些泄气。把心思先放在了给大公主找房子的事上。 

徐家众人也都接到了徐嗣谨的信。知道他已经安顿下来,而且和长安很快就适应了夷平的生活,徐令宜回信给他,让他在训练之余找找这几年各卫所对蛮夷的战争。分析一下胜败的原由。 

因为要过年了,十一娘亲自带了宋妈妈去给徐嗣谨收拾房子。见阿金在给随风做过年的衣裳,想着跟着徐嗣谨的人只留了阿金和随风帮他看房子,不由心中一动,让宋妈妈去探两人的口风。阿金红着脸低头不说话,随风的爹、娘很快就来求见十一娘,请十一娘赏个恩典。把阿金许配给随风。 
 十一娘允了这门亲事,写信去告诉徐嗣谨,做了些。 

太大人则问他缺不缺银子,二夫人则在太夫人回信后加了一句自己的嘱咐,让他多和龚东宁走动,找机会调到了贵州总兵府的驻地铜仁府去。英娘则代表他们俩口子写信给他,通篇全是庄哥儿如何的可爱。又有诜哥儿,想跟开了春去贵州看徐嗣谨,被正因为诚哥儿马上要搬到外院去住而心情不佳的五夫人教训了一顿,诜哥儿赌气跑到了太夫人那里不回去,姜氏等人纷纷去劝,又有三井胡同的方氏生了次子,洗三礼刚完,又赶在年前做满月,正好项氏的长子庆哥儿的百日礼,一边忙着过年,一边到处吃酒,笑语喧阒的。

转眼就到了元宵节。 

徐令宜和十一娘被请进宫观灯。 

都是熟人,簇拥着皇后娘娘在御花园的万春亭里观看烟火。 

周夫人和十一娘在一旁低语:“听说粱阁老要致仕了?” 

十一娘点头:“兰亭说,粱阁老年纪大了,写字手抖得厉害。向皇上提出致仕,皇上很快就应允了。” 

“这样一来,他们岂不要回丰水老家?”周夫人有些嘘唏,“可惜粱阁老的三个儿子没一个中进士的。” 

十一娘无语。 

他们这样的读书人家,后辈里不出进士、庶吉士,就意味着门庭渐落。 

周大人也觉得大过年的说这样的话不好,马上笑着问道:“我听我们家老爷说,你娘家兄弟年后要升汉阳府知府了?” 

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 

“要吏部的文书下来才知道!”十一娘含蓄拖道,有人跑到了她们身边。 

两人不由沉默着朝来人望去。 

梳着双螺髻,穿着大红织金彩色云龙玟的褙子,除了大公主,还有谁敢这样穿。 

两笑着给大公主行礼。 

大公主却拉了十一娘的手:“永平侯夫人,我,我一定会让谨哥儿早点回来的!” 

在五彩缤纷的绚丽烟火之下,她眼角水光闪烁。 

她以为谨哥儿是为她才受得罚吧? 

十一娘微笑着拍了拍大公主的手:“没事,是他父亲觉得他性子太烈,想让他去贵州磨砺一番。何况他现在贵州挺好的,公主不用担心。” 

大公主抿了抿嘴,和来时一样突然,转身走了。 

十一娘想喊她,皇后娘娘已转身着对众人道:“今天的烟火不知道是哪里上贡的,真是好看!” 

大家纷纷笑着应承。 

十一娘只得做罢。 

常宁公主笑声爽朗:“我看,大公主成亲的时候不如也用这家的烟火好了!” 

自才好事的人连声喊了宫女去问,更有人奉承:“……荆州府三万亩田产的陪嫁,那得多大啊?只怕一眼也望不到头!” 

“这算什么?”有人笑着,“你没有看见皇后娘娘为大公主准备的首饰,全是赤金,我看得眼都花了,到现在两眼还冒金星呢!”众人哈哈大笑,称赞王家有福气,大公主红着脸跑了。 

宫女、嬷嬷呼拉拉跟了一群。 

皇后娘娘望着女儿的背影笑着矜持,眼底露出做几分不舍来。


第七百二十五章 先动(下)



 
  三月初六,是大公主下嫁的日子。早一个月,王贤就被礼部授予驸马都尉,成亲之日,皇上命皇太子亲自送亲,婚后一个月,王贤封京山侯,掌管宗人府事务。一时间,朝野哗然,纷纷上书,王贤以恩泽封侯,不合制度。



皇上一律留中不发。礼部给事中李永春在左顺门长跪不起,皇上不予理睬,御史李庆春、陈济等九人聚众左顺门,皇上下诏封王贤兼太常寺少卿。几个人痛哭不止,皇上命山东布政司圈良田一万亩为大公主庄田……“…这样一来,只会与贫民较利!”王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皇上原是想恩宠驸马,只是这番行事,恐怕会适得其反,让驸马如置火上,是极不明智之事。英华应该劝劝皇上才是!” 

徐令宜没有作声,低头喝了口茶。 



“我也知道让你为难。”王励苦笑,“可除了你,我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谁能在这种情况下和皇上说得上话了!再说了,这也是为了江都公主好。”



江都,是大公主的封号。 

徐令宜抬头,突然笑了笑:“是王家的人求的你吧?”



王励讪讪然:“什么事也瞒不过你的眼睛。不错,这件事的确是江都驸马爷托得我。” 



这样看来,这个王贤也是个小心谨慎的人!



“这件事我会想想办法的!”徐令宜立刻道,“成与不成就不好说了。”



王励笑道:“你既然答应我,我看,十之八九能成!”不再说这件事,问起徐嗣谨来,“…在那边怎样?这都快出年了吧?七月皇后娘娘寿诞,不如那个时候求个恩典好了!”



“到时候看看情景再说吧!”徐令宜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句,和王励说起内阁的事来,“梁阁老致仕,皇上有意让谁补缺?”



“窦阁老提议翰林院姜大人,陈阁老提议礼部侍郎杜大人。”王成说着,看了徐令宜一眼,“皇上这些日子正为江都公主的事烦心,皆未采纳。” 



姜大人……窦阁老……陈阁老……杜大人…当初谆哥儿娶亲时杜大人是姜家的媒人。



徐令宜笑了笑,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回到屋里,十一娘在那里看信。



“回来了!”她起身帮徐令安更衣,“王大人走了?”



“嗯!”徐令宜的目光落在了炕几上,“谨哥儿来信了?” 



十一娘笑着点头:“下午送过来的。”

徐令宜些迫不及待地拿起信看了起来。 

十一娘以为徐令宜是太过想念儿,笑着转身去给徐令宜沏茶。



信上除了报平安就是问候的话。



徐令宜松了口气。



昨天晚上,他也接到了儿子的信。不过,信中的内容却完全不一样。



谨哥儿在信中写道,他偶然间发现了一座银矿。



因为是在苗人和平夷卫交界处,不管是苗人还是平夷卫的千户都不知道。 



看儿子那字里行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徐令宜就有点担心。



以龚东宁的精明能干,这么多年在贵州的经营,谨哥儿不动则罢,一动,肯定是瞒不过龚东宁的。以他对龚东宁的了解,龚东宁如果想回燕京,早就想办法回来了。他既然一直呆在贵州,除了图贵州山高皇帝远,无人管以外,只怕与这些上不了台面却能让他日进斗金的生意有关系……人情归人情,钱财归钱财。



谨哥儿要真是把这银矿开了出来,只怕龚东宁就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