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人多虑了。施粥处人多是多,但未必就都是吃不上饭的。有的人贪施粥是白得的口粮,领粥省自己家里粮米。谅州城破,粮仓都还完好,市面上也没发生哄抢。粮食想来不会短少。”

    “那就好。饭后你去知会张荣,让他带人小心处理城内外的尸首,尽快在离城远一点的山头把人埋葬。现在虽然是冬天,可谅州比邕州其他地方都要炎热,还是要小心防着疫病。”

    谭虎应诺。

    下了望楼,徐平用过了早饭,便到后衙饮茶,顺便看着这几天的邸报。

    朝里为了邕州的事情又争吵了起来,以枢密院为一方,坚持要边疆地方官息事宁人,甚至提出封赏七源州,利用他们牵制交趾。只要不让交趾骚扰大宋边境,那就一切安于现状,坚决反对主动出击。

    邕州地处偏远,邸报经常一两年月才下来一次,说的都是朝廷里几个月前的事情。反过来也一样,邕州这里徐平已经把广源州灭了,匪首侬家的人被桑怿捉住之后,验明正身,已经在广源州就杀了个干净。结果朝里还在讨论要不要封侬存福为节度使,用来牵制被徐平拍回谅州以南的交趾,也是好笑。

    一杯茶没有喝完,谭虎过来禀报:“官人,李庆成在衙门外求见。”

    “哦,让他进来吧。谅州善后,还要借助他这个本地土著。”

    徐平把邸报收起来,喝着茶等着李庆成的到来。

    随着谭虎,李庆成来到后衙,见到徐平,咚地跪了下去:“我父子能够团聚,全靠提举官人一手成全,李家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徐平道:“李知州怎么如此?我们都是大宋的官员,只要是一心为朝廷效力,自然该互相提携。快快起来,坐下说话。”

    李庆成站起身来,拱手道:“官人面前,哪里有我坐的地方?下官这次前来,一是谢提举官人大恩,再者就是尽属下的本分,看南谅州这里有没有用到我的地方。属下虽然不才,到底是本地大族,安定人心用得着。”

    徐平笑道:“我也是这样,正要着人去请李知州呢。”

    “有事官人尽管吩咐,我是什么样人,哪里敢让官人用一个请字!”

    徐平道:“也没什么好吩咐的,无非是战后人心不安,我带来的人不熟悉本地人情地理,事情难办。一会你随谭虎去找张荣,帮着他处理善后。”

    “卑职遵命!”

    徐平看着李庆成,随口问道:“对了,如今你父子团聚,也算是了了你的心事了。等到战后,南北谅州必然要合二为一,你有什么想法?”

    李庆成心里一紧,越是徐平问得这么随意,他越是知道这话的分量。别看现在两人说话有说有笑,和善得很,一旦这话答得不合心意。徐平也许不会立即翻脸,但事后只怕不会给自己什么好果子吃。

    攻破南谅州之后,找到李庆成在甲家的质子,徐平命专人送到了北谅州李庆成家里。自然是示恩。但依徐平在左江道的作为,绝不可能允许李家继续在谅州做实权知州,括丁法和蔗糖务一定会行到这里来。

    在甲家门下仰人鼻息这么多年,李庆成早已人情通透,左江道的事情他早已打听清楚。自然知道该如何回答。

    向徐平拱手道:“禀官人,卑职僻处谅州这边鄙之地,虽然也有小小富贵,不过终归是远离官府,难慕王化。卑职家里的男女,就连汉字都认不了几个,如此怎么为朝廷效力?等谅州战事平定,卑职想请官人恩准,举家迁往太平县或者邕州,有个职事最好。还能继续报答朝廷恩典。”

    徐平笑笑:“你这样想最好,你多年治理地方,也是难得的人才,不管邕州还是太平县,都用得着你。朝廷最缺的是人才,到了那里,必然会有合适的职事给你,又怎么能让你闲下来?”

    “谢官人!卑职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一定尽量成全你。”

    “犬子今年十七岁。一直在甲家,****惶恐,教导更是无从谈起。等到了太平县或邕州,请官人恩准让犬子入官学。学习圣贤之道。”

    徐平看着李庆成,微微笑着道:“你也这个心,我必然成全。放心,你什么候带着家人回去,我什么时候安排你儿子入学,绝无丝毫耽搁!”

    “谢官人成全。”

    徐平点头。命谭虎带着李庆成去张荣那里。

    看着李庆成离去的背影,徐平暗道,果然是能在甲家眼下忍了一二十年的人物,人情通透,全不是甲家那帮废物能比的。知道徐平忍不下土官,他便自己提出来去邕州内地,至于儿子入官学之类的,更纯粹为了安徐平的心。

    你给我面子,我也给你面子,李庆成知趣,徐平也不会亏待了他。这样的人物,才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得到最合适的好处。

    谭虎送走李庆成,不过一刻多钟的时间,又返回后衙。

    徐平叫过来问道:“桑巡检现在门州如何?”

    “昨天巡检还派人来问,谅州这里有没有什么大事,如果必要,他可以不休整,带小部分兵马先入谅州。”

    “嗯,桑巡检也是个闲不住的人,不过谅州现在一切平安,他去广源州这一趟也着实辛苦,还是休整上几天再说。对了,跟着桑巡检去广源州的那一万民夫,现在怎样了?”

    “如今是在门州,听说由于山路难行,折损了一百多人,与巡检手下战死的军士竟是差不多。民夫运粮,也着实辛苦。”

    “这是自然,我已经命韩综从优抚恤,不能亏待了他们。不过他们终究没有参加战事,不需要休整那么长时间,而且回来的也早。谭虎,你觉得,我现在从他们抽调五千人来谅州,算不算刻薄?”

    “官人怎么这样问?这等大事,我哪里敢乱说!”

    “不是要你乱说,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这种事情,我的感觉与你们这些做事的人是不一样的。如今战事初平,大胜之后,最怕有的人觉得不公平,心里有怨言,所以我才问你。”

    谭虎沉吟一下,才道:“官人既然问了,我就照直说。官人现在抽人来谅州,必然是有重役,大胜之后,这些人怨言必然是有的。但说起来也并不是不近人情,毕竟很多民夫早早就歇在门州。属下认为,两全之法,还是抽人来之后,优与犒赏,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徐平点了点头:“说的不错,我也是这样想。你明天就去门州,让哪里抽五千民夫过来,我们要准备面对交趾来的大军了。”
………………………………

第160章 改天换地

看着远处三三两两的人赶着牛慢悠悠地向北走,桑怿笑道:“云行,你这是要把交趾的牛买光吗?几个月后,那些交趾人连地都种不成了!”

    徐平道:“有什么办法?两三万人聚在这小地方,大过年的,总不能让他们吃不上肉,我不从交趾买,从哪里买?荆湖的牛赶到邕州,怎么也得几个月后了,怎么来得及?”

    “怎么不见你从交趾买猪羊?”

    桑怿摇头,专门从交趾买牛,哪个人不知道徐平是什么心思?交趾那边地方官已经严令不得变卖耕牛,奈何蔗糖务财大气粗,出得起高价,依然有交趾人源源不断地贩牛到边境,卖给谅州驻扎的宋军。

    不过徐平说的也是实情,谅州现在驻扎乡兵一万多人,加上桑怿带过来的五千厢军,人口暴涨,食物供应空前紧张。

    十二月二十五徐平进军谅州,平定下来已近年关,为了防止交趾反攻,这年也没法过了。如今谅州驻扎兵马两万,还有两万多民夫,日夜不停地修建各种防御设施。过年了总得让手下吃点好的,为了保证这四五万人能够天天有酒有肉,徐平用尽了所有手段。

    门州到谅州的路已经修通,从太平县周围过来的猪羊每天在路上络绎不绝,徐平几乎把蔗糖务的一大半肉食储备用在了谅州。为了补上来年的缺口,蔗糖务派出专人去邕州、桂州,甚至远到荆湖路贩牛羊。

    当然最方便的肉食来源还是交趾,离得又近,百里外就是交趾农业的精华区,比大宋境内动不动就远在千里之外的来源地实在方便太多。

    徐平专门从交趾境内买牛,表面的说法是牛个头大肉多,相对容易长途贩运,实际上当然还是挖交趾的根。没有了耕牛,来年交趾的粮食种植必然大受影响,看李佛玛还有多少心思来找谅州的麻烦。

    打仗那是官府的事。平民百姓哪里关心那些?此时正是农闲时候,养着牛也是累赘,宋人出高价,交趾农民凭什么不卖?而且这个年月。后世的大粮仓红河三角洲刚刚开始开发,插秧技术也仅限少数地区,多季稻还没有影子,河流纵横的三角洲仍然沼泽遍布,散放的牛到处都是。交趾农民并不把耕牛当宝贝。哪里像江南农民那样,养头牛跟伺候爹一样,生怕掉一点膘。

    徐平看着从南方归来的贩牛人,心中暗道,我只是买牛,并没有专门买牛蹄,已经厚道得不能再厚道。真有心思坑交趾人,凭着蔗糖务的财力,交趾全国加起来也不够坑的,说不定李佛玛屁股下的龙椅都能买来。

    此时太阳正在头顶上。阳光暖洋洋的,对于徐平和桑怿这两个中原人来说,一点感觉不到冬天的气息。

    山坡上,民夫正在平整土地,从谷口左右各三里,朝南的山坡全部要平整成光滑的斜面,大石和树木丛林都要铲除。这是徐平给交趾来进攻的兵马留的进攻路线,也是他们的修罗场。

    桑怿从山顶上看着忙碌的民夫,听着不时响起的炸大石的火药爆炸声,对徐平道:“有时候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打仗就打仗,兵马相对,刀枪相向,阵中冲杀才是男儿本色。结果你打个仗。也弄成跟种地一样,又是平整土地,又是开沟筑堰,你就想靠着种地把交趾种输?”

    “这是哪里话?我蔗糖务数万民夫,防守作战不用他们运粮,当然要修整战场。你想。为了守住地方,谁不知道要修筑城池?我不过修的更大而已。”

    桑怿只是摇头。他当然不是反对徐平的做法,作为阵上冲杀的战将,他当然知道地形的重要性。但桑怿实在想不通,修城筑夹道他能理解,但这样铺开摊子要把整个地方的地形完全修整一遍,徐平就显得怪异了。

    偏偏徐平还不修城,却把夹着谷口的这两座山当成城墙,让几千人在这里忙个不休,滚木礌石摆在这里,谷口却不建座关。

    这是正常人干的事?

    徐平看着这热闹场面,却是豪情满胸。

    作为有前世记忆的人,怎么能跟这个年代的人一样那么小家子气?不管种地还是打仗,要的就是改天换地的气魄!有人力有物力,就是要把这天地都翻过来,要这天地随着自己的心意。

    以优势兵力守敌必攻之地,战略上真是梦寐以求的机会!这种小场面才哪里到哪里,后世用枪用炮的年代,随便弄弄土石方量都比建一座城还多。

    交趾调集兵马来攻谅州,怎么也得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徐平要把谅州这里变成交趾人的修罗场。

    桑怿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情景,也是豪情满胸。他也是参加过省试的人,无奈舍文从武,弃笔从戎,当然想建一番功业。广源州一战,最难的并不是战斗,而是后勤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