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7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多少年前,那血雨腥风的日子

    翼殿前队原本是翼王石达开的骨干部队,担任先锋进军四川,但途中得知石达开主力在大渡河覆灭。不得不全力北上,汇集另一支翼殿残部原赖裕新的中旗,一起投入扶王陈得才的圣平天国远征军。由于这支劲旅骁勇善战,又转战万里,受到天京方面极大欢迎,首领固天豫唐日荣被一下提拔为德王,与赖文光等平起平坐。西北圣平军东下救援天京,在墨石渡溃败后,中旗黄中庸投降乾军安徽地方部队,前队唐日荣却誓死不降。突围投入赖文光、张宗禹等部。

    就是这样一支历经坎坷,不屈不挠的部队,却在东绺军进入湖北、屡战屡胜,兵力由数万发展到近20万之际。被赖文光以“通款官兵”的罪名杀害。

    固然,人是会变的,当年不肯投降的,未必日后也不肯投降,在墨石渡拒绝投降的圣平军将领邱远才、绺军首领李允,后来都投降了乾军。但这些人投降。都是被逼到穷途末路后无奈的选择,很难想象,在四川孤军奋战时不投降、在墨石渡山穷水尽时不投降的唐日荣,却会在连打了几个胜仗、形势一片大好时“通款官兵”。

    更有趣的是,被“通款”的“官兵”居然没人知道有这么个“起义投诚人员”,他们只是莫名其妙地记录下这件怪事,然后“合理想象”那个唐日荣大约是琢磨过投诚,还没来得及就给灭了吧

    他诬害唐日荣的动机,正如他的几个敌人所推测的,是夺取这支骁勇善战、却始终打着翼殿旗号友军的指挥权,壮大自己原本在几个绺军首领面前相形见绌的实力。尽管他的“欺骗”一时得手,但这种“火拼”却令人寒心,唐日荣死后的京山尹隆河大战,绺军和湘淮军都分三路开战,在绺军占上风的“上半场”,左路牛洛红击败对方右路,包抄了刘铭传部侧后,右路任柱更打败了淮军左、中两路,赖文光的南队加上助战的绺军李允部,却始终不能击败当面敌人;“下半场”湘军鲍超突然杀到,左、右两路仍在苦战,赖文光的中路却一触即溃,最终导致会战的失败。

    这场先胜后败、功亏一篑的大战,是绺军由盛而衰的节点,节点失败的关键,则是赖文光部战斗力的孱弱。以火并吞并友邻,最终导致战斗力下降,赖文光对自己人的“欺骗”,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有趣的是,赖文光也曾被人“欺骗过”:在他的供词里,他对当年李秀成“不顾君命而妄攻上海”和破坏与洋人的“邦交”十分愤慨,大骂不已,这番说辞跟洪文轩的说法一模一样,显然,这个朝臣出身、和洪文轩同为基层知识分子的“外戚”,是接受了洪文轩的说法,他当然不知道自己“被欺骗”了攻打上海的计划原本就是洪文轩自己提出来的,准备打下后“买火轮船20只上攻武汉”,而所谓去苏州“讲和”的“西洋外交官”,其实不过是4个英国、1个法国的传教士,且其中至少有2人是洪文轩认识的朋友、熟人,亲自去苏州接见了5位“外交官”的洪文轩,回天京后继续宣称“洋官讲和”,其心理是颇有些阴暗的。从赖文光的反应看,他这番话,至少蒙骗了许多类似赖文光这样的天王洪火秀的“娘家人”。

    听到她说到“翼殿前队”这个词,黑衣青年终于不吭声了。叹息了一声,垂下了头。

    “都是过去的陈年旧事,现在提出来也没什么光彩,还是不要说了罢。”母亲看着手中的遵王长刀。这柄长柄大刀据说就是民间歌谣当中“遵王大刀三尺高,官兵一见魂飞跑”的那柄刀,但那个黑衣青年并不知道,这把刀便是出自于眼前的女人之手。

    “我可以帮你们解开它身上的秘密。”母亲此言一出,黑衣青年猛地抬起头来。

    “只是我想知道。你们要用它干什么”母亲看着黑衣青年,目光一下子变得锐利起来,似乎要将他看穿。

    “当然是恢复天国的大业了”黑衣青年回答得毫不含糊,但母亲却似乎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什么。

    “天国的大业呵呵,这种话,还是不要对我说的好。”母亲冷笑了一声,黑衣青年再欲争辩,却给母亲摆手止住了。

    “我可以帮你们拿到秘宝,但你们得手之后,随你们去做什么。不要再来找我,也不许危害到我的夫君和孩子,否则”母亲在这一刻展现出的威严,竟然让欧阳妍有一种呼吸困难的感觉。

    “我明白,只要你帮我们解开此秘,我们和你全家再无干系,日后无论发生何事,再不相扰。”黑衣青年干脆的答道。

    “那好,以此刀为誓,我们一言为定。”母亲说道。

    “那我便静候佳音了。”黑衣青年向母亲拱了拱手。起身欲要离去,母亲看着他的背影,突然问道,“那日京城里孔家那贼子遇刺的事儿。是你们做的吗”

    “是。”黑衣青年停下了脚步,犹豫了一下之后,说道,“不过没能成功,给那狗贼逃了。”

    “都这么多年了,做事还这么鲁莽。你们为什么就是不吸取教训呢”母亲又一次发出了深深的叹息。

    “这一次是首领的意思,并没打算成功,只是想将狗朝廷的注意力转移,让他们不注意我们的真实目的而已。”黑衣青年答道。

    “是这样啊”母亲的目光又回到了手中的遵王大刀上。当她再次抬起头来时,黑衣青年已然消失了。

    “出来吧,妍儿,去叫你爹来。”

    “哎”

    当欧阳妍来到前屋时,赫然发现父亲正对着一张图纸发呆,面前的小桌上,则放着一个银光闪闪的大银锭。

    看到欧阳妍到来,父亲方才回过神来,将图纸小心的放在怀里收好,拿过那块大银锭便随着女儿进了内堂。

    “又有大主顾来了”母亲一眼便看到父亲手中的二十两大银锭,便知道了是怎么回事,苦笑了起来,“今儿个是什么日子大主顾还真是多啊”

    “这回是老相识,京城扶桑楼老吴的订货,先付了定金二十两银子,活儿要得比较急,就一天时间,成了之后,还有八十两银子酬金。”父亲说着,从怀里取出了图纸,在母亲面前的小桌上展开,“瞧,就是这么个东西,不过要精钢打造。”

    “这不是洋枪的样儿么”母亲看了一眼图纸,有些奇怪的问道,“他要打一支实心的铁样枪”

    “对,不过这是带枪刃的,枪刃也要和枪身铸为一体,加宽加厚。”父亲比划着图纸说道,“瞅着是洋枪的样儿,但其实是一杆矛枪。”

    “这枪不象枪,刀不象刀的东西,做什么用啊”母亲更加的惊异了。

    “哎,你别看这东西形制怪异,但却端的是一件好兵器”父亲说着便兴奋起来,“非常方便握持刺击,易于上手,份量又适中,而且用精钢打造,比上刺刀的洋枪要结实得多”

    母亲听了父亲的话,又仔细看了看图纸,再看看手中的遵王大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小燕这兵器便是我一直想要做的绝世神兵我一定要将它打造成功你知道吗老吴帮着给订货的那个人,是要用它来考武状元的”父亲由兴奋转为激动,说话时竟然手舞足蹈起来。

    “可是时间太紧了,只有一天啊”母亲显得有些忧虑。

    “没事顶多干个通宵而已再说了,这一回我正要显显手段呢小燕你一定要帮我”

    “好吧那赶快准备材料吧”

    “材料是现成的老吴送来了三把断剑,都是大剑某人的战利品,说就用它们。熔了重铸,不够的话咱们再添些个,额外算钱”

    “那好,现在就熔吧妍儿去叫小宝来。赶紧备炉”

    “哎”

    未完待续。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七百五十九章 殿试争锋

    欧阳妍喜欢看父亲打铁。

    从昨天下午开始,父亲和小宝就一直在打铁,没有休息。

    乡下的农村流传有一句熟语,叫“一结猪、二打铁、三接犁头四捉鳖”。乡村里做手艺活的人很多,仅将这四种职业进行排列,主要是因为它操作时间短、赚钱快。而打铁是一门十分古老的技艺,在乡村中有着固定的门面,它注重师徒配合,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份体力活。那“叮当叮当”清脆而有节奏的打击声音,如师徒之间共同演奏的一首打击乐,给寂静的乡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京郊铁匠铺里的师傅,大多来自直隶山东一带,铁匠铺通常开设在村头镇尾或路口,一二间低矮通透的平房内,年长的师傅带一二个年青的徒弟。铁匠铺屋内墙边一个横卧的风箱连着火炉,屋中间木头墩子上摆放着一个铁砧子,门口放一两张长条凳。这种简单的摆设,构成了京郊铁匠铺的基本格局。

    每到父亲工作时,欧阳妍就经常十分好奇地站在一旁看打铁。头一次看铁件从炉膛抽出锻打时,那飞溅的火花让人很害怕,令人惊奇的是,火花不断地落到父亲和徒弟两人身上,他们却一点感觉也没有。

    打铁不仅动作要快,而且师徒十分注重配合。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张的协作。父亲对产品锻打过程进行控制、把关,小宝在父亲的指挥下,只要鼓足力气,把大锤抡得又稳又准就行了。

    他们俩打铁的时候,母亲则在一旁,全神贯注的听着他们打铁的声音,眼睛紧盯着通红的火花四溅的铁件,观察着颜色的变化。

    打好的铁件在充满柴炭的炉膛里加热时,父亲在一旁不紧不慢、匀速地抽动着风箱的拉杆,身子随着拉杆的伸缩而前倾后仰。风箱发出“呼呼”的鼓风声,炉膛里冒出桔红色的火焰,将铁件与木炭溶为一色。小宝则骑坐在门边的凳子上,双手握着铁铲对已打好的粗坯进行铲削。在“咕嚓咕嚓”的切削声中,那原本青黑的铁件,顿时显得平整、光亮起来。此时,锻坊内出现了短暂的宁静。当炉膛中的铁件渐渐红透时,父亲将拉杆作急切的小幅抽动。风箱尾部进风板就会发出“叭嗒叭嗒”的声音,小屋里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

    父亲迅速从炉膛中抽出铁件,小宝立即放下手中的铲刀,抄起门边的铁锤立刻和父亲一起加入到紧张的锻打中。一时间,“叮铛叮铛”的打击声响成一片,铁件在大锤小锤的锻击打下火星四溅。父亲一手夹着通红的铁件,不停地在铁件和铁砧边上交替点击,父亲小锤点到哪里,小宝双手抡起的大锤就跟到哪里;父亲小锤击得快,小宝也立即跟上节奏。当铁件由红变成乌青、逐渐冷却时。或需要小宝停下来,父亲只要将小锤在铁砧边连续敲击两下时,小宝就立即放下手中的大锤,此时父亲才有时间对产品不到位的地方作一些修正,这也是体现父亲技术和功夫的时候。他们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毋须用语言来沟通,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双方就会心领神会。

    古人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农村,人们在田间地头从事各种生产劳动,须臾离不开铁制工具。因此,铁匠铺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个好的铁匠师傅,铺内生意一年到头从不间断。父亲是这一带最有名的铁匠,他所关心的铁制工具主要是斧头和砍刀好不好用。一件好的铁器,除了其他一些要求外,关键是用的钢好不好、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