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工-第6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进留意到,兰师那一排最左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长相英俊,年纪可能比他稍大一点,但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

    他看上去很陌生,应该是今天才刚刚到的。

    这个年纪就已经是兰级修复师了?

    天赋和实力都相当不错嘛。

    那年轻人仿佛感觉到有人在看他,向着这边瞥来一眼。

    苏进向他颔首致意,他嘴角向下一撇,颇为无礼地转回了头去。

    十族的人一排排整齐坐正, 很快在祝使由的带领下开始了正式的仪式。

    仪式的过程跟当初惊龙会的差不多,向天祝祷,拜祭天工之类的修复祖师,拜祭文物之类。

    苏进看得倒是挺有兴趣,但没过多久,他一左一右的两个人却同时打了个呵欠。

    这两人虽然分列苏进左右,也不是不知道对方身份,但一点跟对方打招呼的意思也没有。没想到这时却做出了同样的举动。

    苏进看了他们一眼,张万生百无聊赖地说:“真无聊,每年都是一个样子,一点变化也没有,还不如唱戏好看。”

    接着他的话,另一边的周景洋“嗯哼”了一声,表示赞同。

    两人的声音不算太大,前方祭台上正在奏乐,乐声淹没了他们的话声,离得稍微远一点可能就听不见了。

    那个年轻的兰师却于此时转过头来,严肃地看着他们,指责道:“不好意思,麻烦请安静一点!”

    张万生和周景洋同时被噎住,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确是受邀而来的客人,但是在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说这种话,的确不太合适。

    两个人瞪着那个年轻兰师好一会儿,最后还只是哼了一声,转过了头去。

    几轮仪式过后,清月宴祭祀相关的部分全部结束,一些布置被撤了下去。

    祝使由重新回到台上,面向下方,先向苏进这边抱了抱拳,道:“首先我要多谢各位嘉宾的赏光,尤其是今年我们还请到了新一任天工印的执掌者,苏进苏大师!”

    天工印三个字在正古十族拥有着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威力。虽然十族的人在来之前就已经多少听说了相关它的事情,但现在听见祝使由的宣布,无数道目光还是聚集到了苏进的脸上。

    苏进站起来,先向上一拱手,然后向四方抱拳致意。片刻后,周围响起了轻轻的掌声,渐渐的,掌声连成了一片,虽然不算太热烈,但也表示了充分的礼貌。

    苏进正要坐下,突然感觉侧后方有些异样。他偏头一看,那个年轻兰师正在盯着他看,表情里明显带着不善。

    苏进只是向着他一笑,从容淡定地坐了下来。

    祝使由继续道:“天工印重现天下,代表着华夏的文物修复必将要重新登上高峰。我正古十族恰好于此际回到华夏,正好也能共襄盛举!”

    这话一出,正古十族很多人脸上纷纷露出了错愕的表情,片刻后,开始交头接耳,不顾场合地讨论起来。

    苏进环视四周,看见大部分人表情平静,少部分人却皱着眉,神情不满。

    祝使由也没再就着这件事说下去,他面带微笑着说道:“各位新来的客人可能不太清楚,我正古十族的清月宴是什么意思。”

    他拍拍双手,道,“现在,我们就给各位呈上我们从海外带回来的‘珍馐佳肴’!”

    他一挥手,墙边早已立好的几个学徒同时挥手,掀下了那些方形物体上的紫色锦缎!

 0770 宝物琳琅

    紫红锦缎掀开,下面露出的是一个个藤箱和木箱。

    苏进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些箱子全部都是传统文物修复界专门用来保存文物的。有意思的是,藤箱的造型跟他曾经在机场看过的那些一模一样,显然是同一个出处。

    祝使由走到一个藤箱旁边,把它掀开,露出里面的精美瓷器。

    他随手拿起一件,细细抚摸了一阵子,将它放回去,挥手道:“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宴会珍品,请大家自由享用!”

    与此同时,殿门大开,食物的香气飘了过来。

    学徒们流水一般鱼窜而入,手里捧着托盘,托盘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精美食物, 放置在一边的案几上,供给宾客以及十族的子弟随意取用。

    显然,正古十族长年居于海外,也学习了海外的一些风气,譬如这宴席,就不是传统中式的围坐而坐,更类似自助餐的形式。

    苏进身后一阵骚动,展大师、任爷等人开始议论了起来:“这是……正古十族从海外带回来的文物?”

    “听说是其中一部分。”

    “只是一部分,那也是稀世珍品啊!当初他们从华夏出去的时候带走了一批,在海外又保护了一批流失文物……他们手上的好东西,那可真是多了去了!”

    椅声脚步声错杂而起,两位鉴定师和几个收藏大家一起站了起来,往箱装文物的方向去了。

    至于刚刚拿进来的那些精美食物,没一个人多看一眼。

    “要过去看看吗?”苏进问张万生。

    “唔。”张万生的眼睛也一早就盯着那边了,却在听见苏进的话之后,才点了点头,貌似勉强地站起了身。

    苏进跟张万生一起过去,原地只剩下周景洋和他助理两个人。

    周景洋懒懒散散地坐在椅子上,看着苏进的背影。

    这个助理是专门为他打理文物收藏方面工作的,当然也很好这个,现在他听见那边嘈杂的声音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早就已经心痒痒的了。但是老板不动,他当然也不敢动。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忍不住问道:“老板,你不过去看看吗?”

    周景洋这才瞥他一眼,很随意地摆了摆手说:“你要看就过去看吧,我在这坐一会儿。”

    助理知道老板说话向来算数,立刻如获至宝地站了起来,匆匆忙忙地往那边去了。

    周景洋一个人又坐了一会儿,终于站起来,却没有去文物那边,而是走到桌边,拿了些食物,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苏进此时已经把周景洋的存在完全忘在了脑后。

    就像所有人一样,他一走到那些箱子旁边,看见里面装着的文物,眼睛立刻发直,整个人完全被吸引了过去。

    这时箱子旁边人已经很多,但是看见苏进过来,好几个人——尤其是年纪比较大一点的那种,自动往旁边让了让。

    苏进没有留意,他面前放着的是一口木箱,箱子里装的全部都是金银器制的文物。

    箱子里文物非常多,摆得整整齐齐,甚至有点拥挤。

    在场的全部都是专业人士,因此箱子里的文物也没像博物馆展馆那样与人隔绝,而是可以随意取出来观赏。

    苏进伸手拿出了一个银盘,放在手上细看。

    这是一个银质鎏金平盘,直口,平折沿,折腹,外底微内凹。它的口沿与内外腹部各饰有三组变体龙凤图案,内底錾盘龙三条。这些图案规则而精美,錾刻精致娴熟,线条极富旋律感,对苏进来说甚至是熟悉的。

    这盘子名叫秦鎏金龙凤纹银盘,出自秦朝,是当时的盛食器。

    在苏进上个世界里,它于1979年出自齐王陵的陪葬坑里,是正式考古挖掘出来的文物,后来被收藏在山东淄博市博物馆。

    按道理来说,这件文物在这个世界应该还没有出土,它却出现在了这里……很有可能是盗墓贼将它盗出,最后流落到了正古十族的手里。

    苏进又抚摸着它欣赏了一会儿,将它放了回去。

    看来他的想法是对的,他刚刚把银盘放回去,另一个人也把手中文物放还了回来。

    那是出自西汉的一件银器,也是盛食器。

    这是一个有盖银盏,弧形盖,子母口,喇叭型铜圈足。

    它的造型非常特别,主体是银质的,盖顶的三个装饰用牛钮以及底部的盏足都是青铜制品。因此它盏身银亮,一头一脚都泛着铜绿色,非常新颖少见。

    苏进知道,它同样出自齐王陵,在他上个世界同样保存在淄博博物馆。

    现在在这个世界,它与上件银盘也应该是同样的出处吧……

    西汉衔玉龙金带钩、西汉龙凤纹银铺首衔环、东汉八角圆环嵌松石金饰、东汉累丝镶嵌金辟邪……

    眼前的一件件金银器文物全部都经过正规的修复打理,恢复了金银特有的灿烂光泽,又不乏时光积存的古韵,富丽堂皇,令人眼花缭乱。

    周围的啧啧称奇声不断传进苏进的耳朵里,可以听出,就算是正古十族的人也不是全部都欣赏过这些文物。

    大部分时候,它们都被收藏在正古十族的仓库里,密而不宣。

    十族的人知道族内仓库里存有重宝,也知道不断有宝物添加进去,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一鉴它们的全貌,只有在需要使用时才能提交申请,暂时借用。

    至于那些收藏家和鉴定师,早就已经全部看呆了。他们知道正古十族收藏的宝贝多,但万万没想到会多到这种地步。

    他们觉得,这次清月宴真是来对了,正古十族这样的安排,才算修复师的一场盛宴!

    苏进往旁边走了两步,看向旁边另一只箱子。

    这只箱子里装着的是文物里比较稀有的种类,竹木牙角。

    竹刻、木雕、象牙以及犀角雕刻工艺,往往被合称为竹木牙角雕,有时候也会把果核雕刻等也包括进来。

    这种工艺历史非常悠久,有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之前。但它正式留存下来的资料与内容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

    明代中晚期以后整个工艺美术领域的繁荣与发展,带动竹木牙角雕刻也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实物制品与文献资料,留存下来的大量名家作品与私坊工艺,成为了文物收藏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大部分情况下,竹木牙角作品,尤其是前两种,在文物市场上的价格都不算太贵,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常见的。

    几百块上千块,已经能够收到比较不错的作品了。

    但现在,苏进的目光刚刚转移过去就已经凝注了起来。

    他的手更是直接伸出去,捧起了其中一件。

    是的,真正是捧。

    那小心翼翼的手势,好像捧起的是一件无比珍奇的宝物一样。

    事实上也正是宝物。

    这是一件竹雕仁女图笔筒,圆筒,色泽深红。外壁镂雕一仕女,头戴风帽,傍石而立。身周洞石壁立,通透异常,古松穿岩而出,蟠曲矫健。石壁上有阴刻行书,写明了作者的名字以及成品的年份。

    但就算不看名字和年份,苏进也能一眼看出它的来历。

    竹刻史上有三位里程牌式的人物,通称“嘉定三朱”,是祖孙三人。祖父朱鹤的出现,代表着文人竹刻的正式登场。

    朱鹤的设计理念是“以画法刻竹”,使得竹刻的艺术水平和书画韵味大大提升。

    这个笔筒的作者是朱三松,是朱鹤的孙子,也是嘉定三朱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有青出于兰而胜之蓝的美誉。

    这件笔筒集镂雕、浮雕、阴刻等技法于一体,乃是精品中的精品。

    这件笔筒苏进在上个世界也曾经见过。

    它收藏在故宫博物馆,是故宫万千藏品中的一件精品!

    而这一箱里其他几件,封锡爵的竹雕白菜式笔筒、李希乔的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