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叱咤乐坛-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如此,叶梓心里已经非常清楚,刘家的财富将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这一次《校园十大歌手评选》活动,自己想要摘得排名第一的桂冠,恐怕需要出现一定的奇迹才有可能做到。

    否则,刘琦必定夺魁。

    ……

    三场三十二强赛彻底点爆了申城荧屏。

    第三场三十二强赛的收视再获新高,平均收视达到了84。3%,峰值超过了第一场的91。4%,达到了91。9%这样的极高数据,排在申城电视台有史以来的第二名。

    这一场赛事,吸引了来自申城全市共计两万五千通电话投票,同样创下了三期节目的新高。节目组、组委会和电话局都对此非常满意。

    接下去还有两场十六强赛和一场最后的十强争霸,以周芳老师为首的节目组很有信心超越当年,他们誓要将最新的无人能破的收视记录揽入怀中。

    这将是节目组至高无上的荣誉!

    为此,除了叶梓之外的其他十五位选手都被要求近期不得离开申城,他们需要随时听候节目组和组委会的召唤。

    同时,节目组和组委会为这十五名选手专门聘请了老师,来为他们细抠歌曲演唱以及台风、着装等等各项细节。节目组和组委会希望选手们都能以最好的状态,来参加最后三场的直播。

    就算叶梓这个特例,等他这一次从香江返回申城之后也将同样投入节目组的怀抱,跟其他选手一样接受老师们的指导。

    聘请老师指导这件事情并不在叶梓当初写的计划书当中,而是由叶莺这个组委会副主席和周芳老师、张文亮老师他们共同商议出来的结果。

    为了最后的三场直播,节目组和组委会都已经拼尽了全力。

 第四百一十七章 匠心独运与奖励政策

    申城电视台是华夏内地资格最老的电视台之一,制作直播节目的历史非常悠久。对于一档连续性直播节目的控制能力,申城电视台的表现一直都是极其优秀极为出色的。这一特质,在以周芳老师为首的文艺部表现得最为突出。

    《校园十大歌手评选》节目这最后六场直播,节目组在事先就已经仔细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问题,做好了极为详尽极其周密的预案。

    我们就从三十二位参赛选手安排分组的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节目组的思路,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处理这连续六场赛事直播的。

    从三十二强赛开始,节目形式正式从录播变成了直播。为了保证三场三十二强赛一上来就能收获足够的关注度,所以节目组在第一场赛事中就必须安排一位具有足够知名度的选手,用他的名气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节目组非常清楚,这个人选只能由叶梓来担任,这样的能力也只有他才具备。换成任何一位其他选手,包括获得了三十二强赛最高分数的刘琦在内,都不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假设刘琦跟叶梓的顺序替换一下第一场就上场参加,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够,虽然还是能获得很好的成绩,但是绝对不可能再有第三场赛事时那样超高的人气,那就完全达不到节目组希望取得的效果。节目组希望掀起的那种“浪头”,只有叶梓凭借着自己越来越高的名气获得的广泛支持度,才能做到。

    在这一点上,无论刘琦服不服气,都是叶梓完胜他。也许半年或者一年、几年、若干年之后,刘琦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或者凭借身后的家族洒下海量金钱,可能会有一丝机会让自己的知名度超过叶梓。

    但是现在,跟叶梓已经具备的知名度相比,刘琦就是个nobody。

    万事开头难。

    在第一场三十二强赛取得效果之后。节目组在第二场赛事中改变方针,用那些水平接近的选手之间极其惨烈的厮杀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这场赛事也只能放在中间。

    放在第一场,这些选手缺少对于观众的足够吸引力,很有可能让三十二强赛变得不温不火。要是放到最后一场,观众们连续看过了叶梓和刘琦的出色表演之后。对于一场水平接近的赛事是否还会有浓厚的兴趣,谁也不敢保证,这样一来同样很有可能拉低节目的收视。

    目前的安排,是最妥当的一种。

    放在三场赛事的中间一场,既不会拉低节目的收视率,同时又能让观众们“欣赏”到跟明星选手不一样的选手们的风采。唯一损失的就是峰值收视,这一点没办法,水平接近的这些选手是拉不动峰值收视的。

    而到了最后一场,节目组再次推出刘琦这个外表异常英俊的小伙子,用他那完全不同于叶梓的特点。吸引那些并不一定关注节目本身的观众,来关注这套节目。

    而刘琦自己,也用自身的演唱优势再加上背后的财力支持,让整场赛事几乎变成了他的个人秀。所起到的效果,跟节目组的设想可谓异曲同工,完美衔接。

    从这样的前后顺序安排,我们就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节目组对于赛事直播当中任何可能的细节几乎都考虑到了。

    这三场赛事,节目组费尽了脑筋想尽了办法。他们希望尽可能的将每场赛事做到既有特点,又能跟其它两场彼此平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概念。

    三场赛事下来,至少从收视率和观众电话投票这两点上来看,节目组的设想和目的是完全做到了的。

    接下去还有三场更加重要的赛事,节目组当然也会一如既往的进行周密的安排。

    比如刘琦。他就将接替叶梓在三十二强赛第一场的作用,用他在上一周刚刚获得的超高人气,来拉动第一场十六强赛的整个收视情况。

    这跟叶梓本身已经具备的知名度,或者直接说名气不同,节目组利用的是刘琦在上一场赛事当中积攒到的人气。这点人气如果不马上利用起来,也许再等上一周就很有可能散掉许多。派不上什么太大用处了。

    所以节目组趁热打铁,将刘琦直接安排在第一场十六强赛。节目组确信,以刘琦目前的人气旺盛程度,一定可以拉动第一场十六强赛的收视再起波澜。

    而叶梓就被安排在第二场十六强赛,时间将在两周之后的5月3日。他的名气既然已经上升到了目前这样的程度,只要不是他自己作死的一两年都不出新作品新专辑之类,短时间内是绝不可能轻易消失的。用他的名气和演唱实力来压住第二场十六强赛的阵脚,绝对毫无问题。

    这就是叶梓跟刘琦之间现在最大的不同之处。叶梓的名气已经摆在那儿到那个位置了,这是刘琦的外表再怎么出色都无法比拟的。

    至于5月10日进行的十强争霸,节目组的计划也早已安排妥当。不过他们肯定还是要看一下两场十六强赛的具体情况,再做一些细节方面的调整。

    行百里者半九十,他们当然希望让这一场从去年开始的《校园十大歌手评选》活动,最终能够取得圆满的收尾结局。为此,他们一定会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做到这一点。

    电视台和组委会都在努力,十六位选手也都在厉兵秣马准备接下去的赛事,力求杀进前十。而全市各大院校对于本次评选活动的支持力度,同样也是空前的。

    为选手们的参赛大开绿灯放行,为选手们平日里的排练提供场地设备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事情。

    复赛之前,各大院校在通气之后各自公布了校方的奖励政策。有几项是各大院校全都统一的。

    第一项就是奖学金。

    所有能够杀进六十四强的选手,都将获得本校的奖学金。之后每前进一步,奖学金就会再向上一层,一直到他们能够杀进前十获得最高等级的特等奖学金为止。

    第二项则是叶梓最为看重的。

    从三十二强开始,各大院校都推出了主课免试通过的奖励措施。三十二强是一门主课免试通过,现在已经杀进十六强的这些选手将获得两门主课免试通过的奖励,杀进前十的选手将至少免试三门主课。随着他们在十强当中名次的递增,免试主课数量也将同时递增,直至所有主课全部免试通过为止。

    当然,这样的奖励仅仅只是本学期。

    对于那些大四的毕业生,校方将提供一些热门工作单位供他们优先选择,免得他们的心思不在比赛上面。

    从这些奖励就可以看出,为了这场评选活动,校方真可谓用心良苦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不是这场评选活动能够让这些校长们、院校的头头们收益良多,他们又怎么肯花下这么大的本钱来奖励选手们呢?要知道能够当上大学校长的,那可个个儿都是人精啊!

    不管学校方面对于这场活动隐藏着什么样的诉求,也不管他们的这些诉求是已经达成还是即将达成或者未能达成,所有的这些奖励措施都大大激励了这些参赛选手的斗志。尤其对于本学期一直在申城香江两地飞来飞去、学业落下了很多的叶梓来说,这样的奖励措施就像是为他度身定制的一样,他爱死了校方的这些决定。

    奖学金叶梓完全无所谓,不过主课免试通过这份奖励,将是叶梓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尽力争先的强劲动力之一。

    ps:  感谢书友“书虫巨石”两张月票的鼓励,谢谢您!高音鞠躬致谢!再谢!!三谢!!!祝您一切顺利,万事如意!

 第四百一十八章 急奏般的小过门

    4月20日,星期一。

    选手们已经集中在了一起,开始接受老师的指导,为即将到来的十六强赛做准备。作为特例的叶梓却因为一个突然出现的小状况,一头扎进了录音棚里。

    路征老师临时接到唱片厂的任务,需要紧急录制一套以申城歌手为主的《hong歌大联唱》专辑。

    今年年初,一张翻唱五六十年代老歌的专辑悄悄上市。这张专辑采用了很少见的联唱形式,又采用世界潮流的舞曲节奏重新进行编曲,同时汇集了李凌玉、图洪刚、范玲玲、孙国青等众多享誉华夏的大牌歌星,甫一上市就受到了歌迷们的欢迎。大街小巷各个商店都在热播这些歌曲,这张专辑也很快登上了畅销专辑的榜单。

    从年初出版发行以来,仅仅只有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这张名为《红太阳》的联唱专辑已经卖出了超过一百万盒磁带,现在仍然还没有停止它的脚步,正在向两百万盒、三百万盒、四百万盒的超高销售数量一步步的迈进。

    根据后来的统计,这张专辑至少卖出了三百多万盒的数量,超过了任何一位华夏当代歌唱演员(包括美声、民族以及通俗唱法全部在内),创造了华夏唱片发行史上的一个神奇的记录。

    这张专辑并不是华夏唱片厂的大制作,它原本只是无心之间的一个小计划,没想到居然瞬间红遍了整个华夏,华夏唱片厂当然希望趁胜追击,榨取出这张专辑、或者说这个计划中所有的剩余价值。

    于是,各地分厂都在紧急录制出版以本地歌手为主的类似专辑。申城分厂作为这张大卖专辑的幕后策划者,这种时候肯定不甘人后。他们很快就调集了精兵强将,只花了短短两天的时间就做好了整张专辑的伴奏,就等歌手来录唱了。

    叶梓作为这半年以来申城歌坛最风光的一位歌手,他当然也是唱片厂邀请的本地歌手之一。星期天晚上他正在忙着给张磊编曲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