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实战训练不同于这个时代几天一次的阵型训练,会有残酷的实战对抗、实战演习,即便都是用木质兵器,也打得彼此头破血流,会有一定的阵亡比率,为了防止这些士卒无法承受因而军心崩溃,所以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亦或说洗脑。

  在正式训练前,魏延把之前选的九十多名参军种子和另外挑选的一百多名新的参军种子组合起来,设置为参军营。

  这就是魏延之前提过的,从屯开始,逐级设置一个职位,名为“参军”(“参赞军务”的简称),除了军事参谋的职责,还执行类似后世政委、指导员的职能,他们要告诉将士们三件事情,为什么战斗,为了谁战斗,怎么战斗。

  在每天训练之后,魏延要跟他们上课,告诉他们怎么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洗脑),怎么跟将士们谈心,怎么做心理辅导,怎么舒缓将士们的压力……上完课后,他们要去各自所属的战斗单元,去给将士们洗脑、做心理辅导,借此减轻实战训练带来的残酷压力。

  魏延每天早上都对全军发表演说,讲述忠孝仁义之类的思想,如曾国藩团练湘军,如袁世凯小站练兵,那些思想不但是现在每天讲,以后还会年年讲、月月讲、周周讲、日日讲,谎言重复千遍便是真理。

  他每次都跟士兵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吃山中那些乱七八糟但却极有营养的生物,如牛蛙、蛇、竹鼠……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为了提高训练的成效,他把一个月的军饷分成六份,每五天就统计一下训练成绩,按照成绩高低来发放多少军饷,训练成绩最好的前一百名将士们获得三倍于荆州兵的军饷,后面两百名将士获得两倍于荆州兵的军饷,最差的一百名军饷减半,以此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每次发放军饷,魏延都亲身在场,并且亲手发放给前三百名训练成绩最好的士兵,并且喊出他们的名字。

  他得到了那个【博闻强记】的特技,能够像拿破仑一样记住每一个士兵的名字和脸孔,每次叫起他们的名字,都能让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就像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有人喊道:“谁给我们饭吃?”“袁宫保!”“我们为谁卖命!”“袁宫保!”

  魏延现在在山中训练,不担心被刘表知道,便授意下面的参军让士卒们这样喊“谁给我们饭吃!”“魏文长!”“我们给谁卖命!”“魏文长!”

  等实战训练到达一定程度,魏延便带着他们,攻破义阳新城四周山上各个山贼据点。

  十五岁的文鸯单鞭匹马,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贼兵大乱,魏延、管亥领兵围攻,七天时间,如此这般,攻下十三个山头,整编八百多人来补充战损,其他两千多人都赶去筑城。

  经过一个多月的严苛训练,四千多人马已然成长为人人手里沾血、再也不畏惧战斗反而跃跃欲试的精兵。

  魏延没有把这些山寨捣毁,反而修葺了一番,如果张绣、贾诩大军到来的时候,外城还没有修好,那就分散居民到这些山寨躲避。

  为了让张绣不至于那么快打过来,魏延派人去穰城散布消息,说曹操即将攻打南阳郡,把西凉人马赶到西凉。

  事实证明,在贾诩面前耍心眼,正如关公面前耍大刀。

  四十天后,张绣那边彻底敲定跟刘表的同盟关系,进驻宛城,收拢了附近的县城,随后张绣、贾诩统领西凉铁骑进军义阳。

  然而,让魏延疑惑的是,张绣只带了一万人马,而且还舍弃复阳县城、义阳老城不攻,径直领兵来到义阳老城,声言五千匈奴马和邹夫人已经送来,请求换回胡车儿。

  邹夫人真的来了?

  张绣真肯把他叔母送来换将?


第63章 【张绣军中有马钧!】


  当西凉军即将到达复阳县城时,复阳县令王粲、复阳县尉傅彤派人飞马来报。

  这个时候,义阳新城刚刚把内城的夯土层围成,还没来得及把青砖包在外层。

  张绣的西凉军多半都是骑兵,行进速度超快,所以魏延马上下令,暂停筑城,青壮进入内城作为预备军准备防守,老弱妇孺逃进四周山寨上。

  当西凉一万铁骑到达义阳新城内城城下,已近傍晚,他们便安营扎寨,约定明日再行交割。

  魏延看看这三合土夯成的土城,虽然很宽很厚,上面能跑马车,也很高,足有三丈高,但心里总是有些忐忑,如果张绣军中有投石车,这土墙能否扛得住。

  他转念一想,投石车貌似是到了官渡之战的时候,才由刘晔发明出来献给曹操,应该不用担心。

  脑海里却响起神器精灵空空的提示:“主公,忍不住纠正一下你的错误认知,投石车的结构其实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的一端是用皮套或木框装载的石块,短的一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所以这个利器早就被发明出来了。早在战国末期,秦国大将李信攻打楚国,楚国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刘晔只是稍微改良了一下投石车。”

  魏延有点脸红,自己还自称是资深历史爱好者,竟然连这个小常识都搞错。

  不过他有点侥幸地说道:“张绣的西凉军只会马战,不善攻城,更不善装作攻城利器,更别说投石车了,根本不用担心吧!”

  就在这个时候,文鸯前来报告:“主公,您派往穰城的一个细作羽回来了!他说他有非常重要的军情向您汇报!”

  魏延派去十个细作去张绣目前驻扎的穰城打探消息,一个多月过去了,音讯皆无,魏延以为他们全被贾诩识破了,没想到竟然还活着回来一个。

  他连忙说道:“快让他进来!”

  羽,原名魏羽,是魏家族人,很是机灵,魏延本来想把他培养成参军,但后来发现,魏羽比较八卦,喜欢搜集别人的隐私,然后又秘而不宣,似乎有天生的情报搜集癖好,这种人非常适合做细作,便派他去穰城。

  去之前,魏羽特意提出,不让其他九个人知道他的行踪,他要独来独往。

  魏延没有多想,就同意了他的提议,没想到,最后活下来的竟然是独来独往的魏羽。

  魏羽一身血迹,背后还插着一根羽箭。

  他从北门回到内城后,顾不得医治,见到魏延后,大声说道:“主公,大事不好,张绣这番前来带了两万五千人马,不是一万人马!

  另外,贾诩一个月前去并州买匈奴马的时候,路过扶风,发现一个说话有点口吃的少年,那个少年非常善于制作器械,已经帮西凉军制作了投石车,那投石车威力巨大,咱们土城恐怕抵御不了!”

  魏延的脸色当时就不好了,尼玛,怕什么来什么!

  那个说话有点口吃的少年不正是扶风人马钧吗,历史上他曾改进了织布机,发明了排灌水车,制造出了指南车,极大地改良了刘晔的霹雳车和诸葛亮的诸葛弩,在机械发明方面犹在诸葛亮、刘晔之上。

  张绣、贾诩得到此人,真是如虎添翼,就算马钧现在年轻,还没有达到改良发石车的地步,只是原样造出发石车,也已经足够可怕。

  魏延连忙问道:“张绣明明只带了一万人马,另外一万五千人马,何在?”

  魏羽说道:“张绣原本只有两万多人马,后来迁移到宛城之后,扩军到三万人马,现在宛城以及附近几个县城,所有驻军仅有五千余人,可以推想,这次张绣领了两万五千人马过来。另外,张绣手下除了胡车儿之外,另外一个得力干将,族弟张缎不见了。属下推测,他应该是统率了一些人马,隐匿潜行,已然到了我们这里。此外,那牵着五千匈奴马的马夫全是西凉精锐士卒假扮的!”

  魏延眉头紧锁,张绣为什么这么兴师动众,他难道不怕自己一怒之下杀了胡车儿吗?

  魏羽这时又说道:“张绣沿路俘获了两千多尚未逃进山里的乡民,扬言说,如果主公杀了胡车儿,他必将杀尽义阳乡民,为胡车儿报仇!”

  此时,魏羽脸色越发苍白,身上中箭,坚持了一天,把这些事情说完,便倒了下去。

  魏延连忙请来医生前来救治,祛除箭矢,敷药包扎,静养时日,倒也无碍。

  魏延来往踱步,尼玛!肯定又是贾诩献的计策,他知道自己自诩仁义,必定不敢冒着乡民被屠杀的危险去杀胡车儿,魏延以为张绣投鼠忌器不敢动自己,现在换做自己也是一样,投鼠忌器。

  明天张绣先以乡民性命要挟,逼迫自己不敢杀胡车儿,继而发起猛攻,这一战自己是非打不可。

  可对方有两万五千人马,还有投石车,自己这个是新筑的土城,尚未包砖,五千人马虽然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战训练,但跟那身经百战的西凉铁骑相比,又如何能比得了,这一战如果硬打,自己必败无疑,该如何是好呢?

  他抬头看看天,乌云密布,恰如他的心情。

  这个时候,朔风渐起,风寒刺骨。

  魏延相当地纳闷,这已经是二月底,将近三月份了,桃花都要开了,怎么还这么冷,感觉像是零度,莫非要下桃花雪?

  他猛然想起一件事情,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华夏气象史里说过,华夏历史上有四次小冰河期,其中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到北宋初是第三次,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气温剧降,造成大旱,粮食大量减产,因而引发各种饥荒战乱。

  他现在就处于第二次小冰河期,气温陡降,即便是二月底,就是下起大雪,也一点儿都不稀奇。

  他刚这样想,朔风刮得更起劲了,气温越来越冷,没有防守任务的士卒都缩着脖子回到房屋里。

  魏延感到那风吹在脸上像是刀割一样,猛然想到了一件事情,便迅速发布了命令。


第64章 【邹夫人?】


  第二天一早,张绣正要下令驱动投石车攻城,却惊愕地发现,昨夜竟然下了一场大雪,大雪没过小腿,投石车很难推动。

  他正要下令铲雪,身旁贾诩幽幽一叹:“主公,强攻之策不能奏效了!”

  张绣惊问道:“却是为何?”

  贾诩指着义阳新城内城,对张绣说道:“主公,您且看!”

  张绣放眼一看,一夜之间,义阳新城的内城赫然增高两丈有余,将近五丈,而且上面全是厚厚的坚冰。

  张绣一脸惊怖:“魏延小儿莫非有神助?”

  贾诩摇头苦笑道:“非是有神助,实乃魏延小儿知道天时,近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然大冻,必然是,魏延小儿在风起之后,便连夜驱动兵士运土泼水,到了天明,这城池便增高两丈有余!”

  张绣回头问马钧:“德衡,你那投石车如何?”

  马钧字德衡,这个名字相当有讲究,一方面,钧,重量单位,衡,称量之意,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他这一辈子就跟科技挂钩了,后来果不其然,历史上的他成为华夏科技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一些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不仅突破了诸葛亮,而且对提高生产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马钧摇摇头:“现在这些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