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晚明-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文冷冷的挥过横刀,一颗好大的头颅飞起。

    血柱喷涌而出,溅到了戚文脸上。

    戚文却擦也没擦,继续对付其余海寇。

    一具无头尸体突然落下,砸在一名青皮的头上,那青皮哎呦一声,也跟着掉落下去。

    他落地的时候胸部着地,只听得咔嚓一声,该是折断了肋骨。

    那青皮随即觉得胸前一阵剧痛,眼前直冒金星。

    “给老子滚起来!”

    刀疤脸狠狠踹了青皮一脚,那青皮也是恼怒不已,张嘴就朝刀疤脸小腿咬去。

    此时刀疤脸并没有绑腿,只穿了一件薄裤,被青皮这么狠狠一咬竟然见了血。

    他恼怒不已挥刀朝青皮脖子砍去,那青皮躲闪不及脑袋生生被斩了下来。

    “去你娘的杂碎,敢咬老子!”

    刀疤脸想要把头颅从小腿上拽下,可那青皮的牙齿仍然紧紧咬着。

    刀疤脸大怒,但也只能挂着这具头颅指挥战斗。

    不时有海寇从城头跌落,守城方也渐渐有了伤亡,大多是被流矢射中。

    不过从伤亡比来看,宁修觉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若是在城外野战,这些乡勇为主的官军自然不是凶残海寇的对手,可现在是在守城,宁修利用了能够利用的一切资源,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

    “他奶奶个熊,大当家不能再打了。”

    刀疤脸实在忍不住了,冲李旦道:“再打下去咱这剩下的几十个弟兄都得折在这儿。”

    李旦面色凝重,显然在衡量得失。

    良久他长长吐出一口气来,无奈道:“撤吧。”

    此言一处众海寇皆是长松了一口气。

    他们也顾不得通知仍自攀登搏杀的其他人,径自翻身上马夺路而逃。

    宁修自然也发现了这点,他命令火铳手进行射击。

    但骑兵的移速很快,除了射中几骑其余海寇都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

    剩下的海寇则完全沦为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官军宰割。

    他们中的大部分被当场斩杀,也有几人抱头痛哭表示投降。

    宁修命人把他们捆了带进城中拷问,并未派出骑兵前去追击李旦。

    他虽然没有领过兵,但穷寇莫追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天知道这个李旦是不是在城外设下埋伏,等着宁修一头撞上去。

    这城中有战斗力的也就是十五名佛郎机雇佣兵以及十几名戚家军老兵。

    这些佛郎机雇佣兵只会使用火器,在马战中基本没啥用。等于宁修若是派出骑兵追击,靠谱的只有十几人,这绝对不行。

    确认李旦已经率部逃走后,宁修命人打开城门清点战果。这一战斩获还是颇丰的。

    一共斩杀海贼一百三十七人,青皮地痞三百六十八人。

    海贼的首级比较值钱,青皮地痞的则只能归为土匪。

    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这些首级还是能够换个几千两银子的。

    。。。。。。

    。。。。。。




第三百二十一章 短兵相接(下)第一更

    “县尊运筹帷幄,斩杀海寇数百人,实乃我朝未有之事,下官佩服!”

    县衙二堂之中,县丞黄似道满脸堆笑的奉承道。

    当海寇攻城时他和何主簿、崔典史一样吓得面无人色,一句话都说不出。如今海寇溃败,他又恢复到那个意气风发,唾沫横飞的状态。

    宁修微笑着点了点头,对黄似道的马屁照单全收。

    老实讲他没想到李旦这么不经打,也许此时的李旦实力也就是如此吧。

    给朝廷报功的文书早已经送出,相信一个多月之后就会出现在紫禁城御案之上。

    对于封赏宁修倒是不太在乎。但若是能够借此机会加强皇帝对他的印象却是极好的。

    简在帝心这四个字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黄县丞,这清点首级之事可得加紧一些了。清点完毕之后硝好就派人送去京师,由兵部核对点验。”

    虽然这些人头不值钱,但毕竟也能换些银子。何况这些是宁修功劳的明证,是肯定要拿出来给朝廷看的。

    “是,下官这便去办。”

    “崔典史。”

    “啊!”

    见县尊转向自己,崔典史心情十分忐忑。

    “守城之战崔典史调度得当,本官也在向朝廷报功的奏疏中替你美言了。”

    “多谢县尊,多谢县尊!”

    崔典史忙不迭的冲宁修行礼示好。

    他着实没想到上官会在报功的奏疏中把功劳分一些出来给他。这宁修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其实守城之时崔典史哪里有什么作用,跟个木头桩子似的,最多没添乱罢了。

    “何主簿和黄县丞,你们也是有功的。”

    宁修继续笑道:“本官都在上表中替你们言说了。”

    二人立即感激涕零的望向宁修,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

    “不但你们有功,守城的每一个将士都有功。不但朝廷要封赏,本官也要赏赐。”

    这话一出一众官员都傻了。

    文贵武贱,晚明时文官轻视武将已经是常态,更不必说那些丘八了。

    宁县令不仅替这些丘八报功,还要以私人的名义赏赐他们,这是怎样的高尚啊。

    “县尊高义,下官佩服。”

    黄县令眼珠转了一转,当即送上马屁。

    宁修将手向下压了压,和声道:“还望诸位同僚今后能与本官齐心协力把香山县治理好。”

    众人连连拍着胸脯保证,一定紧紧围绕在宁县令身边,唯宁县令马首是瞻。

    这些县衙官退下后宁修特地去看了戚家军老兵和佛郎机雇佣兵。

    他们都在这一战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别人或许不知道,但宁修知道,此战若是没有这些人,恐怕海寇早就攻下香山县了。

    戚文这些人是戚继光的家丁,自然十分忠诚。至于那些佛郎机雇佣兵,其表现也对得起雇佣他们花的每一两银子。

    宁修有意收服这些雇佣军,便对他们勉励了一番,又赏赐他们每人五十两银子,戚家军也是同样数目的赏赐。

    这些雇佣军一年的佣金也不过五十两,得到这赏赐后自然对宁修十分感激,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会誓死追随宁修但也差不离了。

    宁修心中暗暗得意。有了这十五名佛郎机雇佣军,他的燧发枪计划便可以很快提上日程了。只要他提出一个蓝图,这些雇佣军便可以和工匠一起参详,迟早可以把燧发枪弄出来。

    任何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都是珍贵的。宁修自然会好好珍视他们。

    搞定了这一切后宁修便可以静下心来处理香山县的政务了。

    一般县令赴任后都不能很快上手,很大原因在于对于人事不熟。

    宁修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上任伊始便借助排衙的机会向六房书办展现了姿态,相信这些人只要不傻就明白怎么做。

    具体的事务宁修都已经安排给了黄县丞、何主簿、崔典史,他只需要抓总。

    总体来说香山县还算个比较富庶的县,前任也没有给宁修留下个黑窟窿。。。

    但宁修眼下还是有两样棘手的事情需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征收本年的秋税。

    大明收春秋两税,自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后只征收银两。明代尤其是明末土地兼并严重,隐田隐户数不胜数。

    那些豪绅地主官员们不敢惹,大部分税额都摊派到了平头百姓身上。

    是以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最终不堪重负揭竿而起。

    这也是明末遍地造反的成因。

    张居正这样的天才政客自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他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丈量土地,打算把那些隐田划归到无主地之列,但具体执行起来却是问题多多,究其原因是大明对地方的控制力太低了。

    大明朝廷看似强势,却是外强中干。

    常有人嘲讽天子圣旨不出紫禁城,内阁的命令稍好一些,但也是出不了顺天府的。

    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大明最后的续命机会,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那真的是慢性死亡了。

    宁修既然走了这么一遭,自然不会甘于做个看客。如今他便要亲自抓一抓这田税一事。

    思定之后宁修带了几个小吏,在戚文等人的护卫下出城而去。

    他并没有打知县仪仗,故而走的速度很快,不多时的工夫便来到了香山县最大的村子桃源村。

    桃源村共有户五百,两千七百人,可谓超级大村了。

    其历来是香山县纳税大村,缴纳田税占到香山县总税额的三成。

    是以宁修会选择先来这里视察。

    一名小吏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说道:“县尊请看,前面就是村口了。一般若是有什么大事村长都会在这里召集村民。”

    宁修点了点头。

    明末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十分薄弱,基本地方行政事务都放权给了族长村长。

    所谓皇权不下县,说的就是如此。

    宁修背负双手朝前踱步,戚文等人紧紧跟着。

    这桃源村不仅够大还很富庶。

    宁修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的砖瓦房整齐排列。

    这是十分难得的事情,要知道这个时代大部分村落民居都是草屋。

    。。。。。。

    。。。。。。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走私海贸 第二更

    宁修并没有叫人前去开路,而是屏退左右独自一人朝村中迈步。

    那些随从只得跟在稍稍靠后的位置,却也不敢离得太远。

    不然万一突然蹦出两个不开眼的刁民,那岂不是会冲撞了宁县令的官威?

    由于宁修此来桃源村是临时起意,并没有事先告知村民,故而他所看到的是一个最真实的场景。

    如今农忙已经结束,不少百姓聚集在田间地头闲聊着,一些汉子一边翻着土一边哼着山歌。

    还有一些总角之年的孩童在追逐玩耍。

    宁修随便走到一个五十来岁的老汉身旁,和声问道:“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可还好?”

    那老伯见宁修气度不凡,自然陪了十分小心。

    “回老爷的话,今年收成是不错。可是换成银子未必有多少。”

    宁修点了点头。

    一条鞭法实行之后,农税改为统一征收银两。

    这个做法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农民手中不会有大量的存银,银子都在地主商贾的地窖里,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商贾,因为接触到海贸,会吸纳大量的白银。

    农民为了凑齐银子不得不去把粮食卖给这些商贾。

    无商不奸,这些商贾占据主动自然会趁机压价。

    往往越是丰收的年份粮价被压得越低,农民的血汗就这么被奸商侵蚀了。

    张相公的这个改革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被底下的人利用了漏洞大肆敛财。

    宁修觉得有必要就这事和张相公好好聊聊。以他现在戚家女婿的地位,张相公还是会听一听的。

    “老伯,今年的秋税都凑齐了吗?”

    “凑齐了。今年孩子们出海两趟,赚的钱够了。”

    宁修嘴角微微抽动。

    农税和出海有什么关系?敢情这老伯的意思是他们用出海赚的钱来填补农税的缺额?

    “咳咳,你们出一趟海能赚多少钱?”

    “一次最少几百两吧。”

    “一年的收成换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