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8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威军所部的兵马已经扩展到了一两万人,只有不到五千在伏羌寨里,其余大队在渭河南岸。此时渭河上已经架起了浮桥,通伏羌寨的南水门,大队兵马随时可以过河。

    ‘步跋子’是步军,利于山地作战,他们来之前并没有想到会遇到这种局面,没有相互配合的重骑和轻骑,现在处境非常不利。两军对圆了硬碰硬,兵种的配合至关重要,在精锐的正规军面前,单一兵种已乎必败无疑。没有硬弓强弩,没有长斧大戟,一千铁骑就可以把他们屠戳殆尽。从五胡乱华,到五代十国,中原大地打了无数的仗,步骑之间的对抗,从理论到实践已经有了一定之规,并没有什么侥幸可言。只有两军精锐程度相差太远的时候,才能创造奇迹,党项的军队还没有这个资格。

    细赏者埋现在就心存侥幸。元昊为了让党项的人追随自己叛宋,在国内故意贬低宋军的战力,给了党项军中很多人错觉,认为宋军在党项精锐面前一触即溃。实际上哪怕没有徐平的军制改革,历史上党项军也没有数量相当硬碰硬时吃掉宋朝禁军的记录,更何况是现在已经脱胎换骨的宣威军。

    太阳滑过中天,北风从三都川谷吹过来,谷口的三千‘步跋子’觉得背上一阵凉意。

    伏羌寨的城门缓缓打开,一千铁骑鱼贯出了城门,在城壕前列队。他们的动作不急不缓,直用了半个多时辰,五千骑兵和步军才最整好队伍。

    细赏者埋鼓了几次勇气,想乘着宋军列阵未稳,带人上去拼杀,最终还是忍住了这一冲动。宋军是列阵未稳,可党项军冲上去的时候部伍同样乱了,如果这时宋军骑兵来一个反冲锋,党项军就是灭顶之灾。

    许迁骑马位于阵中,等所部列阵完毕,身后大旗卷起轻轻前点,全军随着鼓点,开始缓缓向细赏者埋的军阵逼近。中间一千铁骑,后边是弩手和步军,两翼由跟他一起出城的轻骑保护,细赏者埋还是找不到机会。

    到了离党项军一箭之地,鼓声戛然而止,宋军停了下来。轻骑慢慢向两翼散去,开始控制谷口和渭河之间的战场,隔绝三五成群观望的蕃落军队。

    许迁骑在马上,看着对面的细赏者埋,不管怎么强行平静心神,心跳还是加快了。他本是殿直的东西班指挥使,赵祯御延和殿试材武,许迁表现出众,超迁供备库使,被派到秦凤路来为都监,又被徐平选为桑怿的右虞侯。三班殿直是隶属于三衙的皇帝身边最近的贴身卫士,许迁的升迁都是得自圣眷,他需要军功来证明自己。

    对面细赏者埋的身份与许迁相当,本是元昊身边三千铁骑的十队长之一,此次派到西寿监军司来,同样也要用军功证明自己。只是命运弄人,他这铁骑队长,却要带着步军面对重骑的冲锋,这恰恰就是‘步跋子’最怕面对的局面。

    与许迁一起出城的轻骑慢慢散去,他身后的大旗轻摇,一千弩手伴随步兵弓手分为两部分,慢慢张到两翼。

    看着宋军两翼的弓弩手缓缓向前,像翅膀一样张开,细赏者埋只觉得嘴里发苦。这是中间重骑冲锋前的标准动作,弓弩手射住阵脚,潮水一般的重骑兵就将呼啸而至。

    对付敌军冲锋最有效的办法,永远是把握时机的局部反冲锋,步兵对骑兵同样如此。

    重骑人披甲马具装,防守严密的同时行动迟缓,威力巨大,但机动性不足。面对重骑兵的冲锋,如果消极防守,不管怎么排兵步阵,除非是步枪机枪,都很难守住。中国的精锐军队用血换来的教训,对付重骑冲锋,最有效的防守就是步军小队的反冲锋。在冲锋的重骑准备好进攻之前,就让他们失去战斗力。

    从陌刀到棹刀到斩马刀到大斧到钩镰枪,都是步军用来反冲重骑的经典长兵器。他们不需要把重骑兵消灭,只要在重骑冲锋的路上,把马腿砍断打折,让重骑兵失去行动力即可。反冲锋的精锐步兵可能伤亡巨大,但换来敌方的重骑失去战斗力,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面对持长兵器的步兵反冲锋,重骑兵再强的防护都没有用处,马腿永远是无法守住的弱点。中国没有出现铁罐头一样的重骑兵,跟这一战术密不可分,不是中国没有制出那种铠甲的技术,而是在中国的战场上那样的骑兵没有用处。不能发动反冲锋的步兵才会被重骑兵砍瓜切菜,而面对那样弱的军队,重骑兵也不需要那么强的防护。中国战场上的重骑兵,更需要的是随身携带短兵器,携带弓箭,可以清理冲上来的长兵器步兵。

    重骑冲锋之前,弓弩手在两翼张开,是同样的目的。利用强弓劲弩,射杀对重骑兵反冲锋的步兵,清理重骑兵冲锋的障碍。

    在这个时候,细赏者埋应该派出自己的骑兵去进攻宋军张开的两翼,打乱宋军的既定部署。可惜,他手上并没有骑兵可用。

    许迁眯起眼睛看着对面的党项‘步跋子’,自己进攻的队形已经布好,对方还没有任何应对,这一战已经赢定了。

   


………………………………

第87章 我们投降

    “呜——”低沉的号角声响起,扫过寒风中的三都川谷口,如同丧礼上的哀乐。随着号角声,许迁身后的大旗展开,直直指向对面的细赏者埋。

    震天的战鼓声突然响起,聚在谷口的人,不管什么身份,血液一下子就沸腾了。

    伴着鼓声,许迁身后的一千铁骑开始缓缓前进。他们的步伐并不快,整齐有力,与鼓声相合,敲打着对面党项军的心脏。

    细赏者埋瞳孔紧缩,他甚至能够清楚地知道对面的重骑什么时候会加快速度,什么时候会挺起长枪,举起马刀,哪一刻铁骑就踏在自己身后的‘步跋子’上。他也知道,自己应该什么时候派出持长斧大戟的敢死队,在宋军铁骑刚刚提速的时候,就把他们的马腿砍断。在敢死队把对方的冲锋队形破坏,乱成一团的时候,自己的骑兵应该趁势冲上去,收割人头,彻底吃掉这一波冲上来的重骑兵。可惜他既没有长斧大戟,也没有骑兵,他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等在这里,等待噩梦的降临。

    当骑兵冲锋过半,鼓声骤然紧密了起来。随着鼓点,骑兵冲锋的速度突然加快。

    细赏者埋把心一横,牙一咬,举起手臂厉声喝道:“当当遇贵,你部持长刀,候军令!”

    一个面相凶恶的大汉高声应诺,带着一百多人出列,纷纷换了长刀。

    看对面骑兵离自己还有七八十步,细赏者埋闭上眼睛,又募地睁开,厉声道:“当当遇贵,冲上去,砍翻宋军的马!”

    当当遇贵一声暴喝,带着本部一百多人,手持长刀冲向飞奔来的宋军骑兵。

    一旦让骑兵冲进本部军阵,则就大局已定。细赏者埋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迟滞宋军骑兵的进攻速度。如果能让骑兵在军阵前降低速度,则就还大有可为。

    当当遇贵的一百多人刚刚离开军队,就听见一片尖厉的嗡嗡声,他还没反应过来,身边的一个“步跋子”就被劲弩射中胸口,“扑”在倒在地上。

    此时的距离只能放一轮箭,宋军弓弩齐发,飞蝗一般把冲出来的赏项小队笼罩在箭雨里。箭雨后面的重骑丝毫都不停歇,翻滚的马骑把被弓弩射乱了的赏项反冲锋的敢死队踩成肉泥,轰地撞进了细赏者埋的三千“步跋子”里。

    城楼上的桑怿收起望远镜,轻轻出了一口气。此战大局己定,手持刀盾的步兵被重骑冲进军阵里,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现在只等着党项军阵被冲垮,旁边的轻骑尾随收割人头就好。准备了半年的时间,三都川谷口的这一战已近尾声,最后却没有任何波澜。

    安远寨的望楼,高大全一样在看着不远处的禹藏花麻。他同样收到了徐平的军令,其他蕃部军队暂时不管,一定不能让禹藏花麻跑掉。禹藏部是兰、会两州的蕃部大族,一旦跑了禹藏花麻,后患无穷。把在大山里到处乱窜的蕃部军队堵在一处山谷里,是最高效的战斗方式,错过了这次机会,徐平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等来第二次。

    禹藏花麻没有跑,他也跑不了。周围到处都是乱跑乱杀的蕃部军,都昏了头,杀红了眼,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禹藏花麻根本控制不了。他只能收拢本族亲兵,在一处三都川拐弯的地方,借着三面临水的地势,摆出阵势,把自己守住。

    等到大部分蕃兵都没了力气,局势渐渐平定下来,禹藏花麻更加不敢跑了,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安远寨里的宋军盯死了。

    高大全看看天色,对身边的右虞侯王逵道:“虞侯,此时已过正午,太阳过了中天,直射不到谷里,冲禹藏花麻的军阵不会刺眼了。你点本部兵马,出去把禹藏花麻擒了吧。”

    王逵叉手应诺,看看城外道:“贼酋身边还有几千兵马,倒也不能小视。”

    高大全道:“人多又有什么用?现在蕃贼胆气已寒,士气已散,没有力气冲杀了。你也不用猛打猛冲,多带弩手,把他们逼进三都川里就是。我们放的水反冲上来,现在他们的身后一大片烂泥,把蕃贼赶进烂泥河水里,再从容收拾。”

    “钤辖说得是!”王逵听令,开始去点集自己本部兵马。

    徐平来之前,秦州最强的军事力量,是蕃落骑兵和驻泊禁军的清边弩手,现在都编入了桑怿和高大全属下。归明神武军实力逊于宣威军,几千弩手还是拉得出来。

    禹藏花麻的军阵三面临水,防备乱了的蕃落军冲击自己当然是好,但也绝了自己的退路。背水一阵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禹藏花麻有那个本事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高大全看准了剩余的蕃军已经没有斗志,猛打猛冲地刺激他们可能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干脆直接用强弩。把他们逼到三都川里,淹不死的到时抓起来就是。

    王逵带着大队弩手出了安远寨,随行轻骑护住两翼。刚刚列好阵势,准备向不远处的禹藏花麻部掩杀的时候,就见到那里冲了两匹快马出来。

    眯着眼睛,王逵让本部兵马暂时不动,看着那两匹到了自己军阵面前。

    一个军将出阵,把那两人拦住,高声道:“来者何人?为何前来?”

    两人一个须发皆白,满脸皱纹,一个二十岁左右年纪,乳臭未干。

    听了军将的问话,老者上前拱手,苦着脸道:“这位将军,我们大王自知大势已去,愿意举族归附。只求朝廷念他一时鬼迷了心窍,犯下大错。”

    军将愣了一下,这种大事他哪里能够作主?对两道:“你们先等在这里,我回去禀报虞侯,拿了主意,再做处置!”

    说完,一拨马头,回到了自己军阵,只剩一老一小两个蕃人在那里忐忑不安地等着。

    王逵听了军将的禀报,皱起眉头:“这些蕃贼已经是我们囊中之物,此时投降,倒是乖巧!什么举族归附,天下间哪里有这种好事!败了就归附,怎么震慑蕃人!”

    正要拒绝,想起自己只是军中右虞侯,不敢做决断,对军将道:“你到寨中,把刚才的话跟钤辖再说一遍,让钤辖做了决断,再来报与我!”

    军将叉手应诺,转身向寨里跑去。

    王逵与许迁的经历相差不多,本是诸班殿直中的散直都虞侯,一样是赵祯延和殿中试材武,选中了派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