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马槽前,陶六道:“官人,现在母马受孕,平时只吃青草是不行的,晚上都给它们加精料。庄子上种的有荞麦黑豆,混着苜蓿晚上加料。”

    韩琚点头,这是通常的做法,牧马监一样也储存有菽豆之类。虽然这些精料总是被养马的官吏和厢军勾结偷盗出去贩卖,屡禁不绝。

    看过棚子里的养马设施,陶六看看天色,道:“时候差不多了,该把马匹放出去让它们到草场里吃草,整天养在棚里是不成的。”

    说完,吩咐了看马的庄客,把马的缰绳解了,开了栅栏,让马到外面的草场去。

    看着马群离开马棚,陶六对韩琚道:“韩判官看,这些马都已经受孕,行动起来便不如平常快捷。马有灵性,知道爱护肚子里的小马呢。”

    几人又随着马匹到草场里看了一会,见太阳已经升高,徐平对陶六道:“群牧司今天来看的最主要是让马受孕的法子,天色不早了,你找人做给韩判官看,免得误了时辰,今天赶不回京城去。庄子里荒僻,住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徐平可没心思陪着梅学士在这庄子里玩耍,事情早了早回,要想放松等过两天端午的时候再回庄就好。梅询的地位在那里,徐平陪他可是累得很,根本放松不下来。

    几人离了这处马场,到了一处偏僻的马棚,周围都用栏杆围起来,栏杆比刚才的马场要结实得多,整个如同一座大院子。

    进了里面,马棚也比刚才的精致,而且三面围住,只留着朝南向阳的一面敞开。此时棚里面只有三五匹马,俱都长得雄骏壮实,一看就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陶六道:“判官,这是庄子里特意挑选出来的种马,都是高价买来的青唐马,一匹要好几百贯呢!最右边的那一匹,就是昨晚牵去让梅学士看过的。”

    韩琚看了,心中暗暗称赞,这庄里的种马可比牧马监里的讲究多了。马监的马,最好的都挑出来送到骐骥院里去,专供皇帝乘舆及赏赐王公大臣,哪里能够把最好的马留下来做种马?而且骐骥院不属群牧司,他们那里的好马更不会拨出来。

    此时马监养马也不注意品种,只是按照马格分等,繁育就更加随心所欲,哪里知道最好的马有什么血统。反正就是杂在一起混养,出不出好马完全靠运气。

    韩琚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这些种马神气得让人喜欢,开口问陶六:“待诏,这里的几匹种马,一年可以让多少匹母马受孕?”

    陶六答道:“回判官,若是往年呢,最多只能配种三五十匹马,生下来的小马不夭折,养大之后又在马格上等的也就十匹八匹。今年因为庄里都是用人帮着母马受孕的,千百匹也是平常,估计能得一两百匹好马。”

    这个数字吓了韩琚一大跳,徐平的庄子不过是一个淳泽监而已,当年在马监中就算是小的,现在又有大量的土地被开垦成了农田,竟然一年还能得一两百匹好马。如果官营的牧马监有这个效率,禁军需求的军马也就不在话下了。

    到了跟前,陶六指着一个用木头搭起来的架子,低声道:“官人,这是马床,取马精用的。下面要做的事情有些不雅观,官人看了勿怪。”

    韩琚点头:“到庄子里来,专一就是要看这个。你只管做就好,不用顾虑。”

    陶六告声罪,吩咐棚子里的庄客取布把马的眼睛都蒙了,单单只留下了一匹,口中说道:“这匹马今年只取了一次精,刚好再取一次让判官看个端详。”

    一边说着,一边吩咐庄客去外面牵一匹母马来,口中对韩琚解释:“需要有上等的母马,而且正在发情,过来引得种马情动,才好取精。”

    到了这里,别人都不好接话,只看着陶六忙忙碌碌地吩咐人手做事。

    不大一会庄客牵了一匹极精神的母马进了马栏,陶六叫了一个看起来甚是粗俗的汉子,就把选好的种马牵到马床上,表演了一回取精。

    虽然徐平、韩琚和苏绅几个人早已经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但在自己面前当面做,几人还是有些尴尬。都静静地看着,连喘气声都听不到。
………………………………

第8章 还是找自己人

    梅询起床洗漱罢了,熏好了香,坐在游园里的亭子里慢条斯理地喝茶。韩琚站在不远处向他汇报上午随着徐平到马场看到的情况,梅询不住地点头。

    说到徐平庄子里牧草的情况,梅询道:“这事情我也多次听闻,而且徐待制还特意向我提过。不过问群牧司的官吏,他们都说不便施行,牧草收缴实在难以计算。”

    韩琚小心地问道:“那么,牧监收草的时候还是收散草,到了草料场里再压成捆如何呢?虽然运输依旧不便,但省了马场存草的地方,而且喂起来也方便。”

    梅询叹了口气:“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草料场检点怎么办?草场里存的草料与账籍对不起来,岂不是更加混乱。此事急切间做不得,需从长计议。”

    说到底,还是因为事情牵扯到多个衙门,主事的官员不想给自己惹麻烦罢了。真地要一心去做,也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但梅询凭什么给自己揽这差事?

    韩琚无奈,只好把这事情放下,接着说下去。

    说到用母马引诱种马取精,梅询突然又有了兴趣,竟然想再去看一遍。

    徐平心道,我马场里就那么几匹优良的种马,每匹都是用钱堆出来的,你这样折腾不是要把它们活活累死?这来我庄里,吃我的住我的,那么多人,都是我搭钱进去,还折腾起来没完了是吧?事情真正成了,自己还不知道有什么好处,这样怎么能行?

    看看天色,徐平对梅询道:“学士,天色不早了,我们还是赶紧上路。如果走得迟了,只怕到天黑还赶不回京城,城门关了就麻烦了。”

    马上就是端午,梅询也不想在城外多待,想了想,只好点头同意。若是平时,他肯定要在这里多呆一天,看看田庄里的风景,也是赏心悦目的事情。

    整好仪仗,苏绅伴着一直送到中牟县境的边界,过道别返回。

    一路上徐平的心里有些不舒服,没想到自己巴巴地找到梅询门上去,他却只是到自己庄里游玩了一圈,相当于什么事情没干。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直接找韩琚呢,没有这么麻烦不说,还不用花这么多时间在路上,也能多做点实事。

    梅询遇事敢言,能言,不怕得罪人,但做这种事情实在不是他的专长,他也不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朝廷的风气也是如此,能做的不如能说的,能说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却又不如会四处钻营的,古今中外官场就是这样,谁又能奈何?

    回到京城几人分别,徐平越想事情越是不对。如果任由这样下去,事情很可能又会在衙门之间推来推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去做,白白费了自己一番苦心。

    刚刚进家门,守门的仆人便就禀道:“郡侯,王太常来访,正等在花厅里。”

    徐平想了一想,只怕是王素对自己新购的田庄还是不放心,想乘着假期请自己过去看一看。这处田庄王素可是寄予了很大希望,比他家以往和产业都上心。

    到了花厅里,与王素叙礼毕,分宾主坐下,徐平问道:“仲仪,今天怎么有空来寒舍?莫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没什么大事,就是眼看就是端午,想我们在京城的同年聚上一聚。不知不觉,天圣五年到现在已经九年了,大家宦海挣扎,难得有些清闲的时候。”

    “好,好,正该如何。你不来说,我也有些意。”

    天圣五年的进士在京城现在里面的人并不多,就是那仅有的几个人,平时也难得聚在一起。如今也就王素和嵇颖两人在馆阁清闲一些,徐平和韩琦就难得抽出时间。三司和开封府都是事务繁剧的衙门,很难抽出不整天的空闲时间来。

    王素叹了口气:“不瞒云行,我这些日子,一直挂念的就是新置办的那处庄子。现在开封府周围闲地还多,如果这处庄子办得好,乘着年末的时候还能再添些地。这次请你们到我的庄子去,一是我们同年聚一聚,再一个也是帮着我参谋一番。”

    “应该的。其实仲仪大可不必紧张,田地开垦养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只要用心照看了,土是不会坑人的。你那里离着汴河不远,排水的沟渠挖得齐整,还可以引汴河水沃灌,一年就成好地。不像我那里,金水河清,这办法用不来。”

    “有人跟我提起过,王圣源回京述职,还专门跟我说起淤灌之法。只是开封府这里没有人做,我的心里有些拿不定主意。”

    王沿字圣源,先前任河北转运使,在河北兴修水利,颇有实绩。他自己也对这件事情很自得,碰到了同僚,难免就要指点一番。

    徐平对淤灌的事情并不熟,只好含混道:“等到了你庄子里再说吧,这些事情我也没有做过,不敢乱说。”

    仆人上了茶来,徐平喝了口茶,突然心中想起来,对王素道:“不知道仲仪这些日子在馆阁过得如何?几次碰到尹洙和欧阳修等人出去饮宴,都不见你。”

    王素笑着摇了摇头:“我家在京城,平时俗务缠身,哪里能够抽出时间来。”

    徐平知道王素在京城一大堆的亲戚,而且都是高官显贵,当然不可能跟馆阁里的那些人员一样天天闲得没事,要应酬也是跟自家的亲戚应酬。

    端着茶想了一会,徐平试着问王素:“现在馆阁里的清闲日子,仲仪可还过得惯?”

    听徐平一再问起自己过得如何,王素就知道了徐平的意思,问道:“怎么,莫不是云行有什么职事要介绍给我?自然是求之不得,我又何必在馆阁里浪费时光。”

    徐平放下茶杯,笑道:“正是如此!我庄里养马,琢磨出了一个可以大量养出好马的法子,想着报上朝廷去,便就找了梅学士――”

    说到这里,徐平忍不住就摇了摇头。

    “怎么,莫非梅学士觉得不可行?还是不上心?”

    “不是,梅学士在学士院,平日里也没时间操心群牧司的事情,而且群牧司现在人手不足,想照着我的法子做也是力为从心。”

    “云行的意思是――”

    “历来群牧判官多是两人,现在却只有韩琚一人在职,人手自然短缺。我是想着反正仲仪在馆阁里也闲不下来,不如就出任群牧判官。有了实职差遣,磨勘也好序资历,而且现在正是立功的好机会,我们自己人,何必把这机会拱手让出去。”

    判官与群牧使的任职资格天差地远,王素的资序已经够了,徐平便打起了这个主意。
………………………………

第9章 进殿面对

    王素思考再三,答应让徐平推荐自己任群牧判官。正常来讲,举荐人并不需要被举人的同意,绝多数的情况下也不会问被举人的意见,任命下来不同意推辞就是。徐平问王素的意见是因为两人关系密切,而且后续公事上也需要他配合。

    在王素来说,他在京城里的应酬太多,哪怕就是不出任群牧判官,在馆阁里面也难得清闲,还不如去任个实职差遣。而且徐平庄里养马也赚了不少钱,他看在眼里,现在有个熟悉养马的机会,又怎么会放过?做上一任判官,自己庄里养马就没有问题了。

    到了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