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路,宁可战死!绝不跪亡!”他一夜跑遍整个北边平原,连人带马累毙在海边,死时还拄着一人高、缀着豹尾的长火把屹立,向家乡的方向眺望,火把不熄。于是渤人们无分男‘女’老幼,全都跨上战马,拿起棍‘棒’、劣弓,甩石巾和断刀残剑(好的武器都被搜走了),向他们的主子杀去。

    渤人们兵分两路,一部攻向奴儿干都司在北边的军械库和粮草屯积地抚顺,一部攻向北狄最大的马市所在地乌图浩特,只用了一夜便将二地攻克,夺取了大量的武器、粮食和马匹。

    渤人们迅速用夺取的武器和战马武装了自己,组成了一支全民皆兵的庞大骑兵军团,震怒的北狄人全起‘精’锐骑兵,前来攻击,但当年的“放牧的狗”们已经掌握了骑兵战术的‘精’髓,他们比北狄人更懂马,凭着旺盛的战意、几百年来对压迫者刻骨的仇恨和神乎其技的战斗能力,他们连续击破北狄七路大军的会攻,将北狄人最引以为傲的“怯薛骑兵”斩杀殆尽,千里草原一时尽赤。

    得知渤人击败北狄的消息,珉朝奴儿干都司王国忠大惊失‘色’,他急忙命令大军停止入朝,前往平叛。王国忠深知渤人骑兵的厉害,是以亲自指挥大军,并带上了大批火器,这些火器原本是要用来对付日本人的,王国忠认为渤人骑兵虽然厉害,但不敌火器,他将全部火器带上,是打算速战速决。

    但让王国忠没有想到的,是渤人早有准备。在得知珉军前来之后,渤人派出死士发动夜袭,将珉军囤放的火器和粮草焚毁大半,珉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及至双方主力决战时,恰逢大雨,珉军剩下的火器也全都失去了作用,面对如同海‘潮’般涌来的渤人骑兵,不得不以骑兵和重甲步兵结阵迎战。双方血战一整天,在渤人前赴后继的攻击下,珉军大败,死十余万人,奴儿干都司王国忠及以下将佐百余人全部被杀,战场上血流漂杵,人马积尸如山,河水为之断流。

    尽管击败了珉军,渤人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青年男‘女’死伤数万人,领袖穆麟德·莫日罕亦于此役阵亡。

    莫日罕阵亡后,其长子丹雅继位,丹雅有谋略,勇敢善战,在美貌智慧的母亲海兰的帮助下,丹雅适时的和珉朝和谈,以承认珉朝的宗主权和奴儿干都司的管辖权及助珉朝驱逐日军为条件,达成了和珉朝的和议,换取了珉朝对渤人地位的承认。

    在同珉朝达成和议后,丹雅挥师北上,猛攻北狄诸部,将北狄各部落一一攻灭,残存的北狄部落被迫向西北‘蒙’古草原迁徙,后进入俄罗斯帝国境内。

    在击灭北狄,彻底解除了背后的威胁之后,丹雅应珉朝之约,率军进入朝鲜,助珉朝驱逐日军,历时五年,终于将日军驱出朝鲜,朝鲜李氏王朝得以复国,但在取胜之后不久,因为长期积劳成疾,丹雅病逝,因其子年幼,母亲海兰扶其二弟达罕袭位。

    林逸青知道,所谓的渤人或渤族,其实是一个中原民族和北狄各族融合形成的民族,他们继承和拥有了草原最纯正的骑兵文化和悍不畏死的‘精’神,是以在凝聚起来之后,才会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数十年间,于白山黑水,草原大漠,无往而不胜。

    因为长期生活在极为恶劣的环境,渤人无论男‘女’老幼,视劳作生产和战斗为本份,渤人祖先为孛日诺和髡发人,是以渤人男子皆剃光头或留短发,渤人‘女’子未出嫁前亦只留齐颈短发,以方便劳作和战斗,出嫁后方可蓄留长发,然亦不许长过腰(不似中原人长发及地),而渤人‘女’子敬重祖先,为示不忘本,嫁后仍不留长发者亦多。

    渤人在东北地区不断的壮大,渐渐有了和珉朝叫板的实力,但因为“同族同源”的关系,渤人历任领袖都没有打算进攻珉朝的打算,而是谨守和议,尊珉朝皇帝为“天可汗”,但此时珉朝奴儿干都司已然名存实亡,权力全为渤人掌握。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四十章 大乾帝国

    珉朝最后的五十年间,天灾不断,水灾、旱灾、蝗灾在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农业生产严重下降,加之珉朝末期吏治腐败,农村破产,手工业和商业凋敝,人民遭受的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连续多年闹灾荒,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农民大批流亡,以致于“流民”大量形成,而军队因将领克扣军饷发生兵变,大队落草为寇,又形成了“流寇”,流民和流寇最终形成了以李鸿基、张先仲为首的“流贼”,而珉朝政fu应对不力,终至天下大‘乱’。

    流贼之势席卷全国,珉朝政fu调集全国兵力镇压,一时间全国各地战火纷起,战争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瘟疫随之横行,在全国范围内蔓延(有日本学者研究后认为可能是鼠疫),军队也遭到了感染,战斗力严重下降,结果当李鸿基兵围京师时,珉朝君臣束手无策,当时的思宗皇帝‘欲’要王公大臣及贵族富户献饷募兵守城,竟无人应,京城遂破,思宗谥亡,李鸿基入城,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升”,并晓谕天下。

    珉朝灭亡,其遗臣多人出奔边关,经山海关守将武山贵联络,前往渤人处“痛哭乞师”,以求复国。时渤人领袖(渤人当时并未建国,只称“渤海部”,首领称盟长)穆麟德·真‘玉’在位,担心出兵会让瘟疫传入东北地区,遂不允所请,并下令封关,禁止内地人进入渤海部辖境(事后形势的发展证明这位领袖的担心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

    升朝建立后,李鸿基未待统一全国,便下旨遍告天下,派遣使者前往渤海部宣谕,要渤海部象臣服珉朝一样的臣服升朝,并献纳贡品以示归顺。真‘玉’接见了升朝使臣,表示愿与升朝和好,但称渤人奉珉朝正朔多年,“不愿改奉”,拒绝了李鸿基的要求。李鸿基闻讯大怒,亲率‘精’兵20万前往征伐,真‘玉’率渤海部“青龙旗”、“白虎旗”‘精’锐骑兵8万,以武山贵投诚的原珉军“关山铁骑”2万为向导,与李鸿基所部大战三天三夜,最终李军大溃,李鸿基仅带千余骑败回北京。

    击败李鸿基后,渤人担心瘟疫感染,便未乘势追击,而仍是严守关隘。因珉朝正朔已亡,真‘玉’宣布渤海部建国,国号“渤海”,真‘玉’称可汗。

    李鸿基败回北京之后,因实力大损,原先的战友张先仲趁机发难,举兵攻打李鸿基,并在四川建国,国号“大希”,与李鸿基分庭抗礼。李鸿基当然不能承认这样的结果,多次派兵征讨,希国与升朝互相攻伐,整个中原再次陷入到战‘乱’当中。

    张先仲为人残暴嗜血,喜好杀人,每攻克一地,必然屠城,各省为其部所杀者以千百万计,因死者过多,无人掩埋,疫病到处流行,人民死亡枕藉,一时间赤地千里,整个中原有如修罗地狱。

    真‘玉’时刻关注着中原的局势,他有心想要举兵南下,结束战‘乱’,又担心瘟疫蔓延,殃及自身,是以虽有渤海国和珉朝遗臣多次劝说,他仍迟迟不能决定。直到一位自称是神医叶天来后人的‘女’神医叶晶到来,称有预防医治之法,真‘玉’试验无误后,这才同意发兵南下。

    此次出兵,真‘玉’征召了整个渤海国的军队,以“倾国之师”南下,其时渤海国共分八部,称“八旗”,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狮”、“白麟”、“金猊”、“玄豹”,每旗‘精’锐骑兵4万人,合计32万人,加上原珉军“关山铁骑”8万,总计40万人。

    听闻渤人骑兵南下,李鸿基和张先仲停止了内斗,合兵一处,北上迎敌,但因二人猜忌过深,相互不能配合,加之内斗和瘟疫横行,兵士死亡极多,是以根本无力抵挡渤人骑兵的进攻,几场大战之后,李张所部便损失殆尽,李鸿基战死于‘乱’军之中,张先仲被俘,后在北京凌迟弃市。前后不到一年时间,渤人骑兵便横扫中原,一统天下。

    取得中原政权之后,渤人骑兵又先后平定了‘蒙’古、维疆、康藏等地,并将哈萨克三帐之地收入版图,加上原有的渤海国故地,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在中原人官员的建议下,新帝国仍然定都北京,国号为“乾”,取“开新天地乾坤”之意。

    定都北京之后,真‘玉’登基称帝,年号“乾丰”,为开国皇帝。真‘玉’去世后,大乾帝国先后又历经舜致,宁煦、荣方、全隆、佳庆、韶光、显凤,彤郅八个皇帝,延国祚二百余年,今年年初年轻的彤郅皇帝穆麟德·承纯刚刚去世。

    彤郅皇帝的骤然去世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9075年2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和《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同时在头版刊发了一则极短的报道,正文只有14个英文单词:“来自大乾的电讯表明,这个国家的内战将无法避免。”

    次日,这两家报纸又在显要位置刊发了一篇报道,称虽然纯亲王之子(即光旭皇帝承田)已被选为接班人,但彤郅皇后鄂鲁特·灵音却身怀有孕,如果她能诞育一位皇子,则帝位之争必将趋于‘激’烈。报道说,传言皇后因为大臣上奏称皇后怀的不是皇家血脉已经自尽,但无法得到证实。

    此时距离年仅19岁的彤郅皇帝驾崩正好一个月,尽管大乾帝国竭力给她的臣民和世界营造一个印象:大乾帝国的形势一片大好,而且是越来越好。但在这大好形势下,西方人似乎并不领情。2月3日,这两家大报的头版上就同样刊登了一则短消息:“传言说,因皇位继承问题,北京已经爆发‘骚’‘乱’。”

    有关紫禁城红墙内‘阴’谋的种种揣测,在西方世界蔓延,发酵。彤郅皇帝的不幸去世,吸引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这无疑是因为大乾绝对无可否认的大国(不是强国)的地位。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四十一章 皇帝之死

    《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在得到彤郅死亡的消息后,发表了一篇题为《英国与大乾》的文章。文章认为,彤郅皇帝统治着3亿多的庞大人口(英德当时的一些地理学家甚至估计当时乾国人口在4。5——5亿),远远超过大英帝国(包括所有殖民地)的2。8亿人口,两国人口相加,就等于人类总人口的半数以上,这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事情,中英两国无可争议地是世界上的最大的国家。

    如今这个与英国一般伟大的国家失去了他们的领袖,世界当然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官方公布彤郅皇帝的死因为伤寒后,一时之间,关于伤寒的基本知识就成为西方各报争先报道的内容之一,以满足读者的强烈需求。林逸青看到的报纸当中,有大量的各种篇幅的报导。

    伤寒之外,有人认为彤郅皇帝少年**,‘私’生活不够检点,沾染了严重的‘性’病。这些疾病与伤寒协力,摧毁了这个少年天子。而史家们争论不休的,就是谁该对彤郅皇帝的放‘荡’负责。在这些责任人中,公认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仁曦太后和敬亲王。

    仁曦太后被攻击的理由,是因为她过度干预了儿子的‘私’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