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源山庄-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于礼貌,王铮也把自己的名片递了过去。

    “韩经理,幸会!”

    “幸会,幸会!没想到在这里能够见到王先生!”

    王铮微微一笑,“韩经理,我跟李先生约好了一会看他的收藏。不便在这里多聊,不如有时间咱们再聚?”

    “好,那我就不打扰王先生和李先生做生意了!有时间再聊!”

    对于王铮的推拒,韩翃中也没有生气。能够拿到王铮的电话,就不怕以后没机会联络感情。

    “李先生,既然你还要跟王先生谈生意,那就不必远送了!再见!”

    李云峰点了点头,招呼自己的秘书把韩翃中一行送走后,朝王铮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王铮先生,我是李云峰,很高兴见到您!”

    “李先生客气了!”

    在对方跟王英见礼后,李云峰便引着王铮一行人朝后院走去。

    穿过了左侧的拱门,经过一小段密集的紫竹林后,眼前豁然开朗。在后院中间,有一多半的面积被修成了一个池塘,池塘中莲花盛开,青碧的荷叶下鱼虾游荡,生机盎然。池塘中央是一栋不算大的凉亭,凉亭红柱青瓦,古意悠悠。凉亭东侧有假山,假山周围有茂盛的植被。

    梧桐、海棠、石榴,长势旺盛;月季、兰花、雏菊星罗棋布;紫藤和爬山虎遮盖了原本属于墙的颜色。两行曲折的游廊,沿着池塘畔蜿蜒而过,连接后院堂屋前的檐廊。

    堂屋很大,两侧是两个耳室,不过耳室的门框都消失了!

    “各位请进!”

    李云峰把王铮几人迎进了后院的堂屋。

    堂屋内的布局颇类古时富奢人家的装扮,中间是客厅,左右分别为卧室和书房。

    “几位请喝茶!”

    王铮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李先生,现在咱们茶也喝了,是不是可以让我们看看令尊收藏的古玩了?”

    “既然王先生如此说了,那在下自然从命,请!”

    说着,李云峰引着王铮几人推开了书房的房门走了进去。

    “哦,对了!”李云峰脚步一停,“王先生,收藏室内的空间有限,所以烦请两位把各自的保镖留在外面。”

    “好说,铁子,你别进去了!”王英吩咐了一句。

    同样,王铮也把王乾留在了外面。不过同来的王森他要带着,尽管王英坚定古玩的本事也不错。但他显然更显新系统出品,质量保证的王森。

    简单的打量了一下面积五十平方左右书房内的布局后,王铮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旁边一处小门帘上。

    眼看着李云峰上前把门帘掀开,一扇厚黑的厚实铁门出现在众人眼前。铁门上有密码锁,在李云峰打开后,里面明亮的灯光隐隐传了出来,王铮三人见此,对视一眼后,多少都有些迫不及待的鱼贯而入。

    穿过不及一米的门洞,一个足有三十平方,青砖铺地,中间一张红木长桌,周围贴墙摆放着博古架,博古架上琳琅满目的堆放着大大小小各色瓷器的收藏室出现在几人眼中。
………………………………

第三百三十四章 瓷中三宝

    第三百三十四章瓷中三宝

    ……

    博古架从地面一直顶到房顶,高度约有三米,搁架大约有五层,其中最底下一层最高,接近一米。中间四层相差不大,都在五六十厘米左右,最上面的一层最小,只有三十厘米。而每层搁架的进深倒是相差不大,都在四十厘米左右。

    至于,这些博古架的长度,却是根据周围墙体的长度来的,正对门口的这面墙摆放的博古架最长,接近六米。

    很显然,这些钢制的博古架都是定制的。

    “这是‘大龙缸’?”

    就在王铮还在四下打量的时候,王英已经神色兴奋的直奔斜对面,博古架最下层一件青花龙纹大缸跑了过去。

    “大龙缸!”

    王铮也被这个名字吸引了注意力。

    虽然他在古玩鉴定方面堪堪入门,但仗着身体接受改造后,几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着实记住了大量的古玩收藏知识。

    明朝洪武初年,朝廷下令专设窑口烧制龙纹大缸供皇室使用。明皇室以龙纹大缸为宫中御用贮水器皿,或置于墓中盛满灯油充当长明灯。青花大缸广口、短颈、圆腹、平底,形制古朴厚重,缸腹绘青花五爪龙升腾于云海间,尽显皇家气派,是明代大型御用青花瓷器中的经典之作。在藏家口中也常被称为‘大龙缸’!

    因为龙缸体积太大,所以烧造起来极为浪费原料,而且使用的青花料和人工较多,很容易出现废品。所以,明代洪武,到后面宣德、正统、万历、嘉靖等时期,大龙缸都有烧造,但成品极少,价格也是不凡。

    “大明嘉靖年制!”

    在王铮走进后,口径70厘米,高近40厘米,表面云龙纹的大缸沿口处六字楷书横款,很快映入眼中。

    “可惜不是永乐或者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王铮心道。

    永乐和宣德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与之相反的是嘉靖年期间曾多次爆发农民暴乱,国力衰弱。景德镇官窑开始施行“官搭民烧”制度,精品较少!

    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即便是‘大龙缸’这种精品瓷器。嘉靖年制的‘大龙缸’价格也不会超过200万!

    但两百万的瓷器已经属于高档瓷器了,毕竟过千万的瓷器只是其中的少数。

    另外,让王铮有些惊讶的是,在这个收藏室内,并不只是一件大龙缸,旁边还有一件差不多大的‘明代万历青花狮子戏球大缸’,一件‘清代乾隆斗彩缠枝花卉纹大缸’!

    可惜的是乾隆大缸出现了残损,要不然它的价值的倒是不下千万。

    因为对瓷器鉴定懂得不多,所以在随着王英和王森看了一会,等心里的那口热乎劲过了以后,王铮便停了下来。

    “李先生,这里的收藏还真是丰富!”看着搁架上琳琅满目的瓷器,王铮感叹道。

    “我父亲一辈子时间都花在收藏上,能被他看上眼,留下来收藏的瓷器,没有一件不是精品。不是我吹牛,在这个房间当中,任何一件瓷器拿出去拍卖,价格都不会下于百万!”

    骄傲的神色,自信的语气,带着强烈的感染力,让王铮也相信他说的并非妄言。

    不过,看这收藏室中博古架上的摆放的瓷器不下两三百件。如果真如对方所说,价格最低都不下百万的话,那它们加起来的价值可就真的令人心惊了。

    “对了,李先生!听闻令尊生前曾收藏了‘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和‘宋代汝窑天青釉圆洗’,两件瓷中至宝,不知道可否拿出来给在下开开眼界?”

    “当然可以,王先生请稍等!”

    说着,李云峰走到左侧墙角,打开了放在那里的一件大号保险柜!

    时间不长,就见对方拿着一只小儿拳头大小,胎体晶莹洁白,表面有红绿黄三彩,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的小杯子,走到藏室中央的小方桌前,小心的放了下来。

    “王先生请看,这就是‘成华斗彩鸡缸杯’,如今还在私人藏家手里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已经不到五件了!”

    “我可以上手吗?”

    虽然刚入收藏一行,但行内的一些规矩他还是清楚的。在碰到这种易碎的瓷器时,是绝对不能用手去触碰对方手里的瓷器的,只有当对方把瓷器放下后,才能拿起来观赏或鉴定。在行内这种规定,也是为了万一瓷器打碎后,能够清晰界定责任。

    “王先生请!”

    点了点头,王铮神情中带着一丝激动的伸出双手,把杯子拿了起来。当然,他并不是想要鉴定真假,而是单纯想要欣赏大名鼎鼎的‘成华斗彩鸡缸杯’的风采。所以,他也没用放大镜,就这么拿着鸡缸杯在耀眼的灯下仔细欣赏起来。

    果然,就像他看过的那些鉴定书籍上介绍的,斗彩鸡缸杯的胎壁极薄,王铮拿在灯下一看,半透明的胎质,带着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此刻被他拿在手里的并不是一件瓷器,而是一件真正的羊脂白玉。

    “果然不愧是价值亿万的瓷中至宝,太漂亮了!”

    王铮爱不释手的观察了良久之后,才不舍的被边上的王英给要了过去。等到他和王森一起看完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分钟。

    在李云峰把‘成化斗彩鸡缸杯’藏到保险柜后,才把‘汝窑天青釉圆洗’拿了出来。

    汝窑的大名,随着千百年来‘纵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的传唱,王铮早已如雷贯耳。“雨过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的玛瑙釉,‘似玉非玉,而胜玉’的温润胎质,以及其声如磬,‘皮、蟹爪、芝麻花’的纹理特点,尽皆集中在了这件‘汝窑天青釉圆洗’上,让王铮尽享了汝窑瓷器的美感。

    果然是名不虚传!

    “李先生,这个是……?”

    在‘汝窑圆洗’被三人逐次欣赏鉴定,被李云峰收起后,他又从保险柜里拿出了一个木质的托盘。

    托盘上盖着红色的绒布,显得格外神秘,当然也吸引了王铮三人的目光。

    “除了刚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和‘汝窑天青釉圆洗’之外,它们是我父亲生前最喜欢的一套瓷器!”

    说着,李云峰掀开了红色绒布,迎着灯光,在托盘上显出七个大小类似于刚才的成化鸡缸杯,但上面的纹饰却决然不同的小杯子。

    “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

    还没等王铮开口询问,耳边已然响起了王英满是喜悦的惊呼。

    “没错!它们确实是‘清代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虽然缺了六只。但仍然被我父亲视作他三百件瓷器收藏中最珍贵的三件(套)!”

    “李先生,令尊的收藏真是令人艳羡,这套‘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虽不完整,但它们和刚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汝窑天青釉圆洗’都是价值过亿的瓷中珍宝!”

    一直站在边上的王森也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看着这七只精美的小杯子,王铮脑海里也浮现出了看过的有关‘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的资料。

    康熙的文治武功暂且不说,历史自有公论。他对历代的瓷器很有研究十分欣赏,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镇恢复御窑厂,研制新风格的各种瓷器。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纹杯”,第一次把“诗、书、画、印”在同一器皿上并用,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惯称“十二月花神杯”。康熙皇帝十分喜爱,几次南巡都带在身边,他不仅喜欢花神杯瓷器的工艺更喜欢花卉配唐诗的文化意境。

    雍正、嘉庆、光绪、民国官窑和民窑对“十二花神杯”均有仿制,尺寸大小稍有不同,“花神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历史品牌,后世仿制的底款也留有“大清康熙年制”字样。每个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