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关作品集(一共七部小说)-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浔点点头,朱棣叹息道:“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他们以自己的一死,报效他们的君王,气节可嘉,且又无损于他人。联只是担心,有此人会居心叵测,不断地在暗中捣蛋,甚至以所谓的大义蛊惑愚具跟着他们一起捣乱。

  朕不可能把这天底下的官儿都杀光,就算都杀光了,换上来的还不是他们的门生弟子,还不仍旧是读书人么?以前,朕取天下,凭的是手中一口剑;而今,朕坐天下,却不能靠杀戮,杀戮得不到人心。”

  夏浔心中一动,脱口说道:“莫非皇上打算赦免方黄、齐泰?”

  这句话一出口,夏浔就知道自己说了蠢话。朱棣可是自始至终以靖难自诩的,好嘛,你靖来靖去,把皇上靖死了,自己坐了天下,接下来,你要靖的那几个朝中奸佞一个个啥事没有,拍拍屁股放回家去了,甚至招为己用,你这不是授柄于天下?你就是说破了天去,还是乱臣贼子!

  再说,对于方黄齐泰那几个人,要其迫害的那此王爷们在死死地盯着,屈死的将士家属们也在盯着,四年的战争,需要有人负责、无数亡灵,需要有人负责口放了这几个愚夫子,换不来士子们的拥戴,反而要失却诸王和北平系将士的民心。这是政治,不是请客吃饭,必要的血,是必须要流的。

  果然,朱棣冷笑一声道:“联不恨忠于建文之臣,却恨极了诱导建文祸害宗室、败坏祖宗成法的那几个奸佞!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罪犬恶极,断不能饶。

  说到这里,他又睨了夏浔一眼,不屑地道:“你以为他们是个什么东西,放了他们,就能换取天下士子人心?天下士子会把他们看得比道统、比建文更重要?。

  夏浔赶紧道:……是,臣失言了。不过,尽收天下人心,这个实在难办……”

  朱棣截口道:‘你错了’朕哪有那么狂妄!尽收天下人心?没人办得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统统做不到,再溯源而上,上古圣君,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他们同样办不到,那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口联是说,尽可能的收文人之心,只要大部分文人为联所用,那就够了。可是,文人不好对付啊……”
  朱棣苦笑起来:“他们拿不动刀枪,也不怕刀枪。他们的武器是笔,怕的也是笔,他们就怕那一枝笔污了他们身名之后,为此,他们可以不怕死,可以不要高官厚禄,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你说联还能拿这此读书人怎么办呢?”

  夏浔忽地想起了方才在宫门口偶然遇到的解缙,不由精神一振,脱口说道:“那皇上何不做一件文化大盛事,让天下士子参与其中呢?这是彪炳千秋的荣耀之举,足以流芳百世,世上还有比著书立说更能流芳百世的么?仅此一举,皇上就能招揽天下士子之心了!”

  朱棣身子一振,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你说甚么?仔细此,快快说与俺听。”

  夏浔见他站起,忙也起身道:‘从古到今’经史子集、佛藏道经、戏曲小说、工艺医药、志乘杂史汗牛充栋‘无穷无尽,各种典籍卷帙浩大已极,如果皇上号召天下文人,把自有文字以来,历代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上、僧道技艺等诸子百家各种书籍全部收集起来,誊录整理在一起,汇编成一部大典,这岂非旷古未有之文化盛事么?”

  朱棣两眼发亮,呼吸也急促起来,他已经明白了什么,可是还想听夏浔说的确切,便疾声道:“你说下去!”

  夏浔道:“是,咱们号召天下文人捐献图书,无须原本,只须抄本即可,对价值非凡的孤本、珍本、善本还可以在大典中注明拥有者的名字或予表彰,这样文人必然踊跃。像这样一件文化盛事,普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参予其中,光是集中在京师负责采选、清抄、校正的名士文宗、宿学老儒至少也得数千人,而这数千人,可就是天下文人中的精英了。”

  “等等……”

  朱棣一举止,制止了夏浔说话,在殿上快速地踱起了步子,半晌,他突然停住喃喃地道:“这样一件文化盛事,无关于本朝,无关于朕,它是继承列朝列代之文萃传承千古的一桩大功德,没有哪个读书人不愿参与其中。

  可是这件大功业,是在朕的支持下才完成的,又岂能少得了朕的功劳?当天下文艺之英,荟萃于京师,共同参与这桩大功德的时候,他们还能生起反抗联的心思么?联与他们共同完成这文坛盛举,于潜移默化中不就获得了他们的拥戴么?哈灿……”

  朱棣仰天大笑欣然道:“妙啊太妙了,这是投其所好,而且是他们无法拒绝的诱惑。哈哈哈,杨旭,真有你的,你怎么就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好!太好了!”

  朱棣在房中走来走去,一雷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样子好象恨不得马上就着手实施。

  夏浔见状,忙又提醒道:“皇上,此事重大急不得

  首先,皇上得有几个得用的才子名士,其次,惩办建文朝奸佞,必将在朝野激起一片震荡,总得等风声稍歇。再者,这是皇上主持的一桩文坛盛事,如今还是洪武三十五年呢,总要到了永乐年,才好颁布实施,如此,才是永乐之盛事!”

  朱棣受他提醒,憬然道:“不错,不错,饭要一。口的吃,路要一步步地走。俺不能操之过急,这事得待天下稍稳之后再说,那时招揽民心,也比现在容易些。”

  他沉住了气,重新坐回椅上,笑眯眯地看着夏浔道:“俺心中这桩大愁事,因你一言而解啊。呵呵,对了,听说你今儿去王宁府上吃酒了?没让俺搅动了你的兴致吧?”

  夏浔苦笑道:“吃酒是假,其实是为了问候郡主,小郡主现在住在王驸马府上,臣也不能把郡主往那儿一丢,就不闻不问了呀。”

  啊,井!”

  朱棣拍拍额头,说道:“茗儿那丫头现在怎么样了,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她不再为增寿之死而时时伤心了吧?”

  夏浔道:……那刷没有,不过……”她还是不肯回中山王府去。”

  朱棣脸色沉重下来,轻轻叹了。气道:“这丫头也着实地可怜,等她姐姐从北平过来,俺和她姐姐商量一下,找户好人家把他嫁了吧。”

  夏浔听到这话,心中攸地闪过一丝难言的滋味,忽然觉得那心沉甸甸的象灌了铅似的,他张了张嘴,想说话,却不知该说什么。

  朱橡抬起头,又对夏浔道:“她不回去,就不回去吧,联准备把增寿名下的房产,再加上原中山王府的一部分产业拿出来,做为定国公的产业,增寿的长子是要继承定国公之位的,如今他已经知道增寿是被他的伯父绑到宫中为建文所杀,这一个屋檐底下,是住不得了。

  你和增寿素有渊源,明日,就由你替联走一趟,让增寿这一房搬家,妙锦要是愿意,叫她也搬过去,先住在定国公府,什么时候有了人家,什么时候从定国公府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夏浔起身,默默地应了声是。

  朱棣的脸色稍稍阴沉了一些,又问:……徐辉祖,现在都在做此甚么?”

  夏浔答道:“徐辉祖每日都守在祖祠里,已经三天了。”

  朱棣冷笑一声,道:……不然,他还能怎么样刁众叛、亲离,莫过于他了!。

  夏浔有此担心地道:……皇上准备对他怎么办呢?……

  朱棣沉默了许久,缓缓扬起头来,盯着殿顶藻井,久久,方道:“明天,你去中山王府,把这件事一并解决了吧!”


第419章 从此不相见

  夏浔带着人来到了中山王府,依旧是那高大威严的建筑。门口双狮,朱漆大门,门楣上高悬”中山王府”四个大字,可是这次登门,似乎感觉不到昔日那种敬畏和敬仰。

  不是因为他如今的地位并不比中山王府的主人低,也不是因为他是奉圣谕而来,仅仅是因为,这座府邸的主人,他看不起。

  大门紧闭着,自从朱棣进城,中山王府的门就一直关着,夏浔的消息,是从中山王府负责采买生活必需品的家丁仆役那儿得到的。

  他伫足站了片刻,轻轻一点头,手下立即上前叩门。门扉刚刚叩响,身后马蹄声起,一匹快马疾驰到面前,马上的人儿翻身下马,动作十分矫健。

  是茗儿,小茗儿穿了一身箭袖武服,素白色的,衬得她英姿飒爽、那雪白娇嫩的肌肤似乎吹弹得破。只是她的神情,有著压抑不住的激动。

  夏浔一早先去过王驸马府,这件事,他觉得茗儿有权知道。可是茗儿沉默半晌,却没有答应与他同来。她始终是无法确定,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她大哥,所以她只有逃避。想不到,茗儿最后还是来了。

  夏浔默默地看着她,茗儿低着头,款款地走到他身边,低声道:“今天,是三哥迁居的日子,我该来!”

  夏泽点点头,没有说话。

  大门开了,门子已经知道辅国公来传旨了,他也看到了自家的小小姐,白发苍苍的老门子嘴唇嚅动了一下,什么都没有说出来,只是默默地退到了一旁。

  夏浔做了个”请”的手势,茗儿长吸一口气,挺起胸膛,勇敢地踏进了府门。

  朱棣登基之日,封徐增寿为定国公,而且当众说明了他死亡的真相,徐增寿的长子金殿受封,也是此时,才知道父亲真正的死因。其实自从徐增寿死后,徐家长房与三房就不怎么来往了,虽然同在一座府邸,可是两个院落之间就仿佛隔着一座无形的屏障。

  而徐增寿的长子徐景昌自宫中带回父亲真正死因之后,两房便彻底断了往来,就连两房的下人,彼此走个对面也只当对方是空气一般。长房和三房虽近在咫尺,已然大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夏浔和茗儿一起赶到了徐家三房的院落,徐景昌已经是个二十出头、英俊魁梧的青年,他正为父亲带着孝,因为父亲的死,比起同龄人来,徐景昌显得过于成熟了些,沉默寡语,举止凝重。

  徐景昌跪听了圣旨,叩头道:“臣,谢恩,领旨!”

  他高举双手,从夏浔手中接过圣旨,站起身来,把圣旨交给家人收好,又看向比他还小了五六岁的茗儿,微微嘶哑着嗓子道:“姑姑。”

  茗儿点点头,走到正默默垂泪的三夫人面前,轻轻唤道:“三嫂!”

  徐三夫人再也遏制不住悲痛,一把抱住茗儿,放声大哭起来,茗儿搂紧了她,又唤了一声”三嫂。”也不禁潸然泪下。

  夏浔轻轻吁了。气,对徐景昌道:“定国公,收拾东西,这就走了吧。我还得向魏国公传皇上一逍口谕。”

  徐景昌听他提起大伯,脸上毫无表情,仿佛那是一个与他没有丝毫相干的人,他向夏浔微微欠身一拜,恭声道:“有劳辅国公!”

  夏浔点点头,又看了茗儿一眼,转身走了出去。

  中山王府西北角,是祖祠所在地,徐增寿一直待在祖祠堂里面,身上穿的还是当日在神策门退回来时那件血染的战袍,胡子拉碴,边幅不修。

  这几天,是他最难熬的日子,朱棣登基三天了,该封的封了,该抓的在抓,唯独对他全无处置,他也不知道皇上最终会对他怎么样,待在祖祠里,不是为了忏悔,而是因为他原先无法面对三弟的家人,现在他又把整个徐家带到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