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笑道:“我家里这附近的生意都是归徐昌管的,账自然是由他算,我管那么多做什么。平时不知道有多少事情,我哪里还有空操这个心。”

    “唉,果然是家大业大有人好,看来我也要找个能干的干人了,不然自己把心力费在这上面,实在是划不来。这个月铺子一共赚了三百五十八贯,我们一家一百多贯。讲句心里话,多少权贵之家开解库,租宅店,也赚不了如此之多,想不到一间小小的铺子竟然有如此利润,是我以前想不到的。有了这笔钱,我家里平时用度就宽松多了。”

    “衣食住行,人生在世这四样就不可或缺,也是最好赚钱的,只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好罢了。专心在食上,我们这铺子大有可为,将来一年赚个千贯万贯也不是不可能。”

    王拱辰叹口气:“我可不敢跟副使这样想,你也知道我家里以前是苦惯了,只觉得赚一文钱都是千难万难。没想到开了铺子,钱来得如此容易,唉――”

    “容易吗?也不容易,你没看当时跟我们一起在这附近开吃食铺子的,已经倒了两三家了。世间的事,用心做了,还得懂得怎么做才容易。”

    听了这话,王拱辰开颜笑道:“反正副使是知道怎么做的,你只要带挚我赚几个钱就好了,我又何必烦恼!”

    说完,与徐平一起看着星光下微微泛光的五丈河。
………………………………

第1章 购物券发行

    “自即日起,凡在三司店铺买货者,货值二十贯以下概不送货,有确需送货者,按路途远近收取现钱不等。二十贯足钱以上,依旧送货到户,一律收现钱,并不许用其他货物折支。……因现钱携带不便,为方便京城人等于店铺买货,三司按诏敕发纸券。纸券仅于三司店铺使用,挪作他用者三司概不担责。……年月日,榜示官民知晓。”

    州桥前的铺子外,一个国子监学生摇头晃脑,抑扬顿挫颇有节奏地读着三司铺子外的榜文。周围聚了一大群闲汉百姓,议论纷纷。

    一个商人模样的员外道:“这才多少日子,铺子里面怎么就不送货了呢?城中雇驴雇车,可是要花不少钱呢,多么不方便!”

    旁边一人道:“不是二十贯依旧送吗,你偌大的员外,每次进去,只管买够二十贯钱的货物不就便了。像我们这样小门小户,进去也就花个一贯两贯,自己拿了就走,向来也不用铺子里的小厮送。”

    商人连连摇头:“二十贯,你说得好轻巧!我起早摸黑,做死做活,要做多久才能赚出二十贯来?再者说了,不送货是一,以后进铺子得带现钱啊,哪个出门带十几贯的铜钱在身上?有那钱你也拿不动不是?”

    周围的人一怔,突然一下子醒悟过来:“知道你们这些员外拿不动现钱,所以三司弄了什么纸券让你们换哪!走,走,我们且去看看这纸券是个什么样子。”

    就有人问摇头晃脑读榜文的国子监学生:“这位秀才,敢问在哪里换纸券?”

    “榜文上有写,纸券一律由铺子旁边的三司金银铺兑换,其他地方兑来,真假三司可是不担责。还有,纸券上要盖三司、库务司和开封府的印,少了一印就算假货。”

    “恁地不方便!再说这是官家发出来的物事,哪个敢作假!”

    “嘿嘿,这券在三司铺子里能当钱用,真金白银的东西,怎么没人作假?告诉你,凡是作假纸券的一律按盗铸铜钱论,要掉脑袋的呢!”

    京城里面最不缺的就是凑热闹的闲人,不大一会功夫,消息便就传了半个东京城。有那些手里有几个闲钱又爱凑热闹的人,呼朋引伴地到了店铺旁边的金银铺,都换几张纸券拿在手里。不是为了用这买货物,纯粹就是好奇弄两张在手里,人前也显摆一下。

    店铺对面的一家茶铺的棚子下面,徐平、郭谘和刘沆三人占着一张桌子,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对面的动静。这是发行购物券的第一天,到底情况如何,三人心里也没底。

    不大一会,一个盐铁司的公吏急匆匆地从对面过来,到了三人面前,行礼道:“副使,两位判官,金银铺里面虽然进了不少人,看着热闹,纸券却没换出去多少。”

    “知道了,你依然回去守着,每过半个时辰过来报一下换出多少纸券。”

    公吏应诺,转身向对面去了。

    刘沆道:“看起来,这纸券要行用开来,并不容易。”

    徐平喝着茶水,沉声说:“这是自然,用手里的现钱去换几张纸,平常百姓的心里自然是有疑虑,一开始哪里肯信。总得过上一段时间,慢慢熟悉了,三司的信眷起来,买货的人又确确实实见识了纸券的方便,才会慢慢行用开来。”

    郭谘在一边说道:“第一个月只有一万贯,再怎么也换出去了,也不需着急。”

    “有什么好急的?等到了月末几天,有多少没换出,我去一起换了就是!”徐平笑道,“但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这一万贯换出去,而是为了让人习惯用纸券,两回事。”

    听了徐平的话,刘沆和郭谘一起笑了起来。倒是忘了副使一家去换个万把贯就不是什么难事,月底剩多少,徐平一个人就去兜底了。

    这纸券换到手里又不会亏,而且细算起来是有好处的。铜钱难于携带,相应地除了在市面上一般使用,很多场合折算都是要收手续费的。三司属下的飞钱业务,一千文只收二十文的手续费,已经是最低的了。民间的金银铺,收费更加高昂。

    资金的流动是有成本的,金融越不发达,资金的成本越高。刚开始觉察不出来,只要三司的这些实业正常发展下去,经商的人就会慢慢发现纸券会降低他们的成本。

    徐平对纸券真正的信心并不是用现钱兑换,而是跟纸券发放跟金银铺的其他兑换业务连在一起,可以在金银铺里直接用金银和布帛等常见轻货兑换纸券,而不再收额外的手续费。这对于外地来的商人非常有利,他们可以节省费用直接从三司铺子进货。

    只要这第一步走开,纸券易于携带的优点就会显现出来,特别是等到三司的铺子开到外路州府,这一点的优越性就更加明显了。

    前两月徐平已经开始筹划在西京洛阳开三司的分铺,上个月杨告代替王雍出任权京西路转运使,再加上以转运判官分司襄州协助新茶法的方偕,京西路的条件已经具备。

    东西两京,豪门富户众多,是此时天下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只要在这两个地方立下脚来,特别是如果能够再扩到襄州去,三司就掌控了天下最心脏地带的商业。

    以此为基础,这条农工商连接起来的链条就丰满了。

    过了半个时辰,守在金银铺的公吏又来报了一次,情况依然是没有起色。

    徐平三人相视微微摇了摇头,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最开始的日子也就造个舆论,让京城百姓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普及怕是还要等上些日子慢慢来。

    突然,刚刚离去没多久的公吏又急匆匆地转了回来,到了桌前,行过礼,站在那里怔了一会,才大出一口气道:“副使,金银铺里剩下的纸券被人一下子换走了!”

    “什么?!”徐平三人都吃了一惊,一起站了起来。

    见公吏还是有些神色不属,徐平强行平静下心神,对他道:“不要急,慢慢说,是多少人去换的?那些人是一起的吗?”

    “就只是一家。”

    “哪一家?”

    “八大王家,到铺子里换纸券的是他家的知院,用的都是布帛香药珍珠等等,并不是现钱。而且把金银铺的纸券换完,他家还剩了一些宝货,都寄在铺子里了。”

    原来是他们家,那倒怪不得了,一万贯对于八大王家来说也不是特别大的数目,拿出来不算什么。而且全部是用宝货,明摆着是去占三司便宜的,反正他也不怕三司敢吞了他的钱不认纸券的账,怎么算都不会吃亏。
………………………………

第2章 这个技术不好细说

    看着公吏离去,刘沆问徐平:“怎么办?副使,这可是出纸券的第一天,一下就被八大王家买光,接下来这一个月就不发了?”

    徐平笑道:“这有什么好犯愁的,不过就是纸吗!印好了的就有十万贯在库里,明天拿出来发到铺子里就是。几十万贯的纸券,还买不光铺子里的货物,你担心个什么!”

    “这不就是用纸换钱,终究不好。”

    “什么用纸换钱,是用三司铺子里的货来换钱!如果有人拿着纸券到了铺子里,我们不给他货,寻才是用纸换钱!当时印的时候,就定了印的数量不许超过三司铺子里存的货物所值,不过是提前把货物卖出去而已,担心个什么。”

    说完,徐平见其他两人还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对他道:“安心,只要保证铺子里的货物不缺,纸券就等同于真金白银。再过一段时间,发个告示,买多少钱以上的货物要提前几天通知铺子里,那便就万无一失了。”

    现在的纸券还只是购物券,没有任何的金融功能,这个时候担心什么。三司也没有缺钱到要动歪心思,把纸券发出去了之后货物涨价,能引起什么风波。为了防止这一点,徐平把纸券发行的职能与三司的场务和铺子作了分割,分属两位判官管理。等到以后发行的量大了,还会从盐铁司分离出去,甚至从三司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金融机构。

    金融业务操控在朝廷手里,当然免不了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会在这上面动脑筋,这无法防止,一千年后很多国家的纸币稳定性还不如现在的交子呢。最关键的还是要保证财政健康,只要朝廷手里不缺钱,纸币就能稳定。财政缺钱了,不在纸币上动歪脑筋,也会想其他办法从民间巧取豪夺,执政者不会躺着什么也不干在那里穷死。

    没必要视纸币为洪手猛兽,一个劲地迷恋真金白银,最关键的还是财政的收支平衡。

    换句话说,把纸币或者金融系统的操控权放到私人手里更可怕,那样不但要担心纸币增发变成废纸,还要防备各种各样的金融诈骗。官方有下限,逼急了无非是硬抢,让你知道现在真的是出问题了,私人会把这个下限都突破掉,用各种手段隐瞒诈骗,把你卖了还帮着他们数钱。在金融这方面,骗比抢更可怕。

    刘沆分管着印刷纸券,偏偏对这新生事物又不怎么了解,怎么能够不担心?虽然条例所印了一系列关于钱法的书了,但这种事情没有真正经历过,谁知道书上说的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这可是以万贯计的铜钱,出了事刘沆被夺几断都算是轻的。

    不管是三司,还是下面的州县,管钱粮的官都不好做,一般的官员都躲着。有了成绩奖励有限,出了问题追责还重,大家自然知道怎么选择。

    与徐平商量过了,刘沆告辞离开,回支安排向金银铺里补充纸券。全部印出来的不过只有十万贯,不到三司几个铺子里的货物十分之一,现在的风险终究是小。

    见刘沆离去,徐平问郭谘:“今天怎么不见你乘新马车上朝?”

    郭谘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那车乘着太过招摇,而且如此华丽的车,总得有神气活现的车夫才配得上。那样的车夫一个月好几贯钱呢,我何必掏给他们!”

    “难不成那车放在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