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时期的武将的武艺跟他们从事的工作密不可分,关羽的刀法就是在挥杆打枣时练的,张飞的矛法就是在杀猪捅猪的时候学会的,徐晃的斧法则是在抡着斧头砍柴的时候变得精湛起来的。

  徐晃大怒,厉声喝骂道:“你郭援现在是案上鱼肉,还敢讨嘴上便宜,当真是不知死活!”

  徐晃策动胯下骅骝马,就想上前擒拿郭援,身后闯出一员战将,只见此人姿貌魁伟,嘴唇甚大甚长,好似香肠,眼睛又大又阔,好似凤目,身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瓮声瓮气地大声喊道:“无双上将潘凤在此,郭援休得侮辱俺家将军,看俺的盘古斧!”说着搂头就是一斧。

  徐晃见潘凤上前,便停住骅骝马,静看潘凤大战郭援。

  他对潘凤很有信心,两个多月前,当他刚刚见到潘凤的时候,觉得这家伙虽然孔武有力,能使得动一百八十斤的开山大斧,但他斧法太烂,很容易被武功精湛的武将斩杀,便谨遵魏延的命令,将自己悟到的盘古斧法传授给潘凤,潘凤外表看起来奇特,但习武天赋还算不错,两个月间已经把徐晃的斧法学到了七八成。

  郭援挥动手中弯刀,连忙来迎:“看我的龙牙刀!”

  龙牙刀挥动起来,隐隐卷带一股黑气,还发出凄厉之声,郭援若是用龙牙刀对付其他将领,或许奏效,趁着对方被龙牙刀影响了心神,将对方袭杀。

  偏偏这个潘凤潘无双非常粗线条,只懂得挥动开山大斧,按照徐晃传授他的盘古斧法,一斧快似一斧,一招狠似一招,招招不离郭援的要害,龙牙刀带的黑气和尖声,潘凤根本就听不见听不见,因为郭援现在在他眼里,就是一块能够移动的木头,他一直在考虑该把这块木头砍成几块才适合。

  潘凤大喝一声:“开天辟地!”

  磨盘大的开山大斧狠狠劈下,郭援连忙举起龙牙刀去迎。

  哐当一声巨响,一百八十斤的开山大斧砸在二十斤的龙牙刀上,郭援身形猛然一晃,虎口发麻,龙牙刀险些脱手。

  潘凤身形一动不动,抬起开山大斧,准备再砍,却发现精铁所铸的开山大斧上显出一道明显的创痕,再看郭援手中的通体黝黑好似烂铁一般的龙牙刀没有半点残缺,心里一惊,看来这龙牙刀是神兵利器,自己这开山大斧虽然巨大,也经不起这样磕碰。

  郭援也觉得潘凤这斧头太沉,自己若是再跟他硬碰硬几下,恐怕这虎口都要震裂,便可以避开跟开山大斧相碰。

  这样一来,两人没有斗力量,开始斗技巧,斧法尚未炉火纯青的潘凤那里是刀法精湛的郭援的对手,打了三十多个回合,便觉得自己斧头开始沉重起来,气息也开始不匀称了,而郭援依然是气息平稳,刀法丝毫不乱,眼看潘凤就在败在郭援手里,潘凤便不管开山大斧被龙牙刀损伤,刻意地以一力破十巧,砰砰锵锵砸在郭援的龙牙刀上,郭援觉得虎口开始流血,情知不妙,便加快地挥舞龙牙刀,试图在最短时间内把潘凤斩于马下。

  徐晃已经看出潘凤气喘吁吁,不是敌手,有心上前助阵,又恐被人耻笑,正在这时,从树林外飞进一只黑色小戟,快似流星,不偏不倚,正好打在郭援的手腕上,郭援再也握不住龙牙刀,当啷一声,黝黑无光的龙牙刀丢落地上,跟那小戟同时而来的是一声大喝:“生擒郭援,不要斩杀!”

  潘凤原本准备将郭援砍于马下,被那大喝声所慑,赶紧变招,用那斧背将郭援砸落马下。

  徐晃麾下士卒赶紧上前,把郭援五花大绑。

  潘凤策动战马,挥舞大斧,得意洋洋道:“还有谁!还有谁!”

  


第350章 【五四编制】

  一个金面大汉策动青鬃马,入了树林,不好气地喝道:“还有我典韦,潘无双,你想跟我练一练吗?”

  潘凤见是主公的亲卫统领典韦,细长的凤目赶紧挤出笑纹,胖大的脸上挤出几个酒窝,香肠一般的凤嘴瓮声瓮气道:“典校尉说笑了,俺那里是您的对手!要不是您刚才那一戟,俺就被郭援狗贼杀了!”

  典韦挥动大铁戟,冷冷说道:“潘无双,主公一直很关心你的武艺进展,看来你这两个月确实有提高,但提高明显不够,郭援只是挥舞佩刀,你都抵敌不过,若是他挥动擅长的长矛呢,若是那个比郭援的武艺还高出一筹的颜良跟你对阵呢?莫要自大,要好好练武,莫要辜负主公的一片期望!”

  潘凤十分不解道:“主公为什么要拿俺跟颜良比呢?俺要是打不过,典将军您可以啊,您要是打不过,咱家主公还是能够打得过颜良的嘛,用不着俺出手嘛!”

  典韦脸色一沉:“你现在不好好练武,过些时候,被他砍死,算你活该!”

  潘凤不敢跟典韦呲牙,只得默默退回队伍。

  典韦向徐晃拱手道:“徐校尉,主公统领大军在白波谷围点打援,击败刘豹统帅的七万匈奴骑兵,主公正在准备攻破白波谷,让你按照之前的计划行事!”

  徐晃问道:“还请典校尉把郭援这一行人交给我发落,有了郭援,我才有对付高干的良策!”

  典韦欣然笑道:“徐校尉,主公吩咐我领着两千骑兵协助徐将军行事!”

  徐晃大喜:“有典校尉相助,高干必败无疑!”

  典韦和徐晃虽然都是校尉,但典韦只是一个旅帅,军衔只是二星中校尉,徐晃却是一个师帅,军衔是一星大校尉,徐晃不论是军职还是军衔都高于典韦,但徐晃还是要给与典韦一定的尊敬,因为典韦是魏延的亲卫统领。

  ……

  这里插叙军衔和军职的问题。

  数月之前,在击败曹操后,徐庶进言道:“闻听现在许都朝廷重用尚书台,设立六部以分三公九卿之权,既然尚书六部已经用了‘部’这个编制,那么军队里便不宜再用‘部’,应该换用其他编制名称。再者主公已在屯田兵的编制里用掉了‘屯’,正规军编制里就不能再用屯。”

  魏延虽然早有打算,依然问道:“部曲制度,已经沿用百年,怎能说改就改?”

  徐庶笑道:“首先,军制与政制相冲突,必定要先换军制,政制不可能会为军制而作改动;其次,主公已经击败袁术、曹操、刘表,威震华夏,已经有了更改军制而不被人非议的威望,何况主公更改的只是名字,而且这个名字还有史可考,有据可查。”

  魏延疑惑道:“什么名字可以取代“部”、“屯”?”

  徐庶笑道:“里曾言,‘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部可改成军,曲可改成师,屯可改成旅。一切均用周礼制度,则无畏那些大臣非议。”

  魏延苦笑着摇摇头:“我不是畏惧那些大臣的非议,我是畏惧另外一帮人的非议,那帮人根本不通历史典籍,他们竟然认为军、师、旅根本不应该用在这个时代的军队编制上,却不知周朝已经用了军、师、旅之类的军队编制,至于营这个编制更是频繁使用。那些人个性冲动,容忍不了自己常识以外的事物,对于那样的人,我很头痛。”

  徐庶奇怪道:“那些人到底是什么人?主公竟然这么在乎他们的意见?”

  魏延笑而不答。

  一旁的主薄董厥却怒道:“主公,这是您自己的军队,如何编制是您的权力,您又何必在乎某些人的非议,更何况您这么编制是引经据典,并未胡乱使用,他们没有资格非议您。主公,您应该拿出一点儿生杀予夺的气魄来,不要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人而瞻前顾后浪费时间!”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魏延暗自思量,因为看了那么多网络,自己穿过来以后,有个病态的心理,总是以为有人在看着自己的穿越历程,自己这一路过来,太在乎另外一个时空的某些人的看法,却忽略了自己穿越过来的意义。

  要明白,自己是为了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战斗!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存在!

  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就是神,就要主宰一切,不能听任某些本来就不在乎自己的人的蜚短流长而经常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想到这里,魏延毅然决然道:“我早就看那个屯、曲、部的编制既拗口又不顺眼了,干脆就改过来,屯改成营,曲改成旅,部改成师,师上面设军,就按照周礼上面的五五编制,不,改成五四编制。”

  作为平南将军主簿兼记室令史的董厥一边记录,一边追问道:“主公,这五四编制法是怎么样的?”

  魏延闭目养神,好好稳定了一下刚才激动的心情,才清清楚楚地把自己对军制的改变说了出来:“五人成一伍,设置正伍长一人;

  五伍为一两,共二十五人,设正副两长各一人,原本是设两司马,现改为两长;

  四两为一队,共一百人,设正副队长各一人,原来是设队率,现改为队长;

  五队为一营,共五百人,设正副营帅各一人;

  四营为一旅,共二千人,设正副旅帅各一人;

  五旅为一师,共一万人,设正副师帅各一人;

  四师为一军,共四万人,设正副军帅各一人。

  每一级战斗单位里,都按照第一到第五来排最强到最弱的战斗单位,比如赤卫队便是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一营第一队,以此类推。每一级的正副统领兼领下一级的第一第二战斗单位的统领,比如正旅帅担任第一营的营帅,副旅帅担任第二营的营帅,如此类推。

  营是战斗扎营行军等活动的最基本单位,营级以上开始有降二级的直属机关,包括警卫、斥候、炊事、医疗、军需、宣传等职能,比如营有一个直属两,这个直属两负责警卫、斥候、炊事、医疗、军需、宣传等职能,同时负责管理辅兵。这一切都是要保证人员配备整齐又不超过编制。”

  


第351章 【军衔】

  徐庶和董厥互相对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点了点头。

  然后徐庶问道:“主公,是不是跟旅对应的曲的军侯一定要改为旅帅,每部的校尉、司马也要改为师帅、副师帅吗?”

  魏延点点头:“没错,曲的军侯听起来跟军级指挥官军帅相冲突,取消;部的校尉、司马也取消,因为朝廷设立诸多都尉、校尉之职,甚为繁杂,中下层将士往往分不清楚。而且我准备在我军内部实行军衔制度,从此以后,在我军内部,都尉、校尉都不再是军职,而是军衔。”

  到了这里,魏延预感到会有某些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对军衔制度说三道四。

  他心里冷笑道,你们以为我魏延要设置的军衔制度要原样照抄二十一世纪和谐年间的吗?那未免太小瞧我魏延了吧。我魏延要设置的军衔制度绝对是脱胎于东汉,立足于东汉。

  徐庶、董厥两人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魏延:“军衔?什么是军衔?”

  当时魏延站在义阳新城城墙上,望着正在休整的数万士卒。

  从那些士卒们崇敬的眼神里,魏延突然觉得,自己未来制霸三国的最大依靠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也不是什么寒门庶族,自己最大的依靠便是这些苦哈哈的大头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