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位面成神之虚空戒-第10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朱由检的小命握在他手中,倒是不怕这个崇祯皇帝敢这么做,但是问问还是要的。

    “都督,皇上是在夸您老人家呢!”

    太监脸上献媚,腰弯的极低,比见到皇上时都陪着小心,他可是见过对方狠辣手段的,因为他就是帮着崇祯洗地那几个亲信太监之一,此时面对辛寒两脚都发颤,还不敢表现出来,当真怕到骨子里。

    “我还不知道是夸我,不过以前听戏文里说,圣旨不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么,怎么到我这就是‘敕’曰了?这‘敕’是什么意思!”

    太监陪着小心道:“都督您公务繁忙,自然不知道这些小事。。。。。。”

    旁边几个内力深厚如穆人清等,听得脸都抽抽,皇上的圣旨是特么小事,这上哪说理去。

    只听太监接着道:“圣上下旨,诏曰乃是宣告天下,一般任命官员用‘敕’曰,乃是警醒就任官员戒骄戒躁,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辛寒眉头一皱:“皇上这是在警告我喽。。。。。。”

    “呃。。。。。。”那太监被辛寒一句话弄的说不出话来,见对方脸色一沉,瞬间想起那日乾清宫洗地,被抬出去的那几个老祖宗的惨状,不由得心中惊惧,身体不听使唤的就开始打摆子。

    “我怎么感觉你在抖啊?”辛寒脸色阴沉的问道,那太监只觉得一股尿意上涌,便要失态,幸好一旁的穆人清赶紧凑过来道:“祖师,这是常例,官员任命都是如此,方显亲近!”

    老穆活了九十多岁,也算见得多了,虽然身在武林,但对于圣旨的事情也有听闻,知道崇祯这道圣旨完全就是夸辛寒,没有别的意思。

    那太监本来就要不行了,一听老穆的话,立刻如逢大赦:“对对。。。。。。这是亲近,是常例!”

    “原来如此!”辛寒脸色一变,多云转晴,露出了笑意,顺手拍了那太监几下,只让对方感觉这骨头都酥了,长出了一口气,心说:“这位爷舒心就好!”

    那边等了半天的祖大寿已经不耐,黑着脸上前见礼:“祖大寿,见过总督大人!”

    他是山海关总兵,正二品的将军,辛寒原本是锦衣卫指挥使是正三品,总督辽东军务之后才升到正二品,说起来两人算是平级。

    加之因对辛寒心中不满,所以祖大寿只是抱了抱拳,并未大礼参拜。

    辛寒倒是无所谓的点了点头,然后指着一旁的太监,对祖大寿说道:“祖将军怎么这么不晓事,没看过戏文么,人家宣旨之后,你也不知道打赏一二,莫让这位公公寒了心!”

    那太监脸上一僵,连道不敢!

    祖大寿好悬没破口大骂,人家来宣旨让你加官进爵,你特么凭啥让我打赏啊!

    虽然心中不满,但终究不愿因为这点小事翻脸,朝左右一摆手,立刻有人上来拿出一张银票塞了过去。

    那太监满脸尴尬的收了,然后连连朝祖大寿和辛寒道谢。

    这事情别说祖大寿方面的人,就是辛寒带着的一众锦衣卫都有些看不下去,有捂脸的冲动。

    “辛总督,王公公,本官已在府上备好酒宴,还请移步大厅一叙!”

    辛寒一摆手:“慢着。。。。。。祖总兵,今天有件事还需你给个解释!”

    祖大寿以为辛寒以来就开始找茬,脸色更黑了,虎躯一震,一股征战沙场的威势勃然而发,冷笑道:“不知道总督大人要我解释什么?”

    “本都督赴任途中,被人埋伏刺杀,若不是兄弟们拼命,或许就到不了这山海关了,祖总兵帮忙看看,这些刺客用的凶器上,可有什么线索没有!”

    辛寒摆了摆手,立刻有几个锦衣卫抱着一捆刀剑弓弩放在祖大寿面前。

    祖大寿身后一员副将立刻蹲身查看,等看清那些兵器上的字样,立刻身体一震,起身禀告道:“将军,这兵器上,有大明山海关总兵府的字样!”

    祖大寿却是满不在乎:“都督,如此宵小手段,焉能瞒过你的法眼?”

    他说完朝一旁的亲兵喝道:“把你们的兵器拿出来给都督看!”

    他说完那些亲兵立刻拿出随身兵器呈了上来,上面果然没有任何字样。

    祖大寿又道:“还没听说,哪个刺客竟然会把自家底细留在兵器上的,这显然是栽赃陷害,挑拨本官与总督大人之间的关系!”

    辛寒假模假样的点点头:“这话说的倒也有理,不过本都督遇刺可不是小事,这些兵器还劳烦王公公带回去给万岁瞧瞧,皇上英明神武,定能还祖总兵一个清白!”

    祖大寿好悬喷出血来,圣明你妹,袁督师都给崇祯害死了,这兵器要是真放在皇上面前,他自己多半也就到头了。

    祖大寿本来便与朝廷有隙,这些年他镇守辽东,没少与鞑子接战,有几次被逼到绝路,都是使出诈降的手段才得以脱身,期间还受到过皇太极和多尔衮的接见与册封,朝廷上下早就对他疑心颇重。

    所以这些兵器要是拿上去,说不得朝廷就要对他动手了。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祖大寿不得已收起将军的威风,放低姿态道:“辛总督,王公公,咱们还是移步说话吧,下官早就为两位备下薄礼,稍后自会奉上,至于此事,完全便是有人栽赃陷害,万不可惊动皇上。”

    “有礼啊。。。。。。”辛寒点点头:“这话说的有理(礼),那咱们里面谈,既然你早就备下酒宴,那本都督也正好尝尝这辽东的菜色!”

    说完就在祖大寿的陪同下,迈步朝里面走去。

    祖大寿手下一众军官看的咬牙切齿,却不敢轻易发作,随辛寒而来的一众锦衣卫则各个耀武扬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祖大寿让人奉上两个锦盒,对辛寒与那太监笑道:“辛都督,王公公,一点辽东特产,不成敬意!”

    辛寒打开锦盒一看,只见锦盒之中光彩夺目,装的满满的,都是指肚大小的东珠,在光线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那太监面前的锦盒也是如此,只是那其中东珠的成色倒是不如辛寒面前的。

    辛寒笑呵呵将锦盒收下,交给后面的人:“既然是祖总兵一番心意,那本都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那王太监,见到辛寒收下这才也跟着收了起来,朝祖大寿拱手道谢。

    祖大寿道:“日后这总兵府就给辛都督您居住,下官不日还要赶到锦州驻防,以防鞑子有所异动!”

    辛寒点点头:“好说,这山海关你交给我就放心吧!”

    祖大寿能放心他才怪,他心里就瞧不起辛寒,认为其实弄臣上位,不过为了不让其闹出乱子,还是等第二天宣旨太监走后,拉着他讲了三日,把辽东局势细细讲给他听。

    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坐镇山海关,不可轻举妄动,以防蒙古和后金鞑子趁机进攻。

    祖大寿却没有想到,他回到锦州不久,辛寒就弄出一场风波!

   


………………………………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出关

    辛寒前世对明末局势的了解,只知道大概,并不知道详细的情况,通过祖大寿的讲解,他也对如今的局势有了大概的认知。

    比如建奴鞑子为什么能够绕过山海关,跑到关内烧杀抢掠的搞事情。

    原来这都是朱由检自毁长城所至,本来崇祯登基之前,蒙古‘黄金家族’末代可汗林丹汗在位时,是站在明朝这边共抗女真的。

    明朝从天启年间起就与林丹汗互市,赏赐大量白银,为的就是稳住蒙古这位盟友。

    可是朱由检登基之后,这货因财政紧张,居然在崇祯元年秋天,下旨取消了对北部的蒙古部落的赏赐。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月之后,蒙古草原发生了严重灾害,北方各蒙古部落请求明朝援助,也被朱由检这货拒绝。

    其实崇祯这货虽然也是为了国家,但脑子就不会转弯。

    他登基之后的这个时期,国库空虚,财政花销能省则省,这次就是为了省下该年赏赐蒙古部落的白银二十万两,可换来的苦果,就是失去蒙古这一个战壕里的盟友。

    失去明朝援助的林丹汗,难以抵挡后金咄咄逼人的攻势,最终在败退青海后被杀,导致蒙古诸部落一片散沙,根本对抗不了皇太极的入侵。

    喀尔喀,科尔沁,察哈尔等蒙古部落相继归附,就连早年被明朝封为‘顺义王’的河套蒙古各部落,也最终倒向了后金一边。

    不到两年的时间,明朝蓟州,宣化北面的蒙古部落,尽成皇太极的势力范围,至此后金绕道蒙古侵扰中原,已经是一马平川。

    这才有了崇祯在位期间,每到剿灭农民军的战役打到关键时,即有皇太极绕关南下的情景。

    当然后金虽然可以绕路,但也不敢太过分,因为他们也怕辽东守将趁机出兵抄他老家,只是这种骚扰战,让明军平贼不利,时间一久大明内耗严重,最后还是鞑子得了天下。

    辛寒明白这件事情之后,这个恨啊,崇祯就是个猪脑子,他记得前世的时候看过‘李自成传’其中就介绍到,李闯原本是明朝银川驿站之中的一个驿卒。

    后来崇祯为了省钱,听从大臣的进言,开始裁撤驿站,可你裁撤就裁撤呗,那也得缓缓图之,逐步进行。

    可朱由检这货偏不,用一年时间就成功让大明境内八万多驿卒下岗,当年就为国库节省了六十八万两银子。

    可后面的事情谁都知道,老李下岗没多久,就造反了,虽然其中还有别的事情,但失业这件事可以说是主要诱因。

    你看崇祯这货多本事,为了二十万两银子就把蒙古这个盟友整的投敌了,然后为了六十八万两银子弄出一个李闯王。

    总共每年不到一百万两的甜头,就把汉家江山葬送了,最可气的崇祯这货偏偏还是一番好意,还是为江山社稷着想才这么做的,你说多气人!

    祖大寿走后,辛寒开始琢磨自己的刷功德计划,打算在对付后金之前,先去草原上转上一圈。

    不过他身负坐镇山海关的重则,万一自己离开之后,这雄关有什么闪失,自己别说捞功德了,恐怕功德值直接就变成负数,瞬间就会被系统抹杀了吧。

    他琢磨来,琢磨去,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就是抗清名将,原来的辽东经略孙承宗,若是有这位替自己镇守山海关,则再无后顾之忧。

    此时孙承宗已经辞官回归故里,就在保定的高阳老家,辛寒当即让手下锦衣卫飞鸽传书,让位于保定的锦衣卫卫所立刻派人将人请到山海关来。

    交代了细节,他自己则把军务交给穆人清帮忙打理,自己开始闭关修炼葵花宝典增加功力。

    可闭关修炼了不到半个月,他就出关了,因为孙承宗被锦衣卫‘请’到了山海感,武林各派带着各自的人手也都赶到了这里。

    少林是最后到得,这一来把在场的江湖人都吓了一跳,我勒个去,一千多武僧,这是要灭了武林诸派,还要要造朝廷的反啊。

    不过观证禅师对辛寒一解释,众人这才明白,原来其中有五百是嵩山少林寺的僧兵,另外五百是福建莆田少林的僧兵,也就是南少林的。

    原来观证回到少林就让人给南少林送信,让他们别掺和义军造反的事情了,赶紧跟着武林盟主杀鞑子吧,要是不来那就是武林公敌早晚被灭,要是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