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关作品集(一共七部小说)-第9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陈祖义派在港湾外面,以打渔小船身份为掩护的警哨看到大明舰队驶进港湾的时候,便匆匆赶去通知留在外海等候封堵出口的十艘战舰,这些战舰匆匆忙忙赶来时,他们只看到海面上飘浮着许多破烂的木头碎片,还有许多浮尸,港湾里还有几处没有燃尽的破船,依旧支愣八翘地矗在海面上燃烧着。

  港湾深处,则静静地停泊着无数舰船,上面都扬着大明的旗帜,岸上也没有刀光剑影的场面,远远的似乎有一些人正在搬运着尸体……

  短短时间,尘埃落定,试图打劫大明舰队的陈祖义甚至没有等到他安排在外的伏兵赶来,就已冰消瓦解、一溃千里。

  领头的海盗首领倒抽一口冷气,急急命令:“快快转舵,去南港找施进卿,一齐逃了吧!”


第1013章 身后天下事

  渤林邦了旧港一战,明军杀海盗五千余人,俘五千余人,逃亡者寥寥,烧敌舰十艘,严重损毁多艘,余者尽被剿获,陈祖义仓惶逃跑,被大明骑兵生擒活捉,用鱼网兜住给提了回来。

  当天下午,驻扎在南港的施进卿率领舰队赶来投诚,自旧港逃出去的那十艘舰船上的陈祖义党羽尽被施进卿抓获,其首领都捆了来。

  郑和下令将陈祖义的一众心腹党羽尽皆斩首,唯独留下陈祖义一人,囚于大舰上,等待将来解缚回国,由皇帝治罪,悲催的陈祖义注定要在不见天日的牢舱里住上一年甚至两年之久了。

  因为施进卿揭发陈祖义奸谋有功,郑和任命他为“代大明旧港宣慰使”,主持旧港政务。之所以给他的官职上加个代字,是因为委任如此等级的官吏,必须由皇帝陛下亲自任命,渤林邦国的名字也就此改成了旧港,以此宣示归属大明所有,而非独立一国。

  施进卿喜出望外,他很清楚,所谓等待大明皇帝来任命,不过是走个过场,如今他既做了这虽不称王,却实同土皇帝的大明宣慰使,就注定了是大明在海外的一方诸侯,皇帝陛下是不会轻易更改任命的。

  施进卿是读书人出身,心里的正统观念还是很重的,如今从一个海盗骤然成为天国上朝的一方诸侯,他的心中颇有一种终成正果的喜悦,对大明算是死心踏地的臣服了。

  郑和又召集施进卿及其手下一干首领和本地土人的部落首领,向他们宣明了陈祖义的罪名,以及将渤林邦国改称旧港、从属大明的缘由,施进卿一伙人自无异议,本地山民、渔民的那些族长首领们也是唯唯喏喏,完全没有亡国的激愤,倒令暗自紧张的郑和松了口气。

  这个地方所谓的国家和国王,比不了安南那种从秦汉时期就大量汲取中原文化,已经形成封建制小朝廷的王国,这个地方的王,其实就是山民土人共推的一个势力最大者,代表该岛与外界联系而已。所以其统治体系松散的很,各土人山民部落也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

  若非如此陈祖义也不至于轻易就能取代麻那者巫里成为该国国王,而该国上下无一人反对他了。故而对郑和的任命和安排,这些土人山民渔民们,只是唯唯听命,毫不反对。大首领是称王还是叫宣慰使,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两样,能攀上大明做总后台他们反而有些沾沾自喜。

  之后郑和又代表大明天子向他们宣读了永乐皇帝晓谕海外流民的诏书:“尔本国家良民,或困于衣食,或苦于吏虐,不得已逃聚海岛,劫掠苟活。朕念好生恶死,人之同情帝皇体天行道,视民如子,当洗涤前过,咸俾自新。故已获者悉寄其罪。就俾赍敕往谕尔等,朕已大赦天下,可即还复本业,安土乐生,共享太平……”

  这道诏书可不是郑和代拟的,而是他出发前永乐大帝就针对南洋多中原遗民所下的一道圣旨,那些唐宋时期就移民南洋的就不用说了,但是还有许多移民,是元末明初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几位失败者逃出中原的旧部,还有就是如施进卿这样苦于衣食被迫从盗,或者犯了罪逃出中原的逃犯。

  朱棣下这道圣旨给他们,尽赦了他们的一切前罪,有那愿意归国的便可放心回去,若有那已在南洋扎下根来,不愿回国的,朝廷自然也不会勉强他们。

  这道圣旨宣罢,连同揭发陈祖义罪行的公文,由书办誊写多份,施进卿就派了人,代为传达到尼科巴、巴拉望、麻尼拉、爪哇、婆罗洲等岛国去了。

  此一举,一则宣扬陈祖义罪行,免得诸国妄生揣测;一则是借此晓谕诸岛中国移民,让他们自择取舍;一就是杀鸡儆猴,告诫心怀不轨者了,可谓一举三得。

  ※※※※※※※※※※※※※※※※※※※※※※※※

  郑和在岛上忙着宣抚军民、安排政务、处置降俘,同时协助几位大木材商在此地安家落户事宜的时候,夏浔也没闲着。他并没有上岸,一直待在许浒舰上,此时被他用作客厅的舱中,夏浔坐在椅上,翘着二郎腿,悠然地喝着茶,瞟着面前的费英伦。

  费英伦完全没有了他执斧杀人时的剽悍,他站在那儿愁眉苦脸,一脸无奈。费英伦受伤了,他的一只眼睛受了伤,戴了一副黑眼罩,更像夏浔心目中的海盗形象,但他面对夏浔的询问,坚持说他是一个善良的航海家、一个一心要还清债务的有责任心的商人,任凭夏浔如何盘问,他始终不改口。

  许浒听得不耐烦,说道:“奶奶的,这家伙敬酒不吃吃罚酒,国公把他交给我,我来整治,不信他不招!”

  因为费英伦几乎完全不懂汉语,许浒的吴地方言味儿又浓,根本不怕他能听懂自己对夏浔的称呼。

  夏浔笑吟吟地摆摆手,直视着费英伦,突然问道:“你敢对着的上帝发誓,说你没有撒谎么?”

  通译用阿拉伯语重复了一遍,费英伦毫不犹豫地以手捂心,郑重发了誓言。

  夏浔微微蹙了蹙眉,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这货来自威尼斯恐怕不假,他没必要在这一点上进行隐瞒,不过他改变信仰这事,倒底是真心皈依,还是权宜之计?夏浔微微眯起眼睛,对通译道:“你再问他一遍,这回不要把上帝译成安拉,译成god!”

  夏浔也不知道威尼斯人用的是什么语言,知道了他也不会说,但英语他是懂的,他相信费英伦即便不是很精通英语,以他海上漂流,周游天下的见识,也一定知道god指的是什么。

  那通译还真不知道中文中的上帝还可以译成这个发音,他也不知道这个发音是哪一国的神灵,只管按照夏浔的吩咐对费英伦又说了一遍,费英伦脸色一变,果然迟疑着不敢作答了。他是海盗,他不介意说谎,可要他以上帝的名义说谎,他不敢。

  敬畏鬼神的人心中总有一个底限是他不敢触及的。

  夏浔直视着他,忽然又对通译道:“你再告诉他,如果他是海盗,我有重用。如果他再说自己是什么商人我就把他绑到锚上,丢进海里,去跟海龙王谈生意!”

  费英伦听了通译转述的话,脸上阴晴不定,半晌没有作答。

  夏浔忽又呵呵一笑,微微带些狡黠的神色道:“费英伦先生,你应该知道,很多以商人名义出海的人其实都有另一重身份他们可以做生意但是碰到了肥肉,也不介意干上一票,你懂我的意思么?”

  费英伦听了通译的话,一只独眼突地放出光来,鼻息也有些粗重了:“夏先生,你……你是说……你也是……”

  夏浔温文尔雅地点头:“不错,现在……你是否可以对我直言了?”

  费英伦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时代,南海商人至少有一半有海盗背景而西洋何止一半,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半商半盗,甚至许多公爵、伯爵也扮成海盗领着骑士们出海捞偏门,英女王敢公然把一个大海盗封为爵士,若非此前官方人员客串海盗已蔚然成风,她岂敢冒天下之大讳。

  正因如此,费英伦丝毫没有怀疑夏浔的话,他现在一无所有,夏浔能打他什么主意,他唯一可资利用的只有他纵横七海所积累的知识和见闻,所以费英伦很爽快地承认了。

  他像遇到臭味相投的知己好友似的,热切地对夏浔道:“我承认,正如夏先生所言,我是一个海盗。夏先生是需要我的帮助么?”

  夏浔笑而不答,扭头对通译道:“给费英伦先生换一个房间,调到二层去,另外,膳食标准提两级。”

  客厅的后面是一个小房间,本来是会客间隙用来小憩的,现在房门被反锁着,舷窗也被关紧,房间里光线昏暗,里边关着一个人。这人正爬在榻上,耳朵贴在舱壁上倾听着前边隐隐传来的说话声,昏暗的灯光下,那身子纤细苗条,四肢修长、曲线流畅。

  客舱里没有声音了,小狗似的趴在那儿偷听的人坐下来,背倚舱壁,抓起枕头砸到对面舱壁上去,小嘴撅了撅,愤愤地道:“关我禁闭!说话不算话!”

  客厅里,只剩下夏浔一个人了,静悄悄的。

  桌上不知何时摊开了一副地图,那是郑和上次下西洋时所绘就的,上面的海域、地理、国名绘制的非常详细。

  夏浔的手指在旧港的位置点了点,然后依次划下去:阿鲁、苏门答剌、南巫里。再从南巫里出发,横越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到达锡兰山斯里兰卡从锡兰绕过印度半岛,便会到达印度的小葛兰奎隆柯枝科钦古里卡利卡特,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端。

  这里,就是上一次郑和船队驶到的终点,而朱允炆的消息也正是在那里出现、在那里消失的。所以,上一次的终点将成为本次远洋的起点,他们还有很远很远的路程要走。而那将要走的路,在地图上还是一片空白,等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

  夏浔喃喃地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建文皇帝,你真的被罗大人藏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么?罗大人把你藏起来,一者全了君臣之义,二者可以让锦衣卫长盛不衰。身故十年,依旧可以影响政局……,如此心机!如此谋略!我不及他……”


第1014章 树欲静

舰队在旧港停泊了十五天,然后继续出发,这时张熙童已率他的舰队赶来与之汇合。
 
  舰队会师以后,从旧港出发,一路所向,经阿鲁、苏门答剌、一直到南巫里……
 
  这一路,不断有商团离开队伍,也总有新的商团加入进来。
 
  从大明出发时,舰队大小船只、军舰商船,全部加起来仅三百多艘,如今虽分出几支舰队执行各自不同的探索任务,一路上也总有商团就地扎根,退出远洋行列,舰队的总船舶量还是暴增到了四百六十二条。
 
  他们在南巫里停泊了较长的时间,因为从此下去,要横越孟加拉湾,需要补给较多的物资。
 
  郑和在此会唔了南巫里王,赐予其王金织文绮、金绣龙衣、销金帏幔及伞盖等礼物,南巫里王欣喜不胜,尽其可能地对大明舰队给予了种种便利条件。
 
  该国的豪商巨富们自然也抓住这个机会,纷纷加入舰队,借助大明舰队强大的武力西行淘金。好在,这些商船完全是自己负责行程中各种补给的,没有给大明舰队增加这方面的负担。
 
  几天后,一切准备停当,这支滚雪团般壮大到五百零六条船的舰队启程了。
 
  他们的下一站是锡兰山(斯里兰卡),在那里休整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