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心里忽然有个想法,用徐璆取代贾诩做司隶校尉,镇守长安,不知道行不?

  这时,空空说道:“历史上,袁术死后军破,徐璆得到袁术所盗国玺,到了许昌,上交皇帝,并送交之前的汝南、东海二郡的印绶,司徒赵温对徐璆说‘君遭大难,还保存了这个吗?’徐璆说‘从前苏武困于匈奴,没有坠失七尺之节,况这方寸之印么?’后来被拜为太常,派他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曹操让给徐璆,璆不敢当。此人算是一个有些声望的官,至于能否镇得住关中各路军阀,很难说。”

  魏延对纪灵说道:“我父生前也曾跟随南阳太守秦颉前去宛城打过黄巾贼,并且斩杀韩忠,既然徐璆也跟跟随朱儁打过黄巾,那便请来一见。”

  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共一万八千兵围攻宛城,朱儁军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被引开,朱儁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保内城。黄巾军受挫,向官军乞降。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认为可以接受,但朱儁不接受,并急攻敌军,可是数战也不能攻克,朱儁登上土山观望黄巾军,明白黄巾军没有退路,而尽力一战,所以未能攻克,朱儁便解开围军,韩忠果然出战,被朱儁大破,朱儁向北追击韩忠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秦颉一向与韩忠不和,便命魏延父亲义阳县尉魏和将韩忠袭杀。

  纪灵连忙让人去请徐璆前来。

  过不多时,一个四十多岁神情冷峻刚直的中年男子昂首而入。

  这时,空空说道:“主公,发现能臣种子徐璆,此人武力66,统御76,智力78,政治82,魅力74,各方面潜力为4到8点。此人对主公好感度为30点。”

  能力值还不错,可惜没有大放异彩的机会,唯一给人留下印象,只是拿回了玉玺,真是可叹。

  好感度低,估计也是魏延麾下士卒抄他家了,他被迫逃到旁边纪灵府里,对魏延当然有意见了。

  魏延问空空道:“那个传国玉玺在不在他手里?”

  空空探测一番,说道:“在他手里!”

  魏延便高声断喝道:“徐璆,你私藏玉玺,意欲何为,该当何罪?”

  徐璆本来还昂首而入,傲不为礼,猛然听到魏延这声断喝,吃了一惊,魏延是怎么知道自己私藏了玉玺。

  原来袁术亲自领兵伏击魏延却失败了,只得仓皇逃跑,他的玉玺原本放在府里,有个专门负责保管玉玺的官吏拿着玉玺就要追上袁术,跟随袁术前去庐江,结果半路遇到徐璆,徐璆认得那人是符宝郎,趁乱将那人杀死,将玉玺夺了下来,藏起来,准备在合适的机会返回许都,献给天子,却万万没想到,还没从寿春离开,就被魏延发觉!

  

第254章 【玉玺有乾坤?】


  徐璆惊问道:“你如何知道我拿了传国玉玺?”

  魏延冷喝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我大军控制下的寿春,你还想浑水摸鱼,当我十万大军全都是瞎子不成!”

  尼玛,还真的都是瞎子,或者因为徐璆从符宝郎那里夺取传国玉玺时大军还刚入城,要不是碰巧纪灵举荐徐璆,魏延还真发现不了,还真以为是袁术拿走了!

  徐璆却以为真的是被魏军将士发现了,当时就硬着脖子:“我不是私藏玉玺,我是要去许都奉献天子!”

  魏延脸色一沉:“袁术制作龙袍、私设百官、大兴土木,称帝之心昭然若揭,你为他效力,便是伪官,伪官说将玉玺献于天子,谁会相信!左右,把他拿下!”

  纪灵连忙上前:“主公,且听末将禀告,徐璆只是被袁术羁押于此,并未归降袁术,袁术本欲授予三公之位给予徐璆,徐璆宁死不从,袁术不敢逼迫!”

  魏延脸色稍缓:“若是如此,徐璆你不过一个羁押在野之人,无知无权,你有何资格来进献玉玺,还是交由魏某,魏某乃朝廷任命的平南将军,将玉玺交给天子,责无旁贷!”

  徐璆本来还想通过进献玉玺来免除深陷袁术之下的罪名并且能加官进爵,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魏延要抢夺他的功劳,不由得纠结万分。

  魏延看到他如此模样,脸色一沉:“徐璆徐孟玉,还不交出玉玺?莫非要本将军开罪你不成?”

  徐璆这些日子自然听过魏延的大名,魏延的风格跟袁术完全不同。

  袁术是世家大族出身,跟大部分世家子弟出身的诸侯一样,尊奉世家人物,视黎民百姓如草芥,所以他看在徐璆的出身和声望,就算徐璆一直没有归附他,他也只是把徐璆软禁而不敢加害。

  魏延是寒门庶族出身,爱民如子,仁义无双,极为爱护黎民百姓,却对世家人物殊无好感,短短一年,便屠了数十家世家大族,将世家家主的男性家属尽皆阉割挖矿,女性家属则逼为娼妓,其手段之狠辣,无人能望其项背。

  简单一句话,魏延惹不起。

  徐璆不是寻死的傻瓜,他不敢像对袁术那样对魏延,便颤声说道:“在下也有尺寸之功,还请将军莫要抹煞!”

  魏延顿时明白了,徐璆是怕自己把收回玉玺所有的功劳都据为己有,便朗声笑道:“你的功劳,我自然会在奏章中一一说明,天子封赏加官进爵,自然少不得你的。现在,把玉玺交给我!”

  徐璆忽然想到一事,连忙问道:“魏将军,你若得到传国玉玺,若像孙坚、袁术之辈,那该如何是好?”

  魏延朗声大笑:“我没有孙坚、袁术那般傻,怀璧其罪的道理,我还是懂的。我区区三郡之地,又能如何,只能转交天子,虽然天子被曹操挟持,却也无法,只能上交许都!”

  徐璆看魏延说得坦诚,便从他随身携带的小箱子里面,拿出一个黄色锦囊,锦囊里面,有一个朱红色小匣,用金锁锁着,金锁打开,只见里面有颗印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跟演义上描写的一般无二。

  魏延将玉玺捧在手里,细细看着,却见玉玺四周环刻“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双边,据说传国玉玺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

  魏延不太确定,这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便让种子神器精灵空空来鉴定,毕竟在空空看来,万物皆有种子,都是可以鉴定真伪的。

  空空在魏延的脑海里说道:“主公,经过鉴定,这确实是和氏璧刻成的传国玉玺,上面确实是李斯用小篆篆刻的字。”

  魏延看着这个玉玺,心里波浪起伏,以后谁再说自己命运多舛,魏延就想吐他一脸,尼玛你有传国玉玺命运多舛啊!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这就是“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的由来。

  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易主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

  事实上,不是孙策拿玉玺换兵马,而是袁术把孙策的妈妈关起来,逼迫她交出玉玺,严格地说,罗贯中不但尊刘抑曹,还为了孙吴鼓吹乐一番。

  再后来,传国玉玺依然是几番失落,几番寻回,不必细表。

  本来魏延只是把这玩意当成石头,寻思着该拿去阴一下谁呢,却万万没想到,这个时候,空空突然在他脑海里说道:“主公,传国玉玺内有乾坤,请留下!”8)



第255章 【真龙之气?】


  魏延连忙跟空空沟通道:“什么大乾坤?”

  空空说道:“这传国玉玺之中,有真龙之气!”

  魏延感到很可笑:“什么真龙之气,搞笑的吧,我们这里是正统的历史时空,别拿那种玄幻说法来忽悠人!”

  空空说道:“龙气不能给人力量,却能给人气运,超强的气运!这才是很多人争夺传国玉玺的真正用意。”

  “气运,”魏延对这点倒是非常认可:“争霸天下,气运很是关键。”

  满清鞑子以十几万人打败一亿多民众的大明,就能看得出来,当时满清鞑子气运冲天,简单地说,就是走了狗……屎运,开挂了一样,反观,大汉民族气运不济,走了霉运,别的不说,小冰川时期,太适合野猪皮们活动了。

  很多历史事件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如果气运得济,很多偶然事件都向着自己一边,那么胜利的概率就会大上很多。

  魏延忽然疑惑道:“王莽、袁术那世可都是得到了玉玺,为什么都完蛋了呢?”

  空空说道:“他们没有得到传国玉玺的认同,所以不能得到真龙之气。”

  “认同?”魏延问道:“一块石头而已,还需要它如何认同呢?”

  空空说道:“你有没有听过宝剑认主的传说?”

  “听过,”魏延疑惑道:“可那都是玄幻故事啊!”

  空空说道:“不都是玄幻故事,有的真实发生过!你听过泰阿的故事吗?”

  魏延说道:“没听过,你说吧!”

  空空便说道:“春秋初期,晋国远比楚国强大,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剑。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

  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

  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以血祭剑,引剑直指敌军。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

  这事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

  风胡子对道:‘泰阿剑是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