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门-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当时海东市的工业底子胜过长崎和广岛这个事实来分析的话,叶开大概就能够体会到当时海东市甚至是整个辽省在重工业方面的重要地位了。
“刚建国时,海东市是国内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工基地,其中原因你也能够知道,就是苏联人的介入呗。”黎大说道,“当年那谁不是说过一句话嘛,说淮海战役是小推车推出来的。但是,他当年的原话是,淮海战役的胜利,靠的是山东的小推车和海东市的大炮弹。为什么后来有人把后半句删去了呢?”
“为什么?”叶开也很好奇地问道。
“嘿嘿,因为当年太祖讲过一句话,说新疆和东北仍然是两块儿殖民地。”黎大回答道。
叶开拍了拍脑袋,顿时明白过来了,原来问题的症结是出在这里啊。
当年的情况,他虽然不甚了解,但是也知道苏联人对国内尤其是东北和西北的影响非常大,解放前新疆的盛世才,其实就是在苏联人的扶植下兴起的,而东北这边儿,东北王老高也是在苏联人的撺掇下,一度曾经想要自立一国,然后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
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才有大胡子将军十万大军入疆,威震天山的事情,而东北王一脉也迅速被打压殆尽,而东三省也因为这样的事情,大伤元气,一直就这么被削弱了下来。
在关内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持续地压制东北的发展,是完全有必要的。
“政治上的事情,实在是太复杂了。”叶开想通了这些事情,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道。

第二百一十三章 远超预期

“其实,现在说八十年代明珠市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黎大说道,“真正的第一应该是辽省,问题就在于明珠市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省内还分出去了几个计划单列单位,沈城,海东,鞍钢,辽河油田等,最为典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全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省。”
“哦。”叶开点了点头。
这个情况叶开虽然不了解,但是他知道在改革初期,各地的税收政策确实不一样。
比如说粤省,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辽省的70%,可是上缴税金之少,却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的闽省和江中,而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相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工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缺。
这样,东北工业基础错过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机。
而进入九十年代初期后,鞍钢最困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是全体职工捐来的,上缴任务却是一点儿都没有减少,而同时期的首钢则是利税全退,国家贷款很多,又是建大高炉又是买大铁矿,可谓是风光无限。
“至少是在二十年之内,东三省获得重点扶持的机会渺茫,所以侯老三的前途也是很难说,想要在辽省做出比较大的成绩,很难很难。”黎大最后下了一个结论。
叶开听了之后,就有些沉思起来。
按道理说,侯老爷子也是相当有能力的元老级人物了,怎么可能把儿子放到东北去?
既然东三省的发展肯定是远远落后于各省,那么侯老三在辽省的发展机会肯定很少,就算是能够如愿在辽省成为省部级大员,可是没有足够的政绩作为支撑,想要入局入常,说服力也远远不够嘛。
说起来,侯老三的前老丈人邱老爷子,真是说一不二的典范。
他的一句话,有生之年不准侯老三回京,算是彻底坑了这个前女婿。
不过叶开转念又一想,便又觉得或者侯老爷子也是大有深意的,国家发展东北的目标,就是建成资源供给基地,简单地说就是大粮仓,如果侯老三能够在这个问题上紧密配合中央的政策,或者就算是立了一功,因此事入局,倒是也有可能实现。
其实明珠市的情况,跟辽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此时因为江成同志和洪正同志这两位从明珠市走出来的大佬,已经进入了决策层,而方和同志对于明珠市的发展也表示出了很大的关心,所以明珠市才有了二次发展的良机。
至于说叶子平代表老叶家入主明珠市,则是将这种可能性推动到了极致。
三方合力之下,明珠市的崛起,势无可挡。
“在中央的政策左右下,确实没有人能够突破这个方向。”叶开有些感慨地说道,“发展地方经济虽然是政府职能,可是在没有人扶持,甚至是有人在拉后腿的前提下,你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创造奇迹。就比如说是西省,那么多的煤炭,这么多年来,不都是被白白地拉走了么?”
黎大点头道,“所以说,叶书记去明珠市,是神来之笔,暗合各方面的平衡之道不说,也是瞅准了明珠市将会成为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唯一重点。”
叶开微微一笑,自然没有告诉黎大,父亲叶子平入主明珠市,其实是他叶开的手笔。
两个人在一起讨论了京城中的形势,又研究了一下各大世家的经济动向,就说起了瓜分蛋糕的事情。
“这事儿虽然我跟老爷子他们提起过,但是能有多少放在他们的心上,就很难说了。”叶开对此表示了一定的忧虑。
“老爷子他们对你还是非常重视的,应该不会当做耳旁风。”黎大表示道。
“希望如此。”叶开回答道。
不过晚上回家的时候,叶开就见到了二老爷子,倒是叶老爷子有外事活动,没能回来。
二老爷子见到叶开的时候,表现的非常高兴,特意开了一瓶陈酿汾酒。
说起来也是奇怪了,老叶家一大家子人,基本上在喝酒上面,都是以汾酒为尊,茅台倒是很少去喝。
“我个人以为,汾酒更适合北方的气候,尤其是在这个季节里面。”二老爷子喝了两杯之后,脸色显得有些发红,对叶开说道。
叶开说,“冬季喝点儿烈性酒,其实也不错。”
如今已经进入了十一月的中旬,京城这边儿的气候多变,风沙大,但是温度也低,喝酒驱寒确实是不少人的最爱,当然了,驱寒其实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我好像听说,当年开国大典的国宴上,用的就是茅台酒?”叶开忽然想到了这件事情,不由得向二老爷子求证道。
关于这件事情,一向都是底下传言,说当年总理在重庆是说过,1935年红军长征到茅台时,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
又说1949年末黔省刚一解放,中央就来电,要求黔省省委、仁怀县委要正确执行党的工商业政策,保护好茅台酒厂的生产设备,继续进行生产。
还说开国大典前夜,茅台酒就进了大内,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以此互为敬贺。据中新社报道:开国大典当晚的开国第一宴在京城饭店举行,从厨师选择到菜单酒品都经总理亲自审定,主酒为茅台。国运兴,国酒兴,当年为红军疗伤洗尘的茅台酒终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
“扯淡!”二老爷子听了,摇了摇头道,“以讹传讹罢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之!这种事情,知道的人不少,只是总理喜欢茅台是真的,也就没有人愿意说出其中真相了!”
“哦?这里面还有什么说法不成?”叶开有些好奇地问道。
“开国大典用酒的选择自然得是国内名酒,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评出白酒四大名酒是汾酒、茅台、泸州老窖特曲酒和西凤酒。当时的四大名酒中,汾酒成名千载毋须多说,西凤酒还未恢复生产,泸州还没解放,茅台还在沦陷区。”二老爷子对叶开说道,“茅台镇解放于1950年2月,但是镇上盘据的土匪还有好几千,直到7月土匪才基本消灭,而且当时茅台酒的各个作坊已经停产很久了。而那时候生产汾酒的汾阳解放已一年有余,有足够时间组织汾酒生产。地理方面,汾酒产地距离京城最近,是解放区,运输条件便利。人气上,汾酒的知名度不仅仅在北方,牧童遥指杏花村可是指了上千年的。”
“当时总理有过批示,国宴当中的水果按季节一律用国产,烟卷一律用大前门烟,菜仍中餐西吃,材料用国产的,酒用国产葡萄酒、绍兴酒、啤酒、烟台张裕公司制的白兰地、京城产的香槟酒。如需用烈性酒,则用汾酒。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二老爷子说道。
“二爷爷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莫非当时你在炊事班?”叶开听了,就有些奇怪地问道。
“屁!”二老爷子听了,顿时吹胡子瞪眼。
不过开国大典的时候,二老爷子也就是二十五岁而已,虽然说他十几岁就参加革命了,但是当时的党内地位基本上比较扯,本身也就是一个纵队司令的级别吧,却也没有像叶开所说的,沦落到炊事班去。
当然了,建国之后,国内的高层领导中以南方人居多,口味儿更加适合南方人的茅台自然身价倍涨,就变成了国酒了。
“都是很扯淡的东西,你说它是名酒,它就是名酒,你说它不是,它就不是了,还不就是当家人一句话的事情,难道喝了之后能成仙啊?”二老爷子摇了摇头,很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
“呵呵。”叶开听了顿时一笑,将话题给拉开了,“前一次我说的事情,不知道谈得如何了?”
“什么事儿?”二老爷子反问道。
“就是分蛋糕的事情嘛。”叶开说道。
“哦,是那件事情啊……”二老爷子想了起来,“这事儿还在谈,不过基本上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听二老爷子所说,这事儿的进展还算顺利,实际上老叶家此时的综合实力,远在各方之上,所以拿到的蛋糕份额也是最大的,叶开所提到的移动通讯和中海油,不过是蛋糕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其他的能源、电力、矿产方面,老叶家也颇多斩获。
叶开听了之后,仔细对比了一下,就觉得这个情况似乎跟自己印象当中的有很大的不同了,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横空出世,老叶家变得有些高调了起来,充分意识到了发展商业资源的重要性,又或者是叶老爷子在叶开的身上看到了未来,所以此时要多为他们争取一些重要资源,以备未来之需。
总而言之,老叶家在这一次的谈判中,所获得的东西,远远超出了叶开的预期。

第二百一十四章 到江中掺沙子去

直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叶开才有机会见到叶老爷子。
叶老爷子忙得很,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给他。
“待会儿要去参加一个会议,全国人大部分在京代表参加的,关于法制建设方面的……”叶老爷子说道,“不过你就算不来,我也打算喊你过来,有些事情要问问你。”
“哦?”叶开顿时一愣,心说又有什么事情了?
“最近你到处闲逛,学也不上,无所事事,这不是正途。”叶老爷子表示道,“所以我打算给你找点儿事儿做。”
“做事儿啊,那很简单呐。”叶开回答道,心里却在琢磨,叶老爷子打算让他去做什么事情?
这一段儿时间以来,老叶家好像并没有什么烦心事儿。
“你去江中吧。”叶老爷子决定道。
“哦,让我去江中上大学?”叶开听了,心说这也没有什么,去了江中大学的话,正好儿可以跟宁霜近距离接触了,也是好事儿啊。
“上什么大学,去了那里,你还不是一样闲逛?”叶老爷子立刻就打碎了他的梦想,直接说道,“我的意思是说,你去江中工作吧!”
去江中工作?!叶开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