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7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是徐平到来,郑戬急忙止住队伍,下马行礼,道:“报省主,京师银行郑提举等人不按规例行事。我前去查账,百般阻挠,还出言无状。审计司新立,如何能够不立威!”

    徐平愣了一下,才道:“你想怎么立威?带着兵去立威?你这才几个人!东华门不远就是禁军大营,你不怕他们把你抓起来!不要胡闹,先带人回去,我们商量再说!”

    郑戬抗声道:“审计司勾稽天下钱粮,京师银行几个胆子,敢公然抗命!”

    徐平叹了口气道:“你这审计司只是查账的,不是办案的,不是御史台,更加不是审刑院!好了,先让兵士回去,皇城外面,你公然带兵而行,有几个脑袋!有什么事情,慢慢跟我说,我们商量了再做决定。”

    虽然有些不愿,终究是不能违抗徐平的命令,郑戬让带兵的厢军回去,只留了几个自己的随从。这里是敏感地带,这么一会功夫,徐平就看到皇城司的人在旁边探头探脑。

    “唉,”徐平对着郑戬叹了口气。“那边不远是潘楼,我们到里面喝一杯酒,有什么事情你跟我细细说清楚。天休,你记着,审计司不管发现什么,都只能上报,不能查案!”

    郑戬显然不服气,发现了情弊,当然就要详查。衙门哪里有老老实实让你查的?不用点手段,怎么能够查得下去。自己带兵只是控制场面,要不是真地要拿人。

    到了潘楼,徐平找了一间安静的小阁子,让小厮上酒菜来,与郑戬和文彦博坐了。

    见郑戬并没有心饮酒,徐平道:“这里没有外人,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彦博拱手:“还是让我来替提举说吧。前两日我们听到风声,说是开封城里有人勾结权贵人家,虚开了不知做什么的公司。这些公司只做一件事,就是从京师银行贷钱出来。”

    徐平奇道:“他们不做生意,贷钱做什么?须知从银行贷钱是有利息的。”

    “从银行贷钱的利息虽然比存钱高上几倍,但年利还是不过一成,与市面上放贷的比起来,低得不能再低了。这些人从银行贷了钱出来,便就放给城里的质库。虽然不知道他们到底收多少年利,但想来是比银行高得多了。当时定银行规例的时候,曾经明令不许贷给这些没有实际交易的公司,贷款额度要跟交易量挂钩的。京师银行如此做,明显是不合规例,我们得了消息自然是要去查。谁想京师银行的郑提举坚称他们没有违规做事,审计司是小题大做,而且京师银行也不属三司所管,我们查他没有道理。双方越说越僵,郑提举越说觉得他们必然有鬼,便就回到衙门点了兵士――”

    “等等!”徐平止住文彦博的话,“你是说,有人虚开公司从银行骗贷款?”

    文彦博想了一会,点了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人才啊――”徐平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骂。银行才开多久,就有人钻空子了。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杀头的买卖没人做,赚钱的方法总有人绞尽脑汁想出来。

    不夸张地说,用不了多久,各种各样靠着银行赚钱的方法,不管是合法合规的,还是招摇撞骗的,就都会一一被发明出来。在这一点上,要相信人类的智慧,如果这也算是智慧的话。后人觉得古人没见识想不到的方法,实际上只是错觉,要么就是他们想到了只是没流传下来,要么就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只要条件具备了,各种点子都会冒出来。徐平越来越相信这一点,明白自己要做的只是搭起舞台,这个年代的人自己会上去唱戏。

    银行是利用存贷息差赚钱,这种骗贷的公司则是利用银行贷款的息差和社会借款的息差来赚钱,里面的关键,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能够控制住社会贷款的风险成本。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只能是单纯的骗子,那样问题就好解决了。

    如果他们真能控制住社会贷款的风险成本呢?那样问题就复杂了。现在的条件下,他们帮着京师银行解决了放款的难题,就不愁没有人为他们说话。

    什么样的人有那么大的能量,可以控制住社会放贷的风险呢?
………………………………

第242章 交涉

    见郑戬在一边气鼓鼓地不说话,徐平道:“你这么急着带兵去京师银行,那有没有查清楚是什么人在开公司骗贷?是几家分别在做呢,还是一个人用的障眼法?”

    郑戬叹了口气:“省主,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查得出来?我们三司,能够听到风声就不错了,又不可能在外面派探子。只有把人抓起来,才能问得明白。”

    徐平点了点头:“你这话说得不错。那你们的风声又是从哪里来的?”

    “京师银行里一直有大量的新钱贷不出去,到处想办法,我们不想知道他们的消息也是难。最近突然间大把的钱贷了出去,京师银行那里上下立了大功一般,见到人就胡吹一气,报功都报到三司来了。贷给什么人,我们自然就要查一下,结果一查,全都是新近成立的小公司,做的什么生意不清水楚,怎么能够不让人生疑?”

    郑戬说到这里,文彦博道:“提举生怕里面出了岔子,带人到京师银行要查一下账,结果他们上下都在兴头上,硬不是给查,结果就闹起来了。”

    徐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三司管下的其他两家银行都还规矩,西京银行不说,本来就有基础,又有杨告坐镇,三司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不面向社会,又有徐平管着,不显山不露水。惟有京师银行的动静最大,手里有钱贷不出去的时候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弄得京城人人皆知,一贷出去了,就像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奔走相告。那架势,颇有些徐平的前世,银行业务好了,在门口拉个横幅本年度存款若干的风采。

    说到底,京师银行有内藏库的股本在里面,里面的官吏以为天子理财的身份自居。龙图阁待制郑向已经老了,精力不足,对下面控制乏力。两个副手,刘沆是代表三司,不好跟皇帝身边的人争权,只起个监督的作用。张惟吉为人老成,但一生谨慎逊让,约束不住跟着他来到京师银行的内侍们,闹得乌烟瘴气。

    这种局面,早晚是要出事的。在徐平想来,早出比晚出好,闹得越大越好,不给一次大的教训,这些人是不会长记性的。里面掌握实权的是宫里的内侍,没有大事出来,外人不好约束他们,仗着皇帝撑腰,他们也听不进别人的话。

    内侍也有能干的人,比如做京师银行副手的张惟吉,就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可惜的是这种人都明哲保身,自己的官位升上来了,但没有形成一股势力。那么大个银行,怎么可能靠几个人管过来,实权是在中层官吏的手里。

    想来想去,徐平也觉得无奈。这个样子,自然有赵祯掺和的原因。他内藏库几百万贯投到了里面,一心想着赚钱,内侍们势大,就是摸准了他的心思。

    喝了一会酒,见郑戬终于平静下来,徐平道:“这样吧,事情既然已经知道了,就不能放任不管。不然日后出了乱子,少不了牵扯到审计司。一会我跟你们两个一起,到京师银行走一趟。账肯定是要查,而且要调到最近从京师银行贷钱的那些公司名录,看看这些公司到底是什么人开的,从事什么生意,审计司去查他们。”

    郑戬拱手:“如此最好,让省主费心了,下官惭愧。”

    徐平笑道:“三司的事情,我费心自然是理所应当。不过,我再说一遍,审计司的权限仅限于查账,对于账籍的任何疑问,都有权要求查到的衙门移文说明。如果哪个衙门拒绝这样做,便就报上来,自然会有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做主。天休,万不可再动粗了!”

    “下官记住了,以后自然谨慎!”

    让谭虎会了账,徐平跟郑戬和文彦博离开了潘楼,也不骑马,安步当车到了东华门外。

    京师银行建的极是气派,高大的门楼,外面还有禁军守着。也不知道那些神通广大的内侍用了什么手段,竟然能够调了禁军来守门,里面来往巡逻的竟然还有皇城司的人。

    这处衙门并不对外营业,仅是管理机构,面向百姓的别有门面,派头十足。

    徐平递了帖子,过不多久,郑向带了张惟吉和刘沆两位副手迎了出来。

    见过礼,到了会客厅里,郑向道:“没想到是徐省主来了,让我们都松了口气。刚才有人报,郑天休带了兵士向这里赶来,有人要去调禁军呢。”

    徐平道:“玩笑,我们都是同朝为官,怎么可能做出那种事来?此事揭过,以后再也休提。审计司到这里查账理所应当,但态度不好,是他们的过错,我这里向诸位赔罪。”

    说完,徐平站起身来,拱手施了一礼。

    郑向三人急忙起身,口中连道:“这如何敢当?省主是折煞我们了!”

    重新落座之后,徐平道:“审计司收到风声,说是开封城里有人虚开公司骗京师银行的贷款。此事非小,他们专责勾稽天下账籍,必然来查,郑待制要行个方便。”

    郑向听了面现难色:“省主,不是在下阻挠,委实是不容易。银行往来账目,每日都万万,没有准备,难以跟审计司理清楚。”

    “话可不是这么说,银行的每种账目,是需要日日结存,还是几日一报,规例都明文写得明白。审计司查账,必然是根据规例来查,不可能胡来一气。不管是银行还是什么衙门,审计司要查账,都是即时开始,怎么查由他们自己做主!”

    郑向看了看身边的张惟吉,无奈地摇了摇头。

    小头目大多都是宫里来的内侍,他们怎么可能按照规例记账?这个年代皇帝身边的内侍,大多都是出自世家,长辈自小教导,基本能读书识字,素养还是相对较高的。但在皇宫里,内侍发挥文化特长的地方惟有管理各种图书,还是只能整理,不能乱翻,有文化也没有用武之地。皇帝要处理的朝廷文书,有内尚书省专门负责,内侍无涉,他们对于朝政基本一无所知。突然之间用外朝的规矩要求他们,怎么可能做得来?偏偏这些人又自视甚高,眼睛长在头顶上,听不进别人的话,政务自然就是一塌糊涂了。

    见郑向只是摇头叹气,徐平心里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内侍也分两种,石全彬那种经常在外朝衙门做事的是一种,实际就是身份特殊的官员。还有一种自小长在深宫,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接触外朝事务的机会,循资而迁。前一种的数量很少,赵祯这一次派出来的只怕是后一种。他们没经过训练,怎么可能做得来这么专业的事情?

    看看天色不早,徐平只好道:“郑待制,银行也是初设,有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是人之常情。这样吧,这次就先破个例,让你们先准备半个月,到时审计司再来查。不过,那个时候可千万不要再推诿了,说不过去的。”

    郑向面现惭色:“省主大度,在下惟有感激。”

    徐平又道:“不过,有一点还要麻烦待制。近日传言有人开公司从京师银行骗贷,此事不可不查。你们把最近半个月从京师银行贷钱的公司名目整理出来,明日,最近后日,移文审计司,此事不难吧?”

    郑向稍一犹豫,重重点了点头:“好,此事好老夫可以做主,到时必然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