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关作品集(一共七部小说)-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浔畅想着,一直缓缓而行并未说话的朱棣似乎也是心潮起伏,忽然,他在雕栏的宫池前面站住了,转过身来,面向夏浔,神情严肃地道:“文轩,朕有一件机密大事,要你去做!”

  一间光线非常黯淡的房间,静静地坐着几个人。

  其实完全不必要把屋里搞得这么昏暗,如果有人突然出现在这儿,必然能够发现他们的身份。而能够出现在这里的,必然是他们自己人,都很清楚彼此的身份,但是他们依旧没有掌灯,门窗也都关得紧紧的,以致房中昏暗得连他们的模样都看不清。

  房间里有四个人,坐在同一张桌前,这副景像,颇像当初青州城外小酒店里,冯西辉、安立桐、张十三、刘旭四人的坐相,不同的是,这四个人没有从属关系,他们之中的每一个都拥有极大的权势和威望,唯一相同的是,房间里压抑的气氛与当时冯西辉等人面临绝境时是一样的。

  背对着门的一个人说话了:“张安泰那个废物,被杨旭一吓就慌张了,急急忙忙找我讨主意,被我打发回去了。我叫他按兵不动,从现在开始,不得再与我等联络。仅凭杨旭现在掌握的情况,只是提高了警觉,纵是国公,便能随意处置一位朝廷四品大员么?哼!”
  他左手边的一个人沉默了片刻,说道:“你做的很好,杨旭这么做,分明是想把我们吓出来,张安泰就此按兵不动,不再有什么举动,杨旭也就没辙了。张安泰去见你,不会引起杨旭注意吧?”

  背对着门的人呵呵地笑了两声:“你放心,想要通声息,方法多的是,我们哪能直接见面呢,就算有人盯着我们两个人的所有举动,也不会发现我们有所接触。”

  坐在他对面的人沉声道:“那就好,杨旭这是敲山震虎啊,倒没想到,他这般警觉,一俟发现有所不利,马上置身事外,跑到东海去了。不过,我们本来也没想就凭这么一件事便扳倒他,此人甚受燕贼信重,要对付他,就得让他失去燕贼的宠信,要想让他失去燕贼的宠信,得一步步来,耐心地来。他杨旭就算是一座镇江的宝塔,底下的砖被一块块抽空的时候,也就轰然倒塌了。”

  右方,那个一直没有说话的人忽然轻轻叹了。气,说道:“我觉得,我们有些冒失了,不该把杨旭做为我们的大敌呀。杨旭肯为入狱的建文旧臣们求情,对我们还是颇有同情之心的,在燕贼亲信之中,杨旭这样做,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何必再……”。

  这人的声音有些苍老,在四个人中明显是年岁最大的,他一说话,背对房门的人和他左手边的人都不说话了,唯有坐在最里边的,也就是主位上的人却是一声冷笑:“若非杨旭,燕贼哪有今日?先帝之仇,亡国之恨,都要报应在他的身上。此人不除,我恨难消!你可不要心慈面软,你我落得这般田地追本溯源,杨旭正是罪魁祸首!

  我选择他,可也不是因为私怨,此人在靖难功臣榜中名列第六但是他的功劳都是走的偏锋,在朝中没有根基,是最容易扳倒的一个,而他位列国公,一旦扳倒,影响又较其他人大的多,此所谓怀璧其罪,不选他又选谁?”

  那苍老声音幽幽叹息一声不再言语了。

  那人又转向其他两人说道:“时旬还长着呢要扳倒一个人,可以用一年时光,也可能是十年时光,这一次,只是稍作试探,杨旭虽然警觉,可他在宦海里才扑腾几年?能斗得过我们。哼,福兮祸之所伏。少年得志者,有几人能得善终?”

  苍老的声音道:“那么……你打算怎么做?”

  那人沉默片刻,冷笑了一声……。

  “臣……,遵旨这件事,臣一定办得妥妥当当的。”

  夏浔答应的很干脆,一个不忘孝道的人是值得尊敬的,虽说迫于天下士子们对于皇道正统的执着,以朱棣之强势也不得不做出让步,竭力咬死了他是孝慈高皇后亲生嫡子这一条不放,无法公开给予他的生母荣耀与祭祀,但是子孙的孝心,本就不必表演给别人看,能记着自己的祖宗,这就足够了。

  朱棣一直在认真地看着他,朱棣知道他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但杨旭毕竟也是读书人出身,还中过秀才功名,难说在这一点上,不会有什么异样的想法,或者不屑、不齿,或者听说他不是孝慈高皇后亲生嫡子,也会对他的皇位合法性产生动摇。

  古人重孝道,他真怕自己的软弱和面对天下大势不得不做的屈服连自己的心腹也会鄙视他,但是,他没有从夏浔看到任何负面情绪,相反,他从夏浔目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诚挚,而且还有钦佩。夏浔不但理解他的苦衷,而且感佩他的孝心。

  朱棣心中的压力一松,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文轩,选址的事你来定,要建一座最辉煌的庙宇,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造!”

  “是!”夏浔再度领命,心中却也不无震撼,看来,永乐皇帝因为不能公开祭祀自己的生母,很想在庙宇的规模上来进行补偿,皇帝如此重视,这件事还真不能等闲视之了。

  朱棣道:“你是国公,虽然主持此事,但不宜由你请旨。选址之后,你可以让工部的人请旨并匡算用度,朕会让户部拨付钱款,由工部、户部、僧录司三个衙门共同来完成,而你,则主持大局,居中调停调度。”

  僧录司是管理出家人的衙门,庙盖好了,总得有和尚主持吧,故而他们也得参与其中。有些民间传说,说朱元璋因为造反前是个和尚,深知僧人造反的煽动性,所以他做了皇帝后大力打压佛教,其实这是扯淡,如果朱元璋这般排挤佛教,当初也不会为了给爱妻祈福,给所有的皇子每人配备一个得道高僧了。

  其实对于僧侣、度碟的管事,从南北朝时就管理的相当严格了,唐朝、宋朝,都建立了祠部,有人要出家,必须通过考试,由官府设立的祠部发放度碟进行确认。因为僧侣不需要缴纳赋税、不需要服劳役、不需要对国家承担任何义务,而古代劳动力又是极重要的国家财富,所以要控制僧侣的数量,要不然,故意出家蹭饭吃的百姓就太多了。

  且不说佛门敛收了大量社会财富,佛田无需缴纳税赋,就是当了和尚拿了度谍,然后蓄长头发回家娶老婆的都大有人才,尤其是为了逃避劳役和兵役,报名当和尚的人简直快赶上考公务员了,干军万马挤独木桥一般,不加以限制的话,国家就要被吃闲饭的集家人给挤兑黄了。

  夏浔又应了一声是,这时,假山石后忽然传来一阵银玲般的笑声,两个银绫袄儿的俏丽少女一前一后追逐地跑了出来,差点儿撞到朱棣的身上。


第444章 心事深深藏

  两个女孩俱着宫装,月华裙,银绫袄,发梳宫髻,优雅大方而又不失活泼可爱,跑在前边的正是茗儿,后边那位小姑娘不到十岁,柳眉杏眼,虽非十分姿色,却有种很不一般的高雅气质。

  夏浔看了一眼并不认得,毕竟是宫中的女子,不宜盯着人家看,便垂下眼帘。要说见礼,却也不必的,如今他可是国公的身份,除了皇帝、皇后、皇子,倒也无需先向任何人行礼。

  “皇上,辅国公!”

  看见他们,茗儿连忙站住脚步,向他们福了一礼,只是瞟向夏浔时那眼神……,真的很勾魂儿,不过夏浔好象没看见,眼观鼻、鼻观心,做老僧入定状。

  后边那个小丫头忙也上前见礼,朱棣呵呵一笑,摆手道:“免礼,免礼,茗儿、宝庆,你们不是在尚仪局学礼么,怎么偷偷溜出来了?”

  夏浔听了,不禁抬起眼皮,又看了眼那个十岁上下的小丫头,心道:“原来是宝庆公主,几年不见,变化不小,我都没认出来。”

  一听朱棣的话,宝庆公主便不服气地道:“皇帝四哥,才不是我们偷溜出来的,是尚仪女官郑夫人手边有些事情要做,提前放了学,我让茗儿姐姐陪我到帝后苑来玩的。”

  “喔,呵呵,好好好,是四哥渤昔话了,宝庆妹妹最乖啦!”朱棣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他这个最小的妹妹,比他的女儿还小,他的长孙朱瞻基现在都四岁了,宝庆才不过十岁而已,就是做爷爷,朱棣现在也勉强做得,所以对这个小妹子宠溺的很。宝庆虽是小孩子,可小孩子凭直觉,最能确定谁宠着她、谁不宠她,在朱棣面前也不害怕。

  茗儿抿嘴笑道:“是这样姐姐就要从北平过来了,郑夫人和一众宫中女官要安排接迎,事情都比较多,所以最近教授礼仪的井间就少了。”

  朱棣颌首道:“好你们去玩吧。宝庆在宫里没个伴儿,你多陪陪她。

  “是,皇上。”

  茗儿答应一声,俊眼溜溜儿地又往夏浔身上一瞟,夏浔仍在眼观鼻、鼻观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茗儿的举动,夏浔如何不知可他又能如何?只好故作不见了看得茗儿牙根痒痒的真想剃光了他的头发,叫他真个出家去。

  她牵起宝庆公主的小手道:“走,咱们去钓鱼。”便向前跑去,特意地从夏浔身边绕过,夏浔连忙退了一步,这一抬头,可就看到了那双幽怨的眼睛。宝庆公主可没注意二人这番眉目传情,欢欢喜喜地拉着茗儿的手蹦蹦跳跳地跑远了。

  朱棣捋着胡须,摇头叹道:“钓鱼?亏她想得出,俺这宫里放养的都是名贵鱼种这下子又要糟殃了。”

  夏浔听了忍不住露出笑意。朱棣对他道:“一见着妙锦,俺就想起来了,她也老大不小的了,该给她找个婆家才是。她的三个姐姐,嫁的都是王爷,可是,俺那些兄弟们,现在最小的也都有了正妃,若是配个世子呢,那又差了辈,看来只能从公卿世家来找了。

  你除了那件寻人的大事不可搁下,眼下也没有旁的事可做,督建大报恩寺呢,正好有机会与各个衙门的官员们来往,趁这机会,帮她物色物色,看看哪位大臣家的子弟才学品性比较出众的。你是妙锦的救命恩人,这小丫头也算是你看着长大的,这事儿,费费心。”

  “是,臣遵旨!”

  夏浔口不对心地应着,他才没有给人作媒的爱好,尤其是茗儿,虽然他清楚自己和茗儿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两个人是绝不可能的,但是让他给曾向自己倾诉过爱意、而他对其也不无感觉的姑娘找个郎君,这么狗血的事他也干不出来,只是皇帝吩咐下来,只好敷衍一下。
  夏浔离开皇宫的时候,许浒和两个副指挥使正在午门外等着他,夏浔一见他们三人,不觉十分诧异,一问之下才晓得这三位刚刚从海盗摇身一变成了朝廷大员的官儿,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
  夏浔听了不禁哑然失笑,便指点他们先去兵部,再去五军都督府,有些具体事宜还是需要办理一下的,再者,这都是管辖他们的最高军事机构,去见见上官也是份内之事。

  经夏浔指点,许浒三人才明白其中许多规矩,敢情和江湖中人拜码头也差不多,这些衙门都在皇宫附近,要找却也不难,三人便辞别夏浔,兴冲冲地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找他们老夫拜码头去了。

  夏浔向侍卫中本地籍贯的人仔细询问了

  一番,便在南京城里转悠起来,一连看了几个地方,都觉得不太合适,最后来到了长干里。

  皇上为生母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