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晚明-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尊,赵某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润田但说无妨。”

    宁修微微笑道。

    “训练士兵重在时间,县尊的这上千兵丁训练不过几个月,是万万不可与西班牙人交战的。”

    “润田此言差矣。”

    宁修清了清嗓子道:“兵不是练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没有见过血的士兵永远不是真正的士兵。在本官看来,训练几个月已经具备了作战的条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训练士兵们的胆气。本官已经决定近期派兵前去剿匪,让他们杀杀人,见见血,这样他们就能迅速成长起来了。”

    兵不是练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赵广宁只觉得这个说法十分新奇。但细细一琢磨,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县尊,可这兵丁人数也无法与西班牙人相比啊。”

    对此,宁修倒是不怎么在意。

    “兵丁可以再招募,不过不急。西班牙人即便倾巢而出也就是两万人。这两万人还要分散到福建、广东各沿海府县。来香山县附近的也就是一两千人,我们是据守一方,以逸待劳反而是有优势的。”

    赵广宁点了点头:“若仅仅是据守,应该问题不大。这乌猪山岛易守难攻,县尊可在此布下重兵,狙击西班牙人。”

    “船队水师的组建也刻不容缓。”

    宁修吐出一口气来:“如今我手上的福船尚且不到十艘,希望润田多用些心,尽快把其补充到二十艘。”

    赵广宁连忙抱拳道:“赵某定不负县尊之命。”

    其实宁修心里也有些没底。即便战船的数量上来了,也不见得能在与西班牙人的海战中占据优势。但硬实力是必须补充的,只有把硬实力补充到位,才能继续训练软实力。

    当然,这种情绪宁修绝对不能在人前表现出来。

    作为一军统帅,一方长官,他要做的便是中气十足的坐在那里,给众人信心。

    “西班牙人的事情本官自有计较,润田且放心。至于此次海贸的货品就由润田来销售吧。”

    赵广宁闻言直是大喜。

    这五船的货物全部销售,利润在三十万两以上,他即便贪掉其中一成也不会被发现。

    而宁修当然也知道这点。但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权力授予赵广宁。

    既让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身为领导,最重要的能力便是叫下属替你毫无保留的卖命。

    而宁修认为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利益分配。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更何况赵广宁这样的海商。这些人最是无利不起早,他当时义无反顾的投靠宁修当然不是因为宁修王八之气四溢,而是因为他看好宁修,看好宁修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本次南洋之行更是赵广宁一手促成的。

    假使宁修在这个时间点上不能给赵广宁以奖励,赵广宁的热情必定会有所衰减。这当然不是宁修希望看到的。

    当然,宁修也有自己的底线。

    如果赵广宁贪得太多,即便其能力再强,宁修也必须要清理门户了。

    “如此,赵某便不叨扰县尊了,告退!”

    赵广宁冲宁修拱了拱手,躬身退了下去。

    待赵广宁走回,戚文压低声音道:“大人,此事要不要禀明戚帅?”

    宁修知道他是想让戚继光对此事作出个判断,但这却不是宁修的想法。

    “本官会写一封信给张阁老,相信张阁老会做出合适的决断的。”

    以宁修现在的身份,是不具备向天子直陈奏疏的权力的。故而他如果写了奏疏,肯定还得经过通政司筛选,这么一套流程下来等到万历天子看到奏疏怎么也得三个月后了。更可怕的是,这么一封‘无关紧要’的奏疏很可能直接被内阁和司礼监筛掉了,根本不会出现在万历皇帝的御案前。

    故而宁修决定变通一下,利用他和张居正的良好关系,由张居正亲自把这封奏疏递送到万历皇帝面前。

    眼下万历皇帝虽然不似几年前尊敬张居正,但在人前还是摆出一副尊师重道的样子。张居正亲自拿奏疏给他看,想必万历天子一定会很重视。

    西班牙若真的把吕宋军队全部调来攻打,以宁修一己之力肯定是难以招架的。这种时候绝对不能做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该向朝廷求助一定不能犹豫。

    。。。。。。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帝尊(第二更)

    京师,内阁。

    张居正反反复复的将面前的书信看了几遍,终是长叹一声。

    见张居正叹息,张四维和申时行都凑了过来。

    “太岳公,因何叹息乎?”

    申时行一副忧其所忧的表情,恨不得亲自倒上一杯茶端到张居正的面前。

    “汝默看看这封信吧。”

    申时行遂从张居正手中接过信纸,小心翼翼的读了起来。

    他越读越惊,读到最后直是冷汗都冒了出来。

    “这,这宁修所说可是真的?”

    “应该不会有假。此子不是孟浪之辈。”

    张居正又是叹息一声道:“想不到倭患刚刚平定,这些佛郎机人又跳了出来。大明的海疆何时才能彻底的安靖啊!”

    “子维,你也看看吧。”

    虽然和张四维在政见上有许多不同,但毕竟张四维是内阁次辅,张居正还是想听听他的意见的。

    张四维点了点头,恭敬的接过信纸。

    这段时间他一直十分低调,在一些大事上尽量不发表意见,以免让张居正抓到把柄借题发挥。

    但既然张居正亲口说了,他也不能拂张居正的面子。

    “太岳公,若真如这宁修所说,恐怕广东、福建要遭祸了。”

    张四维看过奏疏后亦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虽是山西人,但也知道广东、福建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恩。故而老夫决定面奏陛下,恭请圣裁。”

    张居正稍顿了顿道:“以陛下的英明一定可以做出最合适的决断。”

    张四维和申时行对视了一眼,都垂下头去眼观鼻,鼻观心了。

    他们实在不明白张居正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圣裁?这些年来,有谁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旨意都出自于内阁,出自于他张江陵?

    “二位以为如何?”

    “自该如此,但凭太岳公做主。”

    张四维与申时行齐声道。

    “恩。”

    张居正满意的点了点头,拿起书信转身出了内阁直房,往文华殿而去。

    。。。。。。

    。。。。。。

    此时文华殿正殿中,万历帝朱翊钧正襟危坐。在殿中,有一须发皆白的翰林院官员正意气风发的诵读着《左传》。

    “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谋。知本之不枝,弗强。《诗》云:本枝百世。

    冬,齐人来归卫宝,文姜请之也。

    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余。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

    也许昨夜没有睡好,万历皇帝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这一细微的动作却被这名翰林院讲读官发现。

    他当即停止了诵读,面露不悦的劝谏道:“陛下,经筵大讲时怎可分神?臣方才所讲,陛下有何看法?”

    “朕。。。朕。。。”

    万历皇帝面色涨的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这场面要是被京城百姓看到,一定都得惊掉了下巴。

    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圣天子竟然被一个翰林院的官员逼得说不出话来,到底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偏偏万历皇帝还不能动怒。

    祖宗定制,言官和翰林官员不可轻责。

    即便是这些官员做的不对,皇帝也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不然就会被扣上一顶无道昏君的帽子。

    万历皇帝从小就被教育要尊师重道。经筵的讲官理论上讲也都是他的老师,他自然不能对老师发怒。

    “朕方才没有听清,陈侍讲可否再读一遍?”

    万历皇帝的底气显然不是很足,那陈侍讲更是不打算给皇帝陛下面子。

    “陛下,老臣心痛啊。老臣有负张阁老之托。。。”

    说罢这陈侍讲竟然挤出了几滴眼泪,然后就用袖子去擦。

    万历皇帝的脸色顿时就拉了下来。

    张阁老,张阁老,又是张阁老。

    这是他现在最烦最怕听到的几个字。

    一直以来他都严格按照张居正教他的去做,认为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尧舜一样的明君。

    可他渐渐发现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样简单。即便他再严格要求自己,一样会有官员贪污,一样会有边关战事,一样会有旱灾水灾。

    那么他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

    仅仅是为了给臣下们作出一个表率?可他的那些臣下们却没有争相效仿啊。

    那陈侍讲却显然没有注意到万历帝的表情变化,仍然自顾自的说着。

    “陛下为天子,当为万民表率。臣不能尽责规劝陛下,已无颜再立于朝中。恳请陛下准许臣辞官,回乡养老!”

    “朕准了!”

    万历皇帝一字一顿道。

    那名陈侍讲显然傻了。他怔怔的看着大明天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陛下,陛下竟然直接准了?

    一般情况下臣子请求辞官,皇帝都会出面挽留一番。

    然后臣子会再上表请求辞官,皇帝依然会挽留。

    到了这一步,戏就算做足了。

    如果那个臣子真的想要辞官,他还会上第三封奏疏。这时候皇帝一般就会顺势准许臣子的请求。

    而如果那个臣子不想辞官,他就肯定不会上第三封奏疏。

    当然,最终解释权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真的不想放人,那么即便臣子上一百道奏疏,他也一样可以留中不发。

    这种辞官挽留,再辞官再挽留的套路君臣双方均了然于心,谁曾想万历皇帝今天竟然不按照套路出牌,那陈侍讲真想找一块豆腐撞死了去。

    最尴尬的是这一幕被前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看到了。

    张首辅走到大殿时刚巧听到这一双君臣的对话,直到万历皇帝说出“朕准了”后,张居正才踱步走进殿中。

    “老臣张居正拜见陛下。”

    张居正冲万历皇帝拱了拱手算是行礼。原本面露怒容的万历帝立刻换上一副笑脸,亲自起身走到恩师身边,虚扶了一记道:“元辅不必多礼。”

    。。。。。。

    。。。。。。




第三百六十六章 督练水师

    “陛下,老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居正不疾不徐的说道。

    万历帝微微笑道:“元辅但说无妨。”

    “陛下可还记得香山县令宁修?”

    万历帝点了点头道:“当然记得,怎么他又捣鼓出什么新东西了吗?”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他给老臣写了一封信,说盘踞在吕宋岛马尼拉的佛郎机人,企图攻打我大明沿海州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