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汴梁城里徐家的客厅,林素娘一身白衣,托着脑袋看着院子里的满园春色发呆。徐正也是京官,虽然从来没担任过任何职事,买的官也是官。老老实实跟着别人穿丧服。徐平仕途不顺全是托太后的福,徐正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一犟起来跟张三娘两个回乡下中牟庄园里了,不在京城找别扭。

    林素娘不能走,她还关心着徐平的前程。

    按着日子,替换徐平的官员应该快要出荆湖路了,撤徐平的职事已经成了定局,再怎么也不能挽回了。

    现在太后没了,林素娘也不知道徐平的未来会如何。按说太后是徐平仕途上的最大阻碍,没了她以后应该不会再有这么多憋屈事。但又有一说是皇上为了显示孝道,轻易不会改变太后的政策。

    就是皇上不在意这些,针对徐平的旨意也不是一时半会能下来的。

    太后葬礼,礼制上极为繁琐。一段时间内,皇上和朝中大臣的一举一动都会受礼仪约束,根本不可能正常处理政事。

    想想也是哦,别说是皇家,就是平民百姓,守孝的时候也规矩多多。哪里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

    唉,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林素娘看着院子里的明媚的春光,深深叹了口气。

    昨天已经立夏了,春天已经溜走,林素娘却还没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太阳偷偷爬到了西天上,厅里光线暗了下来。

    外面传来打门声,把林素娘从沉思中惊醒。

    家里的小厮女使都出门去了,一个去买菜,一个去做些杂事,盼盼随着徐平正夫妇回了乡下,林素娘才想起来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

    开了门,见是苏儿站在门口,带着个小丫环,神情慌慌张张的。

    见了林素娘,苏儿左右看看,见周围没有人,心情平定了些,见过了礼。

    林素娘奇怪地看着苏儿道:“你慌张什么,家里出了事情?”

    “出了大事了,娘子。”苏儿一边说着,一边心虚地看四周,“唉呀,我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林素娘一头雾水,急忙让苏儿:“快进门来说话。”

    进了门,到了客厅里坐下,苏儿的小丫环去准备茶水。苏儿原来是林素娘的贴身小丫环,后来认了干妹妹,现在就是嫁了人,回到徐家也像是回自己家一样。小丫环在这里惯了,也不当自己是外人。

    喝了口茶,林素娘柔声对苏儿道:“到底是什么事?你喝口水慢慢说。我们两家也都不是从前样子了,再大的事情也有解决的法子。”

    苏儿喝口茶水,对着林素娘摆手:“不是,不是,娘子误会了,这次不是什么坏事情,可我的心就是慌慌的!”

    听见不是坏事情,林素娘放下心来,看着苏儿道:“你也是生了孩子做娘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么沉不住气?有什么事情尽管说好了。”

    苏儿又看看门外,平静下心神,探着身子到林素娘跟前道:“前两天不是太后升天了么,然后今天一大早,就有内侍到我们家里来,让公公和大郎立即进宫去。本来我也没在意,如今公公官也做得大了,不定有什么事――”

    见苏儿又住嘴不说,林素娘道:“你故意讴我不是?有什么话不一起说完,还说一半藏一半!”

    “不是,我也是心里发慌。”苏儿真像是受了惊吓的样子,“等他们两个走了,我说出去转转。太后升天这么大的事,外面总有热闹瞧不上――”

    说到这里,苏儿忙敲自己嘴巴两下:“呸,呸,又是我乱说话!”

    林素娘没吭声,只是静静看着苏儿。

    现在是官宦人家的妻子,有的话可不能乱说。太后国葬,你一个女眷说出去瞧热闹这可是不成体统,全国举哀,最少也得做个样子。

    打了这一下岔,苏儿倒是平静了许多,又对林素娘道:“结果我正要出门,却被段阿爹叫住了,让我今天不要出门。我就心里奇怪呀,问段阿爹,翁翁,我一个女眷,又没有什么事情做,怎么就不能出门散心呢?段阿爹就说了一番话出来,啊呀,我听了现在心里还慌慌的!”

    林素娘被苏儿颠三倒四的话都要急死了,不由笑着骂道:“你慌,你再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我倒要急死了!”

    苏儿又凑上前来,神神秘秘地道:“娘子你猜,段阿爹跟我说了什么?”

    林素娘再也忍不住了,瞪着苏儿道:“你再不说,我撕了你的嘴!”

    苏儿也不着恼,还沉浸在自己的心神里,向后仰仰身子,摸着心口道:“段阿爹说啊,原来当今皇上,不是太后亲生的!”

    “你说什么?”林素娘心神猛地一震,“这种话岂能乱说!”

    “要不我怎么心里发慌呢?这一天都心神不宁,都快疯了我!看看天快黑了宫里不会再来人,我才来找娘子说话,再不说出来我可要憋坏了!”

    林素娘一怔:“宫里为什么会来人找你?”

    “皇上不是太后亲生的呀,你说他知道了消息,不想着看看我们?”

    看着苏儿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林素娘只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看着她道:“不是太后亲生的,为什么就要看看你们?”

    “因为生皇上的是大郎的亲姑姑啊!他们最亲的表兄弟,就是不看我,难不成还不想看看黑虎?他就那么一个亲外甥!”

    林素娘听了这话,一下就怔在那里,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对苏儿道:“你说,皇上的生母是――宸妃?”

    “是啊是啊,段阿爹就是这么说的,不然怎么会这个时候巴巴地把公公和大郎唤到宫里去?这是要认亲啊!”

    林素娘只觉得脑子发蒙,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个世界实在是变化太快,一下子就让人头昏眼花。刚刚还在想着太后去了自己丈夫的命运会不会有改观,突然就成了皇上生母的亲旧,那以前的那点事还算什么,本来就是有功无过。

    若是平常人家,认生母可不是那么好认的,礼法上的母亲当然是嫡母,亲生的母亲只能称本生母,地位再怎样也不能超过嫡母。

    皇家又不同了,皇帝天然地超然于所有礼法之上,礼法约束不到皇帝头上去,最少这种事情是不受平常礼法约束的。不管是不是皇后,只要皇上登基,他的母亲就天然是太后,哪怕是皇后也要礼让。

    李家攀上了这门亲戚,那还了得?

    林素娘只觉得心怦怦地跳,刚才自己还在为徐平的未来发愁,这一下再也不用愁了,甚至以后也再也不用去岭南那种见鬼的地方了。
………………………………

第2章 黯然离去

刚刚进入五月,雨就下个不停,天就像漏了一样,再没个见太阳的时候。

    太平县里,主要道路都铺上了石子,路两边的排水沟整整齐齐,畅通无阻,雨一直下,路面上却还是清清爽爽。

    随着交趾一战的结束,这个小小县城一下多了许多人。不说作为俘虏押在这里的李佛玛一大家子,还有他属下的那些忠心臣僚,就单单是从交趾俘虏来的精锐兵士,也有几万人。

    这些人都被打散编入了蔗糖务,每一指挥都分得有几十人,严加看管。他们第一年做活的工钱蔗糖务都照常发下去,不过到不了他们的手里,而是作为看管他们的那一队人的公用钱,平常聚餐吃个酒肉什么的。如果这一年表现良好,全队人一致通过,则可以成为蔗糖务的试用人员,工钱发一半,再过三年没有过犯,就可以成为蔗糖务的正式人员,像别人一样领工钱了。

    依徐平的估计,如果一切正常,交趾十年内可能就会成为大宋的郡县,甚至蔗糖务的很大部一分也会挪到那里去,没必要跟这些俘虏结下生死仇怨。说不定有一天,这些人还会成为大宋统治交趾的依靠力量。

    除了这些交趾人,还有看管他们的厢军,现在依然有三千多人集中在这个小县城,加上闻风赶来的商贾,太平县突然间热闹了许多。

    从交趾回来,蔗糖务手里银钱一下就充足起来,各种赏钱发得大方,上上下下的钱袋子一时间都鼓鼓囊囊的。有钱了哪里能够忍住不发?哪怕是最近雨水不断,街市上依然人流如织,各种生意火爆非常。

    徐平处理了各种事务,便早早打好了行囊,眼巴巴地等着京里的公文和自己的继任官员到来,交接了之后回京城去。

    五月初七,刚刚过了端午节。京里来的人终于到了。

    接过公文看了,看见里面充满斥责的语气,尤其是最后那莫名其妙地道州候旨,徐平已是满腔怒火。

    虽然只是让徐平待旨。并没有处罚,但却不是返京待旨,甚至不是在原地待旨,更离谱的是不在广南西路待旨,而是要跑到荆湖南路的道州去。其间的意味已经不言自明。

    作为边疆的一州之长,徐平此时手握军政大权,尤其是破过广源州,平定了谅州,用一句兵精粮足形容不为过。首先调离本地,免防意外,或者说白了就是怕徐平想不开造反,再行处罚,这心胸实在是让人嗤笑。下这道旨意的时候,朝里还不知道徐平连升龙府都攻破了。交趾国王李佛玛都成了他的阶下之囚,要不然估计还会有更多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

    沉默了一会,强行平定了一下心神,徐平才与来的接任官员见礼。

    原开封府判官庞籍,接任蔗糖务提举,兼提举左江道溪峒事。原洪州新建县知县余靖,接任太平军军使兼知太平县事。

    庞籍是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余靖天圣二年进士,资历都比徐平深得多,他们来接任。也显示徐平在任的这几年这个地方的地位上升。

    徐平看着庞籍,四十多岁的年纪,人瘦壮精干,额下一络黑髯。脸上已经有了皱纹,面容严肃。

    这就是前世包公戏文里看过的庞太师,徐平看着他就有种怪怪的感觉。好在徐平前世也是喜欢看些杂书的,知道真实历史上的庞籍与戏文里的庞大师只是名字一样而已,其人其事都完全不同。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徐平知道庞籍是谁的人。他的恩主正是如今的枢密副使夏竦。当初徐平还在中牟田园里种地的时候,曾经见过庞籍,甚至还帮着时任襄邑知县的庞籍理过县内稻田。那时候的徐平还是一介平民,关不知道官场中的这些门道,现在他为官多年,不再是那个天真少年了。

    庞籍进士名次不高,初授黄州司理参军,低阶选人而已,比徐平的初仕阶官将作监丞差得远了。在黄州任上,庞籍表现出了很强的吏干,深得时任黄州知州的夏竦赏识,此后的升迁大多与夏竦有关。

    力主撤掉徐平职务的正是枢密院,这一点徐平从邸报里早有了解。撤掉了徐平,派一个自己的亲信过来抢功劳,这夏竦打得好算盘。

    至于余靖倒没有什么,天圣二年的进士,十年过去了才做到知县,是个没有大靠山的人。能得到这个职位一是资历确实够了,再者他任上政绩不错,本身又是岭南人,也没有什么人比他更合适了。

    三人见过了礼,徐平上下打量了一下庞籍,沉声道:“醇之,自开封一别,我们也有许多年不见了。”

    此时徐平经过了特旨升迁,本官已在庞籍之上,撤的只是他的职事,本官并没有变,可以与庞籍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