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7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起身迎上去对两人道:“此次去青唐远程辛苦,来,你们先饮碗热茶暖一暖身子。”

    刘涣急忙拱手:“经略何等身份?下官怎么当得起如此重礼?经略安座。”

    徐平落座,众人叙礼,一起坐了下来。

    上了茶来,大家饮过了茶,徐平问刘涣:“此去青唐可还顺利?唃厮啰对朝廷的态度如何?都说现在河湟一带局势异常混乱,到底是怎么个混乱法?”

    刘涣把茶放下,道:“下官此去主要是对唃厮啰宣旨,青唐蕃部的事情便由下官说,河湟的局势还是由鲁提辖讲,打探消息都是他的人。——此次见到唃厮啰,才知道因为被邈川和宗哥逼迫,他在青唐城待不下去,已经到了历精城,跟乔家族人在一起。得知朝廷加封他甚是欣喜,对朝廷也非常恭顺,我们回来的时候,他也派了谢恩的使节来,并贡好马五十匹。现在使节和马都在城外驿馆里,等有了经略吩咐再来拜会。”

    按照天圣年间定下来的规矩,西方来的使节都先到秦州,一般的就不再前进,由秦州知州代朝廷接待,打发回去。他们的贡物,也不再允许他们自己或者雇人运送,而是由各州厢军押运。蕃邦来使花费不小,朝廷不想做这个冤大头,因此一般不许入京。

    不过唃厮啰到底不同,徐平经略河湟还用得着他,入京笼络一番还是有必要的。

    刘涣讲起青唐蕃部的近况,与徐平估计的差不多,此时唃厮啰仅能自保,根本无力向党项进攻。宋希望他帮着打党项,他还盼着大宋出兵帮他压制仇敌,缓一口气呢。


………………………………

第29章 攻略(一)

    刘涣讲完前去青唐见唃厮啰的经过,众人这才清楚了解他现在的处境。

    景祐二年,党项在攻破河西中心西凉,吞并六谷蕃部之后,南下攻略河湟。唃厮啰率众拼死抵抗,最终大破党项军,击败元昊。这是唃厮啰势力的顶峰,不管是手下人马,还是他个人在蕃部中的声望,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这一次的胜利,唃厮啰自己的势力和第三个妻子乔氏家族的势力都得到了极大发展,于是他便命前两个妻子李氏出家为尼,安排到廓州居住,并把李氏生的大儿子瞎毡和二儿子磨毡角囚禁了起来。两个儿子联合母家宗哥的李氏族人,劫持了李氏逃到宗哥,唃厮啰的势力就此分裂,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此时,唃厮啰已经放弃了青唐城,也就是徐平前世的西宁,逃到了乔氏的大本营历精城,背靠青海湖周边蕃部,与跟他敌对的势力对峙。他赞普之后的身份,又收拢了河西的六谷蕃部的一部分部族,历精城又处于东西商道上,还能够勉强维持。

    现在青唐周边的局势,党项在他北面占领了西凉,东边控制了兰州,湟河流域的中心则是跟唃厮啰敌对的李氏占据的宗哥城,还有跟唃厮啰有杀父之仇的一声金龙占据的邈川重镇,唃厮啰三面皆敌。东南方向的河州则是怨恨他的长子瞎毡,南边是跟他一直不对付的兄长扎实庸咙,中心在溪哥城。

    刘涣讲完,徐平摇头道:“朝廷还指望唃厮啰出兵攻党项,现在看来,他哪里来的这个实力?朝里只知道他景祐二年曾经败过元昊,以为是西北强蕃,哪里知道仅仅三五年间就已经天翻地覆。纵观唃厮啰这几十年,从一无所有到在蕃部的声势一时无两,他自己可以当得起英雄人物,但却都是因人成事。先被宗哥的李立遵掌控,他乘势而起,李立遵则借他的名头收拢蕃部,有所图谋。到三都谷一战,宗哥文法被破,李立遵死后他便逃到了邈川,又借亚然族之势。再跟邈川的温逋奇闹翻,杀温逋奇,逃到青唐,依靠乔家族。如果不是河西的六谷蕃部被党项攻破,他收拢了一些部族,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只怕终有一天还是会跟乔家族闹翻。因人成事,别人要借他的名头扩大本族势力,他则是要建立自己的独立的部族,不甘心做傀儡,这便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信哉斯言!唃厮啰的教训,我们要吸取,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夷制夷,朝廷想借着这些蕃部的力量围剿党项,他们又何偿不是要借朝廷的力?等到发展起来,不过又是一个党项而已!”

    种世衡道:“节帅说得是,要彻底解决西北边患,只有变夷为夏,以夷制夷只能做权宜之策。不然灭一党项,又起来一吐蕃,还是一样是朝廷之患!”

    田况道:“唃厮啰是赞普之后,蕃人称其为佛子,依然只能是这个结果,可见这些蕃部是靠不住的。只有郡县其地,编户其民,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几个人纷纷发言,对于徐平提出的变夷为夏的根本方针再无异议。这些蕃部哪怕是合作得再好,一旦涉及到族群利益立即翻脸,或打或杀,唃厮啰都是如此,何况朝廷。

    刘涣讲完青唐唃厮啰的近况,鲁芳拿了一张草绘的地图,挂了起来,道:“下官此次前去青唐,顺路打探了西北各蕃部的蕃情,绘了这一张图出来。”

    这是此次派鲁芳前去的目的,徐平示意他讲下去。

    “此时西北,河西已被党项占据,各蕃部势力全灭,只有河湟吐蕃还与党项相抗,下官便以河湟青唐唃厮啰为中心,讲其他地方。河湟以北,便是河西之地。党项占据河西之前,那里主要是甘州回鹘、归义军和凉州六谷蕃部势力最强。自赵继迁据银、夏等州,在向本朝称臣的同时,便就向西开拓,他也是在攻六谷蕃部潘罗支受伤,景德元年毙命。此后德明、元昊一直对西用兵,至景祐三年,尽取河西之地。甘州回鹘和归义军的大部已经降了党项,六谷蕃部的首领厮铎督则率数十万口降于唃厮啰,这也是唃厮啰跟宗哥族和亚然族相抗的本钱。——下官想说的是,观河西蕃部这几十年的过往,便就是河湟蕃部将要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攻唃厮啰失利,元昊在党项民怨沸腾,根基不稳,也未必会急着反了朝廷,他们应该跟开拓河西一般去开拓河湟。”

    徐平点头:“这话说得太对了!前些年我在朝廷就曾经说过,党项什么时候会反?单看他们什么时候败于河湟,不敢再向那里打了。现在看来,当时的估计并没有错误。今日之所以有党项之祸,就是因为朝中大臣只求着边境安宁,而没有细查这些周围的蕃邦到底要干什么。继迁、德明最后所谓对朝廷的归顺,实际上只是为了对西边用兵,最终还是被他们吞掉了河西。元昊如果不是野心太大,在境内大事更张,惹得民怨沸腾,大可以学他的父祖,对朝廷貌似恭顺,用兵于河湟。现在他吞不了,一两代人百年间总可以吞掉,那时更是朝廷大患。党项这个时候反,对朝廷其实是好事,河湟还有跟他作对的蕃部,河西党项刚刚占领,根基并不稳。如果我们能够在河湟一带把党项的势力驱逐出去,甚至郡县其地,齐民编户,则就在党项的背部插了一刀。甘州回鹘、瓜州归义军、凉州六谷蕃部,一向都心向朝廷,被元昊攻灭前,朝贡不绝。归义军本是汉人所部,自不必说,六谷蕃部也曾经数次让朝廷遣帅臣,甚至在至道年间劫本朝市马使丁惟清为帅。”

    鲁芳道:“节帅说得不错。六谷蕃部分为左右厢,左厢有督六族、日羌族、的流族和厢邦族等等,除了心山王家族是汉人,其他都是习了吐蕃风俗的党项羌人。而右厢则有者龙族、渴龙族、刑家族、懒家族、章家族、周家族、赵家族等等,者龙族和渴龙族是党项羌人,其他多是蕃化的汉人,前朝称为嗢末部族。左厢以党项羌人为主,右厢则以我们汉人为主。党项能够攻破六谷蕃部,就是偷偷诱使属于党项羌的者龙族反叛,埋伏诱杀了潘逻支,六谷蕃部就此衰落。党项又多次攻打,最终被元昊所灭。”


………………………………

第30章 攻略(二)

    嗢末是晚唐五代被吐蕃掳掠的奴隶,大多都是汉人,被吐蕃贵族奴役。后来乘着吐蕃势力衰落,奋起反抗。只是此时与中原王朝的交通早已经断绝,而且中原自己打得不可开交,最终只能孤悬河西,游牧化,吐蕃化。河西本是汉唐故地,汉人众多。瓜州归义军曾经驱赶蕃人,汉人多是情理之中。就是六谷蕃部,其中也约有半数是蕃化的汉人,势力相当不小。宋朝立国视西北为化外之地,放任不理,最终导致了党项的崛起,这些本来心向中原的势力也随之覆灭。

    徐平对众人道:“本朝混一宇内,立国之后因为北有契丹,对西北、西南蛮夷蕃胡皆视为化外,任其自生自灭,以为得计。你不理他们,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党项的反叛告诉我们,等这些蕃胡缓过气来,照样还是要来为祸中原。把灾祸消灭于未起,郡县之地,变夷为夏,才是最终解决的办法。我们现在秦州,要向西开拓,便要遵循这条原则。听从朝廷法令的,便崇之高位,啖之以厚禄,让他们的部族兴旺发达。对朝廷阳奉阴违的,则诛其首领,夷其部族!现在区分的办法很简单,跟着我们一起去打党项的,就是好人,反之就是坏人!好人要有好报,坏人要有恶报,我们秦州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种世衡道:“节帅说得不错。不过,自唐朝时候,河湟和河西除了几个大城,多是羁糜而已。大部分蕃羌族帐,朝廷都封得有可汗之号,骤然变更,就怕蕃胡不满。”

    徐平笑了笑,道:“唐朝立国,携常胜之兵,北逐突厥,西破高丽,本来是可以复两汉荣光的。可是唐太宗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心思,生怕关东的世族威胁李唐皇室,非要引胡制汉。北战突厥,则迁突厥于长城以南,甚至宫中护卫也用突厥人。西击高丽,则迁高丽和渤海于幽燕。至于奚、羌、沙陀、粟特等族,则遍布黄河以北,中原尽皆胡化。唐太宗以天子之尊,而就‘天可汗’之腥膻之号,名为对汉胡爱之如一,实际上只有汉人去迁就胡人,何尝有过胡人迁就汉人?蕃胡入内地,占汉人的地牧马,战时出征,名之为城傍,唐时凡有城傍的地方,现在已经全部都是蕃胡之地了。如今一过黄河,遍地蕃羌,这种盛况自五胡乱华数百年胡人都没有做到,大唐一百多年就做成功了。因为唐朝曾经对那些地方羁糜,现在郡县之地了生怕胡人不满,当初胡人占汉人土地的时候怎么不怕汉人不满?通判,我们经略西蕃,只看怎么做对朝廷最有利,蕃胡怎么想,就不要替他们操心了。”

    历史上并没有人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接受“天可汗”的称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就是他自己,也知道这是对皇帝称号的侮辱,自称下行。作为辨解,非要说自己对汉人和狄夷爱之如一。问题是真爱之如一又何必区别对待?名为爱之如一,实际上还是爱蕃胡要更多一些,强调平等的时候总是有一部分人更平等。把“天可汗”的称号当作光荣,是到了很晚的时候了,而且是主要用来说明唐朝的民族交流和融合。胡人汉化是融合,汉人胡化当然也是融合了,这样讲也没有错。至于把拥有“天可汗”的称号当作是大唐军威的像征,则就属于脑洞清奇,那称号是对周边蕃胡的妥协和利用,而不是征服。

    李世民的母亲和妻子是鲜卑人实际上并不一定在这政策中占有多少分量,更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