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晚明-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修早有准备,当即答道:“不如大管事将这一百张饼子先取走,待阁老和诸位公子小姐吃过评价后再来付钱。若是阁老觉得这饼子做的不够精细,就权当小子请阁老的。”

    一旁的宁刘氏急的直瞪眼,可张家的采买管事张敬就在旁边,她又不敢多说什么。

    这个倒霉孩子怎么敢擅作主张。这可是一百张手抓饼啊,就这么白送给张家?

    张敬愣了一愣,旋即大笑道:“有趣有趣,你这小相公倒真是有几分意思。”

    说完摆手道:“张家岂是买东西不付钱的,这是三两银子,你且拿去不用找了。”

    说完他从褡裢里取出一锭银子,放到了宁修手中。

    “多谢大管事!”

    一口气给出三两银子,不愧是张家,就是豪气!

    宁修心中暗爽不已,此前宁家靠蒸馒头,一月的盈收也没有三五两,如今一天就赚到三两,主顾还是荆州府最大的地主张阁老他们家,拿出去可以吹一年。

    他之所以肯定张敬肯掏这个钱便是因为他对明朝大户家的各项采买制度十分了解。不光是张家,几乎所有的豪族大户,采买一项的油水都是很足的。

    主家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与其阻塞不如疏导。故而大户地主们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于默认了采买人揩油的行为。

    等到每月核对账目时,他们会将实际花销和采买人报的预算进行核对,只要出入不是太大也就不会深究。

    换句话说,张敬肯直接将银钱付足并不是因为他感念宁修的高义与急智,而是因为陈家手抓饼的单价上涨,他报的预算就能跟着上涨。而张府每月核算对账时,他能够贪掉的火耗就会大增。

    如果一张饼子定价是三文,他最多贪掉一文,但如果一张饼子是二十五文,他就可以贪掉七八文。

    反正是按照百分比来算火耗,宁家定的单价越高,对张敬越有利。

    和聪明人打交道果然很让人畅快,张敬笑眯眯的打量着宁修,心道孺子可教也。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此子不愧是秀才相公,就是比那些粗鄙民夫上道。

    却说张敬挥了挥手命府上仆从将一百份油纸包好的手抓饼搬离了宁家馒头铺。

    宁良连忙从宁修手中抢过银子,放到嘴里咬了咬。

    “嘿嘿,真的是银子。你爹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重的银锭呢。”

    宁修翻了一记白眼,心道咱能有点出息吗?

    不过是三两银子就高兴成这样,要是三十两,三百两,三千两呢?

    以手抓饼的美味程度要想赚到三千两并非没有可能,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产量问题。

    “好儿子,真是爹的好儿子啊。修儿啊,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书读的好又会赚钱。”

    宁良搓着手掌,对宁修一通称赞。

    “今晚咱们爷俩好好喝两杯!”

    人逢喜事精神爽,宁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感慨道。

    “父亲有命敢不从耳?”

    宁修拱手笑道。

    江陵张宅,太岳堂。

    张居正一身便袍端坐在书案前翻看着从京师飞骑送来的奏疏副本。

    虽然他三月中旬便离京返回江陵老宅葬父,但朝中之事无论巨细他都要过问。

    天子隆恩,命六科给事中将奏疏誊抄一份送到元辅先生老家,如何票拟决断全凭张居正一人之意。

    “懋修,你觉得陛下增金花银二十万两入内库是为何意?”

    张居正蹙着眉头放下奏疏,沉声问道。

    “回禀父亲大人,孩儿以为陛下此意是为养廉。”

    回话的是张居正的三子张懋修,也是六个儿子中张居正最喜爱的。张懋修是嘉靖三十四年生人,今年二十三岁,明年就要准备参加乡试。

    张懋修自幼‘积学好古,清约寒素’,没有一丝一毫的纨绔子弟气息。加之其性温良,又极孝顺,张居正对其疼爱便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张居正一直把三子当做接班人培养。

    。。。。。。

    。。。。。。

    ps:明代一锭三两银子大概是现在的120g,算是小元宝吧。另外明代的银价真的变化蛮大的,基本从万历开始白银大量涌入,变得不值钱了。


第七章 天赐良机

    他在朝中推行改革,树立了无数仇家。光看去年的夺情风波就知道了,那些人平日里隐藏在暗处,一有机会就会跳出来狠狠咬他一口。他在世还压得住,若是他百年之后,他的子女如何招架的了?

    要想让张家的富贵一直延续下去,就得让儿子们投身官场,做到宰辅高位。

    唯有手中攥有权柄,才能真正心安。

    “此话怎讲?养廉和增金花银入内库有何关系?”

    “父亲大人,我朝士大夫俸禄极低,若是只吃俸禄难免过的拮据。陛下将金花银入内库看似是为了自己,实则是为了赏赐大臣。一百二十万两库银,多少可以缓解一些官员的压力,至少京官这一块不必再火中取栗了。”

    张懋修恭敬作答道。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若仅仅是这么简单就好了。京官有地方官的敬奉,地方官有火耗。他们有的是办法捞钱,所捞银钱数万数十万两,又怎会把区区内库赏赐放在心上。陛下的心是好的,但只怕收效甚微。”

    沉默了良久,张居正嘴角微微上扬道:“不说这些烦心事了,这宁家饼子你吃过后觉得如何?”

    张懋修恭谨答道:“父亲大人可是说的那宁家手抓饼?”

    张居正轻点了点头。

    张懋修接道:“这手抓饼味道醇香,外酥里嫩,油而不腻,是孩儿这些年来吃过味道最好的饼子了。”

    张居正欣然赞同道:“不错,为父也觉得这手抓饼的味道十分特别,你大父去世,为父操持丧礼已是身心俱疲这些日子一直没有什么胃口。唯独这手抓饼让为父起了兴致,一连吃了三张。”

    “恭喜父亲大人。”

    大明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

    张懋修既为人子,父亲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父亲茶饭不思,他也就抑郁不已。父亲喜笑颜开,他便能跟着心情悦然。

    “恩,为父命人去打听了一番,你可知这家宁家食铺是做什么的?他们之前是蒸馒头的。”

    “啊?”

    张懋修讶然失声。

    “蒸馒头的能做出这么美味的饼子?”

    张居正不疾不徐的说道:“这宁家食铺是一对夫妻经营,之前一直不温不火,直到这手抓饼推出,可谓一夜扬名。为父觉得不太可能是这对夫妻做出的这手抓饼。”

    张居正活了大半辈子,识人断人的本事已登峰造极。在他看来,宁氏夫妇绝不可能做出如此美味的手抓饼,若是能做出他们早就做了,何必等到清贫拮据难以为继时再出手?

    “张敬回禀时说,这宁家掌柜有一子名宁修,颇有才气。为父觉得手抓饼可能是此人所作。”

    “宁修?听颂之兄提起过,似乎是江陵县学一生员。”

    “就是此子。”

    以张居正的地位,在江陵就是土皇帝。江陵乃至荆州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他的视线范围。

    “你去把这宁修唤来,为父想与他会上一会。”

    张居正捋着颌下长髯,淡淡笑道。

    。。。。。。

    。。。。。。

    宁修正自在屋中读书,老爹宁良便夺门而入,大口喘气道:“修儿,快,快随爹到前店来。”

    “发生什么了,爹您慢些说。”

    宁修放下书本,和声道。

    宁良却是一把抓住宁修胳膊把他拽了起来。

    “来不及慢慢说了,张家三少爷已经到了店外了。”

    “张阁老家的三公子?”

    宁修也是一脸惊诧。

    “不是他还能是谁。这张三公子可是阁老最看重的儿子,一直侍奉在左右。他点了名要见你,你快随爹来吧。”

    宁修心中暗爽不已,看来这手抓饼的作用已经渐渐显现了出来。

    只要能够和张家搭上话,以后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儿子这便随爹去。”

    宁修随着老爹来到前店,见一个身着月白色苏绸直裰的俊秀男子正自踱着步。侍候在他身边的是几名张家的仆从。

    这人应该就是张懋修了吧?

    作为一名晚明史研究爱好者,宁修对于张居正的了解可谓透彻。

    张居正育有六子。长子敬修,次子嗣修,三子懋修,四子简修,五子允修,六子静修。另有几个女儿,只不过记载不详。

    这六个儿子中长子万历八年中进士,次子是万历五年的榜眼,三子是万历八年的状元,四子在锦衣卫衙门任职,五子荫尚宝司司丞,至于六子,因为年幼没来得及安排张居正就病逝了。

    张居正凭借自身权势给儿子们铺就了如此通畅之路,真是让人感慨羡慕啊。

    “张三公子!”

    宁修笑脸相迎,冲张懋修拱了拱手道。

    张懋修怔了一怔,旋即道:“这位可是宁修宁公子?”

    宁修连忙摆手道:“当不起公子二字。”

    张懋修如今只是个秀才,不过按照历史的进程,明年乡试,张懋修必定中举,而后年的大比张懋修则会中状元。一同中进士的还有张家大郎张敬修,以及次辅张四维家的公子张泰征。

    一想到这里,宁修心中就十分痛苦啊。

    乡试还好说,张懋修,张敬修,张泰征应该是会在顺天府参加乡试,不会占名额。可会试、殿试怎么办?

    跟首辅、次辅之子争名次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哎,还是老老实实以中进士为目标吧。

    公子不让叫,张懋修又想喊宁修同学,但一想到他是在国子监读的书,宁修是在江陵县学,压根就不算同学。

    张懋修思忖了片刻,淡淡道:“我稍年长几岁,称呼你一声贤弟可好?”

    宁修心道你是相府公子,自然你说了算。

    “懋修兄折煞小子了。”

    “今日愚兄是奉了家父之命,请宁贤弟过府一叙。不知宁贤弟可有时间否。”

    奉了父上之命?

    宁修愣了一愣,张居正要找他去聊天?

    “阁老有命,小子安敢不从。”

    “这便好。”

    张懋修淡淡笑道。

    。。。。。。

    。。。。。。

    ps:张居正一共六个儿子,张懋修行三,后来万历八年中了状元,值得提上一提。

    另外票票不要停啊,诸位请用推荐票砸死我吧,让我幸福的晕过去吧~


第八章 与张太岳论道

    可怜宁修还没来得及补妆,咳咳是整理仪容便跟着张三公子来到张家祖宅。

    这座张氏祖宅足足五进深,端是气派非常。

    宁修进了大门,跟着张懋修一路穿堂过院来到一处遍植翠竹的雅致院落前。

    张懋修淡淡道:“宁贤弟,家父便在堂中,请随我来。”

    宁修点了点头,紧步相随。

    进了内堂,绕过屏风,宁修见一五十来岁的男子端坐在黄花梨南官帽椅上看书,便上前拱手道:“小子江陵县学诸生宁修拜见张阁老。”

    “你便是宁修?”

    张居正放下书本,淡淡问道。

    “小子便是宁修,阁老有何吩咐?”

    “那宁记手抓饼就是你做的吧。”

    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